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发展参考0910.docx
《韶关发展参考09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韶关发展参考0910.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韶关发展参考0910
目录
韶关发展思考
●培植财源壮大财政实力发挥财政对提高产业和城市聚集度的积极作用
2
政策探讨
●服务小企业金融体系先转型
9
●“十二五”主题词应是“调整”
10
生态补偿
●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模式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12
●我国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初探
15
新能源
●新能源市场掀起垃圾发电投资新潮
16
●浙江温州“追风逐浪”开发新能源
17
林权改革
●丽水市林权改革:
变优势资源为富民资本
19
●巴彦淖尔市五原出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
21
农林发展
●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农民带来实惠
22
●常熟从“袖珍林场”到国家森林公园的科学发展启示
23
短讯采撷
25
韶关发展参考
2009年第10期总第10期
顾问:
许俊杰王羽梅
主编:
官建生
副主编:
李步德刘梦溪曾建平
责任编辑:
卢剑编辑:
徐国华黄桂兰胡敏
韶关学院图书馆主办2009年6月
卷首语
官 建 生
风云变幻的2009年将近过半,在这180余个日子里,出现最高频率的词汇莫过于“金融危机”、“就业”等等,每月底最牵动人们神经的应数“CPI”、“PPI”等数字了。
培植财源,壮大财政实力是各地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壮实的财政对提高产业和城市聚集度具有积极作用。
要想科学发展经济,壮大财政实力,必须要有大思路,大手笔,实施“弯道超车”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必备的手段和渠道。
我市被确定为生态发展区的代价是巨大的,因为生态发展区就是“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许多高收益的产业被限制。
为此,我们应争取合理的流域生态补偿,阅读《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模式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和《我国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初探》能给我们借鉴。
农林发展是我市实现生态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是农产品商标化、国际化的最有效途径,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民增收。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关键是商标战略。
我市近几个月来的枇杷、杨梅和三华李,以及接踵而至的香瓜、西瓜、柑桔、蜜柚、马蹄、香芋、烟叶、油粘米等等是亟待包装的韶关特色产品。
此外,常熟从“袖珍林场”到国家森林公园的科学发展给我们有益启示;丽水市变优势资源为富民资本的林权改革很有参考价值。
伴随国家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的呼之欲出,新能源市场的开拓面不断扩大。
“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日成投资新潮;苍南县提出打造“浙南能源中心”的目标,新能源发电厂成为能源开发的亮点,对生态发展区的我市有参考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巴曙松教授指出:
服务小企业,金融体系先转型。
必须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改造。
要从税收、资金成本、以及业务考核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融资给予适当的倾斜。
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创业板推出在即,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不仅在于为有限的上市公司带来融资,还在于推动社会融资更加关注中小企业,从而使得更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得到改善。
我市应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包装更多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到创业板上市融资。
“十一五”规划行将进入尾声,发改局开始考虑我市“十二五”规划制订问题,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十二五”主题词应是“调整”。
2009.6.29
培植财源,壮大财政实力,发挥财政对
提高产业和城市聚集度的积极作用
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李春才教授
2008年对于我国和我市来说,均是十分艰巨而辉煌的一年,开春冰雪灾害弥漫整个南中国,我市是重灾区,京广线中断,京珠高速被堵塞,数千辆车、数万旅客被堵在冰天雪地;“5.12”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奋起抗震救灾;尔后奥运会在我国成功举办。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全市人民奋勇拼搏,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十分显著的成绩,全市GDP第一次迈进500亿大关,达到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工业增加值达236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206亿元,增长13.1%;农业实现增加值78亿元,增长5.6%。
财政紧紧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关注民生、科学调控、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原则,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全年来源于我市的财政总收入达到106亿元,第一次突破100亿大关。
