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449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P2729例1、21、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

它们分别是什么?

2、你能举例证明加法运算定律的成立吗?

(举例)3、你有什么困惑?

4、尝试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25+()=75+()36+()=64+()56+44=()+()A+()=12+()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390+280=280+390A+40+60=40+60+A(10+30)+50=10+(30+50)20+50+30=20+50+3030+(A+50)=(30+A)+50B+900=900+B(3)雄城商场14季度分别售出冰箱269台、67台、331台和233台。

雄城商场全年共售出冰箱多少台?

(4)第三小组六个队员的身高分别是128厘米、136厘米、140厘米、132厘米、124厘米、127厘米。

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二、课中反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25+()=75+()36+()=64+()56+44=()+()A+()=12+()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390+280=280+390A+40+60=40+60+A(10+30)+50=10+(30+50)20+50+30=20+50+3030+(A+50)=(30+A)+50B+900=900+B三、新课探究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教师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

(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四、巩固练习:

P28/做一做、P31/4、1五、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六、作业:

P31/3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内容:

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二、课中反馈三、新课探究出示:

例5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第五天城市BC第六天城市CD第七天城市DE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P30/做一做四、小结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P32/57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第3课时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教学内容:

课本3132页教学目标:

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24+19=()+()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85+632=()304+215=519215+304=()(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20+70+30=70+30+20260+450=460+250a+400=400+a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学生小结。

练习本独立完成:

(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

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

(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求:

(1)画出线段图。

(2)列式计算。

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1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师生共同订正。

(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15+(7+b)=(20+2)+b(10+20)+30+40=10+(20+30)+40(5)用简便方法计算:

91+89+1178+46+154168+250+3285+41+15+59计算:

480+325+75、325+480+75二、小结学生谈收获。

第4课时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内容:

课本34页例1、2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学课本P3335例1、21、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

它们分别是什么?

2、你能举例证明乘法运算定律的成立吗?

(举例)3、乘法运算定律和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共同点?

4、你有什么困惑?

二、课中反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2574=7(6025)=60(258)(125)=125(419)

(2)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运算定律?

45=210ABC=ACBA+B=B+A12+3=13+21+4+6+9=(1+9)+(4+6)4625=6(425)(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说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92528(2515)8512540三、新课探究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425=100(人)254=100(人)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

ab=ba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

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25(52)=1252=1025=250(桶)=250(桶)小组合作学习。

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四、巩固练习P35/做一做1、2五、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完善板书。

六、作业:

P37/24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第5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学内容:

课本3738页教学目标: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502=1005020=1000254=100258=2002512=3002540=10001258=100012516=20012524=300012580=10000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

52254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125840=()(3)计算:

4325425434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

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

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

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

2542468125843925(5)对比练习:

425+16254251625(25+15)4(2515)44625(40+6)254949+49514999+49(68+32)568+325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

汇报。

二、小结学生谈收获。

第6课时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

课本36页例1、2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学课本P36例31、通过自学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2、你能举例说说吗?

(举例)3、你有什么困惑?

二、课中反馈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三、新课探究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

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2)425+225=100+50=150(人)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

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

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a(b+c)=ab+ac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四、巩固练习P36/做一做P38/5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五、小结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

(2)425+225=625=100+50=150(人)=150(人)(4+2)25=425+225(学生举例)(a+b)c=ac+bca(b+c)=ab+a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第7课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内容:

课本37、38页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出示:

1.口算:

73+27138100100-6464189125(4+40)25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300+2)43=300+22003=2000+(2000+3)14=2000+二、新课探究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

计算10243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

(2)102(40+3)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

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92203=92(200+)=92200+92

(2)计算10224出示:

937+963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

(2)937+963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

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小练:

(80+8)2532(200+3)3537+65373829+38讨论:

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

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

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

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35+45)12(1125)425(4+40)讨论:

2、3题为什么不相等?

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

P38/68第8课时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的复习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

二、联系实际复习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的相应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自己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自编的题目或搜集的题目。

教师把符合要求的题目贴上黑板。

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进行题目的独立解答。

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教师巡视,加以必要的指导。

有必要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练习画线段图。

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

三、小结学生谈收获第9课时减法性质、除法性质教学内容:

课本39、40页例1、2教学目标:

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学课本P43例31、通过自学你了解到什么?

2、在哪种减法算式中,可以运用简便计算呢?

举例说明。

3、连除算式中的简便计算和连减算式中的简便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你有什么困惑?

二课中反馈:

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

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

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

汇报:

(1)1035-235-4971035-497-235

(2)1035-(497+235)

(1)1035-497-2031035-203-497

(2)1035-(497+203)三、新课探究板书:

1035-235-4971035-(497+235)1035-497-2031035-(497+203)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教师板书。

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

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

板书:

a-b-c=a-(b+c)小练:

(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

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a+b+c=a+(b-c)abc=a(bc)abc=a(bc)究竟哪个是对的呢?

请小组合作验证。

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

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

最后验证出第三个是正确的。

小练:

(1)填空:

436-236-150=436-(+)480-(268+132)=4802681321000-159-=1000(+441)-(217+443)=8951624=16()210(76)=210(76)(257)=350()

(2)判断:

638(43857=6384385790110991=901(10991)1133664=133(3664)3456(481519)=34564815193514=350273000425=3000(425)四、巩固练习:

P39/做一做1、2简算:

(1)1245-(245+673)

(2)1275-(164+36)(3)480-82-18(4)673-84-71-45(5)8133(6)210(76)五、小结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六、作业:

P41/24、P47/6第10课时综合运用加减计算的实践问题教学内容:

课本41-42页例1、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1.观察图

(一)中的条件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

(一)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一)的解决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小组讨论。

(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

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

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

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

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

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

)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

2.观察图

(二)的条件问题。

小组讨论。

汇报。

三、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完善板书。

四、作业:

P42/57第11课时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

课本44页例4、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学课本P44例41、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用不同方法计算1225吗?

2、你有什么困惑?

二、课中反馈口算123018202440154015=()()24=()()30=()()36=()()三、新课探究出示例4主题图什么是“一打”?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一打”表示12个。

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

板演:

(1)2512=300(元)

(2)2512=25(34)=(254)3=1003=300(元)(3)1225=12(1004)=121004=12004=300(元)第1种直接计算。

第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

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四、小结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完善板书。

五、巩固练习P47/4、5板书设计: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1225=300(元)12251225=(34)25=12(1004)=3(425)=121004=3100=12004300(元)=300(元)第12课时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

课本45页例5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学课本P45例51、通过自学你了解到什么?

2、进行简便计算时可以用到哪些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3、你有什么困惑?

二、课中反馈三、新课探究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巡视指导。

汇报:

(1)312+302+26

(2)721+1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

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

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

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四、巩固练习P4647/1、3、7、8五、作业:

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板书设计: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