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19047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案中图版必修与地域类型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条件

(1)气候:

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影响农作物分布和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2)土壤:

农作物的生长之地,是农作物所需多种养分的主要来源。

(3)地形: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丘陵地带,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2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

对农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

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和广泛应用,使农产品直接靠近市场的必然性降低。

(3)政策:

是各国政府用来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4)农业生产技术:

使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降低生产成本。

(5)其他:

劳动力、地价。

3变化自然条件方面的因素变化不大,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因素经常变化。

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形成

(1)自然界的基本投入:

热量、光照、水分等条件,共同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现象。

(2)人类社会的投入:

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基本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

2分类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原始农业游牧业、迁移农业、初步定住农业传统农业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谷物、果品园艺业)现代农业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大牧场畜牧业3.三种农业地域类型

(1)原始迁移农业:

分布:

热带雨林地区的某些原始部族。

生产过程:

影响: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肥力下降谷物产量低。

(2)传统旱作谷物农业:

生产特点:

自给自足式的农业,耕地稳定。

生产方式:

以种植旱作谷类为主,精耕细作,农业区内同时饲养牲畜。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的东岸及亚热带干旱的山地,包括中国东部东北、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的德干高原和西部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尼罗河、两河流域等地区。

(3)现代混合农业:

特点:

a以营利性生产为目的,重视规模与效益。

b人力使用较少,机械化程度高,和城市市场及工业联系密切。

生产方式:

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

具体如下图所示:

优势:

a两种生产方式互惠互利,形成良性循环。

b时间互补,忙闲错开。

c两种生产方式的结合可以保证农场经济收入稳定。

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大部分区域农业景观取代了自然景观。

2人类对待天然植被的态度发生变化

(1)森林:

原始社会,森林可提供许多有价值的野生动植物;农业社会,对粮食种植业来说,森林是发展农田的障碍。

(2)草原:

是拓展农田的开垦对象,易受过度放牧影响。

3农业技术的采用

(1)灌溉:

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但灌溉不合理易造成土壤盐渍化,导致土壤退化、粮食减产。

(2)农药的使用:

杀死害虫,也杀死其“天敌”和其他生物,破坏生态系统。

情景导入先思考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贵妃喜食荔枝,但荔枝的保质期特别短,为了能让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每逢荔枝成熟季节,唐玄宗就下令用驿马从南方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

荔枝为何要从南方运入,而不在北方种植?

提示:

农作物生长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核心要点掌握好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具体案例气候光热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密切世界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年降水量小于250mm的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适合发展农业地形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南方的水田农业;横断山区、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土壤根据不同的土壤肥力、酸碱性等,选种适宜生长的农作物江南丘陵红壤地的茶叶生产;甜菜耐盐碱水源在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农业分布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具体案例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城郊发展乳畜业及园艺业交通运输对易腐烂变质的农产品影响大;交通条件的改善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我国北方居民冬季可以吃到海南生产的新鲜瓜果和蔬菜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成本影响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农业生产多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政策国家政策及政府干预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以粮为纲”;家庭联产承包制;粮食直补科技通过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m;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

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业的发展率和粮食产量,如北美粮食单产高,非洲粮食单产低。

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易误警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的区别

(1)主要区位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条件)。

(2)主导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的分布。

(3)限制性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了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源,因此,水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当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改善时,限制性因素就变成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方法技巧很重要对农业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1)大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业类型或作物农业区位的选择种植业湿润、半湿润平原或盆地地区林业山地、丘陵地区畜牧业半干旱、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水库、沿海海域水稻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2)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考虑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业类型单位产值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

城镇周围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交通运输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所以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布局在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应用体验不可少(全国卷)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12题。

1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2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解析:

1.C2.A第1题,情人节时北半球处于冬季,此时美国气温较低,而哥伦比亚位于赤道附近,此时气温较高,有利于鲜切花的生产。

第2题,由图可知,墨西哥的纬度高于哥伦比亚,因此其热量条件不会比哥伦比亚更充足;墨西哥与哥伦比亚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两国技术水平应该相差不大;哥伦比亚位于纬度较低的赤道附近,热量充足,其鲜切花的品种应多于墨西哥;墨西哥离美国较近,将鲜切花运往美国的运费低于哥伦比亚。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哈密瓜、香梨等特色瓜果驰名中外。

而地处黄河三角洲的山东省寿光市充分利用区域条件,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

据此完成35题。

3新疆发展特色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是()A光热充足B交通便利C科技发达D水源充足4新疆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A市场B政策C气候D水源5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有()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消费市场广阔对外交通便利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ABCD解析:

3.A4.D5.D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光照充足,但降水较少,水源不足,光照充足为发展瓜果的优势条件,水源既是主导区位因素又是限制性因素;而山东寿光形成蔬菜基地的区位因素中是自然因素,为社会经济因素。

情景导入先思考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

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

(1)基塘农业属于什么农业地域类型?