同比增收18.3亿元,增长20.8%;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36.3亿元,同比增加6.3亿元,增长21.09%;市本级完成18.2亿元,增长3亿元,增长19.8%;县区完成18.1亿元,增加3.3亿元,增长23%。
从财政收入增长总量来看,应该说是比较乐观的,但是2008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再引发全球性金融海啸,逐步影响到我国的实体经济。
我市同样受到严峻考验。
今年1至3月份财政收入增幅惊人逆转,一月份负增长10.08%,二月份负增长15.11%,一月至三月二十日止比上年同期负增长10.74%,市本级财政更是负增长13.04%,县级负增长8.18%。
金融海啸的影响何时结束,实体经济何时回暖,回暖的速度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当然,不管国际国内经济如何发展,其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
几十年来奠定的物质和科学技术基础还在,市场经济的机制还在,经济复苏和发展也就在所必然。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来探索我市如何“培植财源,壮大财政实力,充分发挥财政对提高产业和城市聚集度的积极作用”的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市政府下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专题“推进科学发展”调研方案的通知后,我局立即按市政府的要求组织专门调研班子,聘请专家,深入乳源、工业开发区等县区实地考察调研,经综合分析和讨论,就这一专题作出如下探讨,供市政府在作总题时参考。
关于培植财源,壮大我市财政实力方面,我们认为:
想要吃鸡蛋,就要养母鸡;想要吃鱼,就要挖鱼塘,蓄水养鱼。
想要增加财政收入,壮大财政实力,就必须发展经济,培植财源。
这是十分简单而朴素的道理和逻辑。
如何科学发展我市经济是一个需要通盘思考的问题,要有大思路,大手笔,实施“弯道超车”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必备的手段和渠道:
一、搞好粤北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加快粤北中心城市建设、集中和聚集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是汪洋书记考察我市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我市目前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城市规模太小,生产力聚集度不高。
城区面积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多万,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处于第四个层次。
人均GDP和地均GDP均比第一二三个层次相差较远,经济实力较弱,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有限。
我们要下决心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把我市打造成粤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切实做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质量,增加辐射带动能力,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向中心城市配置,增加和扩大产业规模,吸收和扩充就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规模,带动第三产业的超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样才会有滚滚财源。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培植财源,着重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大做强开发区和“双转移”的重头戏
“双转移”是汪洋书记来广东之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即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农村劳动力逐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双转移”战略同我市做大中心城市相吻合。
做大中心城市的一个中心环节就是做大做强工业开发区。
开发区是招商引资,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吸收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载体。
省财政划拔的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五亿专项资金也就是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的。
用好用活这五亿资金,以五亿资金滚动和招来更多的资本,招来更多的企业,进来了的企业要做大做强,做出质量来。
建议开发区从现在开始五至十年内要实施GDP和财政收入的倍增工程,现在基数很低,财政收入才1.3亿元。
实施倍增工程既有必要,又有可能,只要思路对头,方法适当,是可以实现的。
市委市政府要给开发区这样的压力和动力。
要与时俱进,根据新的情况,采取新的措施,全面而系统地解决工业开发园区与所在“区”的关系和机制问题,解决好财权和事权的关系和界定,真正做到有职有权,责权利三者相统一。
解决好工业园区内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使用问题,解决好历史遗留下来的园中村与钉子户问题,要使工业开发区在招商引资和“双转移”中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成为广东省最好的开发区。
开发区内的工业产业、房地产业和生活服务业、物流业等第三产业的布局和开发也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和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
(二)加大房地产的开发力度
今年1-2月的城市土地使用税同比下降了42%,这是受金融海啸的影响,城市房地产业相对低迷而致。
从长远的观察来看,城市的房地产相对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一种朝阳产业。
我国的房地产业起步才刚刚十年左右的功夫,刚起步。
我市作为港澳珠三角的后花园,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开发区建设,势必加快工业用地、商贸用地,工厂厂房和商贸用房、民用住房以及相关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用地用房的开发和建设。
