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综合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9708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3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态综合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模态综合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模态综合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模态综合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模态综合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态综合方法.docx

《模态综合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态综合方法.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态综合方法.docx

模态综合方法

第十章模态综合方法

§10.1模态综合法的基本原理

【为什么要使用模态综合法】复杂结构自由度多,方程阶数高,计算成本大。

对整个结构用假设模态法分析难以实现。

大型复杂结构其主要部件可能在不同地区生产,由于条件限制,只能进行部件模态试验,无法进行整体结构的模态试验。

结构的响应只由低阶模态控制,不必为少数低阶模态去求解整个结构的高阶

动力学方程。

【解决途径】

仿照有限元方法,先对各个局部子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再通过某种方法进行整体分析,具体讲就是对各子结构进行模态分析,按某种原则得到能恰当描述整个结构振动的“假设模态”,再按假设模态分析方法来求解整个结构的振动。

【模态综合法的基本思想】

按复杂结构的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子结构

对各子结构进行离散化,通过动力学分析或试验,得到子结构的分支模态。

对各子结构的物理坐标——结点位移坐标进行模态坐标变换对子结构进行“组集”,获得整个结构的模态坐标通过子结构的界面连接条件,作第二次坐标变换—独立坐标变换,消去不独

立的模态坐标,得到一组用独立的各子结构模态坐标组成的描述整个结构运动的独立广义坐标,从而导出整个系统以独立模态坐标表示的动力学方程。

【模态综合法的实质】

采用子结构技术,来获得一组复杂结构的品质优良的“假设模态”,以此假

设模态作为李兹基底所张成的模态空间,可以很好地覆盖住系统真实的低阶模态空间。

模态综合方法是子结构方法中最成熟、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其物理坐标集{U}分成内部坐标集{Ui}和

勺ftftft门iitTti"

【例】以两端固支梁分成两个子结构为例,来简要说明模态综合法的基本原理将图示的梁结构分成两个子结构

界面坐标集{Uj},即

UiUi

{U}{U}

UjUj

界面位移连续条件:

{Uj}{Uj}(10-2)

结构动能

TTT-{u}T[m]{u}-{u}T[m]{u}(10—3)

22

结构势能

11

VVV-{U}T[k]{U}-{u}T[k]{U}(10—4)

22

假定已经选出了各子结构合适的模态矩阵

[][](下面各节中就专门讨

论[][]的求法),则有

(10—6)

(10—7)

(10—8)

1T

T-{p}[M]{p}

1T—

V-{p}[K]{p}

(10—9)

当应用拉格朗日方程来建立振动方程时:

独立,而{p}中有不独立的坐标。

UiiUi

p

UjjUj

由对接位移条件(界面位移连续条件)

{Uj}{Uj},有[j]{p}

写成约束方程的形式:

[C]{p}0[C][[j]

由于拉格朗日方程要求各pi相互

p(10—10)

j

[j]{p}(10—11)

[j]](10—12)

{u}[]{p}{u}[]{p}(10-5)

通常,[],[]的个数远少于对应子结构的自由度数。

记:

{p}

p

p

[M]0

[M]

0

[M]

[K

]0

[K]

0

[K]

[M

][

]T[m][]

[M

][

]T[m][]

[K

][

]T[k][]

[K

][

]T[k][]

从而,

F面进行第二次坐标变换

将{p}分块写成

{p}

Pi

Pd

[[Cdd]

[Cdi]]

{0}Pi

(10-

-14)

{Pd}

[Cdd]1

[Cdi]{Pi}

(10-

-15)

{p}

[Cdd]1

1Cdi1■■■

[I]

{Pi}[S]{q}

(10-

-16)

[S]

[Cdd]

1[Cdi]

(10-

-17)

[S]称为独立坐标变换矩阵

从而

1{q}T[M]{q}

2

1

V-{q}T[K]{q}

2

(10-

-18)

[M][S]t[M][S]

[K][S]t[K][S]

(10-

-19)

由拉格朗日方程可得整个梁结构通过模态综合后的自由振动方程为:

[M]{q}[K]{q}{0}(10—20)

相应的广义特征值问题为:

2

([K][M]){}{0}(10—21)

其阶数为所有子结构分支模态总数减去界面对接坐标数。

对其进行求解,就

可以得到整个梁结构的动力学特性。

对于一般动力学方程,也可以进行上述的变换过程,得到缩减了自由度的动力学方程:

[M]{q}[C]{q}[K]{q}{F(t)}(10—22)

其中:

T—

{F(t)}[S]T{P(t)}(10—24)

在模态综合法中,为了描述结构在空间的运动和变形状态,采用两类广义坐标来描述,分别为“物理(几何)坐标”和“模态坐标”,物理坐标描述结构各节点的几何坐标位置,而模态坐标则表示物理坐标响应中各个模态成份大小的量。

对于模态综合法中的“模态”一词,它比“振型”具有更加广义的内涵,它不仅指结构做主振动时的振型,而且还包括了结构在一些特定的外力或者结点位移作用下产生的静变形形态,这些静变形形态被认为是在整个结构振动时,各子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形形态。

而“振型”则是一个狭义的概念,表示结构作主振动时的变形形式。

【模态综合法的基本步骤】

由上例可以看到,模态综合法的基本步骤可以分成如下六个步骤:

(1)按结构特点划分子结构

(2)计算并选择分支模态进行第一次模态坐标变换

(3)在全部模态坐标中,选择不独立的广义坐标

(4)由位移对接条件,形成广义坐标的约束方程,得到独立坐标变换阵[S]

(5)对组集得到的质量矩阵、刚度矩阵进行合同变换,得到独立坐标下的质量

矩阵,刚度矩阵,形成整个系统的振动方程

(6)根据坐标变换关系,再现子结构物理参数

由上可知,模态综合法的关键技术是如何选择子结构的分支模态。

§10.2各种形式的分支模态

如前所述,分支模态就是在结构系统振动时,其子结构(分支结构)可能出

现的变形形态。

在模态综合法中,分支结构分为两类:

受约束分支结构、有刚体

运动的分支结构。

有刚体运动的分支结构又称为自由悬浮分支。

一、受约束子结构的分支模态

它的可能变形形态包括:

在各种附加约束或无附加约束下自由振动模态,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的位移形

态,在各种给定的边界条件下的内部位移形态。

在进行模态综合时,只需要选其中一部分构成其分支模态,且各有其相应的

名称。

【主模态】

分支主模态由下列子结构的特征方程决定:

([k?

a]2[m?

a]){a}{0}(10-25)

在确定分支主模态时,需要首先确定子结构的界面坐标处理状态,按照对界

面位移的处理方法,有三种分支主模态

固定界面主模态:

子结构的全部界面加上附加约束

自由界面主模态:

子结构的全部界面都没有附加约束,但子结构本身原有的

约束(称为自然约束)仍然存在

混合界面主模态:

子结构的部分界面加上附加约束

在模态综合法中,假定主模态阵都已按质量归一化。

即:

[na]T[ka][na]diag[2](10—27)

如果模态综合法所使用的不是子结构的完全主模态矩阵,而是保留主模态

集,即经过高阶模态截断后的部分低阶主模态,模态综合法的误差就由此而产生。

【约束模态】

约束模态是指对界面坐标的约束模态,它定义为:

1

1

1

在子结构的全部界面自由度上引入附加约束,然后让这些界面自由度依次产生单位位移,其它约束(包括自然约束和附加约束)则保持不变(即这些界面坐标都强制为零)。

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子结构静变形位移,称为子结构对于界面坐标的约束模态,简称约束模态。

约束模态的数目,等于界面自由度的数目,全部约束模态就组成子结构的约束模态阵[c],从约束模态的生成过程看到,它有点类似于有限元法中的形函数

显然,约束模态可以写成:

[c]

[vc]

[Icc]

(10—28)

下标V表示子结构不受约束的自由度,c表示附加约束的自由度,[Icc]为单位阵,

表示界面坐标依次产生单位位移。

[vc]为子结构内部坐标由于界面坐标依次有单位位移时所产生的静态位移。

要让界面坐标依次产生单位位移,必须对界面坐标施加一定的界面力,记界面力矩阵为[Rcc],则应有:

