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潮阳潮南区教师上岗考试必备复习资料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9673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汕头市潮阳潮南区教师上岗考试必备复习资料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汕头市潮阳潮南区教师上岗考试必备复习资料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汕头市潮阳潮南区教师上岗考试必备复习资料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汕头市潮阳潮南区教师上岗考试必备复习资料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汕头市潮阳潮南区教师上岗考试必备复习资料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汕头市潮阳潮南区教师上岗考试必备复习资料2.docx

《汕头市潮阳潮南区教师上岗考试必备复习资料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头市潮阳潮南区教师上岗考试必备复习资料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汕头市潮阳潮南区教师上岗考试必备复习资料2.docx

汕头市潮阳潮南区教师上岗考试必备复习资料2

2011年潮阳潮南教师上岗考重要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C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2.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3.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A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D、加涅    

5.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D  )

  A.陶行知  B.蔡元培C.潘菽  D.廖世承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    3.  4。

  5.  6.    7.8.  

)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介于  (心理学、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3、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群体差异  、个体差异)来体现的。

  4、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敬业精神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  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  )和(社会环境)  。

6、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7、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监视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

      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8、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  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概况。

.教育心理学从最初附属于普通心理学或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1)主动性研究:

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研究:

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奇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3)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  织起来一起学习  

(4)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  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

(5)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

四、论述题  

  l、试述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

(1)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包括:

学生、教  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学生。

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3)教师。

主要通过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4)教学内容。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5)教学媒体。

它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产生影响。

(6)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

2、试述学与教的过程及相互影响。

1)学与教的过程包含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及评价/反思过程。

(2)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3)教学过程指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4)评价。

反思过程。

这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查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对教学的监控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三种

3、联系实际说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教育学填空题:

1、《绪论》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童年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基础、一定的文化基础。

贯穿于《大教学论》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2、《教育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反映的是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另一条反映的是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

学校教育的出现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

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迅猛,在教育上表现为由主要为继承已有文化遗产服务逐步向主要为未来社会服务,即由继承型转向发展型模式。

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

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化的人。

在现代社会里,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等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定社会里,通过组织控制、政策限制、法律强制和思想教育等途径实现着其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具有文化功能,这一功能表现在延续、更新、普及、整合文化上。

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上,教育以人为对象,以育人为己任。

学会行走和初步掌握口语是婴幼儿期极具重要意义的两件事情。

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养育是婴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好奇心是人的智慧发展的原动力。

童年期最为艰巨的任务是掌握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

青年应学会选择。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内外两大类,内部因素主要是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外部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构成人的生活环境。

生物本能起源说的观点是法国利托尔诺。

教育的心理模仿说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

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活动的形成期。

制定教育目的是社会实现对教育进行控制的中心环节。

原始教育的基本特征有:

内容的同一性、整体的原始性、形态的融合性。

文化通过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具体体现在:

提高人们的教育需求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政制度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养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满足婴儿的合理需求;有意适度训练其器官;在生活环境中有意设置丰富的刺激物;尽量接近自然。

早期教育需特别注意的是:

关注非智力因素,为正规学习打好基础,发展幼儿口语,教幼儿学会使用玩具、器具。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能力的培养。

愉快教育的核心是不断获得成功。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

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马恩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素质的基本属性有:

相对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

应试教育的主要危害有:

严重地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摧残身心健康;压抑个性发展。

在西欧,教会学校的目的在于培养僧侣,封建主培养骑士。

三类基本教育目的即个体本位观、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和文化本位观。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制定教育目的时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一般来说,教育目的包括两大构成要素,一是规定所培养的人具有的社会功能,二是规定通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要形成的各种内在素质及其结构。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共同构成。

德育是以培养教育对象思想品德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

德育的实质就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

智育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

体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美育是掌握审美知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的教,“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也有复杂性,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

学生主体性表现在:

创造性、自觉性、独立性。

学生客体性表现在:

