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成功的失败企业家商业学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17572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那些成功的失败企业家商业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那些成功的失败企业家商业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那些成功的失败企业家商业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那些成功的失败企业家商业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那些成功的失败企业家商业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那些成功的失败企业家商业学习.docx

《那些成功的失败企业家商业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那些成功的失败企业家商业学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那些成功的失败企业家商业学习.docx

那些成功的失败企业家商业学习那些成功的失败企业家商业学习那些成功的失败企业家价值中国推荐2010-10-2110:

58:

44商界时尚春风得意时,你是“商业天才”,是“雄才大略”,是“史上最牛某行业教父”;马失前蹄时,你是“一意孤行”,是“自己给自己挖坑”,是“未能摆脱阶级局限的农民企业家”。

这个世界能捧你到多高,就能摔你有多惨。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正道是沧桑。

文朱月怡春风得意时,你是“商业天才”,是“雄才大略”,是“史上最牛某行业教父”;马失前蹄时,你是“一意孤行”,是“自己给自己挖坑”,是“未能摆脱阶级局限的农民企业家”。

这个世界能捧你到多高,就能摔你有多惨。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正道是沧桑。

很遗憾,我们生活在一个“成王败寇”的世界。

成,你可以放心大喊“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万人向你虚心膜拜;败,你诚心布道的每一条血泪经验,也不过换来一声委婉叹息即便你曾经牛掰至死。

失败的人是可耻的,上帝只会保佑那些不犯错的人们。

从高台上跌下来的刘岩无法舞蹈,只能在凭吊奥运会开幕式的谈话节目中追忆似水年华;世界杯失利的卫冕冠军被球评奚落得一文不值,似乎赛场上每一个决策都是错的,只能窝囊着静候下一个4年;某民间艺人这些年来来回回地给生活制造惊喜,但一失语成千古恨,生活只能来来回回反馈给他“那么个揍性”。

舞台平移到商业世界的名利场上,残酷程度直接翻番。

春风得意时,你是“商业天才”,是“雄才大略”,是“史上最牛某行业教父”;马失前蹄时,你是“一意孤行”,是“自己给自己挖坑”,是“未能摆脱阶级局限的农民企业家”。

这个世界能捧你到多高,就能摔你有多惨。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正道是沧桑。

“失败”面前,有人从此一蹶不振,彻底绝迹江湖;有人多年后重整河山,依然我行我素。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史玉柱一样成为“最成功的失败者”,但对每一个风头一时无二的企业家来说,商业就是他们的宿命,即便失败一次又一次,他们仍要走在这条艰辛的路上,静候再一次绽放。

不断磨砺,不断自残,使自己从一个狂热的“革命者”,变成从容不迫的“政治家”。

“失而不败”的企业家们失而不败,这是专门为“方兴东们”创造的词。

但凡对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有些了解的人,就会知道张树新和她的“瀛海威”,也该知道方兴东和他的“博客中国”。

至于这两个人连同令他们狂热的事业的最终结果,许多人淡忘了,甚至并没有兴趣去记忆。

时至今日,回顾他们曾经的那段光辉岁月,我们可以明确的是,张树新“个人的失败背后是一个被互联网启蒙了的民族和行将从中获益的后来者以及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新贵”,而方兴东“比任何人更早看到了一个可以无限扩大的市场,他也获得了一掷千万美元的机会,等待他的却是一家创业公司可能犯的全部错误”。

不以成败论英雄。

这句话放在今天,显然是一句慰人或自慰的空话。

换句话说,两个人即便做同样的事情,结果一个无端成功,一个偶然失败,我们便可以从成功者身上找到100条成功的道理,再从失败者身上找到更多条失败的原因。

张树新是吴晓波大败局一书中出现的第一个人物。

回顾她的瀛海威时代,张树新说了一句颇具诗意的话:

“我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了件正确的事。

”如今,她是联和运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主席,负责国内关于互联网的投资项目,关注中国的ISP、ICP、E-Commerce等业务的发展。

十年之后,当吴晓波又一次提笔记忆这个女人,他说:

“在我所接触到的互联网人士中,张树新也许不是商业感觉最好的人,却是思考最深的人。

她和她的朋友们所思考的这些问题,也许没有任何的商业价值,甚至在我看来,其本身的答案可能也并不存在,但是,它们的确十分重要。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失而不败”。

当方兴东看到这情绪复杂的4个字之后,他在自己的微博上留了这样一段话:

“怎么说呢?