我们应该也必须切实加强城市扩建规划,想尽一切办法吸引港澳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人来炒地皮、炒房地产,购买写字楼和住房。
吸引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和广西等相临省份来韶经商务工人员在韶购买住房和商铺。
在户籍方面要有新的思路和改革。
吸收本市各县(市、区)农村人口到市区来购买房屋,经商务工。
房地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本身是一个巨大的财源,加上相关的建筑业、装璜业和材料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条。
买房的人多了,吃喝拉撒一条龙,带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则会财源滚滚。
房地产不完全是市区的内容,各县市的中心市镇也是很大的一块。
在相距直线距离30多公里的范围内,中心城市将来肯定会与乳源、乐昌、仁化、坪石等中心镇连成一片,两头一扩大,发展就连成一片。
这也是各级领导都要打开思路的一个方面。
二、在产业集聚上有新的突破,做大做强财源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是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财源的根本要求。
产业集聚度是产业在一定空间的聚集程度、密度,又是一定空间里产业链条的联系长度。
产业集聚度是规模经济的具体体现。
单一的单个企业在某一空间生存和发展很困难,没有上下左右的相关配套产业链条,就会成为孤岛,就会提高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利润空间。
由于资本的趋利性,企业主就会人心思迁,不会在这里生存下去。
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之所以发达,就在于产业集聚程度高。
企业之间就是产业链条上的一个节,其产品可以左进右出,减少仓储、运输和预付资本,成本大大降低,缩短流通时间,节约经营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率。
我市不能说没有产业,核心问题是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条不长,相关产业发展欠配套。
这样财源就大大减少。
要推进产业集聚,提高聚集度,拉长产业链条,无非就是两个途径:
一是招商引资,引进资本,引进企业,引进产业;二是把现有的企业做大,分化出新的企业和产业链条来,形成新的创业机会和项目,以当地的人才和资本投入进去。
所以项目是很重要的。
关于招商引资问题,首先要解决两个思维误区。
第一个思维误区就是韶关现为生态发展示范市,是限制发展地区。
限制发展不等同于不准发展,或不能发展和不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
这是相对于全国而言,全国的每一个地区都是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韶关同样不例外。
核心的是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要限制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能低附加值的产业。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
贫困是最大的污染。
一个地方经济不发展,人们贫穷落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
另外不要以为引进和发展化工产业和建立核电站就是引进和发展污染项目和产业。
要消除这种恐惧心理。
化工产业同样可以做到低耗高效零污染。
第二个思维误区是不能总是认为在韶关投资建厂办企业搞产业就一定比在东莞深圳等沿海地区成本高,运输距离长,出现招商引资的悲观畏难情绪。
从韶关到东莞珠三角地区是有一定距离,但我们反过来想,湖南的郴州、衡阳以及更远的内地,他们不也要招商引资吗?
他们比我们到珠三角地区的距离不是更远吗?
一定要解除这样一种思维误区,克服懦夫懒汉畏难思想和情绪。
要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积极进步的姿态去招商引资,扩大产业集群。
招商引资的另一个问题是要切实解决好政务环境:
脸难看,事难办;引进之前许诺一片,引进之后举步艰难;笑着进来,哭着出去。
一个企业的口碑就是一个活广告。
有的部门利用中介服务机构卡压企业而遭到企业举报的现象时有发生。
我们一定要懂得“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道理。
一个部门或少数个人的服务不到位,推进产业集聚不到位,会影响整个的招商引资,会影响推进产业集聚的宏远大业。
市委市政府一定要时刻关注和整顿机关、部门的工作作风,依法行政。
良好宽松的政务环境才是招商引资推进产业集聚的重要保证和前提。
除了招商引资以外,推进产业集聚的发展,重要的是要把区内的现有企业发展壮大和繁殖。
现有企业一是要把自身产值和利税做上来,二是要创造机会、做出项目来,让当地的资本和人才有投资和创业的机会和空间。
这样产业的集聚才有可能将雪球滚大滚实。
作大产业集群,要有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来扶植和培养,要有大型的企业作龙头,要有遍地开花的中小企业与之相配套,形成氛围,形成气候。
这要与全民创业相结合起来,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土地建设、消防环保等等方面要相互配套,既要宽松,又要规范,切忌政策措施朝令夕改,让人摸不着头脑。
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是产业集聚核心的人文环境。
(一)机械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2008年我市已与省政府经贸委签订协议,共建(韶关)装备基础零部件先进制造业基地。
韶关的机械制造业有一定的基础,而现在的技工教育和高等教育又为其培养出高级技术人才和研究人才。
韶关学院有机械、汽车等制造业方面的专业,完全可以作为研究基地和人才孵化器。
我们可以以资本为纽带,推进国有机械行业的改革、改制和改造,重组具有比较优势的机械装备制造行业,打造国有控股的机械制造集团;扶持培养壮大一批骨干核心企业,开发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和产业链项目,推动产业集聚;重点培植工程机械、重型装备机械、液压油缸、发配电、汽车零部件以及铸锻造等产业的集聚,打造出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积极参与广州产业链分工,推动汽车零配件配套广州汽车产业;着力抓好“广东省火炬计划韶关液压油缸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做大做强液压油缸产业,打响“中国油缸韶关制造”的品牌。
关于机械制造业集群的建设可以借鉴湖南长沙星沙开发区的经验,借鉴三一集团的经验。
