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水富至绥江二级公路K14GPS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2368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水富至绥江二级公路K14GPS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水富至绥江二级公路K14GPS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水富至绥江二级公路K14GPS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水富至绥江二级公路K14GPS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水富至绥江二级公路K14GPS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水富至绥江二级公路K14GPS2.docx

《云南水富至绥江二级公路K14GPS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水富至绥江二级公路K14GPS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水富至绥江二级公路K14GPS2.docx

云南水富至绥江二级公路K14GPS2

SNS柔性主动安全防护系统防护方案

一、编制依据

㈠、编制依据标准

1、云南水富至绥江公路的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文件及勘察设计合同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TB/T3089-2004《铁路沿线斜坡柔性安全防护网》。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528-2004《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系统构件》。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斜坡地质灾害柔性防护系统》(草稿)。

5、《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

6、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质量手册。

㈡、工程地质条件

1、根据设计图纸,以及我部技术人员的现场考察,得到该边坡地质具有以下特点:

路线沿线基岩岩性以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灰岩、泥灰岩地层为主。

岩石构造作用、风化作用强烈,陡崖地段易发生危岩崩塌,斜坡段边坡易产生顺层滑坡。

碎石土、含碎石粉质黏土等土层胶结较松散,斜坡开挖后易产生工后滑坡、边坡易失稳现象。

本区域发育的泥岩、泥质粉砂岩“红层”将对本项目产生极为不利影响。

路线沿线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滑坡、崩塌、危岩、软弱土体等。

2、根据以上地质特点建议采用具有施工造价低、防护能力强、施工快捷具有较好的环保功能的柔性防护系统。

㈢、该公路线路设计的特点

1)、路线布设尽量选用山坡荒地、远离村庄及人群聚集地,线形设计尽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条件具备时路基防护尽量采用生态防护措施,路基边坡、零星空地等部位设置绿化带以美化环境;

3)、系统设计排水系统,合理布置桥涵、通道等构造物,尽量减少对原有水系及道路的影响;对养护工区(管理所)等部位设置污水处理系统,在跨越敏感水体的大桥桥面设置污水收集装置,桥头设置缓冲池、沉淀池;

4)、对取弃土场进行合理布设,并进行了防护及绿化处理,合理设置横向施工便道,并作为永久性工程以方便当地人民生产与生活。

二、治理工程技术方案

1设计原则和治理目标

1.1设计原则

本设计以保证治理后该南水富至绥江公路原老路边坡在上方新公路施工期间使用安全为根本原则,同时兼顾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达到功能优化的原则。

即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基础上,尽可能不破坏现状坡面植被,使边坡在视觉和环境与周围山体的区域融为一体。

1)安全性:

由于原老路公路车流量较大,人员活动频繁,所规划治理工程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边坡稳定、老路行车安全、行人安全。

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坡面松动岩块的崩落,拦截住上方新线路坡面爆破开挖的滚落石,让其不能危及车辆人员安全。

2)适用性:

所规划治理工程必须与边坡情况相适应,着重考虑水富至绥江公路是一个形象形工程。

边坡处理措施应尽可能不增加开挖量和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处理后边坡表面视觉效果好,并且在具备植物生长条件的地方不影响后期自然或人工绿化植被的生长。

3)经济性:

治理工程具有足够的工作寿命,一般应有30年左右,在使用年限内尽量做到无须维护或维护工作量尽量小;能使得在同等防护效果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资金,经济性可得到体现。

1.2治理目标

本工程的治理目标是:

安全,环保,美观

1)清除或固定该段边坡现状坡面的松动岩块,拦截上方新线路边坡爆破开挖形成的滚落石,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山体边坡稳定条件,保证老路的行车及行人安全。

2)边坡治理充分体现水富至绥江公路环保要求,给人予美观的感受。

2方案比选

1)方案介绍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的一般方法,结合本边坡的实际,对该边坡的防治进行方案论证。

治理危岩崩塌边坡,常采用的方法有:

减缓边坡坡度的坡率法;锚固技术对危岩进行加固处理;坡脚设置拦石墙、落石槽和栏护网等。

根据目前掌握的边坡基本情况,边坡坡顶已接近山顶,汇水面积不大,外围排水系统可以省略。

拦石墙是保证坡脚人员、建构筑物的最后防线,具有安全的心理暗示作用,可以使用;但如单纯采用拦石墙方法,则要求与坡脚距离、高度、强度足够,与最大限度节省建设用地的原则有冲突。

