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码型变换1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2566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AMI码型变换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AMI码型变换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AMI码型变换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AMI码型变换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AMI码型变换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MI码型变换10.docx

《AMI码型变换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MI码型变换10.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MI码型变换10.docx

AMI码型变换码型变换10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2熟悉AMI码与HDB3码的基本特征;3熟悉HDB3码的编译码器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4根据测量和分析结果,画出电路关键部位的波形;二实验仪器1JH7001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一台2双踪示波器一台3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三、实验原理AMI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

这是一种将消息代码0(空号)和1(传号)按如下规则进行编码的码:

代码的0仍变换为传输码的0,而把代码中的1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1、1、+1、1由于AMI码的传号交替反转,故由它决定的基带信号将出现正负脉冲交替,而0电位保持不变的规律。

由此看出,这种基带信号无直流成分,且只有很小的低频成分,因而它特别适宜在不允许这些成分通过的信道中传输。

由AMI码的编码规则看出,它已从一个二进制符号序列变成了一个三进制符号序列,即把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换成一个三进制符号。

把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换成一个三进制符号所构成的码称为1B/1T码型。

AMI码除有上述特点外,还有编译码电路简单及便于观察误码情况等优点,它是一种基本的线路码,并得到广泛采用。

但是,AMI码有一个重要缺点,即接收端从该信号中来获取定时信息时,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0串,因而会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

为了保持AMI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人们提出了许多种类的改进AMI码,HDB3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

HDB3码的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它的编码原理是这样的:

先把消息代码变换成AMI码,然后去检查AMI码的连0串情况,当没有4个以上连0串时,则这时的AMI码就是HDB3码;当出现4个以上连0串时,则将每4个连0小段的第4个0变换成与其前一非0符号(1或1)同极性的符号。

显然,这样做可能破坏“极性交替反转”的规律。

这个符号就称为破坏符号,用V符号表示(即+1记为+V,记为V)。

为使附加V符号后的序列不破坏“极性交替反转”造成的无直流特性,还必须保证相邻V符号也应极性交替。

这一点,当相邻符号之间有奇数个非符号时,则是能得到保证的;当有偶数个非0符号时,则就得不到保证,这时再将该小段的第1个0变换成+B或B符号的极性与前一非0符号的相反,并让后面的非0符号从V符号开始再交替变化。

虽然HDB3码的编码规则比较复杂,但译码却比较简单。

从上述原理看出,每一个破坏符号V总是与前一非0符号同极性(包括B在内)。

这就是说,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可以容易地找到破坏点V于是也断定V符号及其前面的3个符号必是连0符号,从而恢复4个连0码,再将所有1变成+1后便得到原消息代码。

HDB3码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码。

设信息码为00000110000100000,则NRZ码、AMI码,HDB3码如图所示HDB3码是CCITT推荐使用的线路编码之一。

HDB3码的特点是明显的,它除了保持AMI码的优点外,还增加了使连0串减少到至多3个的优点,这对于定时信号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

AMI/HDB3频谱示意图如右上图所示:

AMI/HDB3编译码模块组成框图如上图所示:

四、实验步骤1.AMI码编码规则验证

(1)首先将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D01设置在M位置(右端)、单/双极性码输出选择开关设置KD02设置在2_3位置(右端)、AMI/HDB3编码开关KD03设置在AMI位置(右端),使该模块工作在AMI码方式。

(2)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产生7位周期m序列,用示波器同时观测输入数据TPD01和AMI输出双极性编码数据TPD05波形及单极性编码数据TPD08波形,观测时用TPD01同步。

分析观测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关系是否满足AMI编码关系,画下一个M序列周期的测试波形。

TPD01做同步+双极性编码TPD05;TPD01做同步+单极性编码TPD08:

(3)将输入数据选择跳线开关KD01拨除,将示波器探头从TPD01测试点移去,使输入数据端口悬空产生全1码。

重复上述测试步骤,记录测试结果。

TPD01做同步+双极性编码TPD05;TPD01做同步+单极性编码TPD08(4)将输入数据选择跳线开KD01拨除,将示波器探头接入TPD01测试点上,使输入数据端口不悬空产生全0码。

重复上述测试步骤,记录测试结果。

(全0码)(5)将输入数据选择跳线开关KD01拨除,将示波器探头从TPD01测试点移去,使输入数据端口悬空产生全1码。

重复上述测试步骤,记录测试结果。

(全1码)2.AMI码译码和时延测量

(1)将输入数据选择跳线开关KD01设置在M位置(右端);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产生15位周期m序列;将锁相环模块内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P02设置在HDB3位置(左端)。

(2)用示波器同时观测输入数据TPD01和AMI译码输出数据TPD07波形,观测时用TPD01同步。

观测AMI译码输出数据是否满正确,画下测试波形。

(3)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产生7位周期m序列。

重复上译步骤测量,记录测试结果。

3.AMI编码信号中同步时钟分量定性观测

(1)将输入数据选择跳线开关KD01设置在M位置(右端),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产生15位周期m序列;将锁相环模块内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P02设置在HDB3位置(左端)。

(2)将极性码输出选择跳线开关KD02设置在2_3位置(右端)产生单极性码输出,用示波器测量模拟锁相环模块TPP01波形;然后将跳线开关KD02设置在1_2位置(左端)产生双极性码输出,观测TPP01波形变化。

单极性码时的输出:

双极性码输出:

通过测量结果回答:

AMI编码信号转换为双极性码或单极性码后,那一种码型时钟分量更丰富,为什么?

