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检验技术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3870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10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检验技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种子检验技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种子检验技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种子检验技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种子检验技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子检验技术教案.docx

《种子检验技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检验技术教案.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子检验技术教案.docx

种子检验技术教案

种子检验技术教案下载-样章.doc

1种子检验程序

Z-1种子检验内容和程序

一、 种子检验的内容

种子检验是指采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仪器设

备,对种子质量进行分析测定,判断其优劣,评定其种用价值的一门应用科学。

(一)种子检验的内容

 

种     品种品质:

是指与遗传特性有关的品质,包括品种的真实性和    

子               品种纯度。

可用真、纯两个字概括。

品               

质     播种品质:

是指种子播种后与田间出苗有关的品质,可用净、壮、饱、健、干五个字概括

⒈真

   是指种子真实可靠的程度,可用真实性表示。

如果种子失去真实性,不是标识所指代的优良品种,其为害小则不能获得丰收,为害大则会造成歉收甚至无收。

⒉纯

   是指品种典型一致的程度,可用品种纯度表示。

品种纯度高的种子因具有该品种的优良特性而可获得丰收。

相反,品种纯度低的种子由于其混杂退化而明显减产。

⒊净

   是指种子清洁干净的程度,用净度表示。

种子净度高表明种子中其他植物种子和杂质的总含量少,可利用的净种子数量多。

净度是计算种子用价的指标之一。

⒋壮

   是指种子发芽出苗齐、壮的程度,可用发芽力、生活力、活力表示。

发芽力、生活力高的种子,发芽出苗整齐,活力高的种子出苗率高,幼苗健壮,同时可以适当减少单位面积的播种量。

⒌饱

   是指种子充实饱满的程度,可用千粒重、容重表示。

种子充实饱满表明种子中贮藏物质丰富,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⒍健

   是指种子健全完善的程度,通常用病虫感染率表示。

⒎干

   是指种子干燥、耐藏程度。

可用种子水分百分率表示。

综上所述,种子检验的内容包括种子真实性、品种纯度、净度、发芽力、活力、千粒重、容重、种子水分和健康状况等。

在种子质量标准中常以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四项指标为依据,因而我国种子检验是以净度分析、发芽试验、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水分测定为必检项目,生活力等其他项目属非必检项目。

二、种子检验程序

混合样品

送验样品

送验样品

送验样品

试验样品

试验样品

重型混杂物测定

保留

样品

试验样品

净度分析

送验验样

送验

验样

结果报告

初次样品

种子批

 

 

 

 

 

 

 

 

 

 

 

 

 

 

 

 

 

Z-2与种子检验有关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标准

一、国际种子检验协会及其国际标准

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简称ISTA)成立于1924年。

总部高在瑞士。

1995年以前是只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才可参加的政府间的组织。

现在的ISTA将其定位于一个独立的、不受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的、没有偏见的、客观的和公正的非政府间技术合作组织。

ISTA的作用:

1、国际种子标准化组织。

其制定的《国际种子检验规程》为国际标准(也是种子方面唯一的国际标准)。

2、种子检验室国际认可组织。

ISTA制定种子检验室认可标准(该标准等效于ISO17025并加入种子检验室的特殊要求),开展种子检验室能力验证项目和种子检验室认可评审工作,授权签发国际种子检验证书,也是公认的国际互认组织。

3、国际种子论坛。

每年召开年会,每隔三年召开世界种子大会。

对种子科技各个领域进行联合攻关技术研究和技术交流。

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种子认证方案

适用于国际贸易的农业编码和方案。

包括种子、拖拉机、水果和蔬菜、林木繁殖等4个方面。

OECD将种子认证的规则和程序称为种子方案(seedscheme)。

面向联合国成员国或其他地区。

现行合作协调中心设在英国剑桥的国家农业植物学研究所(NIAB),目的是为秘书处提供技术帮助。

参加国享有以下特权:

1)可以使用全球认可的种子标签和证书;2)可以与其他国家或种子公司建立种子生产合作的框架;3)参加种子认证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4)建立公共管理与种子行业合作的框架;5)实现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有关种子法规、种子认证等管理信息的共享和正常交流。

 

三、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与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检测方法指南

1961年12月12日,在巴黎召开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外交会议上,签署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据此,建立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它是一个政府间的机构,总部高在日内瓦。

UPOV的宗旨有三方面:

一是协调各成员国之间在植物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及实施步骤,以保障育种者在国际上的合法权益;二是协调育种者的利益分配,促进农业快速发展;三是协调各成员国对植物新品种进行测定和描述,统一检测方法。

四、国际种子贸易联盟(ISF)与国际种子贸易争端解决规则

1924年创建的国际种子贸易联盟,简称ISF。

是代表国际种子贸易和植物育种家的全球联盟组织,是世界性的种子产业发展论坛。

ISF制定的国际规则包括两方面:

一是用于播种目的种子贸易的规则和惯例,主要是对国际贸易中的种子买卖合同进行标准化,每年修订一次。

二是用于播种和知识产权管理目的的种子贸易的争议解决程序规则,该规则主要是规范种子贸易仲裁程序。

2田间检验技术

 

Z-1田间取样

 

一、田间检验的时期

  

田间检验通常是在品种特征特性表现最明显的时期如苗期、花期和成熟期进行。

常规作物至少在成熟期检验1次,杂交玉米、水稻、高梁、油菜等在花期必须检验;蔬菜作物则在食用器官成熟期,如叶菜类在叶球成熟期、果菜类在果实成熟期为必检时期。

二、田间检验的取样方法

1.准备工作 

检验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被检品种的特征特性以及在当地的表现情况,同时还要了解种子田背景,包括种子的来源、世代、上代纯度、种植面积、前茬作物以及田间栽培管理情况等。

确认品种的真实性,观察种子田与所描述的品种特征特性是否一致;种子田隔离条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等;对种子田的总体印象,应绕视种子田一圈,以决定环境条件是否适宜或是否需要进行检验,下列如遭受严重倒伏、杂草严重侵害,出现病虫害诱发的矮化和发育不良等情况,种子田不能进行正常的品种鉴定,应拒绝田间检验。

2.划区设点 

凡是同一品种、同一来源、同一繁殖世代、同一栽培条件的相连地块为一个检验区。

一个检验区的最大面积为(500亩)33.3hm2。

大于33.3hm2以上的地块,可根据种子田各方面条件的均匀程度,另分检验区,或选3~5块代表田。

代表田面积不少于供检面积的5%,代表田的取样点数与株数参看表5—21。

原种繁殖田、亲本繁殖田、杂交制种田取样点数应加倍。

表5-21 各种作物的取样点和株(穗)数

作物种类

面积(hm2)

取样点数

每点最低株(穗)数

稻、麦

粟、黍(稷)

0.67以下

0.73~6.67

6.73~13.33

13.4~33.3

5

8

11

15

500

玉米、高粱、大豆、薯类、油菜、花生、棉花、黄麻、红麻、芝麻、亚麻、向日葵

0.67以下

0.73~6.67

6.73~13.33

13.4~33.3

5

8

11

15

200

蔬菜

0.33以下

0.4~1

1hm2以上(每增加0.67hm2,增加1点)

5

9~14

80~100

(1)取样方法 取样点要均匀设置,常用的方法有:

  

A.对角线取样:

取样点分布在一条或两条对角线上等距离设点,(适用于方形或长方形地块)。

   

B.梅花形取样:

在田块的四角和中心共设5点,(适用于较小的方形或长方形地块)。

C.棋盘式取样:

在田间的纵横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一点,(适用于不规则地块)。

D.大垄(畦)取样:

垄(畦)作地块,先数总垄(畦)数,再按比例每隔一定的垄,(畦)设一点,各垄(畦)的点要错开。

梅花式取样

一条对角线取样      

二条对角线取样

    

 

 

 

 

                      

棋盘式取样

大垅取样

 

