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测业务技术大楼工程基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4031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萍乡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测业务技术大楼工程基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萍乡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测业务技术大楼工程基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萍乡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测业务技术大楼工程基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萍乡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测业务技术大楼工程基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萍乡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测业务技术大楼工程基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萍乡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测业务技术大楼工程基坑.docx

《萍乡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测业务技术大楼工程基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萍乡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测业务技术大楼工程基坑.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萍乡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测业务技术大楼工程基坑.docx

萍乡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测业务技术大楼工程基坑

萍乡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测业务技术大楼工程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江西锦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1月15日

专项方案报审表

B3.1编号:

YQSZ-01

工程名称

萍乡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测业务技术大楼

施工单位

江西锦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致:

萍乡市同济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萍乡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测业务技术大楼工程的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现报上有关资料,请予审查和批准。

序号

文件名

编制人

册数

页数

1

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1

2

3

4

□有□无附页

 

施工单位(公章):

项目负责人(签字):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监理单位(公章):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日期: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第二部分编制依据…………………………………………………………

第三部分危险源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

第四部分施工方案…………………………………………………………

第五部分验收要求…………………………………………………………

第六部分监控方案…………………………………………………………

第七部分应急预案…………………………………………………………

第八部分施工图……………………………………………………………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1.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萍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设计单位:

萍乡市规划勘察设计院

勘察单位:

江西省九0一地质工程勘察院

监理单位:

萍乡市同济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江西锦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负责人:

江浩宇

项目经理:

刘显花

总工期:

540天

2.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

萍乡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测业务技术大楼

工程施工地点:

安源区丹江街牛角坪

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

建筑层数:

附楼4层,主楼11层

建筑总高度:

40.05m

总建筑面积:

8220.35m2

标准层:

3.6米

分部工程概况:

基坑开挖深度:

m

基坑类型:

放坡

地下水情况:

土质概况: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

 

第二部分编制依据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第三部分基坑支护危险源分析

一、开挖深度

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至5m或基坑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为一般危险源。

1.可采用放坡、水泥土墙、土钉墙、排桩或地下连续墙,并可在桩顶或墙顶采取放坡的形式。

2.采用放坡且地下水位高于坡脚的时候必须采取降排水或截水措施。

3.采用水泥土墙基坑深度不宜超过6m。

4.土钉墙适用非软土场地。

5.若采用悬臂式结构在软土场地中深度不宜大于5m。

6.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必须采用降排水或使支护结构进入不透水层一倍桩直径(墙厚度)的深度。

7.计算采用的土体重度均为土体的饱和重度。

8.在采用水泥土墙和放坡的时候要注意增加泄水孔。

二、相邻道路

在城市繁华地区进行基坑工程,邻近常有道路。

这些道路的重要性不相同,有些是次要道路,而有些则属于城市干道,一旦因为变形过大而破坏,会产生严重后果。

道路状况与施工运输有关。

为此,在进行深基坑施工之前应调查下述内容:

1.周围道路的性质、类型、与基坑的相对位置;

2.交通状况与重要程度;

3.交通通行规则(单行道、双行道、禁止停车等);

4.道路的路基与路面结构。

5.基坑超载个数计算的荷载要采用动荷载。

三、施工要求:

1.与挡土结构有关的事故

(1)挡土结构施工不良。

(2)挡土结构渗漏水严重,致使挡土结构后面土体流失。

(3)挡土结构异常变形。

(4)地面超载引起挡土板结构上侧压力过大。

(5)各阶段挖土超挖引起挡土结构上侧压力过大。

(6)未进行支护与土体整体稳定和抗滑移验算或验算错误,导致挡土结构整体垮塌。

(7)对雨水、周边排水等地表水造成的侧压力增加考虑不足,导致挡土结构垮塌。

2.与锚杆体系有关的事故

(1)勘察、设计上的不当造成事故。

(2)施工不良造成的事故。

3.与支撑体系有关的事故

(1)设计不当造成的事故。

(2)施工不良造成的事故。

4.与地下水治理不当有关的事故

(1)发生在挡土结构上的事故。

(2)发生在挡土底部的事故。

(3)发生在基坑周边的事故。

(4)未对井点降水进行整体流量均匀性控制,地下水位降低过大、过快导致已有临近建(构)筑物沉降、开裂等事故。

5.与管理不当有关的事故

(1)放坡开挖时坡度过陡,土坡可能丧失其稳定性。

(2)基坑周围过多堆放荷载,引起边坡失稳。

(3)挖土施工速度过快,改变了原土层的平衡状态,易造成滑坡。

(4)基坑周围停放重型机械,使支护荷载增大,引起边垛失稳破坏。

(5)附近基坑施工对基坑支护的影响引起围护结构破坏。

(6)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坑底回弹增大从而影响支护结构稳定性。

四、危险源的监控重点:

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2.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化。

3.地下水位。

4.柱、墙内力。

5.锚杆拉力。

6.支撑轴力。

7.立柱变形。

8.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9.支护结构界上侧向压力。

 

第四部分施工方案

施工准备

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认真对施工现场情况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1)施工现场情况调查:

包括有关机械进场条件调查,给排水、供电条件的调查,现有建(构)筑物的调查以及地下障碍物与施工对周围影响的调查。

2)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

为使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施工合理和完工后使用性能良好,必须事先对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做全面、正确的勘探,如地下水位及水位变化情况、地下水流动速度、承压水层的分布与压力大小等。

3)制订施工方案。

施工注意

1、土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概况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2、防止深基坑挖土后土体回弹变形过大

深基坑土体开挖后,地基卸载,土体中压力减少,土的弹性效应将使基坑底面产生一定的回弹变形(隆起)。

回弹变形量的大小与土的种类、是否浸水、基坑深度、基坑面积、暴露时间及挖土顺序等因素有关。

如基坑积水,粘性土因吸水使土的体积增加,不但抗剪强度降低.回弹变形亦增大。

所以对于软土地基更应注意土体的回弹变形。

回弹变形过大将加大建筑物的后期沉降。

宝钢施工时曾用有限元法预测过挖深32.2m的热轧厂铁皮坑的回弹变形.量大值约354mm.实测值也与之接近。

由于影响回弹变形的因素比较复杂,回弹变形计算尚难准确。

如基坑不积水,暴露时间不太长,可认为土的体积在不变的条件下产生回弹变形,即相当于瞬时弹性变形。

可把挖去的土重作为件负荷载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回弹变形。

施工中减少基坑回弹变形的有效措施,是设法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减少暴露时间,并防止地基土浸水。

因此。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均应保证井点降水正常进行并在挖至设计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扳。

必要时,可对基础结构下部土层进行加固。

3、防止边坡失稳

深基础的土方开挖,要根据地质条件(特别是打桩之后)、基础埋深、基坑暴露时间挖土及运上机械、堆上等情况,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目前挖土机械多用斗容量1m3的反铲挖土机,其实际有效挖土半径约5--6m.而挖土深度为4~6m.习惯上往往一次挖到深度。

这样挖土形成的坡度约l:

l。

由于快建卸荷、挖土与运输机械的振动,如果再于开挖基坑的边缘2~3m范围内堆土,则易于造成边坡失稳。

挖土速度快即卸载快,迅速改变了原来土体的平衡状态,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呈流塑状态的软土对水平位移极敏感,易造成滑坡。

边坡堆载(堆土、停机械等)给边坡增加附加荷载.如事先未经详细计算.易形成边坡失稳。

上海某工程在边坡边缘堆放3m高的土,已挖至一4m标高的基坑.一夜间.又上升到一3.8m,后经突击卸载,组织堆土外运,才避免大滑坡事故。

4、防止桩位移和倾斜

打桩完毕后基坑开挖.应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对先打桩后挖土的工程,由于打桩的挤土和动力波的作用,使原处于静平衡状态的地基土遭到破坏。