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常态,成功只是暂时的顶峰?

只要还在创业和守业过程的人,就都是失而不败的人,或者说屡败屡战的人。

除非金盆洗手,退出江湖。

”或许,在这个退不出的江湖,“失而不败”也是兴致所至的宿命。

快意人生的另一种选择我们所谓“失而不败”,似乎并不包括因投机取巧而锒铛入狱的人,而大多是纯粹技术层面上的生意失利,人生失势。

我们也并没有要在此破解“如何避免失败”谜团的意思,而仅仅是呈现这些值得我们尊敬的企业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无意中你会发现他们身上的一些共同点,他们个个绝顶聪明,思路清晰,思维活跃,富有感染力,但要么有着浓厚的知识分子情结,要么缺乏对某一事物的终极狂热。

“巨人集团的覆灭,是中国知识青年冲浪市场经济最惨烈的悲喜剧,它曾经在无数热血学子的心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吴晓波这样描述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失败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今天,史玉柱曾经的失利不过成为其成功得更彪悍的一种证据,被渴望东山再起的人所铭记。

史玉柱说:

“西方国家对失败不像中国人那样想,中国传统文化是有败为寇的说法。

西方人则认为,只要你是一个创业者,如果你失败过,就会学会东西。

”这一次,我们关注的人都曾经“失”过,却不曾真正被打败。

他们都曾经获得了大大的成功,然后因为不同的原因急流勇退。

在他们身上,你甚至看不到饱经风雨之后的沧桑,反而是淡定、执著、智慧,用难以想象的勇气拓展人生的宽度。

你可能不认识孙陶然,但你肯定听过“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的警句,那是他在恒基伟业时的杰作;你也可能没见过王志东,但你大概用过中文之星,或者每天登录新浪网,这些都是王志东一手做出来的成就;你还可能不知道王兴,但风风火火的校内网、饭否网到如今的美团网,每一个项目都能引起一股消费潮流。

大起大落的快意人生精彩如武侠小说中的侠者:

好看,不好做。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故事,或许比持续成功的马云、马化腾更有看头。

方兴东十年书生意气互联网、书生、老板、危机、翻身、诗人,方兴东。

在方兴东到来之前,我们坐在苏州街上博客中国他的办公室里默念着这些关键词。

他的办公室并不算大,几个书柜和一个大写字台就占据了大部分空间。

他似乎淡出人们视线很久了,以至于我们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他办公桌旁放着的那几张照片上头发有些长,大大的眼镜几乎遮住了整个面孔,好像还有些瘦。

采访他其实也并不那么容易现在的方兴东常常在北京、浙江之间飞来飞去,千里之外的江南,有他惦念着的义乌全球网的繁忙事务。

老板方兴东走进办公室的这个看上去很年轻的男人让我们有些错愕,他穿着条纹衬衫,短发,高大健硕,就连眼镜也是时兴的样式。

没曾想到,我们和方兴东的第一句对话是说他变帅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网上的照片,很多都是10年前的。

”他实在是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太久了。

方兴东,浙江义乌人,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中国博客教父”,WEB2.0倡导者,互联网实验室、博客中国和义乌全球网共同创始人曾几何时,方兴东是互联网时代的旗手级人物,最初作为IT界的观察者、评论者的他在2002年第一个将blog引入国内,并建立了博客中国网站,一时名声大振。

“从2002年到2005年,我们(博客中国)的浏览量是连续三年每三个月翻一番。

”方兴东提起当年网站的全盛时期,言语里依然充满欣喜。

这个41岁的狮子座男人,语速很快,似乎也没有经过太多的思考,对于我们提出的关于当年甚嚣尘上的博客中国运营不利的问题,他也回答得率性,不加遮掩。

危机和往往是和机遇一块儿到来的,2005年9月,方兴东获得了来自风险投资机构1000万美元的投资,这是当时国内WEB2.0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

获得投资后,博客中国改名博客网,方兴东意气风发想要大干一场,员工人数急剧扩张,甚至人数一度超过500人。

但随着方兴东因不善管理被下课,人事震荡频出,博客网在2005年年底陷入窘境,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裁员。

随后方兴东在2006年又回到CEO位子上,在2007年8月高调庆祝“博客五周年”并在年底宣布博客网首次实现盈利,重新大规模招人,并于2008年3月搬迁到明亮宽敞、寸土寸金的新中关大厦。