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达到机械制造业集群产值超过100亿元,到2020年达到300亿元,税收分别达到5亿元和15亿元。
我们一定要有这个雄心和思路。
(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既依赖于实体产业的发展,又可以相对独立。
北京的中关村和美国的硅谷是很好的实例。
我们可以根据韶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现状,通过构建科学技术的孵化平台,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在于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与装备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要思想解放,有新的举措,利用好韶关宜居城市的优惠条件,尽最大努力引进高新技术人才。
一定要转变观念,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和民众真正认识和理解“才与财”的辩证关系。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成为各级各部门干部自觉的行为准则。
要真正用好用活韶关学院人才智力库,政府要做的工作是搭好平台和架子,使韶院的专家学者真正走出学院,走进社会,走进企业,为企业服务,为韶关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
产学研一体化,企业得利润,政府获财源,专家学者一展人生抱负。
人才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要加强对前沿科学和技术的关注和重视,切实加强对科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协作与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引进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成果,并能以最快速度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向市场。
这些都需要有强有力的经营人才和财政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扶植。
只有这样,高新技术产业群才能够尽快发展起来,韶关的经济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形成新的飞跃,才能培育新的真正意义上的“大财源”。
(三)打造好加工工业产业集群
加工工业产业是指相对高新技术产业而言,技术、资本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当然也并不排斥其中有高新技术),属于劳动密集型而非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和产业。
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其企业可大可小,可以数量众多。
我国深圳、东莞珠三角地区先发达起来,首先主要是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三来一补”、“两头在外”的订单式加工产业。
汪洋书记提出东莞等珠三角地区要“腾笼换鸟”实现产业转移升级,这是在土地、环境资源十分紧迫的情况下,必走的一条道。
我们韶关占广东全省十分之一强的土地,只占三十分之一的人口。
发展加工工业,实现珠三角产业转移,增加就业人口空间很大。
这种产业也许本身的附加值不高,但是增加了就业人口,就会促进城市房地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成为好的财源。
加工产业方面:
玩具制造业、医药加工业、烟草加工业和饲料加工业都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玩具制业可以在鼓励和扶植旭日集团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它的龙头作用,吸引更多的玩具生产经营商来韶关投资办厂,同时鼓励境内资本和公民个人投资参与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按市发改委、经贸局设计的“建设一大产业核心区、两大产业带、三大产业组团”的方案进行规划推进,促进企业的相关协作配套,行业集聚发展,真正成为具有一定特色的玩具制造产业集群,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财源。
韶关属于岭南山区,中草药等医药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像灵芝,是中国少数几个灵芝产地之一。
医药制造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空间。
可以依托利民制药厂、集琦药业等规模以上制药企业的医药工业基础优势条件,开展自主创新,与韶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联合与协作,做好新药的开发和生产,大力发展中成药和中药加工工业。
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我市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提高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和质量,提高中草药的加工和经营水平,可以考虑建立大型的中药材市场。
加大与中药材相关的保健品生产和加工、形成中医药材生产和加工基地。
这是沿海城市难与之相媲美的。
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做的问题。
再一个是饲料加工业的发展和烟草加工业的问题。
这都是没有污染、又是高利税产品。
要向省里据理力争,将高附加值的卷烟留在韶烟生产,加大黄烟的种植和加工,争取有较好的税源留在韶关。
推进产业集聚一方面要保护好韶关钢铁厂、韶关冶炼厂、韶关电厂等一批大型国有控股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在当前金融海啸的情况下如何尽快渡过难关。
它们是我市的核心财源,要通过它们发展和扩大相关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相关产业。
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民营企业的繁衍和扩展速度,给民营企业以更宽松的环境,更优惠的繁衍土壤和发展空间。
多头并进,产业集聚就会迅速,财源就会迅速增大并且可持续。
三、县域经济发展要有新突破,搞好县(市、区)及乡镇财源建设
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浙江等省份来说有相当大的距离,而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在全省又处于薄弱环节。
