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辅导员如何带领好90后大学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18533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0后辅导员如何带领好90后大学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80后辅导员如何带领好90后大学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80后辅导员如何带领好90后大学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80后辅导员如何带领好90后大学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80后辅导员如何带领好90后大学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0后辅导员如何带领好90后大学生.docx

《80后辅导员如何带领好90后大学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0后辅导员如何带领好90后大学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0后辅导员如何带领好90后大学生.docx

80后辅导员如何带领好后辅导员如何带领好90后大学生后大学生80后辅导员如何带领好90后大学生机电工程系温泉摘要:

本文通过多种方式初步研究,试图了解90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探讨对90后学生的教育策略。

研究中虽然没有限制问题的方向,但反映出一些共性问题,例如课余时间不知如何分配、学习与考试问题、担忧前途、课程不实用、大学生活空虚无聊等。

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在心理上正趋于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工作单位更加科学细致的引导和提供发展平台。

通过对当前90后大学生的班级建设和思想水平考察,发现80后和90后在特定的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的影响下的时代特征,从而为80后辅导员带领90后大学生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80后90后教育策略思想教育辅导员青年1引言随着互联网络的发达,90后成为社会人群中最受瞩目的一支,他们留给中国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脆弱、叛逆、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等,因而90后一直是人们密切关注的焦点年龄阶段。

所谓“90后”,就是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

90后与80后相同,均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但不同的是,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

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

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城乡分化特征,在城市和绝大部分县城普遍为独生子女1;在广大农村,90后家庭依然存在多子女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90后的思想与理念与老一辈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同时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社会上不乏对90后的批评。

目前已有一部分的90后升入大学,在校的大一大二学生中,已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是90后了。

同时,在中国教育体系不断成熟的今天,我们的80后已经一批批走出校园,截至现在,已经不乏80后硕士和博士进入社会职场,有的80后甚至走上了特定的社会管理岗位。

在这个不断开放和自由的世界里,80后和90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2中国80后和90后大学时期共性问题研究由于90后和80后青年都生活在信息时代,大家都具备利用互联网络,手机终端等先进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所以,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将较之前人活跃,思维意识更加丰富,更加具备创新能力。

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性格特征。

2-1基于共同关注问题的分析和比较2-1-1研究对象大学2006级80后男生和2010级男生各100名,他们均是刚进入大学3个月后的大学一年级学生。

2-1-2研究方法本研究时间跨度较大,于2006年对80后男生100人和2010年对90后男生100人通过班会问卷的方法进行。

在学生班会上写出统一的问题“在大学的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或者有什么困惑和疑问,请选择其中两条。

如果没有也可以写出自己比较关心的事情,简单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供预备选项20个,要求同学们互不商量写在小纸条上,问题为开放性问题,同学们可以自由作答,最后回收小纸条并进行分析整理。

2-1-3数据处理和分析将回收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对前8项内容进行数据统计。

被试反映出来的问题的统计汇总,按男女生反映出的共同问题和反映出的不同问题分开统计。

表190后男生共同选项汇总(2010年)课余时间不知如何分配学习与考试问题担忧前途课程不实用大学生活空虚无聊私密活动多男女朋友活动频繁实际生活问题90后男生(人数)2022138176212表280后男生共同选项汇总(2006年)与人交往的问题学习与考试问题处理学习与其他事情的关系遇到困难如何处理抱怨、调侃现实大学生活空虚无聊私密活动多没困惑80后男生(人数)1421157916711表380后和90后共同选项和个人看法汇总学习与考试问题大学生活空虚无聊私密活动多X1X280后男生21167010090后男生221760100次序(80/90)2/25/66/720/2011/12以上统计可以看出,虽然没有限制问题的方向,但反映出一些共性问题,例如学习与考试问题、大学生活空虚无聊等。

其实,90后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一出生就面临着社会给予的竞争的压力。

由于家长,教师对学生的高要求,时常超越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使有的学生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受批评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在不易察觉的情况下,形成了程度不同的如焦虑,自卑,悲观等不良情绪,值得我们关注。

