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6694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摘要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资金周转速度,使企业有更强的实力应对财务风险。

但是目前我国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在企业实际应用中还不够成熟,还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认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企业领导不够重视,且缺乏风险意识,但又盲目追求销售额造成的。

如果企业领导者重视内部控制,建立客户资信管理档案,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完善坏账准备金制度,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对策

 

1、事前控制7

2、事中控制7

3、事后控制7

(六)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8

五、结束语8

六、参考文献9

 

引言: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现状

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对内部控制作了如下的描述: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结算方式成为一种新的竞争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应收账款大量地出现在信用交易中。

而在我国,这个方式还不够成熟,相应的经验和制度完善还远远不够。

因此,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有效的控制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减少坏账,提高资金周转率的当务之急。

一、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

一直以来,由于信用水平还未达到一定的标准,诚信贬值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通过拖欠货款来满足本企业的资金周转需要或是通过“赖账”来提高本企业收益的现象比比皆是,恶意欠债的客户屡见不鲜。

而对于购货方,拖欠货款有其客观原因,如经营不善、资金周转遇到困难、短时间内无法偿还款项等。

但也有部分企业是故意拖欠货款,甚至靠拖欠货款来维持利润,并利用这部分资金去进行再投资。

而对于销货方,交易发生前往往对客户的资信程度、还款能力、财务状况等缺乏了解,未能做出恰当的评估以致企业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较长,呆、坏账发生率较高。

当买方迟迟不还款时,销货方很难有有效的措施追回欠款,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费用。

(二)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应对能力差

面对现在市场经济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很多企业为了实现自己市场份额的扩张,不仅在成本和价格上面狠下工夫,还运用商业信用进行产品的促销。

一些企业为了实现减少存货、拓宽销路等目的,往往不得不向客户采取赊销的销售策略。

但是,为了扩张市场而进行盲目的赊销策略,很可能会造成流动资金被客户拖欠且不能够及时收回的问题产生。

应收账款若不能及时收回,势必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甚至产生财务危机,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

许多人知道企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对不上账、收不回来,但具体应由谁来管这些事,哪些机构负责清查等并不清楚。

在销售部门负责赊销,从而形成应收账款,货款的追讨往往是财务部门的责任。

在一些企业,财务部门只是起着单纯的记录作用,将应收账款的发生额按客户登入明细账,账龄的分析也只是形式上的操作,这种简单的记账式管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另一些企业,由于各自职责所在,在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之间产生了的矛盾,不利于正常的生产经营。

(四)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低下

首先企业过分追求收入利润,而忽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企业管理者没有设立明确的应收账款目标,忽视对应收账款回收率这个指标的控制;其次在企业应收账款控制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职责划分不明确,没有指定具体的人或部门对应收账款这个环节进行总负责;最后应收账款管理办法陈旧单一,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给企业造成损失。

(五)应收账款会计监督力度不够

由于没有建立定期清查制度,没有专人负责对应收账款的定期定向清欠工作,再加上有的企业长期不对账,造成应收账款数据不准,即使对了账也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只是口头上的承诺,缺乏对双方的约束性,为债权、债务双方的经济纠纷埋下了伏笔。

此外,辅助会计监督也很薄弱。

例如:

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台账管理制度,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或者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

许多企业仅仅是在其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龄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简单的分类,平时则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相应管理。

在企业回款好的情况下,基本能满足需要,但在企业回款不畅的情况下就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

二、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高额的应收账款会使企业资金周转发生困难

一项赊销行为实质上是与客户发生了两项交易:

一方面,作为销货方与购货方的关系,将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销售给顾客,是一项买卖交易;另一方面,作为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向顾客提供资金,是一项借贷交易。

赊销不断扩大销售,附加其后的则是不断上升的应收账款和不断减少的现金,若到期应收账款若多数难以收回,便会直接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

(二)高额的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部分企业为了账面状况良好将账龄已经很长的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资产,在年报中依然列报,从而起到了粉饰企业财务成果的作用,掩盖了回收失败的风险。

而应收账款账龄越长,其回收成功率越低。

(三)高额的应收账款会加大企业的费用支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和货物发出的当天承担纳税义务。

即销售一旦完成,虽未收到货款,但税法依然要求交税,这就增加了企业的流转税及所得税等税费。

同时,应收账款长期不能收回,催收又产生收款费用,导致企业负担加重。

三、小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案例-A公司

(一)A公司概况

A公司座落在海宁马桥经编园区,是一家生产经编布料的小企业,拥有自己的厂房,职工人数有28人,其组织架构比较简单,其架构与职责如下:

总经理:

财务部、生产部、仓库

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的运行和销售任务,寻找客户,拓展业务以及货款的追讨。

财务部只有出纳一人,负责统计应收应付账款,银行业务,工资的计算与发放,而财务报表、纳税申报及账务处理由会计事务所代理负责;

生产部有车间主任及9个挡车工、3个保全工和4个整经工,其主要职责分别为车间的管理,布料的生产,机器的维修和丝的整理。

仓库部有3人,一人负责仓库收、发货管理及登记仓库帐,其他两人负责布料的搬运及称重。

(二)A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状况分析

A公司年销售业务收入约为人民币3000万元,业务规模较小。

但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大约在人民币1000万左右。

逾期应收账款占全年应收账款的比重约为30%,80%以上逾期应收账款在100天以上;A公司基本上没有内部控制制度,仓库发货主要是根据总经理的指令,财务部门不参与信贷的审核与批准,财务部根据仓库发货单登记应收应付,而每月末应收账款没有账龄分析表。

