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知识管理入口网站於远距医疗继续教育之服务以连江县为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8457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知识管理入口网站於远距医疗继续教育之服务以连江县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设知识管理入口网站於远距医疗继续教育之服务以连江县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设知识管理入口网站於远距医疗继续教育之服务以连江县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建设知识管理入口网站於远距医疗继续教育之服务以连江县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建设知识管理入口网站於远距医疗继续教育之服务以连江县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知识管理入口网站於远距医疗继续教育之服务以连江县为例.docx

《建设知识管理入口网站於远距医疗继续教育之服务以连江县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知识管理入口网站於远距医疗继续教育之服务以连江县为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知识管理入口网站於远距医疗继续教育之服务以连江县为例.docx

建设知识管理入口网站於远距医疗继续教育之服务以连江建设知识管理入口网站於远距医疗继续教育之服务以连江县为例县为例建設知識管理入口網站於遠距醫療繼續教育之服務-以連江縣為例張偉斌11元培科技大學醫務管理系摘要:

知識管理的目的在於增進組織的競爭能力,並讓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資訊科技取得所需的知識,並可有效將知識分類儲存。

在馬祖地區知識管理的必要性更顯重要;由於馬祖因地理位置的限制,醫療資源比起台灣本島普遍不足,交通上僅依賴每天約十多班次之航空往來台灣本島,但又大多限制於氣候所困,因此民眾赴外地就醫不易,因此當地民眾與軍人,大多依賴當地衛生所提供所必須之醫療服務。

衛生署為了強化馬祖地區之醫療資源,亟力推動IDS整合性醫療計畫,將台北市許多區域醫院以上的醫師外派至馬祖當地服務(約待兩星期),主要為落實偏遠地區服務,加強山地離島的醫療資源。

也因如此,醫師的更替頻率會略高,因此醫師要在短期間學習當地醫療資訊系統與遠距連線設備,將是一門很重要的業務。

在研究中,建置有關操作資訊系統及遠距設備等相關說明,並且可透過虛擬私有網路讓馬祖醫師可以及時的參與在台北的醫療會議以達到遠距醫療繼續教育之服務。

遠距教育的重要影響因素將不再是科技研發下功能的強弱,而是由更具有智慧的知識計劃者、教育家、學習者與管理者的專業共同發展而成。

本研究藉由討論知識管理與遠距醫療教育的關係了解兩者的關聯性;再以此關聯性為出發點,為建置網路E-Portal,提供遠距醫療教育系統進行知識管理策略分析。

最後以提供相關知識地圖,作為日後提升遠距醫療繼續教育系統的參考,期望藉由此E-Portal的建置能給予醫療人員終身學習。

關鍵詞:

遠距醫療教育、知識管理、知識地圖通訊作者:

張偉斌(wpchangmail.ypu.edu.tw)連絡電話0937863896E-mail:

wpchangmail.ypu.edu.twKeywords:

TelemedicineEducation,KnowledgeManagement,KnowledgeMapAbstractThemainpurposeofknowledgemanagementistoincreasethecompetitionpoweroftheorganizationinordertoattaintheusefulknowledgewithappropriatehumanresourceatpropertimeandstoreknowledgeeffectively.Duetolimitationofgeographyfactor,MatsusmedicalresourceislessthanTaiwan.TransportationbetweenMatsuandTaiwanisoftendisruptedduetoweatherconditionsresultingininconvenienceforpeopleinMatsuforseekmedicalservices.Furthermore,thereisonlyonecountyhospital,onlyhealthcenterinotherisland.ToenhanceMatsumedicalresource,inordertopromotionmedicalserviceintheMatsu.TheDepartmentofHealthencouraged“IntegratedDeliveryService”project,themedicalstaffwenttoMatsutogivingmedicalservice(stayedabouttwoweeks).However,medicalstaffsneedtolearnhowtooperatetheteleconferencingequipmentviatheInternetandneedtofamiliarwithMatsusmedicalinformationsystem.Itsveryimportanttaskforallmedicalperson.Inthisresearch,wenotonlybuiltE-Portalwebsitecombinewithknowledgemoduleviavirtualprivatenetwork,MatsusphysicianuseubiquitousinternettoaccessthemedicalmeetinginTaipeitimelybutalsofocusedonanalyzingtheknowledgemanagementstrategyfortheprospectiveuseondistanceeducationsystemandutilizetheknowledgemapasablueprintfordistanceeducationsystemsdesign.Intermsofinformationsharinganddistanceeducation,E-PortalallowsthemedicalstaffLifelonglearningwithoutdistancefactors.研究背景與動機知識管理即是一種強調目標導向的管理策略,目的在追求工作的最佳化以及更高的效率。