由于工程区边坡坡面多分布松动岩块,为了治理工程施工本身的安全,对这些危岩险石,在工程初期就必须予以清除。

但是裸露陡边坡的松动岩块总是在不断形成中,较高处岩块滚落可能砸破拦石墙,因此,还需要采用适当方法减缓岩块的松动进程,或阻滞松动岩块的滚动。

下面分别就可能适用的方法进行适当组合后,提出三个方案供选择:

方案一:

清除危岩险石+落石槽。

此方案工艺最简单,只需要对坡面的松动岩块进行全面检查、清除,然后在距坡脚适当位置处设置拦石墙,即可完成治理工作。

该方案的优点是施工工艺最简单,投资最节省,不破坏植被生长环境;缺点是需拆除较多既有建构筑物,占用土地资源较多,边坡稳定性监测工作量较大;而且上方边坡在施工,对危石进行全面检查、清除是不可能做到的,同时影响上方边坡开挖,耽误工期,并且现有线路设计开挖宽度不具备做落石槽的位置。

方案二:

清除危岩险石+主动防护网:

所谓主动防护网,是指在危险坡面覆盖钢丝绳网,包裹拦截坡面因风化、风雨动力、植物根劈、爆破震动等作用而可能出现的滚石,削减滚石的冲击动量,使其不至于对公路行车及行人造成危害。

该方案的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不破坏植被生长环境,简单处理后工程视觉效果相对较好。

方案三:

清除危岩险石+锚固喷浆+落石槽:

此方案与方案一的不同之处,只是增加了锚固喷浆。

即先对坡面分布的、人工可撬动的松动岩块自上而下全面清除,然后对部分受稀疏节理裂隙切割的坡体采用锚杆加固,节理裂隙较密集部位除锚杆外再加以挂网喷浆的方法进行封闭,减缓岩体风化进程。

经如此方式加固边坡后,坡脚落石槽高度、强度可适当降低。

此方案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施工工艺成熟;缺点是施工难度较高,工期可能较长,工程对原始植被的破坏大,也不利于植被恢复,视觉效果相对较差;另外,对类似工程的考察表明,砼喷护层会出现龟裂,钢筋网片易腐蚀,工程使用寿命不长。

此方案实施的可能性也不大,上方边坡在不断开挖,随时会有落石滚落,锚固喷浆只能对前期落石进行固定,无法针对后期落石治理,并且现有线路设计开挖宽度不具备做落石槽的位置。

2)方案比较

事实上在边坡防护工程中,对于斜坡类地质灾害,国内过去常采用以护、顶、锚、拦为主,以排水、土石体改良、植被绿化等为辅的工程防治措施并尤以浆砌片石或喷砼护坡、锚固、浆砌片石拦石墙和简易钢结构栅栏等最为常见,但这些方案对于本防护工程的实施要求而言都很难符合。

其中锚固措施对于坡体深层稳定效果明显,但对坡面混凝土碎落块防护较差,而且其造价高,施工周期长的缺点也很突出,对本工程不适用;其它钢性结构的圬工护坡,如浆砌片石护坡,自重较大且结构承载能力较弱,自身稳定性较差,施工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大量的建材需要大面积场地堆放,不仅会对坡脚下路基施工及行车造成一定影响,也会对该地区造成一定的污染甚至损坏,因此也不太适用;对于排水、土石体改良、植被绿化等为辅的工程防治措施以及简易钢结构栅栏等防护方案而言同样不适合本工程要求。

综上所述,这些传统的边坡防护方法都不适用于本工程的防护要求。

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不像其他工程需要评价经济效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施的目的就在于治理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主要考虑的是社会效益。

因此,本次方案比选只在安全性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才具有可比性。

鉴于此,虽然方案一投资最节省,但安全效果不佳,与边坡治理的目的背道而驰,且拆违和后期稳定性监测工作量大,不建议采纳。

剩余方案二与方案三在工程安全效果即防护工程适用性上,大体相同,但方案三施工时陡坡面作业较多,安全性较差,且对既有植被的破坏大,景观效果不佳,使用寿命无保障,且现有线路设计开挖宽度不具备做落石槽的位置,也不宜选用。