[kw]

[kcv]

[kvc]

[kcc]

vc[0vc]

1cc[Rcc]

(10-

-29)

分块展开第一行有:

[vc]

[kvv]

1[kvc]

(10-

-30)

从而约束模态为:

[c]

[vc]

[kw]1[kvc]

(10-

-31)

[Icc]

[Icc]

 

【附着模态】

模态综合法中的附着模态是对界面坐标的附着模态。

定义为:

对子结构的界

面不附加任何约束,而是在一个界面自由度上沿此自由度方向施加单位力,而其它自由度上无外力作用,由此得到的子结构静态位移向量,就是子结构对该界面自由度的附着模态。

显然这个定义只适合于受约束子结构。

依次在每个界面自由度上作用单位力,

就可以得到一系列静态位移,也就构

成子结构对其界面坐标的附着模态矩阵[a]

根据附着模态的定义,附着模态矩阵

a]由下式来确定:

[kww][kwa][wa]%][kaa][aa]

[0wa]

[Iaa]

(10-32)

从而有:

;w:

]][K]

1[0wa]

[Iaa]

[G][0wa][Iaa]

(10-33)

子结构的柔度矩阵为:

1

[G][K]

[gww]

[gaw]

[gwa]

[gaa]

(10-34)

所以有:

wa]

[gww]

[gwa][0wa]

[aa]

[gaw][gaa][1aa]

(10-35)

从而附着模态为:

[a]

wa]

[gwa]

[gaa]

(10-36)

[

aa]

 

【剩余附着模态】

在假设模态法建立系统的运动方程,求解其特征值问题时,要求所用到的假

设模态应该是线性无关的,但是如果用子结构的主模态和附着模态作为假设模态|h

集,会出现主模态与附着模态线性相关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使用子结构的主模态组成模态综合时的假设模态集,采用的是

经过高阶截断的主模态。

显而易见,如果在假设模态集中加入高阶主模态的信息,则可以提高模态综合的精度

前面提到,附着模态与保留主模态线性相关。

如果从附着模态中减去与之不独立的低阶保留主模态,则可以得到高阶主模态的近似表达。

这种模态称为“剩余附着模态”

设受约束子结构的全部归一化主模态为

[i]

[][k][d][i](10-37)

[j]

其中,[k]为低阶主模态,即保留主模态,[d]为高阶主模态,即剩余主模态。

下标i,j分别表示内部自由度和界面自由度。

显然有

10—38)

T2

[]T[K][]diag[2]

子结构柔度矩阵为:

10—39)

[G][K]1[](diag[2])1[]T

21T21T

[k](diag[k2])1[k]T[d](diag[d2])1[d]T

定义剩余柔度矩阵:

[Gd][G][k](diag[k2])[k]T[d](diag[d2])[d]T(10-40)

仿照(10—32)的定义,将[G]换成[Gd],得到剩余附着模态阵的定义式为:

[0ij]

[d][Gd][Iij](10—41)

[Ijj]

下面讨论一下受约束子结构剩余附着模态的物理意义。

由定义:

[0ij]21T[0ij]

[d][Gd][Iij][d](diag[d2])1[d]T[Iij](10—42)

[Iij][Iij]

T[0ij]TT[0ij]T

[d][Iij][id][jd][Iij][jd](10—43)

由此,剩余附加约束模态可以写成:

[d][d](diag[d2])1[jd]T[d]((diag[d2])1[jd]T)(10-44)

显然,[d]与[d]线性相关。

也就是说,剩余附着模态实际是进行主模态截

断时,略去的高阶模态的一种线性组合。

因此用剩余附着模态作为子结构分支模态集的一个子集,是对保留主模态集的一个合理补集。

由于[d]与保留主模态[订具有正交性,因而剩余附着模态的[d]与[k]也

是关于质量阵正交的。

即:

[k]T[M][d][0](10-45)

