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第三章课程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18332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章课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章课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章课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章课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章课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章课程教案.docx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章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第三章课程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章课程教案.docx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章课程教案中国现代文学第三章课程教案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史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章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授课时间第8、9周周次及课时安排第8周2课时,第9周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目的1.大致了解“五四”小说如何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分三种类型或潮流,考察本期小说发展的多样性。

2.评说叶圣陶、郁达夫、庐隐等作家作品。

3.学习从时代影响与文学史环节意义上,去理解各类作家作品的艺术得失与地位。

教学重点、难点1.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

2.作家的时代评价。

第三章20年代:

小说的创新与发展第一节“五四”小说文学正宗地位的确立“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这里的小说指琐屑的言谈。

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小说一直处于边沿的位置。

古代小说的概念十分宽泛,包括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志怪、传奇等。

小说的文体不规范,过于驳杂,客观上影响了小说的发展。

西方文学中的小说(novel)是在18世纪后期才被正式定名的文学形式,以前的小说是用“散文虚构故事”(ficton)来称谓,包括史诗、传奇、传记等。

直到18世纪以后,小说这种文体才逐渐规范,走向丰富和成熟。

一、小说从街谈巷议到文学正宗1.小说界革命对小说的重视1896年发表译印政治小说序、1902年发表小说与群治的关系,1915年告小说家三篇理论文章。

2.文学革命运动小说文学正宗地位的取得鲁迅的狂人日记,开启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先河,一批作家的小说创作,逐步使小说成为表现社会、情感、人生和启蒙的工具,小说逐渐移向文学的正宗。

二、“五四”小说转型的原因:

1.社会变革的推动。

1902年梁启超发起小说界革命,进一步提高小说在民众心目中的位置。

另外,上海等东南沿海城市开埠,印刷、报刊业的长足进步,使小说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出版传播手段,才形成了新的市民读者群体。

而报纸、书局向文学家支付稿酬也自近代小说始,稿费制度遂养成中国第一代以写作为生的职业小说家。

2.新式的教育产生了一代青年学生读者、作者群(包括留学生读者、作者)。

没有这样的群体,也就无法设想现代短篇小说先行革新的可能,因旧市民读者原本是没有读短篇的习惯的。

3.白话文运动的成功。

1918年新青年4卷5号改版,一律使用白话和新式标点;接着,商务印书馆的老牌小说月报也改用白话;1920年初,当时的教育部明令小学施行国语教育,这对叙述语言特别适用白话的小说的推广,自然起了巨大的作用。

4.西洋小说的影响。

西洋小说的引人,对中国小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推动力,是明显的,这可以追溯到163种林译小说的历史性作用。

从观念到文体,外国翻译小说的影响至深至巨,它们表现在小说的形式、叙事、语言各个方面。

三、20年代小说概述整体上看,20年代小说创作比较活跃,但大家不多,长篇巨著很少。

就创作个体而言,鲁迅一枝独秀,叶绍钧、郁达夫成就较大;就创作流派而言,主要有人生派写实小说和浪漫抒情小说。

1.人生写实小说:

(文学研究会、未名社、语丝社)

(1)问题小说

(2)乡土小说(乡土文学)2.浪漫抒情小说:

(前期创造社、浅草沉钟社、弥洒社)第二节冰心、王统照等人的问题小说创作问题小说(ProblemStory),创自美国之小说家施笃唐氏(PrankStockton),其小说女欤虎欤(TheLadyorTheTiger)。

是写某蛮族之王有一种特别的判决罪犯的方法。

将罪犯置于大斗兽场中,场内有两扇绝然相同的门,一扇门内是一猛虎,另一门内是一美女。

罪犯必须开启一门。

如是猛虎,他就被吞噬,说明犯人罪有应得;如是美女,则说明他是受了冤屈,此美女就赏其为妻。

蛮王的爱女乃掌上明珠,但她却爱上了宫中的一个仆役。

蛮王盛怒中就将这个青年置于斗兽场中宣判。

其爱女用巨贿得知哪个门是猛兽或美女,只要举手示意,仆役即可免死而得美女为妻,而这个美女又正好是公主的情敌。

那么公主会示意仆役开哪个门呢?

