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章末检测卷 中图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6412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章末检测卷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章末检测卷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章末检测卷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章末检测卷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章末检测卷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章末检测卷 中图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章末检测卷 中图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章末检测卷 中图版必修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章末检测卷 中图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章末检测卷中图版必修2

章末检测卷(三)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雷州半岛D.华北平原

2.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和土壤B.地形和水分

C.光照和温度D.积温和降水

答案 1.C 2.B

解析 由稻田、香蕉和地形可判断为雷州半岛。

从图中看出修筑梯田、基塘分别改造了地形和水分。

热量和水分是农业布局随高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

据此回答3~5题。

粮食作物生产统计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kg)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产量(kg)

1956

977

2495

3150

人均产量(t)

1.2

1.0

0.6

0.8

人均耕地面积(hm2)

145.6

186.6

2.1

37.9

3.甲、乙两国将来在农业领域,应致力于(  )

A.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缩小生产规模

C.扩大耕地面积D.减施有机肥料

4.最有可能大规模生产谷物的国家是(  )

A.乙、丁B.丙、丁

C.甲、乙D.甲、丙

5.与丙、丁两国的农业特点相符的是(  )

A.单位面积产量低

B.人均产量高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答案 3.A 4.C 5.D

解析 第3题,由表可知,甲、乙两国单位面积产量比丙、丁两国低,故应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作为其发展方向。

第4题,甲、乙两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最适宜大规模生产谷物。

第5题,丙、丁两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但单位面积产量高,说明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农作物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十分密切。

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乙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在美国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

A.东部低山丘陵区B.西部沿海地区

C.中部平原地区D.南部沿海平原

7.图中甲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D.乳畜业

答案 6.C 7.A

解析 从图中各要素的分布特点可以看出,甲对水热的需求量较大,而乙次之;再从分布范围上来看,丙的分布范围最广,甲最小,从而可以判断甲为水稻种植业,乙为商品谷物农业,丙为乳畜业。

根据三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影响因素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下图中斜线区为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该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9.关于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典型分布国家或地区正确的是(  )

A.阿根廷、中国B.新西兰、蒙古

C.澳大利亚、南非D.美国、俄罗斯

答案 8.D 9.C

解析 第8题,图中阴影部分主要为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区,天然草场丰富,适合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

第9题,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下图是“三类工业生产投入结构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工业依次是(  )

A.钢铁、啤酒、电子装配

B.制糖、家具、精密仪器

C.水产品加工、纺织、飞机

D.炼铝、服装、集成电路

11.目前,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②类工业的是(  )

A.东南亚B.珠江三角洲

C.西亚D.欧洲西部

答案 10.D 11.A

解析 第10题,结合图示可知,影响①、②、③产业的主导因素分别是动力、劳动力和技术。

据此判断三类工业依次为炼铝、服装、集成电路。

第11题,东南亚地区劳动力数量多且廉价,适于发展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从1994年苏州第一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高新工业园成立至今,工业园区内国际科技园共集聚了200多家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已成为苏州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的基地。

下图为“我国苏州高新工业园地理位置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影响苏州高新工业园的优势区位因素是(  )

A.政策优惠B.资金充足

C.科技发达D.交通便利

13.苏州高新工业园的生产特点,主要表现在(  )

①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高 ②便利的海陆交通 ③研发经费较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⑤增长速度快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答案 12.C 13.C

解析 第12题,科学技术是高新技术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高等院校较多,科技发达。

第13题,在高新技术工业区中,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投入的科研经费较高,产品主要面向世界市场;便利的海陆交通不是工业园的生产特点。

读“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图”,回答14~16题。

14.A地区的重点产业最可能是(  )

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

B.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

C.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

D.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工业

15.图示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分布,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人口分布状况B.主要交通线走向

C.水源条件D.地形因素

16.关于C、D地区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B.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

C.C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

D.D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

答案 14.D 15.B 16.C

解析 第14题,A地区为塔里木盆地,该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适宜发展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工业。

第15题,图示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分布,主要是沿交通线走向分布的,这里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第16题,C地区位于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适宜重点开发能源资源;D地区位于云贵高原,交通落后是该地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京杭运河的开凿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使德州段的运河、码头也更加繁荣。

1979年运河因水源枯竭断航,德州航运局因此而解散。

读“德州市位置图”,回答17~18题。

17.明代诗人朱德润的诗中描绘德州漕运:

“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毯碧碗堆如山。

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

但后来德州发展速度缓慢,其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18.关于交通条件对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德州空间形态南北扩展,京杭运河成为德州城的唯一发展轴

B.京沪铁路的修建不会影响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C.德州可以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D.京沪高速铁路的兴建可能引起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答案 17.C 18.D

解析 第17题,清末大运河的淤塞,海洋运输的发展及京津铁路的建成,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第18题,京沪高速铁路的兴建可能会引起德州城市向东发展。

下图为“北京城市轻轨某路段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北京修建城市轻轨铁路的最主要目的是改善(  )

A.交通状况B.居民生活条件

C.城市环境D.城市结构

20.城市轻轨的建设可能使(  )

A.沿线地带形成大型工业区

B.城市中心商务区迁至郊区

C.沿线站点附近商业网点聚集

D.城市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衰落

答案 19.A 20.C

解析 第19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修建城市轻轨铁路主要是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第20题,城市轻轨的建设,改善了沿线地区的交通条件,从而使沿线站点附近有大量的商业网点聚集。