(答:

单极性码能量丰富)接收机应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何种码型才有利于收端位定时电路对接收时钟进行提取。

(3)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产生全“1”码,重复上述测试步骤,记录分析测试结果。

单极性码时的输出:

双极性码时的输出:

(4)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产生全“0”码,重复上述测试步骤,记录分析测试结果。

单极性码时的输出:

双极性码时的输出:

4.AMI译码位定时恢复测量

(1)将输入数据选择跳线开关KD01设置在M位置(右端),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设置在15位序列状态位置,将锁相环模块内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P02设置在HDB3位置(左端)

(2)先将跳线开关KD02设置在2_3位置(右端)单极性码输出,用示波器测量同时观测发送时钟测试点TPD02和接收时钟测试点TPD06波形,测量时用TPD02同步。

此时两收发时钟应同步。

然后,再将跳线开关KD02设置在1_2位置(左端)单极性码输出,观测TPD02和TPD06波形。

记录和分析测量结果。

单极性码时的输出:

双极性码时的输出:

(3)将跳线开关KD02设置回2_3位置(右端)单极性码输出,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设置为全1码或全0码。

重复上述测试步骤,记录分析测试结果。

单极性码时的输出:

双极性码时的输出:

5.HDB3码变换规则验证

(1)首先将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D01设置在M位置(右端)、单/双极性码输出选择开关设置KD02设置在2_3位置(右端)、AMI/HDB3编码开关KD03设置在HDB3位置(左端),使该模块工作在HDB3码方式

(2)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设置产生15位周期m序列。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输入数据TPD01和AMI输出双极性编码数据TPD05波形及单极性编码数据TPD08波形,观测时用TPD01同步。

分析观测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关系是否满足AMI编码关系,画下一个M序列周期的测试波形。

TPD01做同步+双极性编码TPD05;TPD01做同步+单极性编码TPD08.(3)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设置产生7位周期m序列。

重复上述测试步骤,记录测试结果TPD01做同步+双极性编码TPD05;TPD01做同步+单极性编码TPD08.(4)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产生全“1”码,重复上述测试步骤,记录分析测试结果。

TPD01做同步+双极性编码TPD05;TPD01做同步+单极性编码TPD08(5)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产生全“0”码,重复上述测试步骤,记录分析测试结果。

(全0码)6.HDB3码译码和时延测量

(1)将输入数据选择跳线开关KD01设置在M位置(右端);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设置产生15位周期m序列;将锁相环模块内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P02设置在HDB3位置(左端)

(2)用示波器同时观测输入数据TPD01和HDB3译码输出数据TPD07波形,观测时用TPD01同步。

分析观测HDB3编码输入数据与HDB3译码输出数据关系是否满足HDB3编译码系统要求,画下测试波形。

(3)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设置产生7位周期m序列。

重复上译步骤测量,记录测试结果。

7.HDB3编码信号中同步时钟分量定性观测

(1)将输入数据选择跳线开关KD01设置在M位置(右端),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设置产生15位周期m序列;将锁相环模块内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P02设置在HDB3位置(左端)。

(2)将极性码输出选择跳线开关KD02设置在2_3位置(右端)产生单极性码输出,用示波器测量模拟锁相环模块TPP01波形;然后将跳线开关KD02设置在1_2位置(左端)产生双极性码输出,观测TPP01波形变化根据测量结果思考:

HDB3编码信号转换为双极性码和单极性码中那一种码型时钟分量丰富(单极性)单极性双极性(3)使输入数据为全“1”码,重复上述测试步骤,记录测试结果。

单极性双极性(4)使输入数据为全“0”码,重复上述测试步骤,记录测试结果单极性双极性8.HDB3译码位定时恢复测量

(1)将输入数据选择跳线开关KD01设置在M位置(右端),将CMI编码模块内的M序列类型选择跳线开关KX02设置在15位序列状态位置,将锁相环模块内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P02设置在HDB3位置(左端)

(2)先将跳线开关KD02设置在2_3位置(右端)单极性码输出,用示波器测量同时观测发送时钟测试点TPD02和接收时钟测试点TPD06波形,测量时用TPD02同步。

此时两收发时钟应同步。

然后,再将跳线开关KD02设置在1_2位置(左端)双极性码输出,观测TPD02和TPD06波形。

记录和分析测量结果。

单极性双极性(3)将跳线开关KD02设置回2_3位置(右端)单极性码输出,再使输入数据为全1码或全0码。

重复上述测试步骤,记录分析测试结果。

总结HDB3码的信号特征。

答:

HDB3码的全称是3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它是AMI码的一种改进型,其目的是为了保持AMI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使连“0”个数不超过3个,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规则在相应的位置填入破坏脉冲和填充脉冲,其编码规则比较复杂,但是译码却比较简单。

HDB3码保持了AMI码的优点外,同时还将连“0”码限制在3个以内,故有利于位定时的提取。

HDB3码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码型,A律PCM四次群以下的接口码型均为HDB3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