“一生一死煞费苦心,总难两全,或死或生,无非一散。

”一、问题小说的兴起问题小说(19191923年)是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

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实或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都可以谓之“问题小说”。

其表现和思考的主要是“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核心是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个性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等社会问题,还涉及民众疾苦、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劳工问题等。

1.问题小说的形成1919年初,北京大学学生团体新潮社创办了新潮杂志。

新潮社提倡新文化,鼓吹文学革命,在成立三年多的时间里,刊出小说26篇,其中坚分子罗家伦成了最早写作问题小说的作者之一。

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俞平伯的花匠、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

等,显露了问题小说的端倪。

到1919年下半年,女作家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斯人独憔悴等,就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

文研会的推进:

1921年文研会成立,公开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

此后,以文研会为主体形成了“人生派”写实小说。

问题小说只是五四前后三四年间的一股小说题材热。

当时几乎所有的新小说家都写过问题小说,主要作者有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艺术倾向不尽相同,却汇成短期的一股创作潮流。

2.形成的原因一是五四思想启蒙造就了思考的一代,他们渴望用小说来提出和讨论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

二是受易卜生等欧洲与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和文学思潮的影响,提倡为人生的创作。

1918年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使这位挪威作家的社会问题剧风行一时,这对问题小说是一个推动。

理论上的倡导则更早。

1918年周作人在题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的讲演中,就颇有倾向性地评介了日本近代文学中问题小说的地位,并由此肯定为人生的文学。

3.特点A:

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社会针对性;B:

“只问病源,不开药方”(实际上是开不出药方,也有些作家试图以“爱”、“美”净化人生);C:

在小说形式上,比较幼稚。

二、冰心的问题小说创作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出生于福州,1901年移居上海。

父亲是当时清朝政府的海军军官。

1914年秋天考入教会办的北京贝满女子中学,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日后贯穿于冰心早期作品中的爱的哲学。

五四运动爆发时,她正在北京协和女子大学预科读书。

在时代的感召下,正做着学生会文书的冰心,经常写些宣传文章,并开始对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进行思索,随后创作了一批暴露黑暗、提出社会问题的所谓问题小说。

冰心创作成就还有散文和诗歌方面(小诗派),尤其是她的通讯寄小读者(主要写作者1923年去美国留学途中和到美国后的生活、见闻等),在当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1)前期:

暴露和批判社会种种弊病。

两个家庭(1919年,处女作):

封建家庭与资产阶级家庭培育出来的女子两种绝然不同的命运;斯人独憔悴:

具有时代意义的父与子的冲突;去国:

“祖国呵!

不是我英士弃绝你,乃是你弃绝我英士了呵!

”最后的安息:

控诉童养媳制度的罪恶,翠儿勤劳聪明,朴实可爱却备受婆婆的虐待和折磨而含冤死去;“慈怜温蔼”、天使般的惠姑抚慰她使之宁静愉快地走向极乐世界。

(2)后期:

“慰安”身份与“爱的哲学”。

(心理问题小说)试图安慰青年的苦闷、忧伤心灵,并力图回答、解决问题,转向“开药方”。

超人(1921年):

何彬(“爱和怜悯都是恶”),禄儿的母亲使他悟到“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

“爱的哲学”战胜了“恨的哲学”。

后来有悟小说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但小说形象苍白、说教太重,损害了艺术感染力。

三、叶绍钧的小说创作:

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要是有人问道:

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

我的回答是叶绍钧!

”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短篇小说:

潘先生在难中、夜、多收了三五斗等;长篇小说:

倪焕之叶绍钧(叶圣陶)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知名作家之一,以短篇小说为主,在新诗、散文等领域也有所涉足,还是我国最早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他的稻草人是我国现代最早的童话集。

文学研究会创作最有成绩的作家,五四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

1.叶绍钧小说的题材内容叶绍钧小说以描写知识分子,特别是小学教师和城镇小市民的生活与思想状态为主,反映了出身和经历对他创作的影响,曾被誉为优秀的“教育小说家”。

A:

对小市民的无聊、庸俗生活现象的讽刺与批判。

(灰色、庸俗、苟安的国民性痼疾)一个朋友:

把结婚、生子、娶儿媳妇当作人生的全部,身上只有传种接代的生物要求,而毫无远大高尚的生活理想。

隔膜:

客厅里无聊的寒暄、酒席上虚伪的礼节、茶馆里污浊的空气,揭示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隔膜与互相敷衍的痛苦。

B.小知识分子(尤其是小学教员):

一是卑琐、庸俗型:

饭:

吴先生。

为养活全家而在专横、霸道的县学务委员面前低三下四、忍气吞声,丧失了人的尊严。

含泪的嘲讽。

潘先生在难中:

潘先生。

精明(庸俗、愚蠢)、苟且(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是非不分)、自私、疑惧。

喜剧色彩。

五四“灰色人生”得代表作。

二是正直、理想型:

城中:

丁雨生。

改造社会得理想、创办宏毅中学、虽遇重重困难却义无反顾地进行。

倪焕之:

倪焕之。

纯洁、热情、高境界、大理想。

向外追求:

理想的教育救国;向内追求:

理想家庭、新女性(妻子、恋人、同志的统一)。

理想却在现实中不断修正和扭曲,结果和初衷产生了啼笑皆非的距离。

跳出小圈子,走向社会,走向革命。

大革命的失败完全摧毁了他的精神支柱和生存信念,而倒在失望与幻灭中。

2.叶绍钧问题小说的特点:

A:

客观地揭露问题“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的,是叶绍钧”);B:

主观地想用“爱”和“美”来解决问题。

“他以为美(自然)和爱(心与心相印的了解)是人生最大的意义,而且是灰色的人生转化为光明的必要条件”(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3.问题小说的缺失与不足:

A:

忽略了人物塑造、情节设置、氛围渲染和形式等文学要素,小说的社会认识价值超过甚至损害了其文艺审美价值;B:

小说过重的哲理色彩和理性深度,有图解观念的创作形式,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

;C:

缺乏现实的生活基础,缺少鲜活的生活气息,存在明显的主观臆想和向壁虚构的成分,影响了作品的感染力。

4.潘先生在难中解读:

A:

故事:

表层结构(是横向组合,由时序与因果关系支配)战乱前(逃难)战乱中(归来、避难)战乱后(写条幅)深层结构(是纵聚合,各部分之间静态的逻辑关系)逃难之苦归来之惶避难之急安全之乐守家之安无事之喜B:

人物:

性格缺陷:

自私、怯弱、自以为是;(表层)精神缺陷:

随波逐流、奴性;(深层)人格缺陷:

麻木不仁、没有是非;(核心层)C:

艺术:

艺术构架富有戏剧性,荒诞性(战事并未发生,虚惊一场),具有讽刺的效果;结局回味深长(身受其害而虚言粉饰),深透的鞭挞。

冰心与叶圣陶创作风格的比较:

冰心小说叶圣陶小说思想内涵:

表现爱与美的、人生理想再现灰色的社会人生人物形象:

性格模糊、概念化性格鲜明、典型化艺术表现:

演绎故事、主观抒情与议论较多注重细节的真实性,冷静客观地叙写创作方法:

有浪漫主义色彩现实主义四、其他问题小说作家

(1)庐隐(18991934):

原名黄淑仪,黄英,福建闽侯人,文学研究会会员,1921年开始文学创作,曾任北京女子中学校长。

写“人生是恨”的主题。

作品常带有自传色彩,作品风格感伤,基调悲慽,抒情浓郁,语言流畅,是抒情小说的开拓者之一。

代表作有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等。

与冰心并称为“文坛双星”。

海滨故人:

写露莎等五位青年女性在海滨聚会的遭遇到风流云散的过程,露莎和她的好友玲玉、莲裳、云青、宗莹苦苦地对人生的探索。

小说重点表现了主人公露莎因为理想落空而悲观失望,成为了一个看破红尘的虚无主义者。

(2)王统照:

“美”与“爱”的魔力与虚幻在王统照看来,人们的生活是一个美好的乐园,却总是遭到外界突来的恶势力的粗暴破坏,甚至完全毁灭。

雪后:

纯洁晶莹的雪楼被军人的马匹和皮靴践踏和毁坏。

微笑:

从正面揭示美和爱的伟大。

描绘了一个青年窃犯,初入狱时顽弩强悍,怀着强烈的复仇心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位女犯人温和的、博爱人类和自然万物的圣洁的微笑,于是,便被感化了。