鉴于此,本研究试图对比80后和90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想法,为80后辅导员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进行思想和心灵沟通提供了现实依据。

2-2解读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需求本研究虽为开放性问题,但80后和90后在回答问题时还是表现出一些共性,说明当代男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还是比较集中的。

其中,同学们的学业问题反映的最为突出。

另外,课余时间不知如何分配、课程不实用这两个问题是两批学生比较关注。

课余时间不知如何分配表现了同学们从高中进入大学以后还不适应,现在同学们可以自由分配的时间增多了,同学们却不知该干什么了,这时候应该更加有力的去引导大家正确的利用时间,如果这种状态继续,可能会有同学在无所事事中沉迷于不良嗜好中,例如沉迷网络游戏、抽烟喝酒等。

而课程不实用反映了同学们对于自身的思考,也从侧面反映了同学们对未来出路的担忧,这可能导致同学们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可能引发其他问题。

有13%的同学表达了对未来对前途的担忧,说明90后的学生还是表现出一定的成熟,对未来对人生有自己的思考。

总体上虽有很多共性,但80后和90后男生仍有各自的特点。

80后男生在与人交往的问题、处理学习与其他事情的关系、遇到困难如何处理等方面反映比较多,体现了他们勇于探索和求知的精神,这一点上90后明显不够。

对课程不实用的关注体现了90后更加务实的社会生存哲学。

结合以上的分析可知,90后的学生也不断的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试图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使自己能够更加独立,脱离父母的怀抱,自己尝试着去处理自己的问题。

但终归他们的思想还是不够成熟,很多问题不能游刃有余的解决,当遇到困难时会受到很大的挫折,甚至会一蹶不振。

所以,90后的教育问题是一场思想意识领域的“高地争夺战”,应该重视思想的教育,应该不断地给他们以指导,引导他们学会从困境中走出来,这是一场持久战,应该常抓不懈。

90后的学生倡导平等,无视等级观念。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要想教育好90后学生,必须要有90后思维。

90后思维的核心词不是居高临下,不是强制执行,而是平等互敬,是激励和柔性管理。

我们应该转变思想、与时俱进,抓住共性,用90后思维管理90后学生。

3努力做好90后学生的班级建设在90后学生的班级建设中,要努力联系实际搞好三支队伍建设:

抓好班委会、班委会联席会和骨干学生这三支队伍建设是班级工作的关键。

以班级团支部建设和文明班风建设为线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1关于班委会队伍建设班委会的组建是一项重要的班级政治工作,这里也包含班级团支部的组建和日常工作。

(1)加强班级学生干部的思想修养。

学生干部中的每个成员要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勤调查,勤研究,有信心。

学会自我适应,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优化;懂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学人之长;做到团结协作,同时积极学会获取信息的方法。

(2)具体事务明确专门学生干部组织。

科学界定班委会成员的岗位职责:

政治任务要由团支部组织,重要任务方面可由两名班干部协调组织,学习技术由学习委员和组织委员参与并协助交流。

表4班干部设置情况及目前工作重点分布班级职务主要工作点辅助工作班长宿舍卫生班级秩序学生安全技术学习团支部书记党团日常事务学生思想活动心理监控学习委员技术学习创新发明自习纪律综合委员班级车间化试点学生安全组织委员自习纪律党团日常事务技术学习心理委员心理监控宿舍卫生严格要求班委会共同保证班子整体行为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3)班委会成员的综合素质要与时俱进。

鼓励班委会成员将自己的设想和方法写成书面记录,要求分清任务和计划方法,必要时写出技术特征的数据和依据。

坚决服从上级决定。

做到违反纪律的事不做,影响团结的话不说,捕风捉影的事不干,问题事件客观汇报。

3-2班委会联席会的组建和运作班委会联席会由一定数量班级的班委会成员和必要的高年级优秀学生组成,人数不能少于班干部总数的80%。

联席会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班级发展和学习组织建设的幕僚机构,同时是科学技术学习和扩散的组织团队,是宿舍文化建设的监督组织。