对砂土甚至会形成砂土液化。

地下水大量上升到地表面.原来的地基强度遭到破坏。

对粘性土由于形成很大的挤压应力,孔隙水压力升高.形成超静孔隙水压力,土的抗剪强度明显降低。

如果打桩后紧接着开挖基坑。

由于开挖时的应力释放,再加上挖土高差形成一侧卸荷的侧向推力,土体易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使先打设的桩易产生水平位移。

软土地区施工,这种事故已屡有发生.值得重视。

为此,在群桩基础的链打设后.宜停留一定时间,并用降水设置预抽地下水。

待土中由于打桩积聚的应力有所释放,孔隙水压力有所降低.被扰动的土体重新固结后.再开挖基坑土方。

而且土方的开挖宜均匀、分层,尽量减少开挖时的土压力差,以保证桩位正确和边坡稳定。

5、配合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

深基坑的支护结构。

随着挖土加深侧压力加大.变形增大,周围地面沉降亦加大。

及时加设支撑(土锚),尤其是施加预紧力的支撑。

对减少变形和沉降有很大的作用。

为此,在制订基坑挖土方案时.一定要配合支撑(土锚)加设的需要,分层进行挖土,避免片面只考虑挖土方便而妨碍支撑的及时加设.造成有害影响。

近年来,在深基坑支护结构中混凝土支撑应用渐多,如采用混凝土支撑,则挖土要与支撑浇筑配合,支撑浇筑后要养护至一定强度才可继续向下开挖。

挖土时.挖土机械应避免直接压在支撑上,否则要采取有效措施。

如支护结构设计采用盆式挖土时,则先挖去基坑中心部位的土,周边留有足够厚度的土,以平衡支护结构外面产生的侧压力,待中间部位挖土结束、浇筑好底板、并加设斜撑后,再挖除周边支护结构内面的土。

采用盆式挖土时,底板要允许分块浇筑,地下室结构浇筑后有时尚需换撑以拆除斜撑,换撑时支撑要支承在地下室结构外墙上,支承部位要慎重选择并经过验算。

挖土方式影响支护结构的荷载,要尽可能使支护结构均匀受力,减少变形。

为此.要坚持采用分层、分块、均衡、对称的方式进行挖土。

土方开挖阶段的应急措施

土方开挖有时会引起围护墙或临近建筑物、管线等产生一些异常现象。

此时需要配合有关人员及时进行处理,以免产生大祸。

1.围护墙渗水与漏水

土方开挖后支护墙出现渗水或漏水.对基坑施工带来不便.如渗漏严重时则往往会造成土颗粒流失.引起支护墙背地面沉陷甚至支护结构坍塌。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旦出现渗水或漏水应及时处理,常用的方法有:

对渗水量较小,不影响施工也不影响周边环境的情况.可采用坑底设沟排水的方法。

对渗水量较大。

但没有泥砂带出,造成放工困难.而对周围影响不大的情况.可采用“引流一修补”方法。

即在渗漏较严重的部位先在围护墙上水平(略向上)打入一根钢管.内径20-30mm.使其穿透支护墙体进入墙背土体内,由此将水从该管引出.而后将管边围护墙的薄弱处用防水混凝土或砂浆修补封堵.待修补封堵的混凝土或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钢管出水口封住。

如封住管口后出现第二处渗漏时,按上面方法再进行。

引流一修补”。

如果引流出的水为清水.周边环境较简单或出水量不大,则不作修补也可,只需将引入基坑的水设法排出即可。

对渗、漏水量很大的情况.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漏水位置离地面不深处,可将支护墙背开挖至漏水位置下500--1000mm.在支护墙后用密实混凝土进行封堵。

如漏水位置埋深较大,则可在墙后采用压密注浆方法.浆液中应掺入水玻璃.使其能尽早凝结,也可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方法。

采用压密注浆时应注意.其施工对支护墙会产生一定压力.有时会引起支护墙向坑内较大的侧向位移,这在重力式或悬臂支护结构中更应注意,必要时应在坑内局部回土后进行.待注浆达到止水效果后再重新开挖。

