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发展参考1003.docx
《韶关发展参考10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韶关发展参考1003.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韶关发展参考1003
目录
韶关发展思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园区
2
热点关注
●自主创新的城市设计:
以平民百姓为本
4
●新城一级开发实施战略的体系构建
5
●加大统筹力度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
7
文明城市
●山东菏泽实施“八大”工程助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
8
●扬州出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0年行动方案》
9
12
产业发展
14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15
●构建黄石市生态工业园的对策
16
●“世界工厂”东莞的农业产业园区蓬勃发展
●转方式调结构应处理好五个关系
17
旅游与环境
●承德县打造“三个功能区”服务国际旅游城市建设
●绍兴城市旅游品牌的建构
●发展低碳经济要因地制宜,不能叶公好龙
短讯采撷
18
媒体看韶关
韶关发展参考
2010年第3期总第21期
顾问:
许俊杰王羽梅
主编:
官建生
副主编:
李步德刘梦溪曾建平
责任编辑:
曾建平编辑:
黄桂兰黄雪晖胡敏卢剑闻祥花
韶关学院图书馆主办2010年03月
卷首语
官 建 生
转眼21世纪头10年就过去了,进入新10年,发展经济是政府为主导模式的永恒话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工业园和产业转移园建设是韶关近几年经济工作之重点,王丽忠教授在中山三角(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见闻思考指出了一些诸如资金、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关键问题,提出了突出“文化招商”“服务招商”“招智商”理念吸引外资;争取支持不依赖;政府层面要“政策松绑”、权力下放、全市范围内资源整合,以利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等针对性建议。
新城建设和城镇化是热点问题,城市建设科学发展观,应是以平民百姓为本的自主创新城市设计。
应让城市设计的成果惠及市民大众,切忌照抄照搬、浮华造作、形式主义、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新城开发的质量和速度是直接关系着城市未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众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拼合,应作为一项整体的、系统的城市开发战略,科学、合理的统筹开发。
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应加强中小城市和重点镇发展,这需要中央政府加大统筹力度,加强规划,建立协调机制,集成政策支持。
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战略,否则,谨记上世纪末“开发区热”的教训。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韶关今后几年工作重点之一,市民的文明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
“山东菏泽实施‘八大’工程助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扬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0年行动方案》,剑指突出整治城市公共环境和城市公共秩序“两个重点”,劲推市民素质提升、公共环境优化、城市文明交通、公共服务提升、和谐社区创建、社会关爱倡导等“六大行动”,旨在实现城市品质、市民素质“两个提升”,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菏泽和扬州的举措应有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全国政协委员刘雅琴提出,沈阳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年第8期刊载“构建黄石市生态工业园的对策”一文提出“加快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强生态经济宣传教育与国内外合作交流。
”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致力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园区,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平台,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应处理好“经济效益,又要重民生改善”等五个关系。
生态和旅游是韶关发展两大战略,“发展低碳经济要因地制宜,不能叶公好龙”;“承德县打造‘三个功能区’服务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绍兴城市旅游品牌的建构”;“潮州:
不求城大,但求城精城美”等读后有益。
最希望的是以后不在网上看到“广东韶关夜总会专派小姐陪客人吸毒”之类的报道。
2010.03.15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园区
---中山三角(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见闻思考
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王丽忠教授
2006年9月,中山三角(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经省政府同意认定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这是我市四个省级工业园和产业转移园之一。
园区内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是广东省示范性创业基地。
园区建成后将成为我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机械制造装备基地。
一、中山三角(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现状
●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2亿元,平整土地4000亩,全长8.25公里的园区主干道建设工程峻工通车。
供水、供电、排污等相关配套设施满足入园企业需要。
●企业与项目