联席会不能对班级事务做出任何决定,只负责研究和讨论。

3-3骨干学生团队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根据班级计划和学科特点,坚持做到按学科类别,分阶段、有次序地开展班级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个性,选择其中思想道德和生活习惯符合规定的学生形成骨干学生团队。

班级活动主要包括:

影评、书法绘画、演讲,鼓励进行科学实验、发明设计、写作能力展示。

把这些活动作为一项“工程”来建设。

定期组织班委会和骨干学生举行学术报告,国家和地方政策文件学习,要求做笔记并且写出学习记录。

4积极提升90后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高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2。

从传统意义上讲,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智力的专项技能、而是包含智力因素在内的情商因素和职业生涯规划、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全面综合3。

在2005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在一项全国范围的调查中发现: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雇主所重视的可雇佣能力是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需要加强的方面。

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受雇主欢迎的技能包括:

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计算机编程技能、学术技能、理财技能、信息获取和管理技能、商业管理技能4。

到了2010年后,随着我国商业资本的深入发展和世界公司体系的整合升级,当前在国际化日趋成型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企业成为一名员工后,除了熟练地工作技能外,单位工作点的创新能力也成为了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总结我们的毕业生与各需求单位的要求、与国际化市场和企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认知能力不强,自我定位不够准确。

虽然今天高校毕业生已经失去了以往天之骄子的身份,但在学生心目中还是自我评价甚高,这几乎是所有毕业生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现在高校学生一直是处于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下的应试教育中成长而来,挫折教育基本经历很少5。

所以我们今天大部分毕业生对于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和将来在哪些领域中发展还没认真思考过,不能冷静地分析自身的长处和弱势,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没有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向往大城市、发达地区,热衷公职岗位、大公司、名牌企业,薪酬和地域是择业的首选依据,这样的就业期望和目标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结果往往就是有业不就,最终造成无业可就。

2、人文素质不高。

当代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成长,我们的部分毕业生专业不专的同时还对普通的人文社科知识等不涉及、不懂得。

反映到为人处事上就普遍存在着好以个人为中心,不懂得团结合作;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社会适应度低;功利性较强,社会责任度较低6;情感较为淡漠,价值观比较模糊等等问题。

3、实践能力不强。

在封闭式教育环境和个人互联网生活的到来阶段,当前的学生几乎在独立于社会大环境的“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对社会运行规则和人际交往的了解都比较匮乏。

同时,因社会资源平均值匮乏等原因,我国大学生校外实习的机会比较难得,据调查报告显示,能获得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并不多,在我国仅有11.7%的学生有实习经历,其中,还包括学校强制要求学生必须有实习经历而找关系盖章却没有真正实习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往往在初入社会时因为自身的动力能力差、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等失去就业竞争力。

4、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随着就业竞争日益加强,总体上大学生自我成才、自我发展的意识在逐渐加强,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当初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对专业和职业的认识不清,主要决定于社会宣传和家长的意愿,这样的学生进入大学仅仅满足于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没有计划和职业诉求,更不会说根据个人的兴趣去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

职业方向的选择不明确,使得我们的学生职业价值观很模糊,自然在职业选择方面也就走很多的弯路。

由此高职毕业生就成了职场就业中的弱势群体,有的甚至发展成毕业后不就业而完全依靠父母的“啃老族”。

笔者认为,提升就业能力最终还是要靠社会政策和学生本身素质的提升来共同拉动。

只有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才能给广大学生就业机会,同时,广大90后学生只有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断探索先进的知识,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才能抢占先机。

当然,一个国家的就业市场状况还会受到经济状况和世界市场行情的影响,这是一个关系诸多方面的焦点问题。

5当前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分析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需要实力,而实力源于人才,人才得自教育。

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

因此,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素质教育与培养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交流能力、个性思维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并把大学生自身素质结构的完善与提高做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从整体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校在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的过程中,应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以增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知识系统是职业知识和一般知识的统一,以职业知识的获得为主。