向师性、依赖性、可塑性,教师的素质包括:

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

知识素质包括:

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教师的作用表现在:

对社会的作用、对学生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师生关系通常表现为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而后者又包括情感关系和认识关系。

根据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分为命令-服从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参与型。

5、《学校教育制度》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癸卯学制,解放以来我国学制基本上沿用1951年学制,我国当代学制改革的主要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学制按横向划分有:

幼儿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

学制建立的依据有: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状况、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原有学制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

我国学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改革学制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1951年学制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放的方针。

1958年学制进行了十年一贯制的试验。

6、《德育工作》构成德育过程的主要形态是:

说服教育、实际锻炼、陶冶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从学生的道德意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作为开端。

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包括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

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评比竞赛、操行评定。

德育方法除说理教育法外,还有实际锻炼、示范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育、品德评价法五种方法。

7、《教学工作》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

制定有关课程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

对班级授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说明的著名教育家是夸美纽斯,杜威主张“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传递-接受式源于赫尔巴特,情境-陶冶式吸取了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的成功经验概括而成。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布鲁纳和杜威抽倡导的发现教学法。

学校的正规课程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

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

教学计划、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教科书。

中小学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的手段为标准分为: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的根据是:

教学目的、教师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的特点。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

备课和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考试。

教学模式的特点是:

指向性、简略性、操作性、整体性。

隐性课程的特点是:

隐蔽性、全程性、非预期性。

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学校的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中小学常见的显性课程有: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课程计划由学科设置、学科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学周安排组成,其中心内容是学科设置。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

认识主体的不成熟性和发展性、认识对象间接性和概括性、认识方式的简捷性和高效性。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提问、讨论、读书指导法。

讲授的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

参观的种类有,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

实验有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复习巩固性实验。

中小学学法指导的根本目标是:

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复习教学和远程教学。

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其中钻研教科书是备课的中心工作,要求做到“懂”、“透”、“化”三个程度。

常见的教案有:

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综合式教案。

课外辅导的形式有个别和小组辅导两种。

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是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考试、考查是检查学生成绩的方法。

8、《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班主任工作,公正性原则上是班主任工作中致辞关重要的原则,培养班集体的先决条件是确立奋斗目标,调查了解学生是建设班集体方法的第一步,常规性班级管理包括:

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

有学生对班主任说放在笔盒里的10元钱不见发了,班主任怎么做最好:

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希望拿钱的同学主动承认,教育同学加强防范意识,希望拿钱的同学悄悄把钱放回原处。

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解决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和协调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规律和特点的反映。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有:

全面性、公正性、民主性。

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有民主意识。

班干部的选拔和评优应该民主评议。

新生的入学教育包括适应教育、常规教育、传统教育、学习方法教育。

班集体的管理包括常规性的班集体管理、阶段性班集体管理、毕业班集体管理。

制定班主任计划包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执行计划。

总结有全面总结、专题总结。

班集体的形成过程有:

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9、《课外校外教育》课外校外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专题集会属于群众性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区别是组织者不同,它们的联系表现在有共同的特点、作用、内容和形式上,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特点有:

形式上的多样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内容上的广泛性、组织上的自愿性。

群众性活动有:

报告会、座谈会、专题集会。

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包括:

自主性原则、自愿性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在家庭教育中要养育结合。

10、《学校管理》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学校领导在执行阶段的重要职责是协调。

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校长在处理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决策的层次性,体现管理方向反映学校管理全局的是计划,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是行政的方法,而经常运用的最具有传统色彩的方法是思想品德的方法。

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检查和指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

现代学校管理必须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的客观要求。

教师岗位责任制的“三定”工作指定编、定员和定工作量。

教师的任用制度包括:

派任制、聘任制和代用制。

教师考核分全面考核和单项考核两种,对教师的考核一般采用平时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学校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包括:

制订计划、组织执行、督促检查和总结提高。

教师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有脱产进修和在职进修。

在执行阶段,学校领导主要应该抓好组织、指导、协调和激励工作。

11、《教育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应坚持为人类做贡献的教育价值观,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应是教育总目标,“一条龙”的改革是指“中小幼”整体改革。

新时期基础教育中德育的突出特点是德育的主体性、德育的开放性、德育的复杂性。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包括单项改革和综合改革。

教育民主化具体表现在教育机会均等、教育管理民主化、教学民主化三个方面,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基础教育实施的单项改革主要有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管理改革。

12、《教育科研》划分是最基本的分类方式,资料的整理研究是最重要的关键性的,研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教育实践是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科学研究主要具有的两大特点是艰巨性和创造性。

理论假设的三个阶段:

发现新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构建假设的核心,抽出某种推测性设想,构建假设的推论部分。

为了正确地进行分类,需注意的几点是:

标准同一、结果相称、子项相斥、逐级划分。

科学抽象应符合的要求有:

以实践为基础,且必须回到实践中体验其正确性、科学抽象出的东西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高层抽象必须能演绎出低层抽象。

创新是科学的灵魂。

从范围分,教育科研有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从性质分教育科研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一般来说,教师应选择个人力量就能承担的、微观的、以应用为主的教育研究课题。

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选择课题是教育科研的起始环节。

教育科研过程就是对教育科研资料的搜集、使用和再创造的过程。

分类方式按照复杂程度分为划分、整理次序、系统分类三种。

强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搜集数量资料和非数量资料相配合,是当前教育科研的一大特点。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有教育科研报告和教育科研论文。

教育科研报告包括实证性,文献性研究报告。

按写作要求,教育科研论文分为投稿论文和学位论文。

若按研究层次,教育科研论文分为经验性论文、评述性论文、研讨型论文和学术型论文。

前言、正文、结论是实证性研究报告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在实验报告中正文由实验进程、方法和结果构成。

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的过程有三个环节,写作提纲、撰写初稿(中心环节)修改定稿。

谋篇构思的关键是安排好层次结构。

13、《教育测评》教育测量的要素有单位、参照点、量表。

根据测量的内容教育测量可分为学业成绩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特殊能力测验。

根据实施测量的时机教育测量可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总结性测验。

根据测验结果的评价标准,教育测量可分为常模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

良好的测量应具备的条件是正确性、可*性、鉴别性和实用性。

测验编制的中心环节是编制题目。

根据学生自由反应的程度,可以将主观性试题分为限制反应试题和扩展反应试题。

根据评分是否客观把试题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类。

教育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按评价的方式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教育评价的功能是测量功能、诊断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导向功能。

教育评价可分为准备、实施、和结果处理三个阶段。

客观性试题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和简答题。

14、《教育现代化》教劳结合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过程,它一方面强调教育必须结合生产劳动,另一方面则强调生产劳动必须依*科学和教育。

就全国而言,农村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

在规划成人教育时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

多形式和多渠道筹措教育办学经费,是中国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唯一途径是教劳结合。

教育的经济效益是通过育人来实现的。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主要是指教育水平,其政治目标具有导向功能,其经济目标具有间接性,社会互动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哈弗罗克。

教育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基础地位、优先地位

  15.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16.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劳动。

  17.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学制。

  18.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19.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20.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三是语言直观。

  21.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说服教育),基本途径是教学。

  22.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3.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24.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

  25.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功能。

  26.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27.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28.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要探索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刺激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

  29.20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课程的理论。

  30.任何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桥梁。

  31.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

  32.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加强基础、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现

  33.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

  34.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3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3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3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3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39.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40.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41.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4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43.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44.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45.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

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46.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

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教育是一种伴随着人类社会始终的现象,是人类生活的共同活动。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学校的正式产生是在努力里社会,它的产生首先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2.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

3.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一书,提出了

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

4.1776年,法国哲学家康德在歌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

5.赫而巴特被看作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主导主体

特点:

间接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制约。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类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类提供物质基础

2.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师的素质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