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校德育问题探索学校德育新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2212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学校德育问题探索学校德育新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研究学校德育问题探索学校德育新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研究学校德育问题探索学校德育新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研究学校德育问题探索学校德育新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研究学校德育问题探索学校德育新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学校德育问题探索学校德育新路.docx

《研究学校德育问题探索学校德育新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学校德育问题探索学校德育新路.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学校德育问题探索学校德育新路.docx

研究学校德育问题探索学校德育新路

研究学校德育问题探索学校德育新路

  

  2009年9月15日到20日,福建省“十一五”第三期德育副校长培训班进行结业之前的培训成果交流和主题为《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学校德育的趋势与创新》的校长论坛,分管德育的高(完)中副校长、书记和任课教师一起就学校德育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学校德育的现状与问题

  

  1. 德育目标随意

  分管德育的校长、书记认为,学校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德育目标随意,活动零散,缺乏计划性。

德育工作者犹如消防队员,哪里起火就往哪里救火。

班主任也很无奈,好像学校保卫科长,什么事情都要管,部门分工界限模糊。

有的学校认为,德育目标定得过高,过于理想化,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2. 德育地位从属

  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轻德、重管轻育的现象。

德育随时都要为升学让路,好像只是为学习,其实也就是为分数提供保证和支持的,居于从属地位。

学生课业负担重,经常是主科挤占了班会课。

教师德育观念淡化,认为跳出高考谈德育是不可能的,没有时间开展活动。

德育工作者很辛苦,每天到校早,回家迟,工作无法细化和量化,不能像主科教师那样得到学校重视,德育工作价值得不到认可。

  

  3. 德育内容单薄

  学校德育工作处于一种静态教育状态,德育内容单薄,观念滞后,抽象空洞,“假、大、空”抽象的口号式教育过多,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

教师凭主观想象设计德育内容,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脱离。

道理讲得多,行为指导少,学生存在严重的知行脱节现象。

德育内容滞后、混乱无序,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易到难安排内容,降低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 德育方法简单

  学校普遍存在德育工作重形式轻效果,重堵截轻疏导的现象。

学校领导主要精力放在规范行为和校规校纪的教育,通过校、级、班、组层层管理,把学生置于这张无形的网中,不出乱子即可。

注重外部行为,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

习惯于从初中到高中,对不同年级学生做着同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德育方式简单,片面的外部灌输,忽视学生的道德需要,无视学生的道德接受水平。

  

  5. 分管领导抱怨

  学校德育工作经常是与违纪、一票否决等相联系。

学校出现的安全问题,学生意外伤害的赔偿,责任界定法规不是很明确,有责任首先推给学校。

媒体不负责任的负面报道,导致社会对学校的议论和关注,造成当地政府对学校的偏见,造成学校、社会、家庭三方教育无法和谐,学校压力很大。

一些学校一把手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躬亲示范尚未到位。

德育队伍建设不力,德育缺乏后劲。

分管德育的领导经常是处于一种抱怨状态。

  

  6. 教师角色错位

  许多教师在德育过程中以权威自居,习惯于凭借自己的权力身份,居高临下,通过批评惩罚等方式来确立自己的权威,镇住学生,把学生作为消极防范的对象来看待,缺乏对学生差异的尊重。

偏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道德情感的体验,偏重理智约束,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只是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被动地参与,严格控制了学生的成长过程。

许多教师不注重自己人格力量的提升,导致学生的对立情绪。

  

  7. 学生问题频发

  一些学生沉湎网络不能自拔。

随着无线网络普及,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生普遍拥有手机,可以在课堂上随时上网,课堂作业答案比教师的答案还要标准化。

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许多学生在家对父母不孝,对他人冷漠;在校对教师不尊重,对同学不友好。

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心理问题凸显。

家长对子女德育要求过低,把违纪行为视为正常化。

农村学生厌学情绪相当严重,法制观念不强,组织纪律性较差。

留守学生教育状况不尽人意。

  

  8. 文化建设浮躁

  学校文化不仅是一所学校历史的沉淀,更是现实发展的主题。

现实中很多学校文化建设,指导思想上表现出明显的大而空;愿景设计上,充斥着大大小小的概念,让人雾里看花;规划实施上,走一步停二步,看不到连续性;操作形式上,难以逃脱墙壁、走廊、名言、文艺演出的巢臼;在动机目的上更多考虑的是上级要求和视觉效果。