2.防止围护墙侧向位移发展

基坑开挖后,支护结构发生一定的位移是正常的。

但如位移过大.或位移发展过快.则往往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

如发生这种情况。

应针对不同的支护结构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1)重力式支护结构

对水泥土墙等重力式支护结构.其位移一般较大,如开挖后位移量在基坑深度的l/100以内,尚应属正常.如果位移发展渐趋于缓和.则可不必采取措施。

如果位移超过l/100或设计估计值,则应予以重视。

首先应做好位移的监测,绘制位移一时间曲线,掌握发展趋势。

重力式支护结构一般在开挖后l~2d内位移发展迅速,来势较猛,以后7d内仍会有所发展,但位移增长速率明显下降。

如果位移超过估计值不太多.以后又趋于稳定.一般不必采取特殊措施.但应注意尽量减小坑边堆载,严禁动荷载作用于围护墙或坑边区域;加快垫层浇筑与地下室底板施工的速度.以减少基坑敞开时间;应将墙背裂缝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灌满,防止雨水、地面水进入基坑及浸泡支护墙背土体。

对位移超过估计值较多.而且数天后仍无减缓趋势,或基坑周边环境较复杂的情况.同时还应采取一些附加措施.常用的方法有:

水泥土墙背后卸荷.卸土深度一般2m左右.卸土宽度不宜小于3m;加快垫层施工.加厚垫层厚度.尽早发挥垫层的支撑作用;加设支撑.支撑位置宜在基坑深度的1/2处,加设腰梁加以支撑。

水泥土墙加临时支捧

(a)对撑;(b竖向斜摊

l一水泥土墙;2一圈檩;3一对撑;4一吊索;5一支承型钢;

6一竖向斜捧;7一铺地塑钢;8一板桩;9一混凝土垫层

(2)悬臂式支护结构

悬臂式支护结构发生位移主要是其上部向基坑内倾斜,也有一定的深层滑动。

防止悬臂式支护结构上部位移过大的应急措施较简单,加设支撑或拉锚都是十分有效的.也可采用支护墙背卸土的方法。

防止深层滑动也应及时浇筑垫层.必要时也可加厚垫层,以形成下部水平支撑。

(3)支撑式支护结构

由于支撑的刚度一般较大.带有支撑的支护结构一般位移较小.其位移主要是插入坑底部分的支护桩墙向内变形。

为了满足基础底板施工需要,最下一道支撑离坑底总有一定距离,对一道支撑的支护结构。

其支撑离坑底距离更大,支护墙下段的约束较小.因此在基坑开挖后,围护墙下段位移较大,往往由此造成墙背土体的沉陷。

因此,对于支撑式支护结构.如发生墙背土体的沉陷,主要应设法控制围护桩(墙)嵌入部分的位移,着重加固坑底部位.具

体措施有:

1)增设坑内降水设备.降低地下水。

如条件许可。

也可在坑外降水;

2)进行坑底加固。

如采用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提高被动区抗力;

3)垫层随挖随浇.对基坑挖土合理分段,每段土方开挖到底后及时浇筑垫层;

4)加厚垫层、采用配筋垫层或设置坑底支撑。

对于周围环境保护很重要的工程,如开挖后发生较大变形后.可在坑底加厚垫层,并采用配筋垫层.使坑底形成可靠的支撑.同时加厚配筋垫层对抑制坑内土体隆起也非常有利。

减少了坑内土体隆起.也就控制了支护墙下段位移。

必要时还可在坑底设置支撑.如采用型钢,或在坑底浇筑钢筋混凝土暗支撑(其顶面与垫层面相同),以减少位移,此时。

在支护墙根处应设置围檩,否则单根支撑对整个支护墙的作用不大。

如果是由于支护墙的刚度不够而产生较大侧向位移。

则应加强支护墙体,如在其后加设树根桩或钢板桩.或对土体进行加固等。

3.流砂及管涌的处理

在细砂、粉砂层土中往往会出现局部流砂或管涌的情况.对基坑施工带来困难。

如流砂等十分严重则会引起基坑周围的建筑、管线的倾斜、沉降。

对轻微的流砂现象.在基坑开挖后可采用加快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的方法“压注”流砂。

