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六课课后精练B.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18285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第六课课后精练B.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哲学第六课课后精练B.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哲学第六课课后精练B.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哲学第六课课后精练B.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哲学第六课课后精练B.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第六课课后精练B.docx

《哲学第六课课后精练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第六课课后精练B.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第六课课后精练B.docx

哲学第六课课后精练哲学第六课课后精练B第六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后课时精炼一、选择题1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关于真理和认识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二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ABCD解析:

真理具有客观性,但并不等于说真理是永恒不变的,它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说法错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同样具有客观性,说法错误。

说法符合题意,应选B。

答案:

B2“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A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B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C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解析: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因此,无论重复多少次,也不会由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变成正确的反映即不会变成真理。

题中观点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认,选D项;A、B两项的判断错误;题意并没有涉及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D32013年7月3日,作家余华在毁誉参半的长篇小说第七天作品研讨会上,首度开腔回应读者对他新书的吐槽,“我说第七天语言肯定没人骂了,但一样有人骂,有人说语言苍白,语言枯燥无味,白开水一样的语言。

确实我没有想到语言也有人骂,因为这个小说的语言我非常讲究的,我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尤其到一校、二校时,改动的全是语言。

”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一个对象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ABCD解析:

材料旨在强调对同一部小说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看法,这表明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对同一对象可以产生不同的认识,正确,选C;正确的意识或真理是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与材料中心不符。

答案:

C4英国哲人培根说过: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

这表明()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

A、C两项歪曲了真理与权威的关系,排除;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B项错误;真理是客观的,尽管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不管人们的地位如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所以D项正确。

答案:

D5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

“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

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

”从这一自白得出的结论是()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ABC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问题。

从谬误到真理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的说法忽略了二者转化的条件,排除。

C项正确。

答案:

C6下图漫画中提到“观点可有不同,但真理只有一个”。

这是因为()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C人们认识真理具有反复性D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解析:

漫画告诉人们:

“观点可有不同,但真理只有一个”,其原因只能从真理的概念来说明,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体现其客观性。

故B正确。

答案:

B7梅花的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格历来深为人们钟爱。

在中国,梅花往往成为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

陆游在被贬外放时写下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毛泽东在三年困难时期却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同样题为咏梅,但诗人眼中的梅花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

这说明()A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总是不同的B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会有不同C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梅花,人的认识不可能相同D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无限性解析:

A、C、D三项观点本身错误,均排除;诗人眼中的梅花风姿与味道各异其趣,源自主客观条件不同,B项正确。

答案:

B8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这些特点告诉我们应该()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否定和推翻真理在实践中改变和动摇真理ABCD解析: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也没有被动摇,而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错误,选B。

答案:

B9抗生素,是人类同细菌感染进行抗争的一大武器。

一些医生认为,抗生素是特效药,一用就灵,因此在治疗时常常动不动就用抗生素,多数时候能够较快地治好病。

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多种伤害,等于慢性自杀。

关于抗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BCD解析:

对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好不好,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这说明目前人们对于抗生素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正确认识是有条件的;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终极真理性认识。

真理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不存在终极真理,正确,错误。

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是错误的不可知论。

所以答案选B。

答案:

B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的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B认识具有条件性C认识具有无限性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解析:

引文强调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过程,即认识具有无限性,故C入选。

答案:

C1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表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认识具有主观性C真理具有永恒性D认识具有无限性解析:

依据教材知识,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题干强调了认识的无限性,D项正确。

A、B两项题干未体现。

C项表述错误。

答案:

D12有位哲学家曾说:

“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

”这给人们的启示是()A要不断地追求和探索真理B追求终极真理是人生的乐事C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D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解析: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不存在终极真理,B项表述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掌握真理是快乐的,因此人们应不断追求真理,A项正确。

C、D两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A13下面漫画表明()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主观认识没有是非标准D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解析:

生活在不同高度的人,会有不同的视野,说明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D项正确。

其余各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D14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

但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

对上述话理解正确的是()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B它揭示了真理是无限发展的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D它看到了追求真理是徒劳的解析:

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强调了真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无限发展的,B项正确。

A、C两项与题意不符。

D项中“追求真理是徒劳的”表述错误。

答案:

B二、非选择题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高二同学开展了以“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请你一起参与!

同学们就自行车这一出行工具展开讨论:

他们的讨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解析:

首先,要注意设问对知识范围的限定,即认识论的相关知识。

其次,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即在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自行车的认识也不断改变和发展。

最后,分析信息中所蕴涵的认识论观点,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等。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们对出行工具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若回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亦可)。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人们对出行工具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3年7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回答记者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时表示,作为一项重要的、关系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一定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认真研究,充分论证,慎重决策。

材料二处于不同背景下的社会大众往往会基于各自利益和各自考虑问题的角度对延迟退休问题持有截然不同的立场。

有人认为,延迟退休既能解决国家的养老压力,又能让有一技之长的老人发挥余热;也有人认为,若一刀切地将退休年龄推迟,将不利于年轻人就业,会加剧职场竞争。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你是如何正确认识围绕是否延迟退休年龄而产生的争论的。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

解答第

(1)问,主要应调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产生争论的缘由、争论会有什么积极影响等。

解答第

(2)问,主要应从真理的客观性出发,强调要坚持真理,反对错误,尊重对方,以理服人,等等。

此问具有开放性,可适当灵活作答。

答案:

(1)由于受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是围绕是否延迟退休年龄产生争论的原因。

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

因而围绕是否延迟退休年龄产生的争论,其中的观点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因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围绕是否延迟退休年龄产生争论,使得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帮助人们制定更加正确的退休政策。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