文化建设仍处于一种虚幻、泡沫的状态,对学校文化的挖掘、继承和发展,缺乏长远的思考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上述揭示的种种学校德育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学校德育功能的弱化和短效。

通过培训班分管德育的校长、书记的多次交流,各校争相展示了自己学校有效的德育工作成果。

大家认为,实际上德育工作可以开发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要以德育的长效为目标,立足于时代特色和学生实际,注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由内向外、由外向内、内外结合地开展德育工作。

  

  二、学校德育工作新路探索

  

  1. 制定学校德育规划,形成年段特色主题

  德育是个系统性工程,有常规性的,又有临时性的,必须做好德育工作规划。

德育工作规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三年整体规划:

还有一种是年度规划,年度规划中还可以包括月安排,周安排。

三年规划要按照学生发展的初中三年或者高中三年进行整体设计,一是凸显学校德育特色主题,如建阳一中的绿色校园、艺术校园、阳光校园、爱心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廉政校园七大特色主题;二是凸显年段德育主题,体现德育的层次性。

如初一为自律教育;初二为感恩教育;初三为责任教育。

学校的德育活动还应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发展及高中三年德育培养的总体目标设置德育课程体系,让德育活动也参照学科课程的特征进行设计,让德育内容相对稳定并形成有效的操作模式。

年度德育工作要系统化,要有自己的套路,如新生入学训练,就要讲校史,讲学校优良传统,讲优秀的校友等。

每年的“三节两月”活动要精心设计和安排。

农村学校,对寄宿生管理,可以采用导师制,每天下午课后,将寄宿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星期二、星期四去阅览室,第二组星期一、星期三去参加体育锻炼,每周循环操作,提升农村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 厘清德育课程类型,融入学校课程体系

  学校德育课程可以分为认知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隐性德育课程三大类。

认知性德育课程是列在学校正式课程里的,有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活动性德育课程也是列入课程计划的,与认知性德育课程相辅相成,但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有活动纲要和活动指导书。

活动性德育课程最大的价值在于弥补学生知而不行的弊端。

隐性德育课程分为四类,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关系性隐性课程、精神性隐性课程,具有潜移默化、和风润物的教育功能。

隐性德育课程也要有意识组织和设计,以增强育人效果。

福州八中江南水都中学德育课程就设计多种形式:

(1)学生社团活动(动漫社、文学社、摄影协会、心理咨询社、话剧社、文山之声广播站、英语社、音乐社、英文短剧社)

(2)学生志愿者活动。

(3)学生业余党校。

(4)学生成长记录。

(5)学生人生规划。

面对新生的认同课程,这一德育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包括生活环境,还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适应。

面对中级学生(即初二、高二)的课程设计,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如何自我塑造,把发展权主动权交给学生。

面对毕业班学生,设计课程让学生认识社会,学会为自己规划人生,学会社会交往,为学生步入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6)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贯穿高中整个过程,比如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教育;通过讲座等活动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通过阳光体育活动,培养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7)环保教育。

通过系统的讲座和学习环保知识,组织学生为学校和社区做宣传活动,组织比如“收集和处理废旧电池”“为建设绿色校园做贡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3. 不断开发德育课程资源,确定德育课程基本要求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并驾齐驱的两大任务,也是培养学生的两大驱动引擎。

德育课程基本要求是:

(1)将宏观的、抽象的、概念化的、指向性的德育目标转化为微观的、具体的、案例化、情趣化的课程目标。

(2)将明确的、指标性的、评判性的德育任务转化为可商榷的、可转换、可变通的,有一定自由度的课程任务。

(3)将行政的、灌输式的德育组织活动转化为可设计、配置、创设、实施的丰富多彩的课程组织形式。

(4)将教育、教导式的德育实施活动转化为生动活泼,联系生活实际的讨论方式、活动式的德育课程。

(5)将难以量化的德育指标、成效转化为参与度、成果化、实践性、知识性等都可以检测的课程评估方式。

学校要经常梳理已有的德育课程,将经实践证明已经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按照课程编制的要求将其设计成德育系列课程。

具体规范要求有:

课程实施的背景、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课程实施的目标、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课程方法、课程评价等八大要素。

开设的课程期末要上交相关材料,如福州八中江南水都中学的社团活动,每次活动目标明确,期末结束上交相关材料包括备课本、学生作品、过程性资料、学生取得的成绩,以及学生对社团活动的评价等。