但好景不长,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而来,数个博客网合作伙伴终止了项目合作,这打断了博客网持续盈利的梦想,随即传出员工讨薪事件。

用方兴东自己的话说,他也许更贴近于一个文人甚至是诗人,而不像个商人,“不懂得商人一系列应酬的东西。

把一个公司管理好,把人管理好,太具体的东西,让人觉得很痛苦。

应该让善于管理的人来管。

”和他同时代的一些人,如马云、马化腾,已经成为身家傲人的IT大佬,而更多的人,尝到了早年的败局,便早早地转型,离开了互联网这个行业。

而方兴东则与两者都不同,他执著于互联网产业,哪怕一度挫败,但仍有着将互联网当成一生信仰的称得上是浪漫的情怀。

“现在想想,这个弯路吧,走走也挺好。

现在我们至少有了平常心,慢慢做吧,回到起点这个状态。

”面对以往的失败,方兴东显得非常淡定。

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擅长做具体的管理经营工作,应专注于对企业前瞻性的战略掌握。

“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就交给擅长的人去做,发挥自己最擅长的就行了。

”方兴东觉得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他对未来博客、对互联网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主要是互联网这个行业让人有激情,机会会越来越多的。

”方兴东热爱互联网,认为这是草根的话语权,时至今日,他也更愿意跟我们谈他做博客的社会意义,他对互联网行业的观察,而不是像很多商人那样大谈特谈自己的项目规划。

我认为商业和理想是不矛盾的,只有商业做成功后,你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

博客中国我们一直在努力发展,我们相信在博客这个领域我们依然是可以崛起的。

还是那个诗人?

方兴东的办公室里放着一本世界电影大全,书架里还有里尔克的诗集。

他曾经出过诗集,据说家里的影碟单是DVD就有1万5000张。

尽管去掉了代表书生气的大眼镜,他的眼底依然有着清澈的理想主义印记。

其实方兴东并不像外界对他的评论那样落魄,他现在的人生也未尝不可称为快意他至少是在干他喜欢的事情。

方兴东承认商业上成功的重要性,但更在意他所推崇的“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

他最近在写一本书,记录对中国互联网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人,就像他爱的电影、诗歌,是在繁杂残酷的商场之外的,关于另一个世界的梦想。

这不禁让人想起毛姆笔下的月亮与六便士。

在方兴东看来,商业化的成功就是水沟里的六便士,而他的互联网梦想,家乡情结,才是天空中值得向往的月亮。

采访结束后,走出办公室的我们再回头看了看他书桌上的那张他10年前的照片,照片中的方兴东脸上有着书生的风发意气,仰望着天空,甚至带着一丝忧郁。

10年后的他依然对互联网的未来满是信心和希望,每天早睡早起,低调淡然却乐此不疲地研究着互联网。

熟悉他的人依然叫他“方博”,可能这样的称呼更符合他的特质。

“互联网上的诗人农民”,这是别人给他的“名号”,而他自己也说:

“小时候要在义乌老家干农活,现在想来,那是挺纯粹挺快乐的时光。

”对话方兴东BM=BIZMODEF=方兴东BM:

以高端的博客中国出发,瞄准精英群体,再到现在转战义乌全球网这样一个以中小企业及个人为受众的产品,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F:

我认为商业和理想是不矛盾的,只有商业做成功后,你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

博客中国我们一直在努力发展,我们相信在博客这个领域我们依然是可以崛起的。

至于为什么做义乌全球网,其实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义乌是我的家乡,那里的很多商人都是农民出身,他们要走向全世界,必须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

商业上的考虑也肯定是有的,我们也是看到义乌这个市场的商机,把这个市场和互联网很好地对接起来。

我们的优势就是立足于义乌,利用当地的人脉。

但不管外界因素怎样,一个事物的成败关键在于其商业模式怎么样。

我们对于商业模式也摸索了很多年,付了很多学费,现在已经比较清晰了。

BM:

这么说,这多少还是有些家乡情结的感性因素在里面?

F:

我觉得做事情还是要喜欢,而且还要长久喜欢,不喜欢我就不会做,这是我和商人最大的不同。

10年过去了,我们还是在互联网行业的第一线上,我觉得这是值得骄傲的事。

其实我的心态和10年前差不多。

只要互联网这个行业本身还带劲儿,我自己也会劲头十足。

BM:

所以你觉得做互联网是需要一点理想主义的?