对较严重的流砂应增加坑内降水措施,使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0.5~lm左右。

降水是防治流砂的最有效的方法。

管涌一般发生在囤护墙附近,如果设计支护结构的嵌固深度满足要求。

则造成管涌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坑底的下部位的支护排桩中出现断桩.或施打未及标高,或地下连续墙出现较大的孔、洞,或由于排桩净距较大,其后止水帷幕又出现漏桩、断桩或孔洞.造成管涌通道所致。

如果管涌十分严重也可在支护墙前再打设一排钢板桩,在钢板桩与支护墙闻进行注浆.钢板桩底应与支护墙底标高相同,顶面与坑底标高相同,钢板桩的打设宽度应比管涌范围较宽3~5m。

4.临近建筑与管线位移的控制

基坑开挖后,坑内大量土方挖去,土体平衡发生很大变化,对坑外建筑或地下管线往往也会引起较大的沉降或位移,有时还会造成建筑的倾斜,并由此引起房屋裂缝,管线断裂、泄漏。

基坑开挖时必须加强观察,当位移或沉降值达到报警值后。

应立即采取措施。

对建筑的沉降的控制一般可采用跟踪注浆的方法。

根据基坑开挖进程。

连续跟踪注浆。

注浆孔布置可在围护墙背及建筑物前各布置一排,两排注浆孔间则适当布置。

注浆深度应在地表至坑底以下2~4m范围,具体可根据工程条件确定。

此时注浆压力控制不宜过大。

否则不仅对围护墙会造成较大侧压力,对建筑本身也不利。

注浆量可根据支护墙的估算位移量及土的空隙率来确定。

采用跟踪注浆时。

应严密观察建筑的沉降状况.防止由注浆引起土体搅动而加剧建筑物的沉降或将建筑物抬起,对沉降很大。

而压密注浆又不能控制的建筑,如其基础是钢筋混凝土的.则可考虑采用静力锚杆压桩的方法。

如果条件许可,在基坑开挖前对临近建筑物下的地基或支护墙背土体先进行加固处理。

如采用压密注浆、搅拌桩、静力锚杆压桩等加固措施,此时施工较为方便,效果更佳。

对基坑周围管线保护的应急措施一般有两种方法:

(1)打设封闭桩或开挖隔离沟

对地下管线离开基坑较远.但开挖后引起的位移或沉降又较大的情况.可在管线靠基坑一侧设置封闭桩.为减小打桩挤土,封闭桩宜选用树跟桩,也可用钢板桩、槽钢等.施打时应控射打桩速串.封闭板桩离管线应保持一致距离.以免影响管线。

在管线边开挖隔离沟也对控制位移有一定作用.隔离沟应与管线有一定距离.其深度宜与管线埋深接近或略深.在靠管线一侧还应做出一定坡度。

(2)管线架空

对地下管线离基坑较近的情况.设置隔离桩或隔离沟既不易行也无明显效果.此时可采用管线架空的方法。

管线架空后与围护墙后的土体基本分离.土体的位移与沉降对它影响很小,即使产生一定位移或沉降后.还可对支承架进行调整复位。

管线架空前应先将管线周围的土挖空.在其上设置支承架.支承架的搁置点应可靠牢固.能防止过大位移与沉降,并应便于调整其搁臀位置。

然后将管线悬挂于支承架上。

如管线发生较大位移或沉降.可对支承架进行调整复位,以保证管线的安全。

图6-190是某高层建筑边管道保护支承架的示意图。

管道支撑架

1-管道2-支撑架3-临近高层建筑4-支护结构

第五部分验收程序与方法

1.组长:

(必须是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

2.参与人员:

(安全员、施工员、作业班组长、施工人员、公司安全科负责人、方案编织者、专业监理工程师等)

3.验收程序:

技术交底。

要求三级交底:

项目经理对项目部,施工员对班组长,班组长对工人。

基坑施工单位和个人必须是具备相关资质和资格的专业队伍。

班组自检、安全员监督检查、项目部负责人抽检、专业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督关键部位监控。

 

4.验收项目

(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2)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化。

(3)地下水位。

(4)柱、墙内力。

(5)锚杆拉力。

(6)支撑轴力。

(7)立柱变形。

(8)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9)支护结构界上侧向压力。

对于基坑支护工程,应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验收,办理竣工交付手续。

对于排桩、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等应委托相关检测单位对其实体质量进行检测。

编制相邻建筑、构筑物、基坑支护系统的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制定观测方案,布置观测点,设置预警值。

并明确观测频率,要求按定人、定时、定仪器等做好沉降观测工作;地下水位标高观测。

 

基坑质量检验标准

第六部分监控方案

周围环境监测

受基坑挖土等施工的影响,基坑周围的地层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如工程位于中心地区,基坑周围密布有建筑物、各种地下管线以及公共道路等市政设施,尤其是工程处在软弱复杂的地层时,因基坑挖土和地下结构施工而引起的地层变形,会对周围环境(建筑物、地下管线等)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进行基坑支护结构监测的同时,还必须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

监测的内容主要有:

坑外地形的变形;临近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移等。

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监测涉及到工程外部关系,应由具有测量资质的第三方承担,以使监测数据可靠而公正。

测量的技术依据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等。

1、坑外地层变形

基坑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大约有1~2倍的基坑开挖深度,因此监测测点就考虑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布置。

对地层变形监测的项目有:

地表沉降、土层分层沉降和土体测斜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等。

(1)地表沉降

地表沉降监测虽然不是直接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进行测量.但它的测试方法简便,可以根据理论预估的沉降分布规律和经验.较全面地进行测点布置.以全面地了解基坑周围地层的变形情况。

有利于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进行监测分析。

地表沉降测点埋设示意

1一盖板;2-20钢筋(打入原状土)

监测测点的埋设要求是,测点需穿过路面硬层,伸入原状土300mm左右,测点顶部做好保护,避免外力产生人为沉降。

图6-200为地表沉降测点埋设示意图。

量测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以二等水准作为沉降观测的首级控制,高程系可联测城市或地区的高程系.也可以用假设的高程系。

基准点应设在通视好,不受施工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的地方。

基坑开挖前设点,并记录初读数。

各测点观测应为闭合或附合路线.水准每站观测高差中误差M0为0.5rnrn.闭合差Fw为±√Nmrn(N为测站数)。

地表沉降测点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

纵向测点是在基坑附近,沿基坑延伸方向布置,测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横向测点可以选在基坑边长的中央,垂直基坑方向布置,各测点布置间距为.离基坑越近,测点越密(取lm左右),远一些的地方测点可取2~4m,布置范围约3倍的基坑开挖深度。

每次量测提供各测点本次沉降和累计沉降报表.并绘制纵向和横向的沉降曲线,必要时对沉降变化量大而快的测点绘制沉降速率曲线。

(2)地下水位监测

如果围护结构的截水帷幕质量没有完全达到止水要求,则在基坑内部降水和基坑挖土施工时,有可能使坑外的地下水渗漏到基坑内。

渗水的后果会带走土层的颗粒,造成坑外水、土流失。

这种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的沉降危害较大。

因此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就是为了预报由于地下水位不正常下降而引起的地层沉陷。

测点布置在需进行监测的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附近。

水位管埋设深度和透水头部位依据地质资料和工程需要确定,一般埋深10~20m左右.透水部位放在水位管下部。

水位管可采用PVC管,在水位管透水头部位用手枪钻钻眼,外绑铝网或塑料滤网。

埋设时.用钻机钻孔,钻至设计埋深,逐节放入FVC水位管,放完后,回填黄砂至透水头以上lm,再用膨润土泥丸封孔至孔口。

水位管成孔垂直度要求小于5/1000。

埋设完成后,应进行24h降水试验,检验成孔的质量。

测试仪器采用电测水位仪.仪器由探头、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