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模式解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1684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教学模式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优秀教学模式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优秀教学模式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优秀教学模式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优秀教学模式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秀教学模式解读.docx

《优秀教学模式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教学模式解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秀教学模式解读.docx

优秀教学模式解读

“一三一教学模式”解读

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

“一三一教学模式”解读

潘湛滢

一、“一三一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一)基于新世纪初中教学与改革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其基本出发点应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通过变革创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使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知识,不同的人在学习活动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为学生的未来成长而奠基,新课程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

当前新课改正向纵深发展,涌现出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为我们实施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和有益的参考,如何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行为,需要有具体的教学方法来支撑。

(二)缘于对当前有效教学缺乏的探讨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素质、增长能力的重要阶段,社会的发展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到了初中,学生的学习表现总不尽如人意,许多人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以数学为例,数学在大部分学生的心目中一直是神秘莫测、枯燥费解甚至高不可攀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学也乏味。

但是,在数学家眼里,“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生活中的一切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那么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数学课程的“繁、难、偏、旧”。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背景”部分,提到目前中小学教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是这样写的:

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偏重书本知识、运算技能和推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是“缺少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

只要我们去听一听教师的推门课(即不打招呼的课),翻一翻教师日常教学的教案,就会惊人地发现,教案是“千课一式”,程式化现象严重,教学中存在“百宝箱”,那就是前苏联的“五环节”教学模式: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即使提法有变化,但总体精神也没有改动,可谓“换汤不换药”。

这种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有太多的“教师中心”色彩,每一步都是由教师领着学生往前走。

张奠宙教授曾经这样比喻和评价这种教学活动:

教师充当导游的角色,拿着旗子在前面喊,一队学生跟在后面走。

学生必须细听讲解,而无法停下脚步按自己的要求进行观赏,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学生的学习只是走马观花,没有切身体会,教学效果往往只停留在记忆和模仿的层面上,哪里谈得上享受学习的乐趣呢?

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活动确实没有从“学生的真实想法”去设计教学,只是要求学生按成人的思维模式去模仿分析,致使教学过程拖沓、繁琐,不少学生不得解题要领,老师越多讲,学生越糊涂。

其实,学生对数学最自然的理解,往往就是他们学习数学的生长点。

教学创新不等于“添枝加叶”,有时候就是“削枝强干”。

因此,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侧重技术性训练,培养的是应试能力,使学生变成了做题机器,学生在机械性的劳动中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更不用说体会到数学家们所说的数学美了。

”(摘自吴文冰:

《什么让数学如此美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特别是寻找唯一答案的工具。

(三)源于对初中学习现状的反思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素质、增长能力的重要阶段,社会的发展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社会的过度关注,使初中教育过程过早功利化,教育过程隐藏了许多危机,初中教育中过度学习的现象十分严重。

有些学校在初三第二学期,要求学生每天演练四道与中考压轴题相似的综合题,仅数学一科就要花费中等程度学生两个小时的时间。

学生每天疲于应付题目,对学习产生一种严重的冷漠与抵触情绪。

《钱江晚报》曾头版头条报道了一则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新闻《一位家长喊出积郁已久的声音:

救救题海中挣扎的孩子》(2004年1月7日报道)。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0年在全国对各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和作业进行了调查,以数学为例,调查显示:

数学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

调查报告表明,有55%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38%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一般,只有7%的学生答“有兴趣”。

在回答“你最喜欢上的课”时,只有12%的学生答是数学。

在回答“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时,答“数学难学”的有45%,答“成绩不好”的有38%,答“听不懂”的有41%,答“不会做习题”的有62%。

此项调查显示,学生学习数学心情处在厌烦、焦躁的抑制状态,普遍感到学习数学枯燥乏味,学习无劲头,对学习数学有厌学情绪,把数学看作一门讨厌的学科。

其他学科的情况也不乐观。

为呼应新世纪数学教育发展这一新趋势,我们在2008年开始研究了初中教学法学生主体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功,2010年开始我们又着手进行了“一三一高效课堂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重视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拓宽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渠道,努力为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供条件,促进学生乐意并积极的投入到自主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知识探索中放飞学生的智慧,夯实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培养其发展性学力,使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成功的进行“软着落”,在八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一三一高效课堂改革”教学思想和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

二、“一三一高效课堂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理论基础

我们认为,一三一教学法研究的开展,是以科学的认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为基础,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则是依据了绿色的新课程教育学说、终身教育理论,这些理论为课题研究指明了行动的方向,提供了行动的路标。