二、综合题(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新华网长春2011年8月12日电,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1亿,这意味着未来40年,全球粮食需求预计将增长50%~65%,这无疑对全球农业提出了严峻考验。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近几年世界粮食库存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

与2001年相比,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世界粮食库存分别下降37.9%、15.1%和8.4%,2010年则下降17.3%。

目前中国粮食产量可用“丰年有余,灾年不足”来形容。

特别是受世界粮食供求不平衡的大环境影响,中国粮食供求平衡能力脆弱。

而世界粮食贸易竞争激烈,致使粮食价格出现大幅攀升。

材料二 “粮食价格——走出危机,实现稳定”成为2011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

在庆祝2011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时,让我们认真研究粮价波动根源何在,采取一切必要行动,减轻粮价波动对全球社会最弱势成员的影响。

材料三 我国部分商品粮、棉基地分布图

(1)图中甲、乙两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

(2)与丙相比,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

(4)在所有粮食中,玉米的发展是最快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畜牧业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增大

B.玉米育种技术进步,单产提高

C.国际贸易中供大于求,播种面积应该扩大

D.玉米种植的机械化程度提高

答案 

(1)商品谷物农业 水稻种植业

(2)距海近,降水丰富(水热配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3)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增加粮食库存,稳定市场粮价。

(4)C

解析 

(1)甲为松嫩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乙是洞庭湖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2)丙地位于新疆,甲地在气候、土壤、水源、工业、交通、市场等方面优势明显。

(3)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可以从发展农业技术、保护耕地、兴修水利等方面回答。

(4)若国际贸易中玉米供大于求,那么玉米种植的面积会减少。

22.原始迁移农业目前仍然是某些原始部族的一种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不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极其简单,无固定的土地。

每隔2~4年更换地方,不断迁移,又称“刀耕火种”。

读图回答问题。

(13分)

(1)分析甲图中三大迁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与商品谷物农业区相比,三大迁移农业区不利的条件有哪些?

(3)结合乙图,分析说明发展迁移农业对土壤、大气环境、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4)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迁移农业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 

(1)全年高温多雨,随时可以播种;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多,水源充足。

(2)土壤不肥沃;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水平低;发展农业的资金不足;交通落后等。

(3)土壤:

土壤侵蚀,土壤肥力下降。

大气环境:

森林减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大气升温。

河流:

河流径流量变化大,含沙量大增。

(4)砍伐与培育、恢复森林相结合;发展林木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如家具制造等;加大投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发展林副产品生产。

解析 农业问题是国家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的问题,关于农业的特点、投入与产出、区位因素及其主要农业地域是经常考查的内容。

掌握迁移农业的分布、区位条件、生产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还必须结合迁移农业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

材料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需大量进口铁矿石。

巴西(下图)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其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以里约热内卢、圣保罗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

巴西铁矿石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

2010年4月13日,中国和巴西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建设一家年产500万吨钢材的大型钢铁厂,所产钢材主要用于巴西汽车制造、造船、石油开采等行业,部分输往中国。

(1)简述中巴联合在巴西兴建钢铁厂对中国和巴西之利。

(2)简述该钢铁厂区位选择的有利条件。

答案 

(1)对中国:

直接利用巴西铁矿石(避免受国际铁矿石企业的控制);拓展国际市场。

对巴西:

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铁矿石的附加值);减少钢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提高钢材的自给率;提高工业化水平。

(2)临近铁矿石产地(离煤炭产地较近);位于产品的销售市场;社会协作条件良好,基础设施较完善,工人素质较高;位于大城市的港口附近,交通运输方便。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钢铁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1)中国与巴西共建钢铁厂,对中巴两国是双赢的事情。

巴西优质铁矿丰富,充分开发利用可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减少了巴西对国际钢铁市场的依赖,同时促进了其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需要进口大量优质铁矿石,将钢铁工业建在巴西,可直接利用巴西丰富的铁矿石,降低运费,提高效益,此外,可就地销售钢材,拓展了国际市场。

(2)由材料可知,中巴共建的钢铁厂位于里约热内卢附近,既接近铁矿石和煤炭产地,又靠近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此外,巴西东南部工业基础好,生产协作条件好,运输条件好,尤其是靠近港口,海运廉价便利。

此类题目注意从原料、能源、劳动力、市场、交通和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回答。

24.2013年10月20日中缅天然气管线全线贯通,结束了滇、黔、桂地区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中缅原油管道(缅甸段)也即将竣工。

这标志着中缅油气管道特大跨国项目取得重要历史性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我国目前主要从波斯湾地区通过____________(运输方式)经马六甲海峡运进原油,中缅石油运输将通过________运输方式来实现,这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有哪些?

(2)中缅石油管线建设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如何克服管线建设中的这些困难?

(3)试分析建设中缅石油管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 

(1)海洋运输 管道 不挥发,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且可以昼夜不停地运输,运量很大。

(2)地形起伏巨大,地质条件复杂。

 加强地质勘探,合理规划;寻求国际合作;组织科研攻关,克服管线建设中的难题。

(答出两点即可)

(3)降低原油运输成本,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加强中国与缅甸之间的经贸往来;推动西南地区与大湄公河流域国家合作,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解析 第

(1)题,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可答。

管道运输的优点主要是安全,连续性强,运量大等。

(2)题,中缅石油管线所经地区地形复杂,要做好前期规划和勘探并且组织科研攻关。

第(3)题,建设中缅石油管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主要从缩短距离、保证安全和促进中缅经贸往来及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