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全章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154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全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全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全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全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全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全章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全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全章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全章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全章教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难点:

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

教师用:

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

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提出问题】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

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

【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长度的单位

【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1)长度单位的符号

【布置自学】

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

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

(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

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反馈练习一】

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

中学生身高大约15.7______________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______________

2、完成单位换算:

人头发直径约7×10-5m=______________μm

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_____________nm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

7×10-5m=7×10-5×106μm=70μm。

(设计意图:

对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单位之间换算)

(3)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

【过渡】为了准确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测量工具,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测量工具?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工具

【展示实物】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2)观察刻度尺

【提出问题】观察下图刻度尺(或学生常用的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强调重点】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量程是一个测量范围,而不是测量的最大值.

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设计意图:

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锻炼学生观察能力.)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引导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能正确使用刻度尺.

【出示问题】在测量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刻尺?

2.怎样放置刻度尺?

3.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4.记录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设计意图:

通过亲身测量长度,感受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4)正确读取估计值

【以例代讲突破难点】

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___________cm

 

【难点剖析】在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

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计值为零,

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所示,物体长度的准

确值是1.3cm,估计值是0.00cm,因此读数应为1.30cm,不能读作1.3cm.

(设计意图:

利用练习,进一步突破估读这个难点)

【反馈练习二】

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____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_____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____________.

(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

【知识拓展】

1.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

2.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

(设计意图:

渗透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

替代法、化曲为直法.)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

3.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提出问题】

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简单介绍,在古代人们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了解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历程。

 

(2)实验:

用停表测量时间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机械停表的使用

【示范停表的使用】以实验室J1202机械停表为例.

 

【加油站】实验室机械停表J1202的外形如上图所示.

【使用方法】

第一次按下B时表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下B时表针停止转动,读数。

第三最后按下A时表针弹回零点。

简称:

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读数】

要分别读出分和秒并相加.

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所以每一小格是0.1s。

小圈1整圈是30min,1大格是5min,所以每一小格是0.5min。

 

【引导实验】组织学生按课本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对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

【反馈练习三】

如图所示机械停表读数是mins.

 

 

答案:

3min38.3s

4.误差

【问题过渡】在刚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中,我们测量的结果一定等于物体的真实值吗?

如果不等,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布置自学】阅读课本P14“误差”部分,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反馈练习四】

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

①187.6㎜;②187.5㎜;③187.8㎜;④187.65㎜;

⑤187.7㎜.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0㎜

B.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7㎜

C.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③次

D.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⑤次

【强调】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设计意图:

利用反馈练习巩固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对错误测量结果的判断)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

四、课堂检测

老师巡视、讲评.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4.

板书设计:

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二、长度的测量

1、基本工具:

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选、放、读、记

三、时间的测量

1、单位及换算:

1h=60min1min=60s

2、停表的使用:

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四、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1、减小误差的方法: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是否可以避免

课堂检测:

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2、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__________;

(2)物理课本的宽为1.85__________;

(3)人眨一次眼经历的时间大约是0.4__________。

3、完成单位换算:

(1)一张纸的厚度是:

70um=______nm=________m

(2)1.5h=______min=______s

4、图甲、乙所示,木块的长度分别为__________cm、__________cm;图丙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______。

 

图甲

 

图乙图丙

5、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

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__。

6、张林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张林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2、

(1)mm

(2)dm(3)s3、

(1)7×104;7×10-8

(2)90;5.4×1034、2.00cm;1.85cm;2min12.2s

5、解析:

(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准确值是不变的;

(2)去掉偏差较大的,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即长度的平均值为14.72cm。

故本题答案为:

1mm;14.82cm;14.72cm。

6、

(1)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

(2)刻度尺没有放正;(3)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4)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垂直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难点:

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课件展示】播放物体运动视频,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你看到的哈雷彗星、豹、蜗牛等物体都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宇宙和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机械运动

(1)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

【提出问题】你是根据什么判断他们在运动?

【归纳总结】: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认识机械运动的普遍性

【提出问题】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做机械运动的例子吗?

【课件展示】运动物体图片

(3)其他运动形式

【提出问题指导自学】阅读课本,你还知道哪些运动形式?

【归纳总结】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自转、公转也在运动,整个太阳系、乃至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停地运动。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2.参照物

(1)参照物的概念

【过渡问题】确定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似乎很简单,下面的列车你能知道是谁在运动吗?