所以,本设计以方案二作为推荐方案,即以SNS柔性防护系统来达到防护目的。

与传统的典型圬工结构相比,SNS柔性防护系统不仅能起到以圬工结构为代表的传统防治之作用,SNS系统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技术经济优势:

(1)充分利用柔性材料的易铺展性和高防冲击能力,通过系统的开发和大量的现场试验形成了适应各类坡面地质灾害防护的系统化技术,通过定型化的均衡设计和部件的工厂化生产来实现系统的标准化和最优化,并便于工程质量控制和工程量的准确计量;

(2)充分利用高强金属材料的质轻特点来实现系统的轻型化和积木式部件安装,以最短的工期和最少的劳动力来实现施工安装和维护的简单快速化,并最大限度地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避免或尽可能降低因开挖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及其对其他作业和周边建筑物正常运营的干扰,可以同步或超前于土石方主体开挖工程的施工,即能实现逆作法施工或平行作业;(3)充分利用系统的开放性来减小系统的视觉干扰和保护原有植被及其生长条件,并给实施人工绿化提供了可能,充分利用植物根系的护坡加固作用和绿色植物的环境绿化美化功能,将工程治理与环境保护和改造融为一体;(4)采用特殊防腐处理的钢丝、钢丝绳材料来确保系统较长的防腐寿命,一般可达30~50年。

综上所述,本设计采用方案二SNS柔性防护系统进行不稳定边坡治理是可行的。

三、柔性防护系统的设计原则

⑴、边坡工程使用年限以50年为上限。

⑵、以经济为主、技术可行的前提下,进行多方案优选,力争合理。

⑶、尽量以边坡工程控制边坡高度,减小削方量和开挖面。

⑷、施工快捷安全,简便易行。

⑸、工程环境效果、工程结构形式尽可能有利于边坡工程的生物防护,以便于有效的进行生态保护。

(6)、根据坡面浮危石的分布情况、体积大小、局部地形地貌特征和基础工程条件,分区分别考虑SNS柔性防护系统主动防护网加固方式和被动防护网拦截方式,即对局部集中分布的浮危石堆(群)(一旦发生个别脱落,可能牵动其他的浮危石随即发生滚落)或巨块浮石(一旦滚落可能摧毁整个系统),采用SNS主动加固系统(捆绑式)或局部嵌补、支顶,对坡面陡峭、岩石破碎坡面采用SNS主动围护系统(窗帘式)。

(7)、若需设置被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的选型设计以能拦截1立方米高度为75米滚落石为设防上限,对超过该上限的高位浮危石必须进行个别就地处理。

(8)、用拦石网拦截的防护区域,当高差较大,一道拦石网不能实施安全拦截时,可采用在不同高度设置多道拦石网的分段拦截方式,此时可考虑以下两种选择。

①确保整个拦截系统每一道拦石网本身安全完好或在不明显影响系统功能的条件下允许少量维护,即每一道拦石网仅承担上道拦石网以下滚落石的拦截功能,从而以较高的投资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度并减少维护工作;②设防能力以确保下部施工、设施、过往车辆行人安全为限,允许上部拦石网在拦截高能量滚落石时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破坏,以其缓冲安全为限,利用其缓冲作用,由最下一道拦石网来确保整个系统的防护安全,即最后一道拦石网不允许发生明显的变形破坏或拦截能力降低,在此基础上尽量减少拦石网的设置道数,以使防护工程尽可能经济,从而以较低的安全度和可能投入较多的维护工作来实现较低的投资。

(9)、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特征,使防护工程有效而经济。

四、边坡防护方案拟定

㈠、柔性防护类型的确定

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条件,边坡的坡度、高度,交通条件,工程造价,场地综合治理、施工条件、技术条件等几方面,对该边坡防护采用以下治理方案:

采用GPS2型(捆绑式)主动加固系统的防护方案。

在主动加固系统中,锚杆与锚杆间的支撑绳构成了其固定支撑体系,通过固定在锚杆或支撑绳上并施以一定预张拉的钢丝绳网,以及在用作风化剥落、溜坍或塌落防护目的中抑制细小颗粒撒落或土体流逝时辅以钢丝格栅网或土工格栅网,对整个边坡形成连续支撑,其预张拉作业使系统能够尽可能地紧贴坡面,并形成了抑制局部岩土体移动或在发生细小位移后将其裹缚(滞留)于原位附近的预加载荷,从而实现其主动加固功能。