社团活动做到“三定”

(1)定人:

学生自发组织开展活动,老师指导过程活动。

(2)定时:

规定每月活动时间。

指导教师负责做好活动期间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学生的点名工作,保证学生的出勤率。

(3)定点:

充分利用学校内的教室资源,固定上课地点。

依据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社团活动分以下三阶段进行: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成果展示阶段,每学年举行一次社团展示活动。

又如开设的学习管理课程,通过学习适应性的调查,学生学习时间管理的指导,通过五分钟管理和月综合对于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在保持德育的活动性、生动性、多样性、社会实践性的同时,吸取学科课程的特色,提升德育课程水平。

  

  4. 健全德育机构,建立工作制度,加强队伍建设

  漳浦道周中学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政教处、教导处、团委会、保卫科、总务处、年段长、班主任齐抓共管,形成四级管理模式:

校领导――处室主任――年段长、班主任――学生。

全校形成上下贯通、能级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共作的德育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组织严密、职责明确、要求具体,确保“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学校要制定校内德育工作管理目标,建立德育工作制度,如学校领导德育目标责任制度和述职评议制度:

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齐抓共管的岗位育人制度:

班主任岗位职责、考评和表彰制度;德育例会制度;各项德育常规制度:

德育档案制度;家校联系制度;校长接待日制度等。

德育队伍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建设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骨干,是沟通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学校要建立校内专兼职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教师师德和育德能力。

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培训,以行动教育和校本研修为载体。

通过案例研究、带教辐射、班主任沙龙、校际联动等形式加强班主任工作典型经验的交流,并总结推广。

经常组织班主任工作技能大赛,通过班会课的设计,演讲,情境答辩,才艺展示,锻炼班主任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

组建校外德育工作队伍,如泉州五中,针对学生课堂手机上网现象,请公安局网监处的干部来开讲座。

学校每学年开展评优,召开全校表彰大会,对先进德育工作者进行表彰,优先保障班主任工作的经费,尽可能提高其待遇,增加津贴,同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

学校还要不断提升德育工作者自身修养,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不要过分计较工作的量化和细化,狭隘理解“师德量化标准”,陷入功利主义泥沼。

师德量化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我们要把主观愿望与现实的客观效果有机统一起来,注重师德的内化,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

教师职业虽然平凡,但我们从事的是不平凡的教育事业;平凡的教育人生虽然不断地重复昨天,但不平凡的教育人生应该每天都是新的。

就教师而言,惟有师德是最宝贵的。

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才可能达到重事业、轻名利、重奉献、轻索取的思想境界和理想情操。

  

  5. 德育领导应保持积极心态,将繁杂工作与理想追求融为一体

  长汀二中学生6100人,104个班,教师400多人,是个超级大校,德育工作任务艰巨。

分管德育的王林焕副校长在校长论坛发言的主题是“当个快乐的德育副校长”。

他认为学校摊子虽然很大,实际上德育工作是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了德育副校长是不行的,要珍爱自己的岗位。

德育副校长应该具有积极的心态,准确的定位、有效的工作,可持续的发展(每年德育工作都有一项小小的改进),善于沟通,适度享受。

要会思考、会讲话;要欣赏教师,要发现,要及时表扬,从而实现教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德育副校长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想化成每一天的努力,把日常繁杂的工作与理想追求融为一体,捍卫教育的尊严和厚重,以教育家的精神办学,用心把学校打造成师生成长的“福地”。

德育副校长要静下心来抓德育工作,克服浮躁心态,从自身的道德示范做起,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使学校文化建设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集体努力。

学校文化决定了学校教育体系的品质与层次,决定着学校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一所学校从普通学校到规范学校,到特色学校,再到品牌学校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学校文化的形成、发展和被社会认可的过程。

德育领导要把无形的学校文化建设视为重中之重,而无形的学校文化首先是校长的人格魅力、学识、能力、品质和涵养。

德育副校长要珍爱学校自身的传统积淀,并在与时俱进中注入活力和时代特色。

要让校园多一点书香,少一点铜臭;多一点务实,少一点作秀;多一点长远规划,少一点急功近利。

  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多前所未有的德育新问题: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

我们要以对未来负责的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探索科学的、切合中学实际的、富有成效的德育工作新路子,使我省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

林文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