湖畔儿语,写于1922年,以血淋淋的现实为王统照爱与美的理想做了真实的注脚。

小说通过我和一个十多岁的天真男孩小顺的对话,讲出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小说叙述的血泪故事,实际上概括了旧社会无数穷苦者家庭的悲剧;代替了作者爱与美的理想的。

(3)许地山:

异域的宗教奇葩笔名落华生。

祖籍广东,生于台湾,文学研究会成员。

主要作品命命鸟、缀网劳蛛、玉官、春桃、商人妇等。

作品多写缅甸、印度等异域生活,充满了南国情趣。

用佛教的“出世”观点和基督教的“博爱”学说来接到有关的“人生问题”。

“生本不乐”宗教净化心灵自我解脱。

命命鸟写一对缅甸青年加陵和敏明的爱情故事。

敏明与加陵相爱,但父亲要敏明专心作戏子,不让上学,加陵进了仰光高等学校,他们的爱情遭到家人反对。

敏明在梦幻中见到极乐世界中美丽的命命鸟,为追求自由爱情,敏明和加陵携手投水自尽,去做了极乐世界的命命鸟。

小说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宣扬人生是苦,涅槃最乐的宗教精神。

缀网劳蛛主人公尚洁原是童养媳,后与帮助她逃离婆家的长孙可望结婚,但他们的婚姻没有爱情。

尚洁恪守妇道,顺从命运,坦然的面对生活。

一天,尚洁救了一名窃贼,被可望误会以为他们间有暧昧关系,刺伤了尚洁。

可望提出离婚,教会也剥夺了尚洁赴圣宴的权利,尚洁没有辩解,仍以自己的信仰坚持自己人生的信念,到一个岛上生活,养育子女。

可望在牧师的教诲下觉悟到了自己的过错,把尚洁接回家,尚洁回家后生活坦然,对谁也没有怪罪,相信人的命运如蜘蛛补网一样,不得不如此。

小说表现了宗教的慈爱、博爱与道德、人性的冲突,表现了顺其自然,与世无争的观点。

后期小说现实主义倾向加重,社会不平和阶级对立成为许地山小说的基本背景。

如在费总理的客厅、春桃、铁鱼的鳃等。

第三节王鲁彦、废名等人的乡土小说创作一、乡土小说的概念与特点“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最早将这批作家回忆故乡、抒写乡愁的小说称为“乡土文学”的,是鲁迅1928年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

后来人们便沿用这一概念指称这一时期的这批作家的创作。

乡土文学作为一种流派的源头却正是在鲁迅本人的作品里。

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是开辟乡土小说风气的大师。

写于五四前后的孔乙己、风波、故乡以及阿Q正传等,都可以看作是最早的一批乡土小说。

30年代以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为代表,40年代萧红呼兰河传,建国后汪曾祺的小说都属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的两种风格:

由于作家对乡土的态度不同,形成两种乡土小说风格。

一种作家以城市学得的现代启蒙主义价值系统反观乡村社会,看到了封建宗法制社会的不合理,这就是乡土写实小说。

另一种作家在城乡对比中,对城市生活深感厌倦,将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寄托在具有田园牧歌情调的宗法制乡村,并极力加以赞美,这便形成乡土抒情小说。

二、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等人的乡土写实小说1.王鲁彦(1902-1944年)原名王衡,又名王返我(后改王忘我),浙江镇海人。

1920年开始创作,早年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袖子(1926)。

王是乡土写实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

思想内容:

A:

控诉地方军阀统治。

鲁彦早年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说袖子。

小说揭露了20年代湖南军阀的血腥统治。

以当时长沙地方军阀行刑杀人为题材,对军阀视人命如草芥表示满腔的愤怒,同时揭示蜂拥围观者的麻木、自私、缺乏同情心的世态。

湖南的柚子呀!

湖南的人头呀这样便宜的湖南的柚子呀!