二.有刚体运动子结构的分支模态

对于有刚体运动的子结构,其模态集中包含有全部的刚体模态,由此可知,得到的有刚体运动子结构的刚度矩阵是奇异的。

【主模态】

有刚体运动子结构的主模态的定义与受约束子结构的主模态定义相同,只是还应包括相应与刚体自由度的刚体模态。

但是对于固定界面和混合界面的分支主模态中,如果附加界面约束消除了刚体自由度,则这时的分支主模态集中将没有刚体模态。

约束模态】

有刚体运动子结构的约束模态的定义与受约束子结构的约束模态定义相同,

但是,只有在附加界面约束全部约束了子结构的全部运动时,

才能求出约束模态。

1

[][kvv]1[kvc]

[c][Icc]

(10-46)

刚体模态】

对受不完全约束的子结构,即有刚体自由度的子结构,描述其无变形运动位

移的模态称为刚体模态。

对于空间自由悬浮结构,最多只有六个刚体模态坐标,

因此刚体模态数r满足0r6。

对于有刚体位移的子结构,其刚体模态是十分重要的,其分支模态集中必须包含这些刚体模态。

刚体模态可以通过求解自由界面子结构主模态的特征方程得到。

也可以作为子结构约束模态的一种特殊情况求出,即当附加界面约束刚好约束住结构的全部刚体自由度时,这是求出的约束模

态,就是有刚体运动自由度的子结构的刚体模态[r]

(10—47)

[vr][kw]1[kvr]

[Irr][Irr]

当界面附加约束超过了子结构的刚体自由度时,约束模态就是弹性位移和全

部刚体位移的线性组合。

即这时的约束模态实际上包含了刚体模态

【例】求图示系统的约束模态

m

U1

AA.__f

「U2

SAA

km

VVv

nk

mx

 

1

1

0

[K]k

1

2

1

0

1

1

故[kw]

k

[kvc]

[kcv]T

显然系统有一个刚体模态,

21

k[10]%]kii

其刚度矩阵为:

取约束坐标集C

[U2U3],由方程(10—30)得到:

[c]

[vc]

[Icc]

[kvv]1[kvc]

[Icc]

如果取界面坐标集为:

C(U3),此时约束模态数和刚体模态数相等,约束

模态退化为刚体模态。

[c][111]T

【附着模态】

对有刚体运动的子结构,

应该在子结构中引入适当的附加静定约束,并刚好

能约束住子结构的刚体运动,

然后才能求其附着模态。

将有刚体运动子结构的物

理坐标分为三个子集,即U

RAW。

R为附加约束坐标集,它刚好约束住

子结构的刚体位移,AC

R,C为界面坐标集,W为内部坐标集。

根据附着

[Rra]是在附加约束坐标集

模态的定义,在A集中的物理坐标上依次作用单位力,得到子结构的位移就是附着模态。

[kww]

[kwa]

[kwr]

[wa]

[0wa]

[kaw]

[kaa]

[kar]

[aa]

[Iaa]

(10-48)

[krw]

[kra]

[krr]

[0ra]

[Rra]

R中产生的附加约束反力。

10-48)分块展

开,得到:

[kww]

[kwa]

wa]

[0wa]

[kaw]

[kaa]

aa]

[Iaa]

10-49)

[k

ww

[kwa]

[gww]

[gwa]

[kaw][kaa]

[gaw][gaa]

10-50)

wa]

[gww]

[gwa][0wa]

[gwa]

[aa]

[gaw][gaa][Iaa]

[gaa]

10-51)

 

从而有刚体自由度子结构的附着模态为:

[a]

[aa]

[wa]

(10—52)

附着模态,如图所示

BiM

[gwa]

[gaa]

[0ra]

图中子结构是一个有刚体自由度的子结构,引入附加约束后,可以求出其

【惯性释放附着模态】

女口前面所述,我们看到,对有刚体自由度子结构,弓I入附加静定约束后,在界面坐标方向施加单位作用力,得到附着模态。

而惯性释放附着模态是在释放这些附加约束后,在界面单位力作用下求得的附着模态。

但这时子结构会产生刚体位移,因此我们将一组相应的惯性力作用在子结构上,这些惯性力与界面力组成一个自平衡力系。

惯性释放附着模态就是该平衡力系下,子结构的不包含刚体模态的附着模态。

在界面作用力作用下,子结构的位移矢量{U(t)}是刚体位移分量g(t)}和变

形位移分量{UE(t)}之和。

{u(t)}{Ur(t)}{UE(t)}(10—53)