若能將知識管理目標導向的精神應用於其它領域,如醫療教育、醫事人員訓練等,便可預期獲得更佳的工作表現。

知識管理的概念,在許多管理大師與組織理論學家的推動下,已漸為各大企業與醫療單位所接受(Doyle1994;Stefanelli2004;Bassinder,Balietal.2006;Lui,Soetal.2008)。

迎接e世代的來臨,世界各國在推動全國資訊通信基礎建設中,所提出的許多應用計畫許多都與遠距醫療(Telemedicine)資訊系統有關。

簡單的說:

遠距醫療是利用電子通訊在兩地傳遞醫學資訊的一門學問(Stevens1994;AsbachandNerlich2003;RafiqandMerrell2005)。

電話是最簡單的一種方式,但是近年來遠距醫學常常利用高科技的設備進行1.互動式的視訊會議。

2.非同步方式傳遞病歷影像資料。

3.遠距監視.。

遠距醫學涵蓋各種層次之科技,從電話、無線電、傳真、數據機與視訊等。

它可以以即時互動之視訊,或非同步傳輸文字、聲音、動靜態影像資料,機器人及虛擬實境也被用來做遠距醫學實驗。

利用遠距科技可以有不同的應用,包括慢性病照顧、一般照會、轉介醫院、預防醫學、公衛、衛生教育、行政會議等,尤其是在醫療繼續教育方面特別有用(Colby1994)。

關於遠距教育上的研究,Linkewich(2007)與Wootton(2005)指出在未來的世紀中,有關遠距教育的重要影響因素將不再是只著重於科技功能的好壞,而是由更需要具有智慧的知識計劃者、教育家、學習者與管理者的專業共同發展而成。

可見一個成功的遠距教育系統,重心非但必須利用當代的科技,仍需有一套對應的管理方法。

因此本研究藉由討論知識管理與遠距醫療繼續教育關係了解兩者的關聯性,再以此關聯性為出發點,為建置網路入口E-Portal,提供遠距醫療繼續教育系統後進行知識管理策略分析。

研究目的馬祖地區由於位置上的限制,醫療資源比起台灣本島普遍不足,交通上僅依賴每天約十多班次之航空往來台灣本島,但又大多限制於氣候所困,因此民眾赴外地就醫不易。

衛生署為了強化馬祖地區之醫療資源,亟力推動IDS整合性醫療計畫,將台北市許多區域醫院以上的醫師外派至馬祖當地服務,主要為落實偏遠地區服務,加強山地離島的醫療資源。

但以醫療人員角度來說通常會排斥去外島服務是因為害怕被孤立,同時也缺少方便的管道以接受醫學繼續教育。

因此發展遠距醫療目的之一是提供偏遠地區民眾的醫療照顧,同時也提供醫療人員能有適當的學習機會。

遠距教育以學習為目的,但一般遠距教育文獻多討論在於個案方法的研究,以及使用科技媒體差異性的探討;本研究對於遠距教育知識的產生方式,將著重於知識管理中所謂的隱性知識,亦即講者與聽者及系統管理者間的互動經驗與知識,進而調查遠距醫療教育中隱性知識的產生方式,以及利用、儲存情形。

