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98695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8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docx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docx

优化方案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学生用书P189])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神经元

2.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3.反射弧

([解惑]) 

(1)传出神经末梢+腺体=效应器或传出神经末梢+肌肉=效应器。

(2)刺激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而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

(1)静息电位

①概念:

未兴奋区的电位。

②特点:

外正内负。

③产生原因:

由K+外流引起。

(2)动作电位

①概念:

兴奋区的电位。

②特点:

外负内正。

③产生原因:

由Na+内流引起。

2.局部电流

(1)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

由未兴奋区域向兴奋区域传导。

(2)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

由兴奋区域向未兴奋区域传导。

3.兴奋传导的特点:

双向传导。

 自然情况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双向的吗?

提示:

不是,是单向的。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如下图)

[解惑]) 

(1)突触小体不属于突触的结构。

(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中枢的功能

2.人脑的言语区及损伤症[连一连]

1.(必修3P17图2—1改编)下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B.图2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C.图3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D.甲电极处从静息、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可依次用图1、2、3表示

答案:

C

2.(必修3P22基础题T2改编)“开车不饮酒,饮酒别开车!

”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人脑中受影响的生理结构依次是(  )

A.大脑、脊髓、脑干     B.大脑、脑干、小脑

C.小脑、脑干、大脑D.大脑、小脑、脑干

答案:

D

3.思维诊断

(1)判断下列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相关叙述

①(2016·北京海淀区模拟T3D)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

②只要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

③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

④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

(2)判断下列有关兴奋产生、传导与传递的叙述

①(2015·高考山东卷T4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

②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

③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

④突触包括突触小体和突触后膜。

(×)

⑤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

⑥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

⑦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

(3)判断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

①(2016·山东济宁期末T10B)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身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

②大脑皮层言语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

③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

(×)

考点一 透析反射和反射弧[学生用书P190]

1.区分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一看是不是“先天性”:

如果是先天性的(即生来就形成的)则为非条件反射,如果是后天性的则为条件反射。

二看是否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如果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则为条件反射,否则为非条件反射。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

甲:

感受器,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①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②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乙: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和活动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才能完成

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膝跳反射的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构成,而效应器则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2)膝跳反射反射弧中有______种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____________中。

(3)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中,属于低级神经中枢,要受高级神经中枢____________的控制。

(4)在A处施加适宜的刺激引起屈肌收缩______________(属于、不属于)反射。

[答案]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

(2)两 脊神经节 (3)脊髓 大脑皮层 (4)不属于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感觉(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外,构成神经节,因此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而中间神经元和运动(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中,构成灰质。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为

,则兴奋传递方向为轴突末梢→胞体或树突,图示中与“

”(轴突末梢)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胞体)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

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1.

(2016·四川绵阳市二模)如图为某一神经冲动传递过程的简图,若在P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其中甲为肌肉,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乙为效应器

B.丙神经元的细胞体通常位于脑或脊髓中

C.刺激后神经冲动的方向为丁→戊→乙

D.肌肉将发生收缩,该反应称为反射

解析:

选B。

图中共显示三个神经元,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甲是效应器,乙是感受器。

P点受到刺激后,兴奋将沿丙传到甲,甲会发生收缩,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反应不属于反射。

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一般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2.(2016·山东日照市期末)在运动或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D.②⑤

答案:

A

正确理解反射

(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若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可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都不属于反射。

(2)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

考点二 以模式图为载体,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学生用书P191]

1.传导过程

过程:

局部电流

未兴奋部位

电位变化……。

结果:

已兴奋部位恢复原来的静息电位状态。

2.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

(1)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

(2)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3.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1)曲线表示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情况。

(2)a线段: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使K+外流。

(3)b点:

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

(4)bc段:

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

(5)cd段:

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

(6)de段:

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静息水平。

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X处受到刺激时,电表测得的电位为____________,此时电表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的偏转。

(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内电流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______。

(3)图乙中的t3时刻,对应图甲中兴奋传导至____电极处,此时该处膜外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

(4)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主要是______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答案] 

(1)动作电位 两次方向相反 

(2)a→b (3)b 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4)Na+

电位测量与电流计指针偏转原理

(1)电位的测量

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

静息电位测量: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动作电位测量: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或内侧)

(2)指针偏转原理图

下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细化图: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成因分析

 

1.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解析:

选A。

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

图示中乙处外负内正,则乙处兴奋,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丁区域外正内负,则是K+外流所致。

2.(2016·湖南长沙一中、师大附中等六校联考)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用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运输方式

B.由图中三条曲线a、b、c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

C.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同时影响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峰值

D.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解析:

选D。

K+逆浓度梯度进入神经细胞,属于主动运输,而Na+进入神经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协助扩散。

细胞外液Na+浓度决定动作电位的幅度,则由图中曲线可知,细胞外液Na+浓度高低的关系应是a>b>c。

由图可知,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的峰值;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的,与K+浓度有关。

由图分析可知,若细胞外液Na+浓度过低,则动作电位可能无法产生。

易错点1 兴奋产生和传导中Na+、K+的运输方式辨识不清

[点拨] 

(1)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

(2)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故属于协助扩散。

(3)恢复静息电位时,Na+的外流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

易错点2 误认为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相同

[点拨] 

(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静息电位和膜电位的测定

 

3.如图甲所示,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实验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1~2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

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情况,绘出的曲线如图乙,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选D。

该电流表测量的是膜外的电位变化,由图甲知a处先兴奋,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指针向左偏转一次,随后b处兴奋,指针向右偏转一次,故此过程中电流表指针应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项符合题意。