 

 

 

 

(2)田间检验行走路线

                       

约覆盖70%种子田面积                             约覆盖75%种子田面积

                                             

约覆盖80%种子田面积                            约覆盖85%种子田面积

 

 

 

 

 

 

 

 

 

 

Z-2检验与计算

一、主要农作物的检验依据

玉米

     1.植株性状

     (l)第1叶鞘颜色:

在展开2叶之前,观察幼苗第1叶叶鞘的颜色。

分为绿色、淡紫色、紫色、深紫和黑紫。

     

(2)第1叶尖端形状:

在幼苗期观测第1叶尖端形状分为尖、尖到圆、圆、圆到匙形、匙形。

     (3)叶片边缘颜色:

在展开4叶期观测第4展开叶。

分为绿、红绿、紫红、紫。

     (4)上位穗上叶与茎秆角度:

在50%植株开花时观测小于5°为极小,5°~30°为小,31°~60°为中等,61°~80°为大.大于80°为极大。

     (5)上位穗上叶性状

     ①叶姿态:

直、轻度下披、中度卜披、强烈下披、极强下披。

     ②叶长:

在轻度乳熟期用尺度量上位穗叶叶环至叶尖的长度。

分为极短、短、中、长、

 极长。

     ③叶宽:

用尺度量上位穗上叶中下部的宽度。

分为极窄、窄、中、宽、极宽。

     ④叶色:

极淡绿、淡绿、绿、深绿、极深绿、紫绿。

     ⑤叶缘波状程度:

弱、中、强。

     (6)叶鞘色:

观测穗位叶或上位穗上叶叶鞘。

分为绿、浅紫、紫、深紫和黑紫。

     (7)株高:

地面至雄穗顶端的高度(cm)。

分为极矮、矮、中、高、极高。

    (8)穗位高:

地面至第1果穗着生节的高度(㎝)。

     (9)穗位与株高比率:

测量地面至雌穗结穗位置的高度与地面至雄穗顶部的高度,计算比率。

分为极小、小、中、大、极大。

     (10)株型:

紧凑型、松散型、中间型。

  (1l)茎粗:

测定地上第3节间中部直径。

 2.雄穗性状

  

(1)雄穗抽出期:

当雄穗顶部从叶片抽出时。

  

(2)最上面1个节间的长度:

从剑叶节至雄穗基部分枝的距离,分短、中、长。

  (3)雄穗抽出剑叶的长度

  ①短:

最低雄穗分枝没有抽出剑叶。

  ②中:

最低雄穗分枝抽出剑叶0~15cm

  ③长:

最低雄穗分枝抽出剑叶15cm以上。

  (4)雄穗分枝长度:

分短、中长、长。

  (5)雄穗侧枝姿态:

直立、轻度下弯、中度下弯、强烈下弯、极度下弯

   (6)雄穗小穗颖片或其基部的颜色:

在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小穗颖片或其基部颜色。

分为绿色、浅紫、紫、深紫、黑紫。

  (7)花药(新鲜花药)颜色:

在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

分为绿色、浅紫、紫、深紫、黑紫。

  (8)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

在50%植株开花时观测。

小于5°为极小,5°~30°为小,31°~60°为中等,61°~80°为大.大于80°为极大。

   (9)雄穗小穗密度:

在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分为疏、中、密。

  (10)雄穗最低位(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

极短、短、中、长、极长。

在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下部(上部)侧枝以上的主轴。

   (1l)雄穗一级侧枝数目:

极少、少、中、多、极多

 3.雌穗性状

   

(1)花丝颜色:

分为绿色、浅紫色、紫色、深紫和黑紫。

  

(2)果穗着生姿态:

向上、水平、向下。

  (3)穗柄长度:

剖开果穗苞叶,观察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

当穗柄长度小于或等于节间长度的一半时为短,当穗柄长度近似等于节间长度时为中,当穗柄长度明显大于穗位节间长度时为长。

  (4)苞叶长度:

用手指横在果穗顶端,果穗明显露出苞叶为为极短;当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超出果穗1个手指以内为短,超出2个手指为中,超出3个手指为长。

  (5)穗形:

圆筒形、直圆锥形、中间形。

   (6)穗长:

果穗基部至穗顶的长度.分极长、长、中、短、极短。

   (7)穗粗:

测量干果穗中部。

分极粗、粗、中、细、极细。

  (8)穗轴色:

白色、粉红色、红色、紫色。

  (9)穗轴中部直径:

细、中、粗。

   (10)果穗籽粒行数:

小于或等于8为极少10~12为少,14~16为中,18~20为多,大于或等于22为极多。

 4.籽粒性状

  

(1)粒型:

硬粒型、偏硬粒型、中间型、偏马齿型、马齿型、爆裂型、甜型或糯型。

 

(2)粒色及粒顶部色:

白色、淡黄、黄色、橘黄、橙、橘红色、红色、深红或蓝黑

 (3)粒形:

观察干果穗中部籽粒。

分为圆形、近圆形、中间型、近楔形或楔形。

 (4)籽粒大小:

极小、小、中、大、极大。

 (5)穗轴颖片色:

观测穗轴中部颖片。

分为白色、粉红、红、紫和黑紫。

大豆

1.植株性状

(1)生长习性

  ①直立型:

主茎直立向上。

  ②半直立型:

主茎上部稍细,略呈波状弯曲。

  ③半蔓生型:

植株茎、枝细长,出现轻度爬蔓和缠绕。

  ④蔓生型:

植株茎、枝细长爬蔓,呈强重度缠绕,匍匐地面。

 

(2)株型:

按植株分枝角度大小分为以下几种。

  ①开张型:

分枝角度大,上下均松散。

  ②收敛型:

下部分枝与主茎角度小,上下均紧凑。

  ③半开张型(介于两者之间)。

 (3)株高:

自子叶节至主茎顶端的高度(㎝)。

小于40.0为矮,40~60为中矮60.1~80.0为中等,80.1~100.0为中高,100.1~120.0为高,大于120.0为极高。

成熟期测定。

   (4)茎:

在开花盛期至成熟期目测。

   ①苗期胚轴色:

分绿色、浅紫色和深紫色〕

   ②茎粗:

茎基部子叶节与真叶节之间的粗度(直径).以㎝表示,分粗、中、细3级。

   ③茎茸毛:

稀、中、密。

   ④茎茸毛色:

有绿色、深紫色两种

   ⑤主茎节数:

从子叶节算起,至主茎顶端(不包括顶端花序)的实际节数。

小10.0为极少,10.0~15.0为少,15.1~20.0为中等,2(0.1~25.0为多,大于25.0为极多

   ⑥主茎分枝数:

小于2.0为少,2.0~4.0中,大于4.0为多。

   (5)叶:

在开花盛期目测。

  ①小叶叶形:

卵圆形、披针形、三角形、圆形。

  ②叶片大小:

大、中、小3种。

  ③叶色:

绿、淡绿、深绿等。

   ④叶片背面茸毛:

分多和少、长和短以及不同角度。

   2.花

   (l)花轴长短:

分长、中、短3种类型。

   

(2)花色:

在开花期目测植株中上部的花。

分紫、浅紫、白。

   (3)花的大小

   3.荚的性状

   (l)结荚习性

   ①无限结荚习性:

顶端花序短,结荚分散,主茎顶端结荚稀少。

   ②有限结荚习性:

顶端花序长,结荚密集,主茎顶端结荚成簇。

   ③亚有限结荚习性:

顶端花序长度中等,结荚状况介于无限与有限之间。

(2)底荚高度:

测量从地面到植株最低豆荚着生处的高度(cm)。

小于10.0为低,10~15为中,大于是5为高。

(3)荚形:

分为直形、微弯镰形和弯镰形3种。

   (4)荚的大小:

荚长大于5㎝为大,小于3cm为小,3~5㎝为中间。

   (5)荚熟色:

草黄色、灰褐色、褐色、深褐和黑色等。

4.种子性状

 (l)种子形状:

分圆、扁圆、椭圆、扁椭圆、长椭圆和肾形等。

  

(2)种子百粒重(g)小于5.0为极小,5.0~9.9为小,10.0-~14.9为中小,15.0~19.9为中,20.0~24.9为中大,25.0~29.9为大,大于或等于30.0为特大。

  (3)种皮色:

分浅黄、黄、淡绿、绿、淡褐、褐、黑、虎斑和鞍挂。

 (4)脐色:

浅黄、黄、淡褐、褐、蓝和黑。

 (5)子叶色:

分黄、绿两种。

  (6)种皮开裂度:

随机取100粒种子,计数种皮开裂种子的百分比,重复2次.计算平均值。

小于1.0%为不开裂,1.0~20.0%为中度开裂,大于20.0%为开裂。

    

二、检验、计算

在取样点上逐株鉴定,将本品种、异品种、异作物、杂草、感染病虫株数分别记载。

杂交制种田还要记载父(母)本杂株数,母本散粉株数,然后计算各项的百分率:

 

 

(二)种子检验的作用

种子检验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农业生产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种子,为农业丰收奠定基础。

具体表现在种子生产、加工和贮藏过程、种子销售过程和种子使用过程。

体现在:

(1)   保证实现种子质量标准化

(2)   保证种子加工、贮藏和运输的安全

(3)   检测经营流通中种子的质量,促进种子质量不断提高

(4)   防止、控制种传病虫杂草的传播蔓延,特别是检疫性病虫、杂草。

二、种子检验的发展概况

(一)国外种子检验的发展概况

    种子检验起源于欧洲。

18世纪中叶至l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种子贸易不断发展,一些不法商贩在种子中掺杂使假,牟取暴利。

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的经济利益,针对这些不法行为,许多国家颁布种子管理法令。

如瑞典伯恩市早在1816年明确规定,禁止出售掺杂的三叶草种子。

英国也于1870年颁布了农场主种子法,禁止种子掺杂使假。

与此同时.为了鉴别假劣种子,种子检验应运而生。

1869年.德国的诺培博士(FriedrichNotbbe)在萨兰德(Tharandt)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种子检验实验室.开展了种子的真实性、种子净度和发芽率检验等项工作。

他总结前人工作经验和自己的研究成果。

于1876年编写出版了《种子学手册》一书。

从此,诺培博士成为公认的种子科学和种子检验学的创始人。

1871年,荷尔斯特(E.M.Holst)在哥本哈根创建了私人种子实验室,以后发展成为丹麦国家种子试验站。

随后,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也相继建立了

种子检验室。

1875年,欧洲各国在奥地利召开了第一次欧洲种子检验站会议,主要讨论种子检验的要点和控制种子质量的基本原则。

1876年,美国建立了北美洲第一个负责种子检验的农业研究站。

1890年和l892年,北欧国家分别在丹麦和瑞典召开了制定和审议种子检验规程的会议。

1897年,美国颁布标准种子检验规程。

20世纪初,亚洲和其他洲的许多国家也陆续建立若干种子检验站,开展种子检验工作。

随着国际种子贸易的发展,种户检验技术急需规范化、标准化。

国际间种子检验的联合研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06年,在德国的汉堡举行了第一次国际种子检验大会。

1908年,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成立了北美洲官方种子分析者协会(简写AOSA)。

1921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了第三次国际种子检验大会。

创立了欧洲种子检验协会(简写ESTA)。

1924年,在英国剑桥召开了第四次国际种子检验大会。

决定把欧洲种子检验协会改为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简写ISTA)。

历次国际种子检验大会情况见表1-1,ISTA在正常情况下每隔3年举行1次世界大会(ISTAcongress)

国际种子检验协会是一个由各国官方种子检验室(站)和种子技术专家组成的世界性的政府间协会,下设执委会、秘书处、17个技术委员会、刊物编委会和认可团体。

由ISTA执行委员会负责管理工作。

ISTA目前设置的17个技术委员会是:

规程委员会、堆装与扦样委员会、净度委员会、发芽委员会、包衣种子委员会、品种委员会、植物病理委员会、乔木与灌木委员会、种子水分委员会、种子贮藏委员会、命名术语委员会、四唑委员会、统计委员会、种子活力委员会、设备委员会、花卉种子委员会和核准试验委员会。

ISTA的目标是:

①制定、修订、出版和推行国际种子检验规程。

②促进国际贸易中广泛采用一致的标准程序。

③开展种子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培训工作。

ISTA的任务是:

①召开世界性种子会议,讨沦和修订国际种子检验规程,交流种子科技研究成果。

②组织和举办种子技术培训班、讨论会和研讨会。

③加强与其他国际机构的联系和合作。

④编辑和出版发行ISTA刊物,如《ISTA新闻通报》、《种子科学和技术》等刊物和手册等。

⑤颁发国际种子检验证书。

⑥组织核准试验(rcfereetest)。

目前ISTA除制定了《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外,还组织编写了《栽培品种的真实性鉴定》、《牧草品种,1972ISTA会刊》、《种子检验手册—栽培品种的真实性测定》(O.Ulvinen,A.Voss,H.C.Bacckgaard & P.E.Terning,1973)、《幼苗鉴定手册》(J.Bekendam&R.Grob.1979)、《净种子定义说明手册》(E.M.Felfoldi,1983)、《四唑测定手册》(R.P.Moore.1985)、《活力测定方法手册》(D.A.Perry,1981)《栽培品种鉴定的生化测定》(S.R.Draper&R.J.Cooke.1984),《种子扦样手册》(A.Bould.1986)和《种子鉴定手册》(H.A.Jeuscn,1987)等近20种手册

(二)我国种子检验的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没有专门的种子检验机构,种子检验工作由粮食部门和商检机构代理。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农业的发展.1956年中央农业部成立种子管理局,下设检验室。

1957年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在北京双桥农场举办了种子检验学习班。

同年又委托浙江农学院举办全国种子干部讲习班。

之后,各省种子部门陆续建立了种子检验科,开展种子检验工作。

1976年,农业部颁发了《农作物种子检验办法》和《主要农作物种子分级标准》。

1977年,中国种子公司诞生。

同年委托浙江农业大学继续举办种子培训班。

1979年又委托山东农业大学举办种子培训班。

1978年4月,国务院批转了农业部《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报告》,批准在全国建立各级种子公司,并提出了“四化一供”的工作方针。

1981年,中国种子协会在天津成立,并建立了种子检验分会和技术委员会。

1984年制定和颁布了国家种子分级标准和检验规程,1995年修订颁布了新的种子检验规程GB/T3543.1~3543.7—1995。

1996年以后相继对种子质量分级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1981年,贵州省种子协会创办了我国第一份《种子》刊物,1983年,黑龙江省种子协会又创办了《种子世界》刊物,同年,山西省种子协会创办了《种子通讯》刊物,为交流、传播和发展我国的种子技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几年来,我国种子检验仪器和技术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种子检验的科研工作也日渐深入。

三、种子检验的程序和特点

(一)种子检验的分类和程序

 

分类:

从职能上分:

内部检验、监督检验和仲栽检验。

内部检验又称为自检,是种子的生产单位、经营单位或使用单位,对本身的种子进行检验,以了解其种子质量的高低。

 

监督检验是种子质量管理部门或管理部门委托种子检测中心对辖区内的种子质量进行检测,以便对种子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仲裁检验是仲裁机构、权威机构或贸易双方采用仲裁程序和方法,对种子质量进行检测,提出仲裁结果。

    从检测对象上分:

田间检验、室内检验和小区种植鉴定。

 

田间检验是在种子生产过程中,根据植株的特征、特性,对田间的纯度进行测定,同时对异作物、杂草、病虫感染、生育情况及倒伏程度等项目进行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