从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坡面间的关系可以知道,系统的传力过程为“钢丝绳网支撑绳锚杆稳定地层”。

该系统在作用原理上类似于喷锚支护和土钉墙等面层护坡体系,但因其柔性特征以及支撑绳与锚杆件的活动连接方式,系统能够将局部集中载荷向四周均匀传递,以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防护能力,即局部受载整体作用,从而使系统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并降低单根锚杆的锚固力要求,对常用的标准化结构形式而言,通常情况下上沿锚杆的抗拔力达到8KN、其余锚杆的抗拔力达到5KN即可。

由于系统的开放性,地下水可以自由排泄,避免了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而引起的边坡失稳问题。

该防护系统除对稳定边坡有一定贡献外,同时还能抑制边坡遭受进一步的风化剥蚀,且对边坡坡面形态特征无特殊要求,不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和植被生长条件,其开放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可允许配套实现坡面人工植被防护,绿色植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从而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反过来又保护了地貌和坡面植物,实现最佳的边坡防护和环境保护目的。

客观地讲,这里所说的主动加固系统一般仅能实现边坡浅表层的加固,但是,正如我们工程实践中经常会看到的,有的边坡原来本身并不存在发生深层滑动的可能性,但由于没有及时进行坡面浅表层的加固或加固不当,导致边坡的变形破坏由表及里地不断发生,或者从局部向更大范围的发展,最终逐渐演化为大规模的深层滑坡,使原本仅需较小投入来实现的边坡稳定性问题不得不动用大量投资来挽救,这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有非常失败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讲,对于并不存在结构性深层滑动面或大范围整体失稳可能性的边坡,解决浅表层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也应成为边坡设计的根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可能出现的深层失稳问题的一种预先加固措施。

本方案的特点是:

SNS柔性防护属于橡皮模式,“柔”代替了“刚”,克服了传统的刚性防护弊端,是一种事半功倍的防护技术。

由于防护系统与山体活动物块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不同,造成了刚性防护作用时间极短,柔性防护作用时间相对很长,刚性防护会产生巨大冲力,带来巨大破坏性,柔性防护产生的冲力很小,再加之系统结构巧妙,造就了“局部受力,整体承载”的优点使网上单位面积的受力变得更小,故防护效果非常牢固。

SNS柔性防护还具有以下优点:

①因产品属于柔性结构,预应力加固山体时,易铺展,非常顺应复杂地形,不破坏原始地貌,也就无需额外开挖,同时也可以保护现有植被;②因产品呈网状结构,视觉干扰小,对山体表面便于人工绿化,植物根系可护坡加固,绿色植物又美化环境,工程治理与环境保护融为了一体;③因金属材料易加工,所以产品构件可工厂标准化生产,施工快捷简便,工期短,无需进行现场加工。

只需简单的机械,少量的人力就可安装,而且不需要大量的材料运转,高强度金属材料质轻,适应山区作业,积木式快速安装,丝毫不干扰临近建筑物的正常运营和其他施工作业,避开了因“干扰”所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④利用性价比良好的金属涂层防腐技术,使系统耐久,寿命更长,采用热度锌其防腐寿命可达30-50年;⑤与传统的水泥钢筋防护系统相比可大量省工、省时、省钱。

总的来说,SNS柔性防护系统是一种技术先进、功能全、性能好、寿命长、安全可靠、环保效果佳、施工简易、经济合理的新技术。

SNS柔性防护系统也分为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利用高强度钢丝绳系和柔性锚杆对山体进行预应力加固,即主动防护系统;另一种方式是利用高强度钢丝绳网墙,以柔克刚,对山体变动所产生巨大破坏力的物体进行有效拦截,即被动防护系统。

K14段线路边坡病害治理对陡峭边坡采用主动防护是首选,不宜采用被动防护,这是基于山体特殊地形、边坡高度较高和上方新线路路基坡面施工确定的。

理由有三:

(1)因为山体的倾斜度几近90度,有个别地方还有倒悬体,笔直靠近公路,这样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实现被动系统与山体的配置和效能的发挥。

(2)山体属高边坡,但需防护范围表面积不是很大,采用覆盖式的主动围护系统还是比较经济的。

(3)山体几乎没有一定坡斜度(笔直),山表几乎没有植被生长,山体表面对崩落的危石不能形成较大摩擦阻碍,使滚滑的危石能量不能衰减,不宜安装被动拦截系统,只适合安装主动围护防护系统。