小说结尾的这两句对话,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B:

描写浙东的民俗环境和乡土生活,使早期乡土小说获得了民俗学的价值。

菊英的出嫁开始描写家乡宁波镇海一带的农民生活,表现他注重地方风物、习俗的写作风格。

C:

描写在时代的变动下,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农村的衰落与破败,以及纯朴人性的堕落。

许是不至于罢以1924年遭受军阀混战之害的浙江农村为背景,写尽小有产者在战争威胁下整日谨慎、提心吊胆,千方百计保全自己财产地位的心思。

2.彭家煌(1898-1933年)是寓居上海的来自湖南湘阴的乡土小说作家。

先后出版了怂恿、平淡的事、厄运、喜讯、出路等短篇小说集。

作品大多表现湖南闭塞农村士绅与乡民之间所发生的各种活剧。

代表作怂恿比较圆熟,描写了溪镇上的两个家族的世仇,历史旧帐和现实怨结相纠缠。

写土豪恶霸讼师相互倾轧,拨弄挑唆老实的农民夫妇出面受侮,而他们自己也大出洋相。

这是一种讽刺性的小说,喜剧人物的线条准确,动作紧张,场面调度有方,同时加强对话的可笑性。

而充满乡土气息的方言土语,诙谐讽刺的笔调,更加强了小说的地方色彩。

3.其他作家许杰的短篇代表作惨雾描写了两个家族械斗的血腥场面,暴露了封建宗法意识和族权观念罪恶,反思了剽悍蛮野民风的愚昧落后。

赌徒吉顺出嫁的前夜分别写浙东一带典妻、“冲喜”的野蛮习俗,展示了乡民的愚昧落后。

许钦文的代表作疯妇描写一个少妇被封建礼教迫害导致发疯致死的悲剧,表达了对古老陈规陋俗的怨愤,对劳动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

中篇小说鼻涕阿二颇有阿Q正传的风格,以诙谐之笔写畸形人物,展示了宗法制农村中妇女被毁灭的悲剧。

揭露了宗法礼教、等级观念对妇女的束缚和压迫。

蹇先艾的小说多写故乡贵州的风土民俗。

代表作水葬通过乡民对小偷处以“水葬”这一冷酷的习俗写出了乡间人生的多重悲剧,揭露了世道的黑暗和民众的麻木。

三、废名的乡土抒情小说创作冯文炳(废名为1926年后用的笔名,1901-1967年),湖北黄梅人,语丝社作家。

深受周作人散文韵味的影响,先是创作新诗和小品散文,从事小说创作则主要是在20年代初期至30年代初期,在此期间出版的小说集有竹林的故事、桃园,枣和长篇小说桥、莫须有先生传等。

他是周作人的学生,相貌奇古,精通哲学,对佛学也有研究,练气功。

50年代在吉林大学教书,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思想内容:

以宁静、优美的笔调,美化中国宗法制度下的农村社会,表现带有古民风采的人物的纯朴美德,有一种田园牧歌情调。

对这种生活的逝去表现了深深的惋惜之情。

主要代表性小说,有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园等。

艺术特色:

1.超尘脱俗,刻意营造理想的宗法制乡村生活,渲染纯美的心灵。

他笔下的乡土,虽然不乏泥土气息,但多已把世间人物消融在仙逸的自然景物和幽静超然的心里了。

这种近于理想化的情致,也不免显出了作者有意低徊,颐影自怜的悲哀。

2.散文化的结构,故事让位于情绪,人物与景物并重。

3.诗化的语言和空灵的境界,象一曲牧童短笛,一首唐人绝句。

第四节郁达夫等人的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它主观型叙述小说一、抒情小说兴起原因1.文学的传统。

中国古代文学有强大的抒情传统。

在五四的问题小说和人生派写实小说、乡土小说的作者群中,起初的创作也都有一种普遍的主观抒情倾向,这种倾向到后来才逐渐消退。

这是那个富于个性与青春气息的时代,给予文学的恩惠,也是中国文人固有的抒情气质所造成。

2.时代的原因。

五四退潮后,要求个性解放而又遭到社会压抑的年轻一代,在本国文学承传和外国抒情文学的双重影响下,不能自禁地要通过写作来渲泄自己内心的激情,表达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感伤之情。

因此,自叙传抒情小说与其它主观抒情小说的出现是一种必然。

3.西方小说的影响:

浪漫抒情派小说是五四文学中受西方文学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他们受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影响是广泛而驳杂的。

主要有: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俄国浪漫主义文学,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尼采和弗洛伊德的思想,王尔德唯美主义、法国象征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