要培植好财源势必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搞好县及乡镇财源的建设。
两市三区五县均是山区县(市、区),三区属中心城市,单独而论,其中也有一个充分发挥区政府作用的问题。
市和区的关系要理顺,区和工业开发园区的关系要理顺。
乐昌市和南雄市是属我市代管的县级市。
既然城市应该按城市的套路来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和产业化就应当是主旋律。
两市的工业园区应该做大做强。
要扩大市区面积和人口,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加快服务业和商业流通业的发展,加快与韶关中心城市的沟通和对周围乡镇的辐射和带动。
市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要有大幅度的提高。
五县均是人口小县和经济总量小县,各项指标均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16个省级贫困县,我市占两个。
当然近年来5县的发展思路和势头还是很不错的。
乳源县有以东阳光为骨干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工业增长势头不错,是税收大户,目前正在进行技改扩建,扩建投产后将由现在的5万吨上升到20万吨,增长3倍,那么带动相关产业链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乳源近期应该尽一切努力抓好这一工作,乳源的后续财源则有可靠保障。
目前金融海啸的影响会尽快过去。
新丰县近年来也引进了一批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企业。
要把这一块做大做强,充分利用与广州市距离近的优势,在“双转移”中要为其它县(市、区)作出榜样。
落后不可怕,穷则思变,核心是干,怨天尤人是不可取的,“等、靠、要”是没用的。
关键是各县的各级班子、部门要能够振奋精神,立起直追,向清远、河源这些原来比我们更落后地区的县、乡镇学习。
只要思路对头,搞上去也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县(市、区)、乡镇经济发展及财源的培养和建设各地条件不一,优势不同,不可能一个方子通吃,都应该因地制宜,制订各自的发展规划。
但大的方面应该是一致的:
(一)发展好农业,夯实财源基础
农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2006年我国已经取消农业税,县乡财政靠农业是没有希望的。
培育县乡财政不能靠发展农业。
这种认识不正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无农不稳。
只有农业发展了,农业这个基础稳固了,我们才有可能谈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
农业不稳、粮价、肉价一上涨,工业的利润空间马上收缩。
这是其一。
其二,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规模农业、三高农业还有很多直接提供财政收入的。
高质高产附加值的农业,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都是一样,例如黄烟的种植、中药材的种植,大规模的牲猪、家禽养殖都可以直接提供财政税源。
它们作为工业原材料,其深加工则是可靠的财源。
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松对农业的关注和重视。
(二)促进工业发展,培植支柱财源
“无工不富”,没有工业就没支柱性的财源。
县域中的工业产业发展是县级财政的支柱,目前全市县(市、区)财政总收入18亿元,主要部分来源于工业和第三产业。
加快县域工业的发展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发展县域工业,解决人们思想“不可为”的模糊认识。
发展县域工业不仅是大有可为,而且是必须为主。
全国凡是发达的县,全国百强县均是以工业为主导的。
全国多年第一的江苏昆山只有70多万人口,工业企业28500多家,2008年财政收入100多亿,比我们韶关全市的财政收入都要多。
要是我们拥有一个昆山多好。
县域工业的发展在初期可以考虑以低技术门槛准入,以当地资源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先行、为主导,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化。
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相结合,核心是要搞活,内外结合做大做强。
以矿产资源为主导的深加工工业、以木材为原材料的深加工业如家具制造业、以特种农产品为原料的深加工业如生物医药、烟草加工业等等在我市各县(市、区)应该是大有前途和发展空间的。
(三)抓好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
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面广、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多。
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35%以上。
我市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旅游景点多,品质高。
县域经济要切实抓好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大力快速发展。
各县旅游资源要整合,要协作,要加大宣传广告的力度,要逐步实现从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的转变。
客人来了要留得住,充分带动餐饮、住宿、商贸等产业的发展。
温泉度假和农家乐要结合起来。
随着武广高速铁路的开通,韶关与广州珠三角地区的空间时间变化,来韶休闲旅游人数势必大幅增加。
做好禅宗文化、九龄文化、丹霞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是加强韶关旅游业,做大做强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
四、培育财源要科学有序
我市目前的财政力量还是非常有限,培植财源一是刻不容缓;二是必须科学有序,要分轻重缓急,有限的资金要放到刀刃上,要能够四两拨千斤,有放大效应。
培植财源第一是要巩固和壮大现在的基础性财源。
构成现有财政收入的企业都是现有的基础性财源,这一部分要稳定。
经过股份制改革后,这一部分变化不会很大,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生产力结构的调整也不能说一点变化都没有,比如宝钢兼并韶钢和广钢,投资680亿在湛江另起炉灶;韶烟被兼并后在广州花都另建卷烟厂,高附加值高利税的高档卷烟生产被转移,这些都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稳住和巩固韶钢、韶冶、韶电、韶烟、东阳光等大型骨干企业,是基本财源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