㈡、主动防护系统优势

根据本对喷射混凝土、浆砌片石、框格等传统护坡结构的施工经验和使用效果,结合钢丝绳网主动防护系统结构特征和作用原理,我们可以总结出钢丝绳网主动防护系统的以下主要技术优势:

(1)柔性与整体性。

整个系统的各构成部分及其间的连接方式,都尽可能地强调了其柔性特征,由此而来的好处是各构件之间能够充分地协同承担外来荷载作用,其明显特征是“局部受力,整体承载”,避免了传统刚性结构局部集中受力可能引起的破坏。

这一特性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由于荷载被分散,在系统与加固对象(坡面岩土体)之间起荷载传承作用的锚杆也被大量调动起来,而不仅是局部少量锚杆在起作用,各锚杆所受拉拔力也相对较小,相应地也就可以降低锚固深度要求,这为采用轻型化机具实现系统的快速化施工奠定了基础。

(2)轻型结构。

整个系统都采用了高强度的钢结构,其比普通圬工建筑材料高得多的强度优势,使得该系统实现了结构的轻型化。

这一特性带来的明显好处是,防护结构的材料用量较小,便于在恶劣的山区施工环境下的材料运输和场内搬运,也便于坡面上施工安装的高空作业。

(3)开放性系统。

网状结构的开放性系统,视觉干扰小,与周边环境协调性强,能保持坡面原生植被的生长发育或可进行人工绿化,实现了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和工程美学的完美融合;不改变边坡地下水的原始排泄通道,有利于其自然排泄。

(4)适应复杂地形。

系统的柔性和积木式结构特征,决定了它能够极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地貌,一般不需要针对其施工安装进行大量的开挖和清坡,减少了辅助工程量,施工干扰极小,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原始地貌和植被环境。

(5)施工快速简便。

充分考虑了山区作业环境的恶劣性,以简单的轻型化机具、少量的人工、少量的土石方基础工程和较低的劳动强度等实现系统的积木式快速安装。

(6)结构标准化。

结构形式和构件的生产都实现了标准化,从而使设计工作主要简化为依据现场条件的选型,并便于质量控制。

五、选定方案的主要材料

(一)钢丝绳

(1)、采用钢丝抗拉强度不小于1770Mpa的高强度钢丝绳,并采用不低于AB级的热镀锌防腐处理,其防腐寿命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一般可达30~50年,钢丝绳直径根据位置和功能不同选用不同直径的钢丝绳来满足标准配置要求,。

⑵、钢丝绳网均采用φ8钢丝绳编制,根据该边坡用途,主动防护系统其菱形网孔边长一般为300mm,成品网块规格一般为4×2m、4×4m、5×4m、5×5m等。

两根钢丝绳交叉节点处的固定件应采用十字卡扣;对于钢质十字卡扣,其厚度不应小于2.5mm,表面应进行镀锌处理。

编网用十字卡扣的材质、结构尺寸和压接工艺必须保证其抗错动拉力(两根相互交叉的钢丝绳,在交叉结点处用十字卡扣固定后,使其中一根钢丝绳沿受力方向错动滑出所需的最大拉力)不得小于5KN和大于8KN,或者在保证抗错动拉力不小于5KN的前提下,保证错动后钢丝绳的残余抗破断拉力不小于其原始最小抗破断拉力的90%,过低易使网受力时钢丝绳间发生错动而增大网孔尺寸,过高则会较大程度地损伤钢丝,降低钢丝绳的承载能力;抗脱落拉力(两根相互交叉的钢丝绳,在交叉结点处用十字卡扣固定后,使两根钢丝绳沿其交叉面法线方向发生分离、卡扣脱落失效所需的最大拉力)不小于10KN,以确保网受力时节点不发生松脱,保证网孔尺寸和网的整体受力均衡要求。