1.科学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社会认识和实践的主体的理论,特别是人的主体性的理论是“一三一高效课堂改革”的哲学基础。

传统的选拔教育压抑、扼杀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片面发展、厌学等严重问题,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三一高效课堂改革”则从情感入手,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状态,满怀信心地投入学习,做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2.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会话”和“反思”,从而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一三一高效课堂改革”教学环境,这又是我们的一贯主张。

3.绿色的教育学说

关注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新时代教育的最强者。

学科教育应是“绿色”的,我们的教学应让学生产生学习体验(包括科学美学、科学文化等),形成良好的科学观。

增强学生对学习、生活和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这正是“一三一高效课堂改革”强调追求以情感为核心的情意动力系统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思想作用基础。

4.终身教育理论

我们的责任是:

“确定能帮助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不断学习和得到训练的结构和方法。

”我们要努力争取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面向21世纪,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当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共同走向。

由于日益重视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际关系”、“相互作用”学习理论被引用到教育实践和研究中来,强调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合作,提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一三一高效课堂改革”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三一高效课堂改革”的主旨正体现了教育理论发展的共同取向。

三、“一三一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各地新课程教学理论研究和新课程学法实践的日益发展和深化,“一三一高效课堂改革”在目标取向上关注学生“三维”素质目标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培育学生自信、自尊、乐观、奋发的积极情感,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我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进新课程教育思想,吸取它的合理内核,联系新一轮基础数学改革实践,深化理论研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法论思想,对“一三一高效课堂改革”进行深入的进一步研究。

因此,我们进行“一三一高效课堂改革”教学活动的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实施,确立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从情感教学着手,创设以情感、兴趣、创造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符合学生年龄的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认知情感,唤起学生自主性,对学生进行三维价值观相统一的教学思想教育,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介,逐步形成的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探索培养学生具备多元教育方法。

因此“一三一高效课堂改革”以发展“三维”目标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线,利用教材固有的知识体系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认知矛盾和冲突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积极投入到学习认知活动中去。

其基本思想有以下几点:

(1)愉快发展是方向。

在教学上要着力于促进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合作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意志、道德、信念、个性等方面都得到协调愉快和谐的发展。

(2)主动学习是根本。

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弘扬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双基、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科学活动经验,实现自我发展。

(3)乐教乐学是手段。

教学要引入情感因素,将学生的学习从传统的认知活动,变为由操作的认知心理系统和动力的情意心理系统协同进行的全面心理活动。

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情绪的愉悦感、求知的满足感和学习的成功感,使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内在需要和追求。

(4)生动活泼是表征。

教学过程要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身心发展要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态势。

这是教师以情施教,学生以情促学,在乐学氛围中主动学习的一种自然的、必然的结果。

“一三一高效课堂改革”倡导乐学,并非悖于刻苦治学的精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人,才能登上科学的高峰。

但苦学和乐学这一对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苦学指的是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提倡学生学习要刻苦认真,反对懒惰马虎;乐学指的是充满愉悦感的学习心境、学习体验和学习行为,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倡导在自觉追求中愉快学习,反对在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外界的压力下被迫学习。

人们常说的“以苦为乐”,正道出了苦学与乐学的统一性。

当学习者怀着愉悦的心境,以积极的情感来激励自己的学习活动,对学习活动不但滋育和生发热爱的情感,而且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陶醉于学习活动之中,他们也就进入乐学的状态——“学海无涯乐作舟”了。

实践表明,在初中开展“一三一高效课堂改革”,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年龄特征,要讲究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生动活泼;但这决不是“玩而不学”,“乐而不教”,而是要“寓学于玩”,“寓教于乐”,是教学方法的革新和创造,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一三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一三一教学模式”的具体表述

“一”就是一个核心:

以学生学会为核心。

“三”就是教学改革坚持的三个环节(预习精讲达标)

“一”就是达到一个目标: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上学年,我校提出“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围绕目标的确定,目标的完成等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不少共识和成绩。

“以学生学会为核心”是对“高效课堂”的进一步明确和发展。

其一:

我们的着眼点应该始终在学生身上。

课前关注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期待,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情绪、过程、效果,课后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消化、巩固和学习兴趣的持续、提升。

我们一切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学生学,是课堂的主旋律;引导学生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其二,是“学会”而不是“听会”。

