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1031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ocx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ocx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一 般规定

第2.1.1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设置空气调节:

一、对于高级民用建筑,当采用采暖通风达不到舒适性温湿度标准时;

二、对于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当采用暖通风达不到工艺对室内温湿度要求时.

注:

本条的"高级民用建筑”,系指对室内温湿度、空气清洁程度和噪声标准等环境功能要求较严格,装备水平较高的建筑物,如国家级宾馆、会堂、剧院、图书馆、体育馆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上述各类重点建筑物。

第2.1。

2条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空气调节房间的面积和散热、散湿设备。

当采用局部空气调节器或局部区域 空气调节能满足要求时,不应采用全室性空气调节.

层高大于是10M的高大建筑物,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分层空气调节。

第2。

1.3条 室内保持正压的空气调节房间,其正压温度值不应大于50Pa(5mmH2O)。

第2.1。

4条空气调节房间应尽量集中布置。

室内温度和使用要求相近的空气调节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2。

1。

5条 空气调节房间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空气调节器的类别,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最大传热系数,不宜大于表2.1。

5所规定的数值。

围护结构最大传热系数[W/(m².ºC)][Kcal/m²。

h。

°c] 表2.5.1

围护结构名称

工艺性空气调节

    

舒适性

 空气调节

室温允许波动

±0.1~0.2

±0。

5

〉=±1。

0

  屋 盖

  

—-—

 

-—-

0.8(0。

7)

1。

0(0。

9)

   顶  棚

0。

5(0。

4)

0.8(0。

7)

0.9(0.8)

1。

2(1.0)

  外 墙

 

—-—

0。

8(0。

7)  

1。

0(0.9)

1.5(1.3)

内墙和楼板

0.7(0。

6)

0.9(0.8)

1.2(1.0)

2.0(1.7)

注:

1:

表中内寺和楼板的有关数值,仅适用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3ºC时.

2:

确定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时,尚应符合本规范第3.1。

4条的规定.

第2。

1。

6条  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基等于±0。

5ºC时,其围护热情性指标,不宜小于表2.1。

6的规定.

   围护结构最小热情性指标  表2。

1。

6

围护结构名称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ºC)

±0.1~0。

2

    ±0。

5

外墙

    -——

   4

屋盖和顶棚

     4

  5

第2.1。

7条 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的外墙、外墙朝向及其所在层次,应符合表2.1。

7的要求。

                                         外墙、外墙朝向及所在层次  表2。

1.7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ºC)

外墙

外墙朝向

层次

>=±1.0

宜减少外墙

宜北向

宜避免顶层

±0。

5

不宜有外墙

如有外墙壁时,宜北向

宜底层

±0.1~0.2

不应有外墙

  

--—-

宜底层

注:

1: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或等于±0.5ºc的空气调节房间,宜布置在室温允许波动范围较大的空气调节房间之中,当布置在单层建筑物内时,宜设通风屋顶。

  2:

本条和本规范第2。

1.9条规定的”北向”,适用于北纬23.5º以北的地区;北纬23.5º以南的地区,可相应地采用南向。

第2.1.8条 空气调节房间的外窗面积应尽量减少,并应采取密封和遮阳措施.舒适性空气调节房间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1.0ºc的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部分窗扇宜能开启。

注:

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外窗宜采用双层玻璃窗;舒适性空所调节器房间,有条件时,外窗亦可采用双层玻璃窗。

第2。

1。

9条 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1.0ºC时,外窗应尽量北向;±1。

0ºC时,不应有东、西向外窗;±0。

5ºC时,不宜有外窗,如有外窗时,应北向。

第2.1.10条 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的门和门斗,应符合表2。

1.10的要求。

舒适性空气调节房间开启频繁的外门,宜设六斗必要时,可设置空气幕。

ﻫﻫ门和门斗   表2。

1.10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ºC)

外门和门斗

内门和门斗

〉=±1.0

不宜有外门,如有经常开启的外门时,应设门斗

门两侧温差大于等于7ºC时,宜设门斗

±0.5

不应有外门,如有外门时,必须设门斗

门两侧温差大于3ºC时,宜设门斗

±0.1~0.2

   -—

门不宜通向室温基数不同或室温允许被动范围大于是±1.0ºC的邻室

 注:

外门门缝应严密,当门两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7º时,应采用保温门.

负 荷计算

2。

2。

1条空气调节房间的夏季得热量,应根据下列各项确定 :

一、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ﻫ二、透过外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ﻫ三、人体散热量;四、照明散热量;

五、设备、器具、管道及其他室内热源的散热量;ﻫ六、食品或物料的散热量;

七、渗透空气带入室内的热量;ﻫ八、伴随各种散湿过和产生的潜热量。

ﻫ第2。

2。

2条空气调节房间的夏季冷负荷,应根据各项得热量的种类和性质以及房间的蓄热特性,分别进行计算。

通过围护结构进入室内的不稳定传热量、透过外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人体散热量以及非全天使用的设备、照明灯具的散热量等形成的冷负荷,宜按不稳定传热方法计算确定;不宜把上述得热量的逐时值直接作为各相应时刻冷负荷的即时值.