F:

对,我现在不是正在做口述历史:

影响互联网的100个人这本书吗?

其实它还有一个副标题,就叫做“寻找失落的理想”。

BM:

有人说你是“诗人企业家”,陈天桥也曾经评论你“太书生,不够狠”,你对这样的评价有何看法?

F:

这也是一个角度吧。

书生意气,我现在也是这样。

在生意场上,面对一些比较商业化的东西,我可能就不是很适合,有时我连报表都不看但是在互联网这个行业,很多人其实都是比较纯粹的,好多都是技术出身。

当时博客中国的运营不利,关键还是摊子一大起来,很多事情都复杂化了,用人也有问题,那时我看人的经验也不足,经常是见面以后一聊觉得看法一致,就马上招进来,但其实这样的非常规招聘被证明不可取。

BM:

有媒体报道你说过把一个事情做大后再往上做得更大不是你所擅长的?

F:

应该不是这样说的,我以前写评论,单打独斗就可以。

但是在生意场上,一个人是不行的。

结合我以前走过的弯路,我现在也有一些投资界的朋友,商业上、投资上的事务他们也会参与进来帮助我。

你要让我看财务报表,我肯定很头痛。

自己不擅长的事就拿给擅长的人来做,我擅长的就是把控互联网的方向,但这需要团队配合好才能做得更大更踏实。

BM:

当时博客网陷入危机时的心态是怎么样的?

会不会有一种挫败感?

F:

挫败感倒是不怎么大,再早些的时候我们过的日子可比博客网陷入危机时苦多了。

创业这个东西,就是越遇到困难,你的状态就要越好。

当然,我们也意识到,当风险投资进来以后,整个企业要复杂很多,比另起炉灶创业要复杂得多。

但是作为创始人,再复杂,你也要把它理清楚,同时还需要团队的帮助。

2008年熬过了危机,我们把事情理顺,进入正轨以后,心态也越来越平和。

只要是还在创业和守业过程中的人,就是“失而不败”的人,除非“金盆洗手,退出江湖”。

BM:

一个连报表都不看的老板我们本来还想问问你,面对挫折时是怎样调整心态的,但现在感觉好像不用问,觉得你真的很淡定。

F:

呵呵,主要是互联网这个行业让人充满信心,机会会越来越多的。

我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

BM:

说说你平时的生活吧。

听说你每天都会早起?

F:

对,起得很早,睡得很晚什么?

这不是很健康的生活方式?

哦,我下午一般都会小睡一会儿其实我过得很简单的,除了工作就是看书看电影,我卧室里装了一个投影仪,躺在床上看,一天可以看好几部。

不喜欢什么高尔夫啊夜店啊,除了同学、老朋友的聚会,应酬基本上没有。

BM:

怎么感觉有点“宅”啊听说你不喜欢别人叫你“方总”,而喜欢叫你“方博士”。

F:

呵呵,确切地讲,是“方博”。

可能我骨子里还是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吧。

BM:

10年间,你的书生意气似乎始终没有变。

F:

其实还是有变化的,10年前那是标准的“愤青”,10年后,愤青不再,但是骨子里的理想主义仍存,人始终还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编辑王剑齐霏造型祖琪摄影何亮游侠王志东失而不败,就是留得青山在文朱月怡当年离开新天地之后,很多行业前辈、大哥大姐源源不断地给王志东讲道理,说“无商不奸”、“你必须学坏”、“那么理想化肯定不行”“他们当然有他们的道理,但是我不需要走他们的路。

我坚持了我自己的价值观,我相信我悟的道。

”直到今天,许多人说起王志东,仍然会忍不住想起“中文之星”,想起新浪网这些都是王志东的经典之作,尽管他的“新公司”点击科技创立至今已有9年。

“有人说不知道点击科技是做什么的,这也难怪,我们的业务主要是面向企业、政府,大多数客户都是银行、证券、交通运输部门。

我们把互联网的技术和概念应用在企业经营上。

这有点像选车,很多人挑外观挑品牌,却不曾打开前盖看看发动机我们就是负责发动机的。

所以,有很多点击科技的产品,大家都在用,甚至离不开,但并不知道是我们做的。

”王志东用简单几句话就让人明白了其公司的门道。

简单、直接,这正是他做人做事的一贯风格。

王志东是商界里“少年得志”的典型代表。

24岁出道,红遍中关村。

25岁,和同学创办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任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独立研制成功“中文之星”中文平台软件。

