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卷七方剂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2714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卷七方剂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卷七方剂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卷七方剂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卷七方剂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卷七方剂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卷七方剂树.docx

《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卷七方剂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卷七方剂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卷七方剂树.docx

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卷七方剂树

半夏白术天麻汤_古今医鉴卷七_方剂树

1.原方

1.1.组成:

半夏(制)1钱半,白术(炒)2钱,天麻1钱半。

1.2.功效:

头眩眼黑,恶心烦闷,气促上喘,心神颠倒,目不敢开,头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能安睡。

1.3.来源:

《古今医鉴》卷七。

2.天麻散

2.1.加:

老生姜、白茯苓、甘草

2.2.组成:

半夏7钱,老生姜3钱,白茯苓(去皮)3钱,白术3钱,甘草(炙)3钱,天麻2钱半。

2.3.功效:

小儿急慢惊风。

大人中风涎盛,半身不遂,言语难,不省人事。

2.4.来源:

《卫生宝鉴》卷十九

3.定命饮

3.1.加:

茯苓、木香、生姜、甘草

3.2.组成:

半夏1钱,茯苓1钱,木香1钱,生姜1钱,白术5分,甘草(炙)5分,天麻5分。

3.3.功效:

慢惊吐泻困沉,欲传慢脾。

3.4.来源:

《婴童百问》卷二

4.天麻六君子汤

4.1.加:

党参、茯苓、陈皮、炙草

4.2.组成:

党参(去芦,米炒)2钱,白术(净)2钱,半夏(制)1钱5分,天麻1钱5分,茯苓1钱5分,陈皮1钱,炙草1钱。

4.3.功效:

眩晕兼有痰或呕者。

4.4.来源:

《不知医必要》卷二

5.麦天汤

5.1.加:

麦门冬、茯苓、神曲、陈皮

5.2.组成:

麦门冬1钱2分,天麻1钱,白术8分,茯苓8分,半夏8分,神曲8分,陈皮8分。

5.3.功效:

风邪羁绊脾胃,身重有痰,恶心欲吐。

5.4.来源:

《医学入门》卷七

6.白术汤(《兰室秘藏》卷中。

6.1.加:

炒神曲、陈皮、白茯苓、麦糵面

6.2.组成:

炒神曲2钱,陈皮3钱,天麻3钱,白术5钱,白茯苓5钱,麦糵面(炒黄色)5钱,半夏5钱。

6.3.功效:

风邪覊绊于脾胃之间,胃气虚弱,身重有痰,恶心欲吐。

6.4.来源:

《兰室秘藏》卷中

7.白术散

7.1.加:

白茯苓、神曲、橘皮、麦糵、生姜

7.2.组成:

白术2钱,白茯苓2钱,神曲1钱,天麻1钱,橘皮(去白)1钱5分,麦糵1钱5分,半夏1钱5分,生姜5片。

7.3.功效:

脾胃虚弱,身重有痰,恶心欲吐者。

7.4.来源:

《杏苑》卷四

8.天麻定喘饮

8.1.加:

防风、甘草、人参、桔梗、川芎

8.2.组成:

天麻、防风、甘草、人参、桔梗、白术、川芎、半夏各等分。

8.3.功效:

小儿喘嗽惊风。

8.4.来源:

《袖珍小儿》卷四

9.半夏白术天麻汤

9.1.加:

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蔓荆子

9.2.组成:

半夏1钱5分,白术1钱,天麻1钱,陈皮1钱,茯苓1钱,甘草(炙)5分,生姜2片,大枣3个,蔓荆子1钱。

9.3.功效:

痰厥头痛者,胸隔多痰,动则眩晕。

9.4.来源:

《医学心悟》卷三

10.固本理眩汤

10.1.加:

人参、当归、橘红、白芍、茯神、五味子

10.2.组成:

人参1钱5分,天麻(煅)1钱2分,当归1钱,白术(炒)1钱,橘红(盐汤煮)5分,白芍(酒炒)1钱5分,茯神1钱2分,半夏1钱,五味子4分。

10.3.功效:

气虚头眩。

10.4.来源:

《冯氏锦囊·杂症》卷六

11.天麻二陈汤

11.1.加:

防风、茯苓、川芎、橘红、白芷、甘草

11.2.组成:

防风1钱,白术1钱,茯苓1钱,川芎1钱,橘红1钱5分,半夏1钱5分,白芷5分,天麻6分,甘草3分。

11.3.功效:

痰火眩晕。

11.4.来源:

《杏苑》卷六

12.枳实天麻汤

12.1.加:

陈皮、人参、甘草、枳实、茯苓、川芎

12.2.组成:

白术、陈皮、半夏、天麻、人参、甘草(炙)、枳实(炒)、茯苓(去木)、川芎。

12.3.功效:

痰湿气虚所致之眩晕。

12.4.来源:

《活人心统》

13.祛痰丸

13.1.加:

木香、槐角子、人参、茯苓、青皮、陈皮、牙皂角

13.2.组成:

木香1两,天麻1两,槐角子7钱半,人参(去芦)、半夏7钱半,茯苓(去皮)1两,青皮(去瓤)1两,白术(煨)1两,陈皮(去白)7钱,牙皂角(去皮弦,酥炙)7钱。

13.3.功效:

风痰喘嗽。

13.4.来源:

《瑞竹堂经验方·补遗》

14.人参天麻汤

14.1.加:

人参、陈皮、僵蚕、钩藤、防风、厚朴、全蝎

14.2.组成:

人参、天麻、白术、陈皮、半夏、僵蚕、钩藤、防风、厚朴、全蝎。

14.3.功效:

疹后服凉药太过,脾气不足,中气虚衰,变成慢惊风。

其证牙关紧急,痰涎壅盛,目直上视,手足搐搦,发无休止;及小儿诸病后成慢惊者。

14.4.来源:

《治疹全书》卷下

15.加味和中散

15.1.加:

人参、白茯苓、陈皮、全蝎、细辛、薄荷、甘草

15.2.组成:

人参1钱,白术(去芦)1钱,白茯苓(去皮用)5分,陈皮5分,半夏7分,全蝎(炒)5分,天麻7分,细辛3分,薄荷3分,甘草2分。

15.3.功效:

小儿慢惊风。

15.4.来源:

《寿世保元》卷八

16.顺气和血汤

16.1.加:

当归、黄耆、人参、附子、南星、羌活、独活

16.2.组成:

当归3钱,白术5钱,黄耆5钱,人参2钱,附子1片,天麻5分,南星5分,羌活5分,独活5分,半夏1钱。

16.3.功效:

遍身麻木。

16.4.来源:

《辨证录》卷二

17.清痰宁痛丸

17.1.加:

橘红、茯苓、贝母、胆星、白附子、瓜蒌仁、酒芩

17.2.组成:

橘红、茯苓、半夏、贝母、天麻、白术、胆星、白附子、瓜蒌仁、酒芩各等分。

17.3.功效:

酒客多饮,致痰涎饮积身体痛者。

17.4.来源:

《简明医彀》卷五

18.八生饮子(《朱氏集验方》卷一。

18.1.加:

天雄、大川乌、天南星、白附子、川芎、木香、全蝎

18.2.组成:

天雄2两(此药最佳,无则以大附子代之,去皮),大川乌2两(去皮),天南星1两,白附子1两,天麻1两,白术1两,川芎半两,木香半两,全蝎(姜汁拌)半两,半夏半两(同天雄、附子、南星、川乌并生用)。

18.3.功效:

饮食起居失节,阳气不敛,风邪所侵,致患中风,半身不遂,手足无力;偏正头风作痛,痛连于脑,常如牵引之状,发则目不可开,眩晕不能抬举。

18.4.来源:

《朱氏集验方》卷一

19.参术半夏汤

19.1.加:

人参、茯苓、陈皮、甘草、薄荷、细辛、全蝎

19.2.组成:

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5分,陈皮5分,甘草2分,薄荷2分,半夏7分,天麻7分,细辛3分,全蝎(去毒,炒)1个。

19.3.功效:

小儿慢惊风。

19.4.来源:

方出《医学正传》卷八,名见《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十一

20.秘痰丸

20.1.加:

人参、木香、茯苓、青皮、陈皮、槐角子、猪牙皂角

20.2.组成:

人参1两,木香1两,白术(煨)1两,茯苓1两,青皮1两,陈皮(去白)1两,槐角子1两,半夏1两,天麻1两,猪牙皂角(去皮弦,酥炙)5钱。

20.3.功效:

风痰喘嗽。

20.4.来源:

《经验方》卷二

21.天麻白术丸

21.1.加:

天南星、白附子、川芎、白僵蚕、寒水石、薄荷叶、赤茯苓、旋覆花

21.2.组成:

天麻(去苗)、白术、天南星(炮)、半夏(汤洗涤)、白附子(炮)、川芎、白僵蚕(炒,去丝嘴)、寒水石(煅过)、薄荷叶(去土)、赤茯苓(去皮)、旋覆花各等分。

21.3.功效:

风湿痰饮,攻冲头目,昏运重痛,咽膈壅滞不利,及一切痰饮。

21.4.来源:

《杨氏家藏方》卷八

22.加味六君子汤

22.1.加:

人参、白茯苓、陈皮、僵蚕、当归、附子、川芎、甘草

22.2.组成:

人参1钱5分,白术1钱5分,白茯苓1钱5分,半夏1钱5分,天麻(火煨)1钱,陈皮1钱,僵蚕(酒炒,去丝)2钱,当归2钱,附子(滚汤泡去皮脐)6分,川芎8分,甘草3分。

22.3.功效:

下颏脱落。

22.4.来源:

《疡医大全》卷三十六引《集验方》

23.加味天麻散

23.1.加:

柴胡、僵蚕、南星、白茯苓、黄连、钩藤、枳实、生甘草

23.2.组成:

天麻、柴胡、僵蚕、半夏、南星、白茯苓、白术、黄连、钩藤、枳实、生甘草。

23.3.功效:

小儿急惊初起,悸动有痰。

23.4.来源:

《医部全录》卷四三二引《幼幼近编》

24.四君子汤

24.1.加:

人参、茯苓、黄耆、川芎、陈皮、桔梗、白芷、当归、甘草

24.2.组成:

人参(去芦)、白术(去芦)、茯苓(去皮)、黄耆(蜜炒)、川芎、陈皮、半夏(姜制)、天麻、桔梗(去芦)、白芷、当归各等分,甘草减半。

24.3.功效:

气虚湿痰头眩。

24.4.来源:

《回春》卷四

25.清空化痰汤

25.1.加:

防风、川芎、人参、柴胡、羌活、橘红、茯苓、桔梗、枳实

25.2.组成:

防风1钱,川芎1钱,人参1钱,柴胡1钱,羌活1钱,天麻1钱半,白术1钱半,橘红1钱半,半夏1钱半,茯苓1钱半,桔梗1钱半,枳实1钱半。

25.3.功效:

头目虚暗浮晕。

25.4.来源:

《摄生众妙方》卷六

26.醒风汤

26.1.加:

人参、白茯苓、附子、白附子、天南星、白芷、防风、蝉蜕、全蝎

26.2.组成:

人参(去芦)1两,白茯苓(去皮)1两,附子(生)1两,白附子(炮)1两,白术(炒)1两,天南星(汤泡7次)1两,白芷1两,防风(去芦)1两,天麻1两,半夏(汤泡7次)1两,蝉蜕1两,全蝎半两(去毒)。

26.3.功效:

中风抽搐。

26.4.来源:

《魏氏家藏方》卷一

27.温脾饮

27.1.加:

人参、茯苓、厚朴、橘红、甘草、藿香、木香、干姜、莲肉

27.2.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厚朴、橘红、甘草、半夏、藿香、天麻、木香、干姜、莲肉。

27.3.功效:

小儿慢脾风。

27.4.来源:

《痘疹金镜录》卷一

28.醒脾汤

28.1.加:

人参、茯苓、橘红、全蝎、僵蚕、甘草、木香、仓米、胆南星

28.2.组成:

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天麻、半夏(姜制)、橘红、全蝎(去毒)、僵蚕(炒)、甘草(炙)、木香、仓米、胆南星。

28.3.功效:

慢惊风,气虚而挟痰者;阴痫之轻者,手足厥冷,偃卧拘急,面色青白,口吐痰沫,声音微小,脉来沉细。

28.4.来源:

《金鉴》卷五十一

29.半夏白术天麻汤(《脾胃论》(人卫本)卷下。

29.1.加:

黄柏、干姜、苍术、白茯芩、黄耆、泽泻、人参、炒曲、大麦糵面、橘皮

29.2.组成:

黄柏2分,干姜3分,天麻5分,苍术5分,白茯芩5分,黄耆5分,泽泻5分,人参5分,白术1钱,炒曲1钱,半夏(汤洗7次)1钱5分,大麦糵面1钱5分,橘皮1钱5分。

29.3.功效:

痰厥头痛,咳痰稠粘,头眩烦闷,恶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卧,舌苔白腻,脉弦滑。

现用于美尼尔氏综合征见有上述症状者。

29.4.来源:

《脾胃论》(人卫本)卷下

30.半夏白术天麻汤

30.1.加:

茯苓、橘皮、苍术、人参、神曲、麦糵、黄耆、泽泻、干姜、草果

30.2.组成:

半夏1钱半,白术2钱,天麻1钱,茯苓(去皮)1钱,橘皮1钱,苍术1钱,人参1钱,神曲(炒)1钱,麦糵(炒)1钱,黄耆1钱,泽泻1钱,干姜半钱,草果半钱。

30.3.功效:

头眩恶心烦闷,气喘短促,心神颠倒,兀兀欲吐,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苦头痛眩晕,身重如山,不得安卧。

30.4.来源:

《奇效良方》卷二十五

31.定痫丹

31.1.加:

人参、当归、白芍、茯神、枣仁、远志、琥珀、天竺黄、橘红、钓藤钩、甘草

31.2.组成:

人参3钱,当归3钱,白芍(炒)3钱,茯神5钱,枣仁(炒)5钱,远志(去心)3钱,琥珀3钱,天竺黄4钱,白术(土炒)5钱,橘红3钱,半夏(姜制)3钱,天麻3钱,钓藤钩4钱,甘草(炙)2钱。

31.3.功效:

阴痫,病退调理。

31.4.来源:

《金鉴》卷五十一

32.加减天麻汤

32.1.加:

神曲、南川芎、泽泻、陈皮、防风、茯苓、苍术、白芷、黄耆、人参、甘草

32.2.组成:

半夏(姜汤泡7次)8分,白术(用腿白色不油者,微炒)7分,天麻(用坚实者,纸包,水湿煨熟)5分,神曲(炒)5分,南川芎7分(西芎不用),泽泻5分,陈皮1钱,防风1分,茯苓5分,苍术(米泔制)3分,白芷2分,黄耆3分,人参(去芦)3分,甘草(炙)3分。

32.3.功效:

头目四肢麻木,饮食少用,不时眼黑。

32.4.来源:

《回春》卷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