代入子结构运动方程

[M]{u}[K]{u}{F}(10—54)

由于[K]{Ur(t)}0,故得到:

[M]{Ue}[K]{Ue}{F}[M]{Ur}{Fe}

{Fe}就是上面所说的由界面力与惯性力组成的自平衡力系

假定已经求出了子结构的主模态

[][[「][e]]

(10-55)

(10-56)

[r]与[E]分别为子结构的刚体模态矩阵和完全弹性变形模态矩阵。

那么有:

(10-57)

U(t)}[r]{qr(t)}

{比⑴}[E]gE(t)}

于是,

qr(t)

{u(t)}{Ur(t)}{UE(t)}[[r][e]]:

(10-58)

qE(t)

对方程(10-55)作坐标变换,并注意到[r]与[E]的正交性,得到:

[mr]{qj[r]T{F}

[mE]{qE}[kE]{qE}[e]T{F}

其中,

[mr][r]T[M][r]陀][e]T[M][e][Ke][e]T[K][e]

由(10-59)得到:

1T

{qr}[mr][r]{F}

所以

1T

{Uj[r][mr][r]{F}

{Fe}{F}[M]{Ur}([I][M][r][mr]1『){F}[R]{F}

1T

[R][I][M][r][mr][r]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显然,用[R]矩阵对界面力矩阵进行线性变换,就可以得到子结构在界面力和惯性力组成的自平衡力系。

如果主模态已经对质量阵归一化,则

[R][I][M][r][r]T(10-66)

自平衡力系作用下的附着模态{~a}由下列方程确定:

[K]{~}[FE][R][F](10-67)

上式中,

[0wa]

[F][Iaa](10-68)

[0ra]

为界面作用力矩阵。

从而,

[kww]

[kwa]

[kwr]

[~wa]

[0wa]

[kaw]

[kaa]

[kar]

[~aa]

[R][Iaa]

(10-69)

[krw]

[kra]

[krr]

[~ra]

[0ra]

由此得到:

[wa]

[~a][~aa][G~][R][F](10-70)

[0ra]

其中,

[gww]

[gwa]

[0wr]

[G~][gaw]

[gaa]

[0ar]

(10-71)

[0rw]

[0ra]

[0rr]

一般情况下,[~a]中含有子结构的刚体模态分量,为了消除刚体模态,令:

[a][~a][r][cr](10-72)

[cr]由下式决定:

[a][~a][r][cr]

[r]T[M][a][0](10-73)

从而:

所以,惯性释放附着模态的计算公式为:

[a]([I][川F[M])[a]

[R]T[~a][R]T[G][R][F]

【例】对图示系统,设U3为约束坐标,

(1)确定系统的附着模态

(2)确定系统的自平衡力系

(3)确定系统的惯性释放附着模态系统的刚度阵和质量阵为:

211

[K]k110

101

(10—75)

U2是附着坐标,U1为内部坐标,

100

[M]m010

001

 

(1)根据刚度矩阵,可以求得系统的柔度矩阵,从而

gwwgwa

2k

k

1

111

gawgaa

k

k

k12

附着模态为:

[wa]

[gwa]1

r、1c

2/k

{a}[aa]

[gaa]72

K

|1/k

[0ra]

IV

[0ra]0

2

1

3

(2)系统有一个刚体模态

{r}[111]T

日一化后得到:

1

{r}^[111]T

•3m

自平衡力系为:

[Owa]

{Fe}[R][F]([I][M][r][r]T)[Iaa]

[Ora]

10

0

m

0

(01

0

0

m

00

1

0

0

2

1

1

0

11

2

1

1

3

1

1

2

0

自平衡力系示意图如图。

(3)系统的惯性释放附着模态为:

0

A

1

A

0

0

1

1

1

111)

1

3m

3m

m

1

0

[a][R]T[G][R][F]

2

1

1

1

1

1

1

0

1

-1

2

1

1

2

0

3

k

3

1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