26岁,得到四通集团500万港币投资,创办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31岁创建新浪网。

自此长期担任新浪网的总裁兼CEO,并领导新浪网成为全球最大中文门户网站,并于两年后在NASDAQ成功上市。

如此“扶摇直上”,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幸运且危机四伏的,即便是像王志东这般早慧的人。

所以与此同时,在他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商业世界残酷的另一面。

伴随着复杂的股权和管理层斗争,王志东先后离开新天地,离开新浪。

两次离开亲手创办的公司,这在外界看来,匪夷所思,错综复杂,多少抱有一丝遗憾。

“很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的时候,就和别人不大一样。

比方说,每做成一个项目,我都会自愿交出源代码。

可很多工程师并不这样,他们把源代码抱得死死的,觉得那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王志东笑着说,“每件事情做完之后都有所得,有人在乎结果,有人在乎过程。

我肯定是后者,守着成就过日子的人基本很快就被废了。

所以,你说采访的主题是失而不败,其实很多东西并不是失,而是在有所得之后的离开。

”比千秋,不要比一时BM=BIZMODEW=王志东BM:

两次离开自己创办的公司,而且在外界看来多多少少都有被算计的感觉。

站在今天再回顾那个时候,你自己怎么判断当时的状况?

W:

你也采访过王石吧?

你可以问问他,登过这么多山,为什么好不容易登上去还要下来?

(笑)其实在过去这些年里,我的“离开”远不止众人皆知的这两次。

就像王石登山一样,只有下来才能继续登下一座山,不下来就“杯具”了。

下来,是为了再上去。

不仅如此,登过最高的还要登最险的,登完最险的还要登没人登过的。

假如你征服了一座山就不下来,或者说完成一个很棒的作品之后就走到哪儿带到哪儿,那人就废了。

对我来说,这个“登山”的过程很重要。

安全下山的目的,是为了“登”下一座“山”。

你之前说“失而不败”,其实就是要“留得青山在”。

BM:

这些道理是你在两次离开之后悟到的,还是一直持这个观念?

W:

我20岁的时候和40岁长的差不多,所以好多40岁该明白的道理,我20岁的时候就想明白了。

(笑)在北大上学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同学一起去听关于一个项目的演讲,之后我就说,这辈子我一定也要做一个这样的项目,哪怕最后失去了都是值得的。

那应该是1988年左右,不过是个想法,并不深刻。

后来,我在北大先是搞课外兴趣小组,之后发展成“学生科协”,因为可以给参与的同学提供一些收入,所以一下就火了。

火到学生会干部集体跑到系里告状,说“王志东跟我们抢学生干部,而且用钱利诱”。

我一看这么麻烦,就离开了。

这算是我的“第一次离开”吧,那时候就有了这种意识,其实离开并不是坏事。

离开了学生组织,我直接进入中关村,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不是更好么?

BM:

2001年你开始做点击科技,到现在也有将近10年。

这10年间,是否有一些你曾经的失误被规避了?

比如对于股权,你是否有要牢牢掌控的想法?

W:

评价股权我只有两个原则,一是要对公司有利,二是参与的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公平的回报。

至于后悔与否,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什么叫后悔?

我认为,如果令时光倒流到当初,再做一个判断,跟后来做的判断不一样,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果,那应该后悔;可是,如果回到当时,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价值取向,还是作出这个决定,那就不用后悔了。

武侠小说里常常有一种人叫做“游侠”,他们在江湖中来来回回,有得有失。

失去的部分通常是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让自己更自由,更快乐,最后,他们往往得到更多。

所以我常常说,要比千秋,不要比一时,不要斤斤计较。

什么事情都不肯让,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BM:

你觉得“少年得志”是一件好事么?

W:

自古英雄出少年,英雄们从来都是“少年得志”的。

社会上经常讨论80后该不该创业,其实他们早就出来了,我“出道”的时候不过20岁出头。

现在应该是90后“出头”的阶段,如果还没人冒出来,那只能说这代人废了(笑)。

有些人害怕失去,那就无法再得,但这跟“少年得志”没关系,不得志也可能会毁得更快。

鱼与熊掌要兼得BM:

有人说技术强的企业家容易缺乏商业上的敏锐性。

你怎么看?