自叙传抒情小说的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

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于是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同时又吸收了日本私小说的创作特点和现代主义小说的手法,加以创造性的发展。

私小说:

1921-1926年间正风靡日本,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

所以说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虽受私小说的影响,但在开掘自我悲剧的社会根源方面,突破了私小说多写身边琐事的局限。

(日本代表作:

1907年,田山花袋棉被发表,赤裸裸地暴露自我心灵深处的性苦闷,遂有私小说鼻祖之称。

)代表流派及作家:

五四小说领域里将表现自我的主观性推至极端的,便是以创造社作家为主干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流派(郁达夫、淦女士)。

其他与客观写实的小说叙事相异的,也有少数文学研究会的女作家(庐隐),以及浅草社、沉钟社的作家们(陈翔鹤、陈炜谟、冯至、林如稷等)以及乡土抒情小说家语丝派的废名等。

郭沫若:

(残春、落叶、喀尔美萝姑娘、漂流三部曲);倪贻德:

(玄武湖之春);陶晶孙:

(木犀、音乐会小曲);周全平:

(烦恼的网、梦里的微笑);王以仁:

(孤雁);张资平(梅岭之春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1922年以创造社丛书名义出版的冲积期化石(地质学术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长篇小说。

二、郁达夫1.生平与思想早年丧父,家境窘迫。

他自幼聪颖好学,身体赢弱,性格忧郁,情感脆弱,婚姻多变。

留学日本期间与郭沫若等人共组创造社。

并开始小说创作。

回国后一直从事文学创作和教学工作。

1927年退出创造社,1933年到杭州隐逸。

抗战初期曾在国民政府文化部任职。

后来因家庭矛盾远赴新加坡、印尼从事抗日宣传工作,为了掩护,曾化名开办酒馆,并与当地女子结婚,还曾到日军宪兵队当过翻译,营救过不少抗日人士。

1945年被日本宪兵绑架暗杀。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认为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因此他大部分小说都直接取材于他本人的经历、遭遇、心情。

把郁达夫的小说连起来读,基本上同他的生活轨迹相合。

他曾反复地说明作者的经验除了自己的之外,实在另外也并没有比此再真切的事情。

但是这种自叙传小说并不等于自传,郁达夫写小说的目的也不是为自己立传,而只是想赤裸裸地把我的心境写出来,以求世人能够了解我内心的苦闷就对了。

2.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容A:

性的苦闷,展现灵与肉的冲突(女人、色)。

人的合理要求和本能欲望被压抑,而导致同性恋、性病态、自戕自虐甚至是自杀。

这部分作品多为留日期间写成的如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等小说。

1921年在他与郭沫若等人组建创造社不久,便以创造社丛书的名义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沉沦,包括以上三篇小说,这是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B:

生的苦闷,风格趋向自我暴露,形成中国零余者形象系列。

(金钱、穷)。

主人公大多或求学、或失业,流浪漂泊,生活困顿,处于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的境地,靠卖文、卖书或典当度日。

银灰色的死典卖亡妻的戒指和旧书;茑萝行经常失业、无力养家,害得妻子投河自杀;春风沉醉的晚上到处搬家、靠稿费添置衣服;零余者“袋里没钱,心头多恨”。

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多有屠格涅夫笔下零余者的孤独内向,懊恼悲怆的性情。

“在许许多多的古今大小的外国作家里,我觉得最可爱,最熟悉,同他的作品交往得最久而不会生厌的,便是屠格涅夫。

”郁达夫屠格涅夫的问世以前“零余者”的基本特性:

具有某些现代意识和特异的个性以及过人的才华,而不被社会所容,被抛出了原来社会的既定轨道;性格较为软弱,意志不坚定,对社会无力反抗,在社会上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容易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与无所归依感。

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分析:

身份(低下):

弱国子民的留学生、畸形都市的落魄文人、生活在水平线以下的清苦教师、沦落到贫民窟中的失业者、流浪者。

性格(对立矛盾与灵肉冲突):

慷慨激昂又软弱无能,热爱生活又逃避生活,积极向上又消极隐退,愤世嫉俗又随波逐流,追求美好的爱情却又渴望满足一时的性欲,自负多才又自轻自贱。

生活状态:

神经纤细敏感,情绪起伏不定,沉溺酒色,放浪形骸,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