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总结反思.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1079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总结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总结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总结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总结反思.doc

《新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总结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总结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总结反思.doc

班主任工作总结

这个学期,初为人师的我担任了班主任,接手了一个全新的班集体,在这之前我对班主任工作有的只是理论,而没有真正地实践过,因此,我倍感压力。

作为一名青年班主任,从年龄上来看,并不比学生大多少。

所以,思想与学生的思想有许多共性,比较容易接近,都具有时代性、开拓性,这是有利的一面。

但是,我们青年班主任毕竟年轻,经验不足,有些思想还不够成熟。

所以,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新班主任,首先应该多学习,把适度的压力化作成功的动力,在实践中不断地努力和成长。

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领导下,在各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一步步的摸索和总结,使得班级的各项工作基本上都能顺利开展,使得每位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

传统的班级管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班主任普遍有主观性、随意性,或是强制性地发号施令,或是家长似地出言必训,或是保姆式地看管,不给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权利。

长期以来,我的班主任起早贪黑,班级工作无论大小都要管。

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使班主任疲于奔命,事务缠身,不利于自身的提高;另一方面,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不利于现代学生素质的培养。

那么如何摆脱这种局面呢?

这学期学校推行的班级事务承包正是给了我们一个好机会和好方法。

把班级事务细化成每个小任务,通过大部分学生自愿选择承包,部分学生鼓励承包的方式,把班级内的事务都具体落实到每个同学头,每位同学至少负责一项事务,这样人人都是班级的管理者,都是班级建设的主体,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事做”。

事务分配下去以后,各项事务负责人每周将检查结果及时告知值周班长并做好加扣分的记录,每周最少检查一次,检查达标者每人次加2分,检查未达标者每人次扣2分。

个人所负责项目出现失误者,每次扣除负责人5分。

另外,每周做好总结。

利用夕会让值周班长自评,客观评价自己本周的工作情况,并与本周几个值日班长配合选出三名本周最佳承包人给予表扬,这样大家能更好地进行下周的工作。

虽说让学生自主管理,但是学生能力毕竟有限,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时指导学生的工作,为学生创设自主管理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根据班级特点,主动地进行工作,做好自己主管的工作。

如果教师要么包办代替,要么放任自流,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不利于建设一个自主管理型班级。

教师要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并立即处理。

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多和学生特别是班管会成员沟通,及时了解班级的学习情况或其他方面是否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及时解决,除了解决个别同学的问题,每周末的夕会课都抽出时间进行小结。

每周组织班管会成员开会,了解班上的情况,如果有什么不正常,应立即、果断地采取措施,抓住典型处罚几个学生,一般来说效果都非常明显。

这些事都是班主任必须做的而学生代替不了的。

总之,进行学生自主管理更要求班主任工作具有超前性,预见性和指导性,班主任要做到“舍得放手,善于指导,精于发现,淡乎名利。

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放与收的关系

班级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必须切实放手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班级事务的讨论、决策、处理和评价中来,但这种“放”是建立在“收”的基础上的,千万不能把“放手”管理变为“放任”管理。

即班主任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将全班同学的不同意志、心愿和想法都收拢到同一个目标上来,凝聚成全班同学共同的意志,并要通过班级目标的确立、班级计划的制定体现出来。

2、松与紧的关系

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下的班主任,虽然能够从繁杂的班务中“解放”出来,却要随时去洞察班级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要以轻松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管理中的失误、缺点和挫折,更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并改正自身的不足,使班级管理在一松一紧之间,收到“外松内紧、形散神聚”的效果。

3、多与少的关系

以管理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为核心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要求班主任多观察、多分析,少指示、少干涉。

即多观察学生的变化,多分析学生的心理,多引导学生的言行;对班级活动少按自己的意志去指示,对具体事务少凭自己的想法去干涉。

只有这样,才能把更多的机会真正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创新和发展。

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进而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真正给予孩子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自主管理带来的困惑:

班级自主管理,给我的班主任工作带来许多惊喜:

班主任直接管理班务少了,工作轻松了,少了许多事;学生的个人管理能力强了,参与意识强了,表现欲望强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

这些变化是令人高兴的。

但是自主管理也给我带来一些困惑和烦恼:

1、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自主管理或执行班级公约的过程中会出现个别不公平、不合理、相互包庇的现象,

2、随着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膨胀,班级出现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的不良现象和行为。

3、如何把握管理过程中教师参与管理的程度也让人困惑。

班级自主管理带来新的困惑,需要我们继续研究、继续探索、继续完善。

所以在下学期我打算着重解决这几个问题,我想到的方法是:

1、成立具有纪律仲裁权利的“学生委员会”,他们参与调查、取证、旁听,并提出处理意见。

同时,“学生委员会”还承担学生中一般违纪和纠纷的处理。

2、建立“人人督我,我督人人”的监督机制。

一是建立“一对一”督查制度,即人人要负责监督一位成员的工作是否公正、合理,对不合理、不公正的做法给予记录。

每月举行一次“民意调查”,检查各负责人的工作表现。

二是设立“监督接力本”制度。

由班主任把“监督接力本”传给课堂上负责监督的同学,并由这位同学像接力赛一样传给下一个监督的同学,负责监督的同学亲自做好记录,学生委员会的同学根据“监督接力本”的记录情况做好相应的总记录。

有了这样的措施,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不公平、相互包庇、执“法”不严的现象,保证了学生自我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学生自我管理条理化、规范化,也能使同学们树立了民主意识,为将来走向社会作好准备。

总之,在班级中,班主任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在班级的组织和活动建设上,要把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让每个孩子在学校中得到最佳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品尝成功的快乐,是课程改革下每位教师必须树立的全新理念,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们脱颖而出,创造展示自己的天地,培养自主能力,让学生在班级的自主管理留给学生自主空间、力求班级管理民主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