W:

不一定的。

比如说比尔盖茨,他很成功,他的商业意识很强,但是他对技术也很敏感很执著。

还有苹果的乔布斯,苹果所有的产品都是他亲自抓的,如果他对技术不敏感是不可能做成这些事情的。

其实技术和商业这两方面不冲突。

技术很强的人可能成功,完全不懂技术的人也可能成功,我很难用通用的定义说谁更能成功。

人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企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项和短处,长项一定要发挥,否则就是一种浪费。

如果你的长项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就更有价值。

至于短处呢?

可以通过团队来弥补,比如说有技术有产品,技术不强可以通过产品来弥补。

第二就是发挥长项。

如果技术不行,但是渠道能力很强,那就做以渠道为主的企业,比如沃尔玛、国美。

BM:

这些年来,你是否总结过自己个性上对商业有益的优点?

W:

我有优点吗?

(笑)只能说是一些优势吧。

首先,我要感谢贵人相助。

这些年来,有很多人帮助我,可能是我人缘不错吧。

当然,我也比较有意识地去维护名声,比如正直,比如我的公司从不做假,也就获得了许多伙伴的认可。

第二个是接触面广。

一般人就只做一部分,比较容易局限。

我从南方到北方,从理科到工科,从无线电到软件到媒体,跨度比较大,接触面也大,广度够了,思想比较活跃。

第三是我的学习能力比较强。

我从小学开始都是自学,中学时还是无线电爱好者,大学时我在无线电系里学软件,我很受益于我的自学能力。

刚刚做新浪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媒体,都是通过自学一点点去了解。

还有一个优势,是我经历的事情比较多(笑)。

很多时候经历能够帮你悟道,但是怎么去悟很重要,有人悟出来的道理是反的,就完蛋了。

我当年离开新天地的时候,很多老大哥老大姐给我说道理,要“点醒”我,说“无商不奸”、“你必须学坏”、“你什么都讲道理,什么都理想化肯定不行”也有很多人说工程师出身的人不能在中国做企业,应该去美国做,因为在国内以技术产品为主导是走不通的。

当然,他们有他们的道理,但我没有那样走,我坚持了我自己的一些价值观,我相信我悟的道。

BM:

你也会悟到一些自己的弱点吗?

W:

我是一个比较理想主义的人,或者说完美主义的人。

比如人们经常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我认为如果仅仅是选择一个得到的话,动物也可以选,有什么意思?

人活着,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找到一个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得到别人想不到的结果。

对我来说,任何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都有一种方法是可以兼得的。

最明显的就是事业与爱情,家庭与工作,成就和健康,兴趣和职业等等,很多看似得到这个会失去那个,其实有些可以两全其美,有些可以去追求。

我们内心要知道这一点,这是存在的,要有信心。

当然,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有时候会有短期的得失,会让人感觉不太成功之类的。

但做人,就该去追求自己所追求的。

我也接触过一些人,他们在富豪榜上排得很靠前,但是他们很孤独。

有了钱之后,花多少钱都买不回健康、名誉等等。

我很喜欢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我对他最后的一句话记忆犹新,就是“把每天都当做最后一天”。

珍惜每一天,到第二天发现自己又多了一天,多好。

我的目标是恒定的BM:

跟之前的公司相比,点击科技看起来技术驱动生产力的成分更重了,而且远离大众市场。

这是有意为之的么?

W:

其实技术对于“中文之星”、对于新浪来说也非常重要,只是显示的位置比较靠后,是大众容易忽略的部分。

在新浪之后,我觉得再去做一个新浪一样的东西没什么意义就像一个演员演戏,演了正面人物还想演反面人物。

我决定做个不一样的,于是选择了点击科技。

点击科技主要的业务是面向企业、政府,所以大多数客户都是银行、证券、交通运输部门,希望把互联网的技术和概念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上。

这主要通过两个渠道,第一是直接把产品应用于大客户的业务系统。

另一个是通过一些合作伙伴,打造一些复合产品。

大众对我们不熟悉,有点像选一台车,懂行的人会打开前盖看看发动机,但一般人并不了解我们就是发动机。

最近,我们也在做另外一个事情,就是把在企业市场做得很成熟的项目再次引入大众市场,比如即时通讯工具,不久就会有更加大众化的新产品出现。

其实,无论是大众市场还是企业市场,我们都是在做一个对互联网进行改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