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湘教版选修6讲义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三节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99423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湘教版选修6讲义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三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湘教版选修6讲义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三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湘教版选修6讲义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三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湘教版选修6讲义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三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湘教版选修6讲义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三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湘教版选修6讲义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三节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湘教版选修6讲义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三节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湘教版选修6讲义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三节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湘教版选修6讲义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三节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湘教版选修6讲义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三节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2.理解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措施。

3.理解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的目的及原因。

一、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1.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

植树造林。

2.防护林带的类型

3.防护林的目的

(1)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

(2)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思考

1.三种防护林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答案 防风固沙林主要分布在荒漠化严重或面临荒漠化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水土保持林分布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如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源涵养林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或水源地地区。

二、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1.科学开发土地的原则

(1)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2)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的不科学行为。

2.土地整理

目的

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

背景

沟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零星未利用土地和废弃地多;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等,废弃了大量土地

整理效果

恢复土地生产功能,或作为备用耕地

方式方法

旧村归并,退宅还耕;塌陷区的土地复垦

思考

2.我国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主要的土地资源问题是什么?

答案 华北地区主要是土地盐碱化、土壤污染,东北地区主要是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

探究点 土地资源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探究活动

 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回答问题。

平均坡度(°)

平均海拔(m)

占用耕地

0.94

674.46

增补耕地

8.40

1830.19

(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2)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的区域的开垦。

解析 第

(1)题,通过表格信息即可得出结论。

(2)题,从思想教育、法律法规、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

反思归纳

1.森林的作用

拓展提升

 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

盐碱化

酸化

污染

原因

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不合理的垦殖等人为因素

气候变暖、干旱,风沙侵蚀等,滥垦滥挖、过度放牧、乱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

气候干旱,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水水位上升;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

酸雨、大量使用化肥

大气、水污染,工业、生活固体污染物堆放,农业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

危害

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

沙漠面积扩大、耕地减少、风沙危害、沙尘暴等

耕地退化、农业减产

土壤酸度增大、板结

间接污染水源、食品,危害人类健康

对策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完善排灌系统,利用水利和生物等配套技术

施有机肥、加熟石灰

预防为主,治理污染源

2.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

土地的开发整理要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水土保持,有利于集约用地,有利于增量提质,有利于资源永续利用。

对点训练一 防护林的作用

下表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我国的三北防护林、长江流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以及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的林地利用情况。

读表回答1~3题。

用材林

32718

9506

10460

8192

经济林

68226

17023

9292

2606

防护林

347829

83286

32379

31822

薪炭林

4236

346

3463

3860

特种用途林

754

130

119

69

1.上表各防护林体系的不同林地利用类型中,比重最大的是(  )

A.用材林B.经济林

C.防护林D.薪炭林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

A.提供能源B.提供木材

C.水土保持D.发展经济

3.三北防护林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华北地区的防护林最主要的作用是(  )

A.防风固沙B.水土保持

C.庇护农田D.涵养水源

答案 1.C 2.C 3.A

解析 第1题,由表中信息可得出防护林的比重最大。

第2题,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的主要的功能是水土保持。

第3题,华北地区的防护林的功能主要是防风固沙。

对点训练二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国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云南省按照“盘活存量、内涵挖潜”要求,积极开展旧城和旧村改造,推进建设用地清理。

目前,全省清理出的闲置土地1293家,收回135.6公顷闲置土地。

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行为属于合理利用土地的是(  )

①占用基本农田,推进城市建设 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③城市开发多建大广场

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主要标准是(  )

①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土地生产优势 ②能改善生态环境 ③单位面积产值的高低 ④不占用耕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4.D 5.A

解析 第4题,基本农田是肥力高、质量好的耕地,不能占用;城市开发区的建设也要本着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的原则进行,必须适度开发。

第5题,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主要标准包括:

①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土地生产优势;②能改善生态环境。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

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 危害:

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

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解析 由材料及图可知,切沟主要由流水侵蚀所致,其危害主要是损坏耕地,加剧水土流失,影响农业生产等,其防治措施可借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沟谷治理方式,如修建拦水坝;调整耕作方式;修建农田水利设施等。

课时作业

阅读下列图片,完成1~3题。

1.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图片④的主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B.保持水土

C.涵养水源D.净化空气

3.为减少西北地区风沙对耕地的侵蚀,应大量种植的防护林带是图片中的(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1.C 2.C 3.A