在当今专业化分工愈来愈细的情况下,任何削弱专业知识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在知识结构方面要坚持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结合,坚持专业知识和一般知识的结合。

这就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与社会同步的人。

表5工科学生5项素质进度表时间内容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X阶段基础素质文字和语言认识数学和自然常识数学逻辑辩证法数学实验猜测工程思想和实践大规模工程思路数学模型化思维图表科学理论素质简单物理和化学实验设计和计划绘图初步设计图纸的绘制工程计算创造手工作品初步发明制作实物发明工程发明实物信息汇总绘画写生阅读自然科学文献工程数据框架图能力系统包括一般智力和专业技术两个要素。

在人的能力系统中,人的创造能力是最高体现,对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情感与人格。

因此,要特别善于运用辩证方法把握一个人成才过程中通常都存在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既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又不使其脱离实际生活和需要;既要传递文化知识又不是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既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需要合作。

6努力尝试学生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加速转型,高校传统学生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选择。

社会工作坚持助人自助理念,借助其专业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方法7,围绕特殊的个人开展工作,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力,克服成长中的困难,实现个人社会化和学校教育相统一的目标。

将社会工作专业手法引入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学生工作思路是当前新时期教育理念的初步探索。

面对新的形势,传统的教育、管理已不合时宜,不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和他们的成长规律。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也出现三类现象:

(1)教育活动仅仅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和灌输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重视整齐划一的标准型教育,忽视人的差异性和个性教育。

(3)科学知识体系指导和思想情感教育失衡,科技创新意识占学习比重偏低。

从而仅仅强化了教育制度化管理职能,忽视教育的服务职能等问题。

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要转变观念,逐步从管理型向教育型、服务型转变,转换工作职责,要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工作队伍素质等问题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这也是国际化思路在教育中的体现。

6-1社会服务工作专业手法在高校学生工作运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的事业,在其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充分显示着自己的生命力,体现着独特的价值理念。

它以解决社会问题、保障民生利益、促进社会进步为基本目标。

助人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非单纯的管理和提供物质的帮助,而是致力于服务对象克服困难的能力和自信的恢复,帮助他们重新走上社会正轨的一种行为支持的过程。

6-1-1可能性目前在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手法,有一定的工作基础,是完全可行的。

一是在工作理念上,社会工作和高校学生工作均体现人本理念,两者是一致的。

近年来,高校学生工作不断拓宽视野,正积极学习并运用先进的工作理论与实践经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为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手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这和专业社会工作秉承以受助对象为本、有效运用各种资源实现其成长的助人理念是契合的。

二是在工作目标上,高校教育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增能”,这与专业社会工作“增能”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

学校培养的学生首先必须符合社会规范,遵纪守法;其次必须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培养能力,学会生存,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积极作用的社会成员。

“增能”是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功能之一,即通过对受助者的帮助最终使其具备独立解决某类问题的能力,实现受助者自助。

三是在工作条件上,高校具备以社会工作专业手法来组织开展学生工作的一些基础资源条件,如多样的校内校外及虚拟空间活动场所、比较充裕的学生活动时间、有一定数量的专职学生工作队伍等,而目前一部分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也为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手法开展学生工作提供了人才保证。

四是在工作方法上,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手法在高校学生教育、服务和管理中均可以得到相应的体现,其中,个案社会工作可以在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进行个别化时得以运用,而班级、团总支、学生会及各种学生社团是团体社会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整合学生社区的各种资源开展学生社区公寓管理方面,社区社会工作手法适得其所。

可见,在本质上高校学生工作属于社会工作的一环,在理念、目标、方法上,高校学生工作与社会工作是十分契合的。

6-1-2必要性从客观社会原因看高校学生工作引入社会工作机制的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是实现社会利益扩大化的需要。