本研究藉由討論知識管理與遠距醫療教育的關係了解兩者的關聯性;再以此關聯性為出發點,為建置醫療繼續教育網站(E-Portal),提供遠距醫療教育系統進行知識管理策略分析。

最後以提供相關知識地圖,作為日後提升遠距醫療繼續教育系統的參考。

因此本研究目的,可整理如下:

1.分析目前遠距醫療的應用情況。

2.建立以知識管理為基礎的醫療教育網站。

3.研究醫療人員使用知識管理與遠距醫療繼續教育關係。

4.繪製知識地圖表現遠距醫療繼續教育架構中知識的分布情形。

文獻探討1、遠距醫療應用根據美國遠距醫療協會(AmericanTelemedicineAssociation;ATA)對遠距醫療所下定義:

遠距醫療是透過電子交換通訊系統進行兩地之間的醫療資訊交換,例如對病患或醫療提供者的健康及教育並以改善健康照護為目的。

TelemedicineInformationExchange將遠距醫療定義為:

經由網際網路、內部網路、PCs、衛星或視訊會議電話設備等,利用電子訊號來傳輸醫療資訊(照片、X光片、聲音、病歷、視訊會議),以改善醫療照護的可近性(Stevens1994;Zollo,Kienzleetal.1999;Varkey,Schumacheretal.2008)。

儘管各方遠距醫療的定義不盡相同,但是可以概括為:

遠距醫療是使用資訊及通訊計畫來轉換醫療資訊,以利臨床與醫療教育服務之遞送。

遠距醫療最主要的目的在於爭取治療時效,並使病患不需親自到醫院就診,醫師可以在遠方進行視訊會議與遠距諮詢(tele-consultation),藉此提升偏遠和離島地區民眾的就醫服務品質,減少就醫障礙,也可以提升醫師及護理人員之教學訓練機會,縮短醫療資源上的差距(AsbachandNerlich2003;RafiqandMerrell2005)。

遠距醫療的應用方式有很多種,運用最廣泛的有:

視訊會議(VideoConference)以及數為影像傳輸,當然遠距醫療也可以利用電話或其他現代化設備來進行,例如有聲郵件、電子郵件、傳真及廣播等。

它可以依運作方式分為同步(Real-timeSystems)與非同步(AsynchronousSystems)兩類。

(1).同步系統:

可進行直接照會與提供立即的意見與建議給管理者。

然而,前提是病患、轉診醫師與專科醫師在同一時間都能使用。

此方式所需的頻寬較大,相關設備也較昂貴。

(2).非同步系統(AsynchronousSystems)由電子醫學檔案如聲音、文件、電視影像、X光或病理學幻燈片影像組成,它可以傳送給偏遠資料儲存儀器,遠端醫師透過網路可以取得資料並進行評估與會診。

此非互動式系統因為不需頻寬的要求,因此可以降低傳送成本。

通常可用在遠距放射學(Tele-radiology)與遠距病理學(Tele-pathology)。

除了可協助醫療臨床上的作用外,非臨床目的之遠距醫療計畫包括:

(1)病患教育;

(2)醫事人員繼續教育。

病患教育:

許多病患或是照顧者對於疾病的治療或照護方式不是相當瞭解,因此醫院提供病患教育資訊網讓位於家中的患者或照護者能簡單的查詢出下一步應該怎麼做,是自己給藥或者去醫院接受治療。

此方法可以減少醫護人員必須一對一教育病患的時間,更能增加病患教育觀念、提升醫療品質、減少不必要的會診進而降低醫療成本(AndersonandWillson2009)。

醫事人員繼續教育:

隨著電視及衛星科技的進步讓雙向的醫療資料溝通變成可能,它讓位於偏遠地區的醫師有機會與專家一起座談,透過互動電視,醫師也能提出問題並進行溝通。

除此之外,醫療步驟或手術的操作也能立即傳送給學生或未操作過的醫師,使之能學習具突破性的診斷或治療技術(Varkey,Schumacheretal.2008)。

2、知識分類Bassinder(2006)&Pico(2008):