第2。

2.3条计算围护结构传热量时,室外或邻室计算温度,宜按下列情况分别确定;             ﻫ一、对于外窗,采用室外计算逐时温度按本规范第2。

2。

10条式(2。

2。

10)计算;

二、对于外墙和屋顶,采用室外计算逐时综合温度,按下式计算:

tzs=tsh+(ρJ/αW)(2。

2.3-1)ﻫ式中tZS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综合温度(ºC)ﻫtsh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ºC),按本规范第2.2.10条式的规定采用;

ρ——围护结构外表面对于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系数;ﻫJ——围护结构所在朝向的逐时太阳能总辐射照度(W/m²),按本规范附录四采用;ﻫαW——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W/m².ºC]。

ﻫ注:

舒适性空气调节屋间和室温允许被动范围大于或等于±1.0ºC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其非轻型外墙,室外计算日平均综合温度,按下式计算:

ﻫtzp=twp+ρJP/αW     (2。

2.3。

—2)

式中 tzp——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综合温度(ºC);ﻫJP——围护结构所在朝向太阳总辐射照度的日平均温度(ºC),按本规范附录四采用;

twp——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ºC),按本规范第2.2。

9条的规定采用;

ρ、αW —-同式(2。

2.3—1).

三、对于隔墙、楼板等内围护结构,当邻室为非空气调节房间时,采用邻室计算平均温度,按下式计算:

ﻫtls=twp+Δtls(2.2。

3—2)ﻫ式中tls--邻室计算平均温度(ºC)ﻫtwp——同式(2.2。

3—2)

Δtls—-邻邦室计算平均温度与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的差值(ºC),宜按表2。

2。

3采用。

温度的差值 表2。

2。

邻室散热量

a

很少(如办公室和走廊)

1~2

<23W/m²

23~116W/m²[20~100kcal/m².h)]

第2。

2.4条 外墙和屋顶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宜按下式计算:

ﻫCL=KF(twl-tn)  (2.2.4—1)

式中CL——外墙和屋顶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W);

K-—外墙壁或屋顶的传热系数[W/m²。

ºC];

F--外墙或屋顶的面积(m²);ﻫtwl-—外墙可屋顶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ºC),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朝向和构造、外表面颜色和粗糙程度以及空气调节房间的蓄热特性,可按本规范第5.2。

3条确定的T值通过计算确定;

tn——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度(ºC)ﻫ注: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1。

0ºC的房间,其非轻型外墙传热形成的泠负荷,可近似接下式计算:

ﻫCL=KF(tzp—tn )(2。

2.4-2)ﻫ式中CL--个墙传热形成的冷负荷(W);ﻫK,F,tn--同式(2.2。

4-1);

tzp—-同式(2。

2.3—2)。

第2。

2.5条外窗温差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宜按下式计算;ﻫCL=KF(twl—tn )(2.2。

5)

CL-—外窗温差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W);ﻫtwl—-外窗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和空气调节房间的蓄热特性,可按本规范第2。

2.10条确定的T值,通过计算确定;ﻫK,F,tn ——同式(2。

2。

4-1)。

第2.2。

6条 空气调节房间与邻室的夏季温差大于3  时,宜按下式计算通过隔墙、楼板等内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ﻫCL=KF(tls—tn)(2。

2.6)

式中CL-——内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W);ﻫK,F,tn ——同式(2。

2.4)

tls-——同式(2.2.3-3).

第2。

2.7条舒适性空气调节房间,夏季不可计算通过地面传达室热形成的冷负荷。

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有外墙壁时,宜计算距墙壁2M范围内的地面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第2。

2.8条 计算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时,应考虑空气调节房间内、外遮阳设施以及附近高大建筑物或遮挡物的影响。

第2。

2。

9条透过下班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宜按遮阳设施的类型和空气调节房间蓄热特性等因素,分别计算确定。

第2.2.10条确定人体、照明和设备等散热形成产冷负荷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用适宜的群集系数、负荷系数和同时使用系数,有条件时,应有要用实测数值。

ﻫ当上述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占室内冷负荷的比率较小时,可不考虑房间蓄热特性的影响.

第2。

2。

11条 空气调节房间的夏季计算散湿量,应根据下列各项确定:

ﻫ一、人体散湿量;

二、渗透空气带入室内的湿量;

三、化学反应过程的散湿量;

四、各种潮湿表面、液面或液流的散湿量;

五、食品或其他料的散湿量;

六、设备散湿量。

第2。

2。

13条空气调节房间的夏季冷负荷,应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ﻫ空气调节系统的夏季冷负荷,应根据所服务房间的同时使用情况、空气调节系统的类型及调节方式,按各房间逐时冷负荷的综合值或各房间夏季冷负荷的累计值确定,并应计入新风冷负荷以及通风机、水泵、冷水管和水箱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

第2。

2.14条 空气调节系统的冬季热负荷,宜按本规范采暖第二节计算;但室外计算中心温度,应按本规范第2.2。

5条的规定采用.

系 统设计

第2.3。

1条选择空气调节系统时,就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特点、室外气象条件、负荷变化情况和参数要求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2.3.2条 建筑物内负荷特性相差较大的内区与周区设置空气调节系统。

第2。

3。

3条工艺性空气调节系统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室浊允许波动范围大于±0。

5ºC和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大于±0.5%的各房间相互邻近,且室内温湿度基数、单位送风量的热扰量、班次和运行时间接近时,宜划为同一系统;ﻫ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1~0.2ºC的房间,宜设单独的系统,当 ±0。

1~0。

2ºC的房间较小,且附近有温湿度基数和使用班次相同的空气调节房间时,可划为同一系统。

ﻫ三、有消声要求的房间,不宜和产生噪声的房间划为同一系统.

注:

室内温度左数不同或热湿扰量相差较大的房间,划为同一系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设局部处理装置。

第2.3。

4条 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单风管式的,当房间负荷变化较大,采用变风量系统能满足要求时,不宜采用定风量再热式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