社会工作就是一门从事社会利益的专业,高校引入社会工作机制不仅可以帮助学校缓解弱势群体的矛盾,使之安心学习,而且可以协助社会实现诸如教育机会均等、社会公正等等的社会目标。

因而高校社会工作具有福利输送的功能。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发挥潜能,学校社会工作为学习和生活适应失调的学生提供服务,协助他们处理困难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在帮助他们学会如何预防问题的出现,发展自己的潜能。

二是实行校园多样化培养学生的需要。

社会的结构分化在高校中也比较明显地提了出来,学生群体的分化加剧,群体的构成变得越来越复杂,形成了一些特殊群体学生,如贫困生、学困生、心困生、网困生等,产生了不同的问题,部分学生则会衍生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都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失调,处于转型社会中的高校需要一种试水,我认为是柔性管理。

由于学校学生工作的职业敏锐性,使之可以比其他老师更容易体会学生的变化,学生问题在轻度时发现及时,既可提高辅导的功效,减少人力物力支出,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对学生的伤害,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社会化人格成长,降低问题的发生率,促进学生、学校、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是高校需要一种个别化的工作机制。

伴随着社会资本化的变迁,大学生受到的控制和束缚大为减少,而自主性却不断增强,他们的利益诉求从对学校专业设置、师资力量配备一直到申请结婚与日俱增。

这便是高校管理难度日益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校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应付更多的问题。

社会工作所具有的解决个别需要的工作机制恰恰与社会的多样化是相适应的,因此高校需要一种个别化而不是大众动员式的工作体制,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情况下,高校社会工作可有效弥补市场经济下社会工作机制中的内在缺陷8。

四是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化的需要。

学生在学校中不仅仅要获得知识、技能和思维的训练,还要在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顺利实现社会化。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诸如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和家庭等方面的问题,而教师和家长难以及时妥善地加以解决,或者由于学生的担忧和顾忌,而不愿意让教师和家长知道,而专门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通过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可以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学校、家庭和社区协作共管,建立社区监护网络,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使他们健康成长。

6-2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手法促进学生工作创新高校逐步实现了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跨越后,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时代特征问题日益显著,改革创新刻不容缓8。

当前学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以约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这是在计划经济和集权管理的传统下,学校管理部门过于强调管理部门的权威、学生的服从关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平等性,对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缺乏应有的认识。

学校的行政化、官本位体制,使学生工作的管理以控制和约束为核心,以维持秩序不出问题为目标。

学生的特殊性、自主性、个体发展往往被忽视或否定。

这样一种约束至上的管理理念,缺失人本、服务的核心理念和价值。

第二,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学生工作很少着眼于大学生主体发展和成长,忽视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而是围绕事件运转,工作中常常见物不见人。

影响学生个体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尤其是忽视弱势大学生的利益和部分大学生的特殊需要,过于强调多数的原则和多数人的一般化需求的满足,不利于学生成长中的个性要求。

高校学生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吸收一切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直面挑战,不断创新,给学生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高校引入社会工作模式可以适当改观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方式,专业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社会工作理念有助于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创新。

社会工作理念“助人自助”、“人在情境中”、“用生命影响生命”以及“以人为本”等,这些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高校学生工作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开发学生的价值和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要着重学生全面的发展,“助学生自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进行情景教育,寓教于环境,寓教于教师的身体力行,通过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良好表率,让学生切实体会到高尚情操、美好品德的魅力,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增能”,实现受助者“自助”,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9。

二是社会工作价值有助于高校学生工作的价值创新。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核心价值观有接纳、保密和自决。

高校学生工作要以不批判的态度,接纳学生。

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要积极主动地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发展情况,理解学生的文化,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或个体,信任、接受和尊重学生;要真诚信任,良性互动,不能以势压人,不装腔作势,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达到双方的良性互动;要维护学生自决,灌注希望,在保持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具体的内容、方法、时间、方式上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防止替学生做决定、大包大揽、全权代理的行为。

三是社会工作方法有助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方法创新。

社会工作基本的三大专业手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具有很好的运用价值。

其中,个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