知識是包括了結構化的經驗、價值、及經過了文字化的資訊,其具有流動的性質。

此外亦包括了專家獨特的見解,為新的經驗提供評估、整合與資訊的架構。

知識起源於智者的思想。

在組織內,知識不僅存在於文件與儲存於系統中,也蘊涵在日常例行工作、過程、執行與規範當中。

Wood(1995)提到知識分為外顯知識和內隱知識,唯有結合外顯知識和內隱知識,才能真正建構出完整的企業所需知識管理系統和基礎;因此本研究採行此分類定義,並將各學者對於內隱知識和外顯知識的定義內容整理如下表1:

表1知識的分類知識的分類內容意涵提出的學者內隱知識難以形式化、難以溝通的知識;無法用口頭表達,直覺的,無法清楚的知識;是個人經驗的知識、實質而(Chambrin,Ravauxetal.1995;KanouiandJoubert1995;Zazzara主觀、是個人技能的知識、需藉由個體間溝通分享的知識。

2001;deLusignan,Pritchardetal.2002;Stefanelli2004)外顯知識可以形式化、制度化語言傳遞的知識;可以透過口頭、文章或電腦程式、圖畫等表達;是理性的、較容易以語言表達、屬於客觀的知識。

知識轉換方式-組織知識創造螺旋理論Nonaka(1997)&Wood(1995)提出組織知識創造螺旋理論,說明內隱知識及外顯知識不斷的互動,經由共同化、外化、內化及結合的知識轉換模式,並透過個人、群體、組織等不同的層次逐漸擴散,形成知識螺旋(knowledgespiral),以促成知識的擴散、嵌入及累積。

組織藉由知識創造螺旋的方式,讓散佈各處的知識結合起來,並鑲嵌在不同的知識載體中,以進一步協助知識的流通、整合、移轉與蓄積。

在知識轉換的過程中,以不同的組織知識類型,產生一個循環不已的組織知識創造擴散累積過程,本研究採用此理論來闡述知識創造、知識轉換的概念,表示如圖1所示。

圖1組織知識創造螺旋資料來源:

(NonakaI.1997)知識累積-文件累積機制、人員累積知識機制Green(2000)提出知識必須被存放機構內部使用,以便擷取、修正及重複使用,機構累積的知識才不會因為人員離開組織或時間長久而消失,使機構喪失競爭優勢。

本研究引用Zazzara(2001)的觀點,認為知識蓄積可區分為:

內隱知識通常是採用人員蓄積機制儲存知識,包含人員記憶、團隊及組織記憶等,而且多以員工彼此分享或口頭簡要說明的方式,將知識擴散。

外顯知識通常是以文件蓄積機制儲存知識,而以文件、檔案、模組(module)或資料庫(Database)等方式將知識擴散。

運用知識管理解決問題的知識管理策略Dede(1996)等人提出:

若機構成員最主要是運用已建立知識庫來解決問題,則是屬於系統化的知識管理策略;若組織成員主要透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溝通和分享來獲取知識或解決問題時,則屬於個人化的知識管理策略;系統化策略屬於重複使用的模式,互動的兩方是人與檔案,而個人化策略屬於內隱知識分享的模式,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茲將上述整理如表2所示:

表2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之策略比較表系統化策略個人化策略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之策略內涵人對檔案:

以電子文件系統將知識分類整理、儲存、使知識能重覆被使用。

人對人:

藉由發展人際網路、人與人之互動過程,讓員工分享隱性知識。

解決問題所適用情境解決問題使用顯性知識。

解決問題使用隱性知識。

資料來源:

(Dede.C1996)遠距教育中的知識與知識地圖的分享關於遠距教育中的知識,並沒有明顯的分類。

所以本研究擬由各遠距教育模型中,歸納出遠距教育的知識分類,最後並結合知識管理理論中的知識分類。

表3.遠距教育模式之特色與缺點學者特色缺點Kinslow(1999)沒有固定的學習順序教學者與學習者間的互動比較容易互動只存在於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忽略了其它型式的互動互動效果可能因媒體而有所限制Dick&Carey(2001)要依序學習在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間做比較自我學習的彈性較差適用於單向的電視或是錄影帶教學課程完畢後,再根據回饋修正教學模式Nirmalakhandan(2004)兼顧教學內容的實行兼顧學習者的自我學習有利於多媒體的傳輸定義了教學內容的範圍,但對於實行步驟不明確Davies(2005)定義出遠距教育的大部分構成元素兼顧互動性與學習環境的考量對於學習內容的回饋較為缺乏由四種遠距教育模式中,可得知遠距教育中的構成元素主要包含以下五類:

遠距教育人員:

包含學習者、教師與行政人員。

教材:

任何用來傳遞知識的媒介。

媒體:

印刷、網際網路、多媒體等各類媒體。

互動:

Moore(1996)認為遠距教育的互動產生於學習者、授課者與行政人員之間。

遠距教育的互動,對教學產生回饋效果,以修正學習、教學方式。

目標:

清楚定義學習的目標,以擬定教學策略與學習步驟,並使互動效果加強目標的可行性。

隱性知識在遠距教育系統中的角色亦如在各企業中重要,足以影響實行的成敗,但是卻無法用簡單的文字來表示。

由知識的策略性得知,知識管理的精華在於策略性的知識,也就是所謂的隱性知識;對應於遠距教育的知識分類,也應把分析的焦點集中於策略性知識的探討。

Newber(1995)對知識地圖有以下的定義:

知識地圖是一個二維的圖,表現出節點跟連結之間的關係。

對機構來說,知識地圖有以下的功能:

表現由員工與機構所收集得到的資訊展現出從屬關連資訊Newbern(1995)認為這兩個主要功能,將涵蓋機構中人員培訓、策略、決策,以及發現知識差距與隱藏的優勢。

因此對遠距教育系統使用知識地圖,可以得知學習者、授課者與管理人員對遠距教育系統產生知識的情形,並且展現出遠距教育系統中知識的分布情形,進而將知識應用至各方面。

知識管理與遠距教育藉由知識管理與遠距教育的討論,可分別得出兩者重要的構成元素,表4是知識管理與遠距醫療教育主要架構元素的對應表。

表4.知識管理與遠距教育架構元素之對應情形知識管理遠距醫療教育知識:

資料、資訊、知識與智慧學習者:

機構內的人,需經由不斷學習,以加深對知識管理的貢獻資訊科技:

促進知識管理成員的合作,協助知識管理的建構分享文化:

建立合作與信任的文化,以加強知識管理的運行回饋:

藉由不斷的修正,以達完美的境界人:

學習者(醫療人員為主)教材:

印刷品、錄音帶、網路媒體:

教學所使用的媒體,可決定遠距教育的成敗互動:

學習者、教材、教師與行政人員間產生的互動目標:

訂定目標以決定學習策略與教學方法研究方法一、研究架構基於文獻探討得知,知識管理中最重要的知識為策略性知識,亦即Nonaka(1997)的隱性知識(TacitKnowledge)。

而以知識管理為基礎的遠距醫療繼續教育系統,也應依循知識管理的分析步驟進行策略分析,最後繪製出遠距醫療繼續教育的知識地圖,並且評估知識的分布情形與策略知識的差距。

由於本研究屬於探索性研究,因此在研究的設計上,除了以過去的文獻加以整理、分析外,研究流程的最終步驟,將以由文獻整理出的流程與架構進行問卷分析,並發展出知識地圖。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如圖3所示:

圖3.研究流程二、研究設計本研究的理論推導,並非為了求得創新的理論,而是在於歸納出符合知識管理與遠距醫療繼續教育關聯性的研究架構與流程,因此研究問題的模糊性並不如彙總法來的高;而且所調查的資料內容大多屬於介於非結構化、操作程序之間的半結構性資料,不似個案研究法需要高度的研究創新性。