4.实验人员将2个电位计甲和乙分别连接在蛙的一根刚切断的神经纤维上,其电位计的连接方式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在静息且没有受损的神经纤维外膜上所有点都是等电位

B.刺激e点,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且甲电位计上指针发生2次偏转

 

C.刺激e点,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D.静息时,乙电位计测量的是受损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且指针向右偏

解析:

选D。

选项A正确,在静息且没有受损的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均为外正内负,外膜上所有点的电位都相等。

选项B正确,刺激e点,当兴奋传导到a点时,a点膜外电位为负,b点膜外电位为正,甲指针向左偏;当b点兴奋时,a点膜外电位恢复,变为正电位,b点膜外电位为负,甲指针向右偏。

选项C正确,在离体情况下,刺激e点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不管是向左还是向右,都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选项D错误,据图分析,静息时,电位计乙所测为静息电位,外正内负,一般规定膜外电位为0,所以静息电位为负值,因此静息时,乙电位计测量的是受损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且指针向左偏。

(1)解题时要注意电流计的电极在神经纤维上的位置,是膜内还是膜外。

(2)判断电位变化是哪种离子流动造成的,需要判断该时刻所测电位是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

考点三 以模式图为载体,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学生用书P193]

1.突触结构

突触前膜是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膜,突触后膜是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突触间隙实际上就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细胞间隙;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

类型及简化图:

(1)

(2)

2.兴奋的传递

(1)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等。

(2)传递的过程

3.传递特点

(1)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上。

(2)突触延搁: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

4.作用效果:

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突触小体中含量较多的细胞器为__________________,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__________。

(2)②处的液体为__________,传递兴奋时,③上含有能特异性识别神经递质的物质,该物质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

(3)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__________,此时Na+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内流。

(4)兴奋从a处传至b处时,在b中发生________________的转变,其传递方向是____向的。

[答案] 

(1)线粒体、高尔基体 流动性 

(2)组织液 糖蛋白 (3)负电位 协助扩散 (4)化学信号→电信号 单

 

1.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如图),则细胞膜两侧的电位怎样变化?

会使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

                                    

                                    

                                    

2.分别刺激A处和骨骼肌B处,在C处能否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提示:

1.仍维持外正内负的电位,但电位差加大。

抑制。

2.刺激A处,在C处可以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具体途径为A→③神经元→①神经元→C处,但不能从A经②传到C处。

刺激B处的骨骼肌,C处不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原因是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导。

1.有关神经递质的分析

项目

分析

供体

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受体

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

传递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

释放

方式为胞吐,神经递质在该过程中穿过了0层生物膜,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作用

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膜电位变化(兴奋或抑制)

去向

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2.正确判断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对突触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

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神经递质的受体,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可能的原因有:

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③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④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体的酶活性丧失,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

      突触的结构及传导机理

 

1.(2016·浙江丽水一模)已知Ca2+可以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如图为神经—肌肉接点模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Ca2+浓度下降将引起乙酰胆碱合成量减少

B.瞬间增大Ca2+通透性可使肌细胞持续兴奋

C.乙酰胆碱经通道蛋白进入肌细胞形成一个小电位

D.肌膜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

选D。

结合题干信息:

“Ca2+可以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Ca2+浓度与神经递质的合成无关,A错误;瞬间增大Ca2+通透性可导致神经递质释放增多,但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一定是使肌细胞兴奋的递质,B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它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后膜上的相关离子通道蛋白打开,从而使后膜产生一个小电位,C错误;肌膜处发生的信号变化过程是接受神经递质(化学信号)后产生兴奋(电信号)的过程,D正确。

2.(2016·成都七中周练)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

A.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D.③④

解析:

选A。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而传递兴奋,由题可知“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表明兴奋无法在突触中传递,造成传递障碍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突触小体无法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另一种是突触前膜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因此②④符合题意,故选A。

突触小体≠突触

[点拨] 

(1)组成不同:

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信号转变不同:

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问题

 

3.若在图中丙和丁两点的细胞膜外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刺激甲点后,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记录仪检测到的结果应是(  )

解析:

选B。

刺激甲处时,电流计的指针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丙处首先兴奋,膜外先负后正,结合曲线图,曲线应先向下然后向上;又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需要一定时间,故指针并非连续进行两次偏转,中间有一个停滞期。

4.(2016·山东日照校际联合检测)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负变正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解析:

选A。

a点受刺激时,由于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而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由于刺激a点后,电表①②都发生了偏转,故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方法分析

(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学生用书P195])

 

[核心体系构建]

 

[填充] ①反射弧 ②内负外正 ③K+外流 ④内正外负 ⑤Na+内流 ⑥双向传导 ⑦局部电流 ⑧单向传递 ⑨突触 ⑩大脑皮层

[规范答题必备]

 

1.反射弧的结构: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

(2)兴奋传导是双向的,由兴奋区向未兴奋区传导。

(3)膜内电流方向:

由兴奋区向未兴奋区传导;膜外电流方向:

由未兴奋区向兴奋区传导。

3.突触与突触小体的区别

(1)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称为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等属于突触小体。

(2)突触:

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

4.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间的信号转化: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传递方向: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学生用书P195])

 

1.(2016·广州六校联考)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

B.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C.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D.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解析:

选D。

突触是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相邻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组成的,因此突触含有Ⅰ部位的结构。

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

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种。

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2.(2015·高考浙江卷改编)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兴奋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解析:

选D。

题中给出的信息是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减弱。

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传到肌纤维内部时,才会引起肌肉收缩,A项错误。

传出神经元兴奋时膜对Na+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