【课件展示】播放模拟教材“想想议议”情况视频,播放至两列列车并列时暂停,创设情境,设置悬疑。

【课件展示】继续播放,直至另一节列车驶离,画面出现站台等物体。

【提出问题】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另一辆列车在运动,拍摄者乘坐的列车是静止的?

【引导提问】此时我们把谁当成了判断这两列列车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标准?

【归纳总结】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如果被研究物体的位置相对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

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提出问题】为什么刚才有的同学说摄者乘坐的列车是运动的?

【强调】

(1)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

(2)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树木、建筑物、高山)作为参照物。

(3)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该物体是运动的;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无位置变化该物体是静止的。

【总结并引申】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

(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件展示跟踪典例】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

 

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呢?

【课件展示】收割机与车辆图片

【提出问题】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为什么?

【知识拓展】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创设情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

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提出问题】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堂检测

老师巡视、讲评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板书设计: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性: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堂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蛟龙号下潜B嫦娥二号奔月C.桃树生长D.日本海啸

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

3.一个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4.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5.如图所示,有风的夜晚观看天空的云和月亮,有时感到云把月亮慢慢盖住,我们是以为参照物,有时我们感到月亮往云里钻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6.神舟十号飞船搭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再次实现手动操作与天宫一号对接,对接前神舟十号飞船向天宫一号靠近时以“神十”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_________的,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航天员是_________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的。

参考答案

1.B2.B3.B4.D

5.月亮、云6.静止、运动、相对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我国“和谐号”高速列车疾驶时呼啸而过的短片及中学生运动会上运动员奔跑时的短片,结束后屏幕定格为两短片中的截图各一幅。

【比较异同】列车的运动和中学生的运动相比,有什么不同?

【设疑】运动的物体,有的运动的快,有的运动的慢,在物理学中,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板书】1-2运动的快慢

(设计意图:

创设生活情境感知运动的物体有快有慢,为新课引入做好铺垫)

二、合作互动

探究新知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播放视频】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m栏比赛视频,视频结束后屏幕再现比赛中某时刻的图片2幅,

【想想议议】

1.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谁跑的快?

你们小组是根据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呢?

2.如果你是终点裁判员,将如何判断谁跑的快?

你们又是根据什么方法比较的呢?

(设计意图:

通过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板书】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反馈练习】1.森林运动会中龟兔赛跑。

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___________,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跑得快。

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_____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跑得快。

【过渡】由以上实例分析可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考虑路程和时间因素。

若路程和时间均不相同,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想想议议】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他们运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我们该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设计意图:

构建路程和时间不相同的问题情景,为速度概念的建立埋下伏笔)

【温馨点拨】将他们的路程或时间变成相同的,然后利用上述方法进行比较

【归纳总结】对于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我们也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比较1s内通过的路程或通过1m路程所用的时间

【引导点拨】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

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二)速度

【自学指导】在3分钟内快速阅读课本P20“速度”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速度的物理意义?

速度的定义、公式?

速度的单位有哪些?

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板书】二、速度:

定义: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4.单位:

m/s(m·s-1)、km/h(km·h-1)

1m/s=3.6km/h

人步行的速度:

v=1.1m/s.

【释疑解惑】根据各相应单位的换算值求出m/s和km/h的换算关系.

1m/s=

 km/h=3.6km/h。

【反馈练习】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___________m/s,合___________km/h

【例题】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记录,成绩是12.91s。

这项奥运会记录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

写出公式、代入数值、计算结果,写上单位,还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特别强调】一是:

公式中的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在同一个运动中的速度、路程及时间;二是:

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如果不统一要进行换算。

(三)速度公式的应用

【反馈练习】3.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3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设疑】在一些路段,交通部门对汽车的运动速度有所限制,司机是怎样知道自己的汽车有没有超速的呢?

【课件展示】

(四)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自学指导】在3分钟迅速阅读课文P20-21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机械运动是如何分类的?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4.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疑难点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在任何时刻、任何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板书】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恒定不变,另外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设计意图:

让学生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反馈练习】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2.平均速度

【视频展示】山地自行车运动员在上、下坡时的情景;列车进、出站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

让学生知道一般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变化的)

【设疑】以上物体的速度大小是变化的,那么,我们如何来比较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呢?

【引导讨论】通过公式v=s/t计算得到的速度能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路程)的快慢程度吗?

【总结】变速运动快慢的描述非常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

来描述运动的快慢,不过此时得出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设计意图:

使学生知道变速运动的特点,知道平均速度的意义)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流程

四、当堂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案,生生互批,教师点评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3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