因此,本研究將採用調查法做為本研究之研究方法。

但由於隱性知識難以訴諸文字,因此本研究在以問卷調查之餘並配合訪談的方式,以調查遠距教育系統人員與隱性知識的對應關係。

三、研究對象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當地醫療人員以及由台北過去支援的醫師為主要對象(調查時間約一星期)。

透過遠距醫療繼續教育平台並使用遠距設備進行學習,並依知識管理中知識的傳遞、儲存、累積等觀念作為此系統的架構,其課程目的在於整合現在教材及網路相關資源,讓使用者透過此一網站即可獲得網路進修及相關教學資源。

表4.研究對象人數統計表遠距醫療教育學習人員人數醫師5藥劑師2護理師/護士7行政人員6四、建置院內醫療知識分享平台目前馬祖地區的網路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是透過虛擬私有網路連接,故至馬祖駐診的醫師都可透過網路進行異地學習與同步參與晨間會議之行為,因此在聯合醫院的院內網路架設了E-Portal入口網站。

醫療人員登入後即可點選欲參與之會議,如圖4參與臨床病理研討會;也可觀看每個月所舉行跨部科醫療會議。

點選欲參加研討會,會出現關於此研討會的相關資訊如:

出席人員、會議投影片等資料供參與人員下載觀看(圖5),並且可以使用討論區的服務來進行討論(圖6)。

圖4參與臨床病理研討會圖5觀看會議投影片圖6醫療會議討論區五、統計分析結果在本研究中針對在馬祖駐診的醫療同仁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設計是以李克特五等距量測法(Five-pointscale)(5=VerySatisfied,1=VeryUnsatisfied)為主,共計20位人員利用網路問卷與訪談的方式作答,經整理後回收問卷份數為20份,回收率為100%。

關於使用院內醫療知識分享平台的頻率上,75%使用者為每個月至少一次會使用此平台進行遠距會議,每次使用知識分享平台的時間約為30分鐘至60分鐘內(65%)。

使用者對於此平台操作上是否感覺容易操作,70%的人感覺容易使用。

使用遠距設備進行知識分享或會議時,85%的人感覺不會有聲音或影像的延遲,亦即網路的通訊品質是優良。

75%認為使用此平台可以節省許多交通上的時間,平均值為4.0。

85%認為可以接受使用此模式進行會議與學習,表示此研究中大多數在馬祖醫療人員願意接受此種遠距醫療學習方式。

表5使用院內醫療知識分享平台的頻率類別統計次數每天使用一次以上0每週一次以上5每月一次以上15表6每次使用醫療知識分享平台的時間類別統計次數0-30分430-60分1360分以上3表7使用者對醫療知識分享平台操作使用上滿意與非常滿意普通不滿意與非常不滿意平均值對於此平台操作上是否感覺容易操作(n=20)14513.84表8使用者對醫療知識分享平台網路品質滿意與非常滿意普通不滿意與非常不滿意平均值使用時是否感覺影像或聲音有延遲(n=20)17304.45表9使用者認為可以節省交通上的時間滿意與非常滿意普通不滿意與非常不滿意平均值感覺使用此平台可以節省許多交通上的時間(n=20)15414.0表10使用者認為可以接受使用此學習模式滿意與非常滿意普通不滿意與非常不滿意平均值可以接受此網路學習模式(n=20)17304.6六、繪製知識地圖本研究針對研究在馬祖當地的醫療人員進行問卷調查,並以敘述性統計方法描述醫療知識分享平台中各知識的使用情形,以便進行遠距教育系統的策略分析;最後以訪談的結果歸納學習者的學習素材與資源,並繪製知識地圖,作為使用者學習之參考路徑。

圖7以知識地圖表現遠距醫療繼續教育架構中知識的分布情形結論電腦時代的來臨改變了人們獲得資訊、溝通與學習的方式,全球資訊網在醫學教育上的應用在近年來成為一個重要的新趨勢。

將電腦輔助學習結合並應用全球資訊網,漸漸的發展成為醫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