课堂不是老师“炫知识”的舞台,学习就像吃饭,要让学生吃而不是吃给学生看,研究表明,“听”会的知识只占听到知识的百分之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这知识、这道题我讲过,讲过好几遍,学生还不会”的原因,也是低效课堂的根源。

如何知道学生会不会,要反馈,要检测,靠每节课的检测而不仅仅是期中期末的检测。

期中期末的检测更多的意义是给学习者一个评价和结果,每天的反馈、检测才是给学习者指导、督促和提升。

其三,不排斥老师的“讲”。

关键是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讲多长时间,讲的效果怎样。

要讲那些学生学了不会老师讲了能会的知识。

(二)、“一三一”教学模式的三个环节

1、课堂(前)预习

(1)预习内容

(2)温故知新(3)自学指导

(4)尝试练习(理)思考问题(文)(5)疑难困惑……

该板块的时间要切实保障,目的是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真实的预习和体验过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现学生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了解了学生的学,老师的教才能有的放矢,学了,不会的教了,我们的教学才能高效。

2、巧点精讲

(1)互动环节。

生生、师生之间分享预习成果,探究疑难困惑。

(2)点拨环节。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排除故障,解决疑难,从而达到开启思维、发展能力的目的,这正是点拨教学法根本之所在。

用点拨法创导者蔡澄清先生的话说,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

“诱导”有别于“牵拽”,“点拨”更不同于“包办代替”。

(3)讲解环节。

对学生“疑难困惑”的知识和问题,教师“该开口时就开口”。

此环节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老师的预设,老师可根据经验做出相应的预设和准备,这是对老师经验的考验,更考验老师的是课堂的生成,不同年度、不同班级的学生都是不同的,老师的预设不可能包含一切,老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进程适时的调整。

这部分的内容要记入教学反思。

3、当堂达标

达标试题要难易适中,要兼顾大多数学生,更要有梯度、有层次。

试题可源自课本、练习册、教师补充。

可采用选做练习册、课本部分试题,小黑板展示,油印、学生出题等多种方式。

达标情况要统计,不达标学生采取适当方式追踪达标。

教案撰写不一定过分拘泥以上三板块,可根据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调整。

但三大板块的实质要领会,预习是学会与教会的前提,巧点精讲是学会和教会的重点,达标是学会和教会的保障,归根结底一句话:

让教学高效,让学生学会,这就是我们的初衷和归宿。

五、“一三一教学模式”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课改实践的主渠道,“减负增效”是教学改革中聚焦课堂的重点,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三一“是实施“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为此,我校多次组织教师到永威、平乐、洛阳二外、洛阳二十六中等学校参观学习,把高效教育理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带回学校,传达给每位教师,帮助教师洗脑,提升理念,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再认识、课改的深体会。

回来后我们采取多项措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行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坚持学习制度。

要求教师认真阅读有关的教育报刊、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我们特别注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课堂教学。

主要学习了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的革命》、《五环节教学法》等。

通过学习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牢固确立素质教育观、课堂的主阵地观、学生的主体观和大教育观。

2、充分利用教研时间深入探讨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从如何导入、如何设计、如何设定目标、如何精讲、如何组织学生活动、如何强化课堂训练,如何保证作业当天完成等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们畅所欲言,结合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看法、谈建议、谈体会,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开展说课、公开课赛讲活动,以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师。

以各年级、各教研组为活动阵地,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在开展观摩课评比的基础上,针对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集中议课活动、共同探索课堂的设计思路、教学活动的展开、以及课堂效益的提高。

4、组织教师观看名师的课堂教学录象。

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观看相关学科的教学录象,看后说心得、谈收获,定计划,抓落实。

在更新思想、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我们坚持做到:

1、按模式上课。

要求所有教师严格按先进学校优秀做法并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形成的模式上课,并且不断地反思、完善。

要求课前教师“三备”:

编制导学案——备学习目标、备学情、备学法指导,课中教师重学生自学指导,重视当堂训练,重视学习任务的当堂完成,关注最后一名学生的目标达成,注重学案主导:

要求导学案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通过导学案实现立足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把学习还给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思路、包容错误、鼓励创新,注重课堂的开放、开窍、开心。

开放才能解放、解放才能“开窍”、开窍才能“开心”,围绕课堂暴露出来的问题,抓住问题“深挖、细思、多练”,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积极开展组与组、生与生、生与师的互动交流。

