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全集64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14632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7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全集6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全集6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全集6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全集6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全集6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全集64页.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全集6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全集64页.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全集64页.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全集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全集64页页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全册教材总目标】一、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培养自己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修改作文的习惯。

二、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浯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三、识字写字1、准确认读303287个生字。

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206181个生字。

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写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类汉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特点。

四、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

能讲述课文听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6、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五、阅读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

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六、习作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

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材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特点】教材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致力于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着上述指导思想,本册课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培养习惯,打好基础。

(学会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修改作文)2、强调积累,注重渗透。

(安排50左右的篇目背诵全文或片断,安排“读读背背”、“成语积累”)3、力求简化,便教利学。

(课文篇幅不长,课型简单,练习目标明确,要求适度,可操作性强;阅读、作文、写字“三合一”)【教材的安排】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文安排了7个单元。

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8篇。

课文分精读、略读两种。

右上角有者为略读课文,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不列入考试范围。

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

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

【教学时间安排】“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十)”,可安排23课时的教学时间。

阅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每课1课时;精读课文短篇的可安排2课时,稍长的可安排3课时。

习作课文,每篇可安排2课时。

综合练习,每个可安排3课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1、实物投影仪2、挂图。

3、学生日记。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

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

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过渡: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

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思考:

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3、汇报交流,相机板书:

广播电视、电脑、参观、访问、图书、讨论4、讨论:

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

为什么?

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小结,通过看图,讨论交流我们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

请大家说说看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

三、总结。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希望大家说到做到,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

第二课时一、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1、(板书:

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二、指导如何修改作文。

1、过渡:

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

2、讨论:

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

3、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来修改符号,来修改也就是我们平时做修改病句所使用到的符号,只不过那是句子,现在将句子组合成文章。

4、回忆复习所学修改符号。

5、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6、汇报:

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

毛病在哪儿?

7、练习:

实物投影显示两篇学生日记,边讲评边运用修改符号修改。

同桌互相批改一篇习作并交流。

实物投影显示修改后习作,集体评议。

8、讨论总结:

如何修改作文?

三、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修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文章不厌百回改,期待着你们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

第一单元教学内容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2只拣儿童多处行3早4古诗两首习作1练习1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教学重点:

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

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

(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

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初读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

(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歌谣绿袍裸露煎熬寂寞松鼠叽叽支撑锨镐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

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

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

8、有进步吗?

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

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读,评价。

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

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

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

(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

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

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

把他们的特征记牢。

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

3、描红。

4、写习字册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通过读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句诗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课文录音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

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1、自由读。

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

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煎熬”什么是煎熬?

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林涛”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

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小鸟、松鼠、小兔、小猴我来问问你:

“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

”“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

”“小兔、小猴你们呢?

”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浑浊”“碧波”,“咆哮”“轻抚”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

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

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

3、齐读。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2、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五、朗读全诗:

1、齐读。

2、尝试背诵。

板书: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荒山野岭青山碧岭裸露、煎熬林涛、动物的家2、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课时:

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理清课文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出示春景图:

谈话:

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

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板书课题:

22只拣儿童多处行、简介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读题质疑:

题目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明确要求: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

座无隙地忸怩烂漫查字典理解:

成千盈百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指名分段读文,思考:

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

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

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

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

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写字指导。

、学生描红,临写。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第1、2两自然段,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投影片、课件资料、及朗读课文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过渡导入、提问: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指名回答。

、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

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过渡:

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指名读然后齐读。

、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

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

“小天使”比喻谁?

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三、小结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

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四、布置作业、抄写词语。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教学要求1继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春天的气息与儿童的旺盛生命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过程一、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

你们找到春天了吗?

春天在哪里?

、指名回答:

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

(2):

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

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

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

“朋友,春天在哪里呢?

”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

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

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11、完成课后练习5(3):

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默写词语。

板书设计:

2、只拣儿童多处行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面湖边儿童多处就是春玉澜堂(花儿儿童)3早学习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

教学准备三味书屋内陈室的挂图、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论“早”1、教师板书:

早2、设问:

想到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4、设问:

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归纳小结:

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

“早”有什么来历?

含义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早”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汇报自己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汇报自己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

五、指导书生字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1抄写生字词2练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继续学习课文第二段。

2着重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以及鲁迅先生事事早,时时早的精神。

教学准备投影文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选读课文,感悟“早”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

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指名读学生自己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学生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四、精读课文,品悟“早”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

(58小节)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

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

”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等。

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A、学生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课文写的梅花美吗?

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d、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

e、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学生汇报第六节:

a、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交流、讨论。

f、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

五、联系实际,深化“早”1、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六、图文对照,联系“早”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2、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自由练说,指名说。

4、试对教室练说。

七、总结课文,升华“早”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板书设计3早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以花喻人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4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游园不值。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哲理意趣,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游园不值。

教学准备图片、挂图及有关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

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1白渎两首古诗,要求渎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渎情况:

(1)指名读占诗,相机正音。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

游园不值绝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古木阴中系短篷,小扣柴扉久不开。

杖藜扶我过桥东。

春色满园关不住,沾衣欲湿杏花雨,一枝红杏出墙来。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复习学占诗的方法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

释诗题;第二步:

知济人;第三步:

明诗意;第四步:

悟诗情,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课堂交流。

1、释诗题: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

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柴门。

屐齿鞋印,脚印。

屐,木头鞋。

(2)朗读诗句。

开火车朗读。

女生渎,男生想象诗意。

齐渎,;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指名试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亡,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

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

想到十么?

(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

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背诵涛句。

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5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

为什么?

诗人正是采用丁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厂理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五、配乐齐诵全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2通过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张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

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

(释、调、连、补、留)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

范读。

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配乐范读、齐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