解析 第1题,“保持水土”一般在坡度较陡的区域,因为那里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第2题,图片中的森林是水源林。

第3题,防风护田林可以减少风沙,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的区域。

读下图,完成4~5题。

4.图示措施,主要是用来治理(  )

A.塔里木盆地的荒漠化

B.内蒙古高原的沙尘暴

C.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D.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

5.图示措施适用于(  )

A.陡坡B.缓坡

C.塬D.平地

答案 4.C 5.A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该地起伏较大,且利用鱼鳞坑植树造林,可知其主要是用来治理水土流失。

第5题,利用鱼鳞坑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适宜布局在地面坡度较为陡峭的山坡。

下表是四川省某山区县1961年和2012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

据此回答6~7题。

年份

项目

1961年

2012年

耕地面积(km2)

400

521

森林面积(%)

36.79

20.46

气温年较差(℃)

24.1

27.6

年降水量(mm)

1369

1087

雨季地表径流(亿m3)

7.1

8.2

水土流失面积(km2)

31

68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1.9

人口(万人)

21.5

40.1

6.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B.人均森林面积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D.人均粮食产量

7.与1961年相比,该县2012年雨季地表径流量偏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水量大B.植被破坏严重

C.农业用水量减小D.蒸发量增大

答案 6.C 7.B

解析 第6题,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得,1961年的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8.6km2/万人,2012年的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3km2/万人,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森林面积在下降,而人口却在增加,因此人均森林面积呈下降趋势;1961年的人均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44km2/万人,2012年的人均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70km2/万人,呈上升趋势;1961年的人均粮食产量约为0.45吨/人,2012年的人均粮食产量约为0.30吨/人,呈下降趋势。

第7题,读表格可知,该县2012年的森林面积低于1961年,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面积的降低导致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最终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大。

而森林面积的降低主要是过度开垦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

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8~9题。

8.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D.温室效应

9.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答案 8.B 9.B

解析 第8题,由土地资源构成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宜农土地只占本地区土地资源的12%,宜林土地占54%,宜牧土地占33%;但是由土地利用结构图可以看出,该地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40%,林地占18%,草地占20%,说明植被破坏严重。

江南丘陵地区降水量大,植被遭到破坏后,易引起水土流失问题。

第9题,要解决江南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问题,应退耕还林还草。

读图,完成10~11题。

10.有关该地区土地退化成因及其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Ⅰ类侵蚀区以风力侵蚀为主,并成为华北地区的重要沙源地

B.Ⅱ类侵蚀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加剧了水污染现象

C.Ⅲ类侵蚀区以冰川侵蚀为主,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D.①地区因不合理的灌溉,导致洪涝灾害频繁

11.有关晋陕内蒙古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发挥光照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

B.河套平原灌溉水源充足,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C.内蒙古地区大力植树造林,建立木材生产、加工基地

D.依靠煤、铁、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冶金和重化工基地

答案 10.A 11.D

解析 第10题,Ⅰ类侵蚀区以风力侵蚀为主;Ⅱ类侵蚀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导致水土流失严重;Ⅲ类以冻融作用为主,没有冰川分布,没有冰川侵蚀;①地区因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第11题,黄土高原地区应该退耕还林还草,河套平原地区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内蒙古地区不适合植树,应该种草。

12.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

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答案 措施:

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解析 为保护土壤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保护土壤的理由要结合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分析。

1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问题。

(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2)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案 

(1)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

耕地和牧草地。

(2)沙地:

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

旱地:

水土保持。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区域主要为鄂尔多斯高原及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主要依靠图中的图例(如沙漠、沙地、河流、年等降水量线等)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进行表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结合图中的图例(如旱地、水浇农田、草地等)合理表述即可。

(2)题,沙地主要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荒漠化土地,应从形成原因入手提出治理措施,而对旱地应进行合理的利用,防止其荒漠化。

14.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

(1)材料一中,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A或B)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要解决材料二中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3)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答案 

(1)B 人口的快速增长;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

(2)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3)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解析 

(1)读图可知人均耕地减少,与人口增多和耕地减少有关。

(2)a地区位于东北地区,松嫩平原主要是水土流失问题,三江平原主要是开垦湿地的问题。

(3)b、c、d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多耕地少,城市化水平高,人均耕地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