财务部门每个月初发对账单给客户,但很少有客户会每月进行对账。

每次销售发货后,财务部会对出货进行帐务处理,但客户回款通常不是一一对应应收账款,财务部直接冲减累计应收账款,使的在和客户核对账目时无法核对清楚。

一般逾期应收账款在100天以上,总经理就会上门进行催讨,但是大多数客户的应收账款也被上一家客户拖欠,因此效果也是甚微。

资金流的断裂,严重阻碍A公司的健康发展。

总体来说,出现上述原因,主要是A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非常薄弱,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领导缺乏风险意识,只注重销售业绩,忽略账款的及时回收,这应该也是中国很多小企业的问题。

因此,加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四、加强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提高风险意识

一般企业为了生存,最注重的是销售业绩,往往忽视应收账款能否都能回收。

就拿海宁经编企业来说,今年大多企业形势喜人,订单多的都来不及生产,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竟然也有少数几家企业破产。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盲目的追求销售业绩,没有风险意识,应收账款没及时收回,货物还是照样发给客户,久而久之,应收账款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导致企业缺乏流动资金,银行贷款又不能按时归还,只能破产。

因此,加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员工,特别是企业领导的风险意识。

(二)建立客户资信管理档案

应收账款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客户企业的调查太少,对其诚信度缺乏了解。

企业应利用各种途径对客户的信用进行全面调查,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价,建立客户资信档案。

企业要广泛调查交易客户的信用情况,根据将要赊销情况分析客户的财务情况、经营能力、企业信用度、以往业务记录等,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客户信用等级,如果将客户纳入赊销行列,还要根据交易信息确定客户赊销金额、信用期限。

企业要在年初根据企业产销计划、营销方针等确定全年的赊销总额,做到全年赊销总额在销售总额的合理分配,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而对于等级过低的直接拒绝赊销,防患于未然。

(三)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

在解决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时,我们应选用适当的激励方式,在正确评估员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奖惩,激发他们为组织努力工作,保证员工行为的良性循环。

可以将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与应收账款回款率直接挂钩,销售员工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的全过程进行负责,从签订合同开始到资金回笼需全权把关,并对能保证销售额且能及时收回货款的销售员工进行重点奖励。

这一制度不仅能让销售员在销售过程中更加注重销售风险,而且还能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保证销售款项的及时回收。

(四)完善坏账准备金制度

企业一定要有忧患与防范意识,并且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坏账问题。

由于在某些方面的疏忽,企业总会遇到一些风险。

因此企业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企业一定要准备一定额度的坏账准备金,当真的发生坏账现象时可以将此准备金拿出来进行抵销,从而降低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

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信用程度,投资的大小,销售量的多少,确定坏账准备金的比例。

坏账准备金的比例要适当,不能顾此失彼,同时一旦确定了坏账准备金的数量就不要再任意更改。

(五)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部分。

1.事前控制。

通过对应收账款的平均收款期、应收账款周转率、最高的赊销额等指标规定一个科学的计划标准来加强对赊销行为的管理。

在正式签订销售合同前应由独立的第三人对合同的内容及条款等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方可签订,以严格销售合同的管理,完善赊销手续等。

2.事中控制。

财务人员至少在每季度末通过电话或函证的方式与客户进行对账。

主要包括应收账款的金额、还款日期、还款方式等,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实施对账程序还可以帮助财务人员随时掌握客户赊欠情况、公司总的赊欠金额等信息,提高企业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效率。

3.事后控制。

企业对不同过期的账款,建立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

对于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并按照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进行审批。

对确定发生的各项坏账,应当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在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后作出会计处理。

对于信用一直良好的企业,由于资金周转困难而导致的拖欠,企业可与其进行协商解决,必要时可准予其延期付款;对于信誉差、恶意拖欠的企业,应成立专门的清欠小组对其加紧催收,必要时可运用法律手段。

(六)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内部审计是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主要监督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

其主要是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而开展的一项评价活动。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同时,内部控制的好坏也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企业负责内部审计的人员对销售部门的销售业务应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审计活动,查看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是否有列示异常的应收账款、销售合同方面有无重大差错、收账人员是否有玩忽职守或徇私舞弊故意不收回到期账款等现象,从而确保应收账款能够到期收回,避免出现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挪用、贪污等行为,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五、结束语

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有效手段,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切实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使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企业才能够健康发展。

 

六、参考文献

[1]袁雅芳,《完善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438期

[2]张元,《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术论丛》,2009年第542期

[3]郭强,张勇,《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78期

[4]谢冰,《企业内部控制与往来账款的管理》,《化工技术经济》,2004年第2期

[5]颜晓燕.《COSO框架下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构建》,《财会通讯》,2010年第10期

[6]乐永辉,《试论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经济师》,2010年第2期

[7]赵军科,《浅谈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中国石油与化工》,2008年22期

[8]绍丽丽,《论应收账款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第1期

[9]董凤鸣,《企业销售和收款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探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第1期

[10]严飞,《论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与管理》,《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年第1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