成网后的钢丝绳残余破断拉力不应小于其原始最小破断拉力的90%。

编制成网的钢丝绳不应有断丝、脱丝和锈蚀现象。

网的形状平整,钢丝绳不应有打结和明显扭曲现象。

单张钢丝绳网不应采用2根以上的钢丝绳编制。

⑶、格栅网采用抗拉强度不低于700MPa的热镀锌φ2.2钢丝,镀锌量不小于200g/m²,其防腐寿命根据环境条件可达30~50年以上。

⑷、横向支撑绳一般宜采用φ16热镀锌钢丝绳,纵向支撑绳一般采用φ12或φ16热镀锌钢丝绳

⑸、SNS主动防护系统从每一部分到整体都体现了柔性特征,对于常用的GPS系列来讲,其钢丝绳锚杆、钢丝绳网、支撑绳等都体现出了系统的柔性特征。

(二)钢筋

若对部分位置辅助锚杆需采用钢筋,则设计采用钢筋为Ⅰ级和Ⅱ级两种,Ⅰ级钢质量要求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13013—91)标准;Ⅱ级钢质量要求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GB1499—98)标准。

(三)锚固体系及张拉设备

张拉端锚固体系采用锚具(包括配套锚垫板、锚板、夹片、螺纹钢筋等)及配套紧线器、葫芦、扳手等,锚具应是符合《预应力筋专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92)及GB/T14370-93的合格产品,拉紧设备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

(四)水泥砂浆

水泥砂浆的配比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的规定,标号不低于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水泥砂浆,抗压强度大于25MPa,水灰比一般为0.45~0.5,有经验的情况下,可以添加无腐蚀性外加剂(早强剂、减水剂等);在吸水性很强的地层中或是充填地层裂隙水泥砂浆,水灰比可以适当增大;灰浆搅拌必须使用机械强制拌和,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搅拌后的泌水率宜控制在2%,最大不超过3%。

浆液应随伴随用,超过初凝时间的浆液要废弃。

七工程数量

根据本公司人员对已开挖现场的考察,基本上可以确定每个边坡应该采用防护系统的种类,结合指挥部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大致可以确定需要采用柔性防护系统的工程数量(对未开挖的部分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可以待开挖后再细勘定,且根据坡面地质结构安装位置可能与效果图中有部分出入,致工程量不能准确统计,只能是一个大概估计值)。

根据K14段边坡坡面情况,估计需要安装GPS2型主动防护网约20000㎡(实际量需根据现场确定)。

GPS2型主动防护网工程量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防护面积

20000

实际量根据现场确定

六、施工注意事项

(一)施工顺序

清理边坡锚杆定位钻凿锚杆孔锚杆安装支撑绳安装与调试格栅网铺挂钢丝绳网的铺挂与缝合系统整体检查调试。

(二)上拉及侧拉钢绳锚杆坑施工

1、若锚杆孔不能直接钻凿成型,则需制作锚杆坑,锚杆坑采用人工挖掘,挖坑的最小尺寸必须满足施工设计图的尺寸,不得采用爆破成型。

基坑的坑口大小一般要求不小于40×40mm,深度根据设计要求,坑底留渣子基本清理完,保持孔内清洁,坑壁无泥浆及污染物,以确保水泥浆与岩体的粘结强度.

2、锚杆坑灌注混凝土:

自坑底向上一次性注入,中途不能停灌.灌满后应检查混凝土是否饱满,不满时再继续灌注,且基础顶面用薄层C20细石混凝土或M25水泥砂浆抹平。

缩孔的空洞还应用混凝土填满,不得有空洞或缩眼。

灌注材料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水泥采用新鲜无结块的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应≥20MPa。

3、若锚杆坑放点位置正好在基岩上,锚杆孔钻孔采用风动干钻,以利孔壁粗糙,不得采用旋转切削方式成孔。

锚杆孔径采用φ45mm,在孔底留渣子存留段5~10cm.锚杆钻孔应用钻头风动洗孔,保持孔内清洁,孔壁无泥浆及污染物,以确保水泥浆与岩体的粘结强度,灌浆材料采用M25水泥沙浆或纯水泥浆,灌浆水泥采用新鲜无结块的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浆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应≥25MPa。

(三)对施工组织安排的要求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尽早进行协商,明确工程划分和交接内容、检查标准,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计划。

施工前应从总体考虑、制定合理的施工工序、严格规范施工,确保施工组织和计划的顺利完成。

(四)其它未尽事宜

现有设计是基于已有的不太全面地质资料得出的,更为完善的设计沿需与施工一道随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设计动态施工,同时材料用量和工程数量应按实际发生的进行重新计算。

若施工中发现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请及时通知设计方完善设计。

完善事宜请参见相关规范、规程等。

七、质量与安全保证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