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坚持五个教学原则

(1)分层原则:

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2)选择性原则:

体现学习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

(3)先学后教原则:

自学指导,自主学习,教在困惑,教在方法。

(4)当堂训练原则:

当堂展示,当堂训练,当堂完成。

(5)抓学困生原则:

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保证面向全体的教育方针的落实。

2、坚持观课议课。

本学年我们将所有学科划分成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政史地生、体音美六大组,开展跨年级跨教研组的观课评课活动,实行每周每组两人上课,集体评课议课,探索有效教学,评议时只提建议和意见,关注目标,重视预习,强化训练,注重作业当堂完成,关注后进生的进步,共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环节上加强指导,加强检查,实行教案等级打分制度,把好教学改革第一关。

3、坚持推门听课制度。

校长及领导组成员坚持推门听课,每学期每人至少听课八十节,对课堂教学改革平时坚持提前介入,参与备课说课。

推门听随堂课、分包小组参加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等,通过听评议课,进一步推进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

同时邀请骨干教师到校授课。

听课后进行课堂教学认真研讨、交流,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4、开展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学习和征文活动。

本学年,我校在集体观课议课的同时,举行教师高效课堂达标活动,优秀教案、优秀学案、优秀反思、“我最喜爱的一堂课”论文即“四优评选”活动等,通过各种活动,有效地指导和调整教师个人的课堂教学改进行动,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成长。

通过“一三一”教学模式的推广实践,我校初步形成了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良好局面。

在数理化各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坚持以预习案为主导,让学生提前介入新知识的学习,在预习案的指导下,理清知识主干,掌握基本内容,发现疑难所在,培养自学能力,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为教师的精讲圈定目标,为学生的练习和达标留下空间,为当堂完成作业提供了保障。

在语外政史等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倡导多读多悟,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自学指导提纲的引领下,学生有目的地主动读课文,找问题,悟答案,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真正领会课文意境,切实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真正实现了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我给他讲,他会忘记;我给他示范,他会明白;我让他做,他会记住,而且是一辈子”几句话已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口头禅,它昭示的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根本性改变,在“一个核心”(以学生学会为核心)、“三条基本原则”(加强预习、巧点精讲、当堂达标)的指引下,我校教师基本上抛弃了“满堂灌”和变相的“满堂灌”现象,课前教研组精诚团结,发挥集体智慧,精心编制集体教案、学案、反馈案,课堂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为主旋律,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和英雄,教师基本只充当“解惑”的角色。

六、“一三一教学模式”的初步实践效果

在学校、教师反复的引导和教育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自觉学习的习惯养成。

课前不预习、课堂当“瓶子”、课后抄作业的现象基本不复存在。

现在的情况是:

课前、课堂上学生积极地按照老师的布置认真预习,带着问题参与活动、主动学习,并在课堂上完成(或完成大部分)作业,学生的意识增强了,习惯改变了,效率提高了,自豪感增强了,负担减轻了,持续学习的兴趣更高了,由此形成良性发展。

带来的效果是学生成绩的全面大幅提高。

以前我校优秀学生多,但后进生的比例也很高,这一现象在近两年得以扭转。

就拿去年来说,在数理化学科竞赛上,我校获省市级奖54人,高据全县第一;中招升学人数达353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七、八年级抽考中,我校的优等生人数继续遥遥领先,平均分名次也位居榜首。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减轻了,师生切实享受到了高效学习的乐趣和好处,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发展兴趣,张扬个性,进行体育锻炼。

比如:

这两年我校的集邮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荣获“全国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光荣称号;我校教师的太极拳表演队在县内小有名气,学生体育代表队多次在市县获奖。

七、“一三一”教学模式的行动目标

开拓创新领风骚,拼搏实干谋发展。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目标是,立足教改,带动全面,实现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因此现在和未来,我们正力争实现我们的理想,达到我们的目标:

1、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改变课堂教学效益低效和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索为主线”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形成“教师人人上高效课,学生个个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新局面。

2、摒弃教师“满堂问”“满堂灌”和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努力使课堂达到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学习主动、师生关系和谐、目标达成有效的教学状态。

3、在高效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与综合实践能力,力求高效课堂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

4、在中心校、县及市举行的课堂教学大赛中,我校力求发挥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打造市级特色项目学校。

理念决定目标,目标决定行动;成绩只能属于过去,拼搏和奋斗就在眼前。

我们将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创造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大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