提示:

基塘农业是我国的一种典型混合农业类型。

(2)基塘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提示:

基塘农业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因而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图表信息想周到迁移农业生产过程信息获取

(1)图中显示的是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发展过程,具体过程是选择一片草木茂盛的地区,砍伐森林、焚烧,清理出土地,种植农作物,当土壤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

(2)结合图,评价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不同影响。

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迁移农业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又会对热带雨林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示:

通过上图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15年为界限),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

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雨林死亡和土地肥力的减退。

核心要点掌握好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区位条件水稻种植业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精耕细作、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单产高、商品率低高温多雨的气候,地形平坦,劳动力充足,种植经验丰富种植园农业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位于热带,终年气温高,气候湿热,土壤肥沃;深受殖民经济(单一性经济)的影响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大牧场放牧业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提高混合农业(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很高,耕种、放牧、休耕轮作农场成为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乳畜业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应用体验不可少读三地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回答13题。

地区种植业比重畜牧业比重商品率投入劳动力数量8%92%89%小45%55%90%小86%14%20%大1.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依次是()A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种植园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D种植园农业、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2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主要有()气候较为干旱,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市场需求大劳动力充足ABCD3下列关于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品率高B机械化水平高C技术含量大D作物单产高解析:

1.A2.A3.D第1题,读表可知,地的种植比重很低,畜牧业比重很高,且商品率高,应为大牧场放牧业;地的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相差不大,且商品率高,应为混合农业;地的种植业比重很高,畜牧业比重较低,且商品率低,应为季风水田农业。

第2题,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发展与劳动力数量关系不大。

第3题,地为季风水田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有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大、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稻鱼鸭”是我国黔东南地区侗族、水族的传统耕作方法,该耕作方法不使用化肥农药,在稻田里既可养鱼又可养鸭。

下图示意为稻鱼鸭农事安排。

据此并读图完成45题。

4“稻鱼鸭”模式属于()A混合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立体农业D水稻种植业5该农业生产的显著优势是()A有效控制病虫害B一年三熟产量大C农产品品质优良D促进了当地水循环解析:

4.A5.C第4题,“稻鱼鸭”模式包括种植业、渔业和养殖业三种农业类型,并且各产业产值接近,因而属于混合农业。

第5题,该耕作方法不使用化肥农药,生产的农产品为绿色食品,品质优良。

情景导入先思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而这些地区正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

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

而农业生产活动则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禽养殖等,导致耕地土壤污染,调查结果显示,与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相比,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最高,达到19.4%。

由材料可以看出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农业生产活动有哪些?

提示:

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禽养殖等。

图表信息想周到中国华北平原的土壤盐渍化信息获取

(1)华北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春季降水稀少,多大风,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如果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从而形成土壤盐渍化问题。

(2)土壤盐渍化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示:

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核心要点掌握好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具体内容对地球面貌产生深刻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农田和牧场面积不断扩展。

目前,两者约占陆地面积的1/3。

地球表面大部分区域的自然景观已经被农业景观所取代,地球面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使人类对待天然植被的态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环境对原始社会的采集和狩猎来讲,森林和草原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野生动植物;但对种植业而言,森林和草原却是发展农田的障碍,古代采取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拓展农田的方式,使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过度砍伐、垦殖、放牧,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展,还可能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农业技术的采用给环境带来难以预想的变化灌溉技术的使用对农业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合理的灌溉会造成土壤盐渍化,出现大片不毛之地,甚至导致聚落衰败、城镇消失;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破坏农田土壤结构及农田生态系统应用体验不可少(全国卷)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地是()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3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土壤温度提升阻碍土壤水肥运移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BCD解析:

1.A2.D3.A第1题,我国春季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大部分地区以春耕为主,故春季使用地膜覆盖的地区较多。

第2题,西北地区地处大陆内部,降水量小、蒸发量大、风沙大,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

第3题,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热量条件制约着农作物的种类和分布范围。

读下图,完成12题。

1对E温度值要求最高的作物是()A油菜B水稻C甜菜D冬小麦2若到2100年全球增温45,则我国()A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扩大B春小麦种植范围向南扩展C南方山地毛竹分布的海拔降低D河套平原适宜种植甜菜的面积扩大解析:

1.B2.A第1题,甜菜是一种中温带的糖料作物,喜温凉;冬小麦主要生长于暖温带;油菜主要分布于亚热带;而水稻是一种喜高温高湿的作物,其能够生长的最低温度要比其他几种农作物高。

第2题,全球的气候变暖,会使得春小麦的种植范围向北扩大,山体中植被高度向高的方向发展,河套平原因为温度升高可能不能种植甜菜,而三江平原农业受热量限制的作用变小。

小麦是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些年来我国小麦的种植高度已扩展到海拔4000m的高原地区。

据此回答34题。

3小麦种植范围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改良耕作制度B提高收购价格C科学培育良种D改造自然条件4从小麦分布范围的扩大可看出()A自然条件的改变是导致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主要因素B农业区位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是单一的C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是在变化的D农业区位发生变化是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迁移的结果解析:

3.C4.C第3题,小麦的种植高度扩展到海拔4000m的高原地区,是因为科学的小麦育种使得小麦适应自然的能力增强。

第4题,小麦分布范围扩大反映出农业生产以前多受自然因素限制,而现代农业科技投入大大增加,农业生产受其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北方某地区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大型养猪场。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56题。

5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乳畜业C混合型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6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降水条件D土壤条件解析:

5.C6.B第5题,根据图甲,可以看出该地的种植业占农业产值的40%,畜牧业占近50%,因此判定为混合型农业。

第6题,塑料大棚可以改善热量条件。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8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解析:

7.C8.A第7题,由图可知该种农业主要是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而发展起来的。

第8题,题中假定条件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明确引起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指挥棒应是市场这一重要因素,由此联想到城郊农业的发展对象主要为花卉、蔬菜、乳肉、果品等。

下图是、两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的比较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A水稻种植业B混合型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乳畜业10与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A四川盆地B刚果盆地C塔里木盆地D墨累达令盆地解析:

9.C10.D第9题,根据坐标图可以看出,地区种植业比重很高、畜牧业比重小、商品率高,符合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第10题,地区畜牧业和种植业大致相当,且商品率很高,应为典型的混合型农业生产区,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生产类型与地区相似。

一、选择题下图是a、b、c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

读图,完成12题。

1a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A水稻种植农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种植园农业2与b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A刚果盆地B四川盆地C吐鲁番盆地D墨累达令盆地解析:

1.A2.D第1题,据图可以看出,a地种植业比重很高,畜牧业比重小,商品率低,符合水稻种植农业特点。

第2题,b地畜牧业和种植业比重大致相当,且商品率较高,应为典型的混合农业生产区,与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相似。

商品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农业科技先进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广阔Aa、b、c、dBa、b、c、dCa、b、c、dDa、b、c、d4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A水热条件优越B人均耕地面积大C消费市场广阔D农业科技先进解析:

3.C4.B依据框图中已提供的信息可以寻找突破口。

科技投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广,人们会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来提高生产率。

东北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

据此完成56题。

5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A西瓜品种优B种植成本低C种植利润高D市场需求大6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解析:

5.C6.D第5题,海南岛纬度较低,水热充足,西瓜成熟早,上市早,而其他地区西瓜还没上市,属于反季节销售,海南西瓜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利润高。

C选项是正确的。

第6题,58月全国各地的西瓜相继成熟上市,而且北方西瓜由于光照强,日较差大,质量优于海南西瓜。

海南距离全国大部分地区市场距离较远,运输费用较高,竞争力较弱。

D选项是正确的。

近年来“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

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管理温室大棚生产、开展网络销售;与网站联合举办农业生态旅游节,吸引城市居民前去观光采摘。

据此回答78题。

7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互联网农业”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A农业生产规模缩小B市场定位更加精准C农业布局日趋集中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8“互联网农业”时代,下列农业区位因素中,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A自然B劳动力C交通D科技解析:

7.B8.D第7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获得市场信息来源广、速度快,从而能更加精准地进行市场定位。

第8题,网络、智慧平台等都体现了科技因素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综合题9读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A所在地区与图2中B所在地区纬度位置大体一致,但自然景观有很大差异,试分析原因。

(2)图1中C所在区域为何种农业地域类型?

试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优点。

(3)图2中D所在地区为何种农业地域类型?

试分析该地区形成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原因。

解析:

(1)题,在纬度、地形大致相同的条件下,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与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有关。

(2)题,C处在墨累达令河流域,为著名的混合农业区。

第(3)题,D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

答案:

(1)A所在地区位于内陆,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气候干旱,形成热带荒漠景观;B所在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2)混合农业。

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事活动;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3)季风水田农业。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丰富且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具有水稻生长的优越自然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便于精耕细作;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