园区已与48家企业签订了入园投资意向协议或入园投资合同,意向总投资金额达86亿元,预计年产值约27亿元以上。
园区内中机重工、德丰、新弘立等企业投资项目已正式投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首期引进的26家企业至2010年2月底已全部投产。
创业园二期项目规划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永明机电、赛力乐等项目陆续施工,比亚迪项目建设施工方也已于2010年2月23日进入园区,即将进入正式施工阶段。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产业园建设问题分析
产业园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土地
园区土地价格偏高,每亩19.18万元。
园区地等别属7类。
土地价格偏高对园区招商影响很大,是有价无市主要原因。
2、资金
产业园建设资金缺口仍然很大,产业园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依照产业转移工业园总体规划建设用地2万亩,目前开发用地估算仅完成三分之一左右。
后期建设仍需大量资金注入。
否则很难实现“加”速度完成园区开发。
3、招商难
园区土地价格偏高是招商难主要因素。
土地价格偏高投资商望而生畏,难以达成协议。
园区负责人说:
“许多投资商一听地价,转身就走。
”
以上问题存在主要原因:
国家土地等别分类;政府扶持资金不足;招商的理念;管理;区、市有关部门权责不明。
●园区企业发展问题分析
企业特点“小而全”
园区内中小企业“麻雀虽小五脏具全”“小而全”特点使企业难以产生拳头产品,“品牌”效应。
特色不明显。
不利于参与区域合作分工。
“现在的分工越来越细,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竞争时代。
在产业链中,“制造”环节的价值最低。
”(朗咸平语)
产业集聚效益不明显
园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建成投产的企业项目较少,企业数量不多,相关的产业链尚不完善,产业集聚效益未能显现出来。
中小企业创业园内企业有18家企业属于机械行业,其生产产品分别为:
食品机械配件、压缩机配件、钢构厂房、塑料裂解机械、包装机械及配件、自行车零件、包装机产品、建筑机械、刀具、机械配件、减速机及配件、不锈钢门业、电气元件铜合金传动件。
但是相互之间关联性不大,形不成配套产业链。
企业缺少核心技术
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名牌产品”,配件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居多。
资金短缺企业难题
资金短缺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
园区内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筹措难,设备更新难,个别企业生产线已应淘汰,但苦于资金紧张,仍然使用落后的生产设备,原始的手工操作技术。
关于资金“格尔机电”某负责人深有感触,她说“商业贷款我们从不敢想,因需要抵押。
现在企业发展面临资金筹措问题,看着订单,我们愁的是没有钱上设备,也只好放弃。
”“我们希望政府能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
有周转资金,我们不愁产品生产与销路”。
物流业发展滞后
众所周知,中山三角(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
然而区位优势并没有产生很强势的物源流。
中机重工负责人在谈到运输能力与产品营销时说:
“配货车在韶关很难找,韶关最有名的是顺风快运,但是它也只是面对珠三角。
在韶关找车去上海,找都找不到,广州就不同,广州---上海一天几百辆。
我们的模具、锻件、模具钢等产品即与珠三角有联系也与上海等地以及国外合作……”。
以上问题存在主要原因:
企业自身发展原因;国家政策;投资环境;服务业滞后。
三、对中山三角(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建议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需要,“有巢无凤”“园区空心”不能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更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招商引资要“快”“主动出击”不能“等商”,要借助现代化信息平台,加大推介宣传。
争取招商引商。
研究把握资本布局规律,结合实际准确定位认准方向。
重视研究产业转移和外商投资规律,坚持顺应规律、发挥自身优势进行招商,找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体现本地资源优势,同时又有市场前景、对客商有吸引力的项目,进行“项目招商”。
高度重视现有产业链的组合和扩张,整合产业优势,以现有的产业优势为纽带,形成吸收外资新载体,增强吸收外资后劲。
突出“文化招商”“服务招商”“招智商”理念吸引外资。
采取多种方式招商。
抓好“软环境”建设以化解土地价格偏高,投资商望而生畏难题。
当年台湾王永庆弃“一元钱一亩地价”,而将投资抛在20多万一亩地价的昆山,其中道理不言而喻。
●准确定位抓重心
围绕中山三角(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定位机械制造装备基地招商引资,拉长加粗产业链。
形成企业的发展平台。
●跟踪服务求发展
招商引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引进来”要“留得住”就要对投资企业排忧解难,建立企业档案,定期征求投资企业对园区服务方面的意见……,以良好的服务赢得投资。
●争取支持不依赖
解决资金缺口、土地需要政府一定力度支持,但“等”“靠”“要”会贻误时机。
开源节流,滚动式发展是出路“中机重工的发展方式”。
四、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园区
国内外一些成功经验表明,在产业集聚基础上形成的区域发展模式是最具竞争力的。
具体地说,在工业化初期各地要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与发展相应的支柱产业,并通过有效竞争的市场确保生产的规模经济,在产业集聚与专业市场互动中形成对其它生产性服务,包括金融、物流与商务服务等有效需求,
更重要的是,在产业集聚与技术积累基础上形成的区域创新体系与专业化生产,将为一地产业升级提供技术保障与实现途径。
产业转移园更要注重产业的引导以及相关产业的集聚,产业转移具有产品类分工的性质,要求更加专业化、集群化。
原来条件好的地方更容易吸引外资,原来条件不具备,分工不发达的地方,更不容易吸引外资。
中山三角(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出路是打造特色(专业)园区。
●依托合作求发展
建立机械产业联盟,与韶关市及省外机械产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以打造制造业基地为主业,整合园区企业结成内外合作联盟,延长加粗产业链。
目前可行做法,依托借助韶铸集团、韶关宏大齿轮龙头企业,先进的设备、人才等资源,形成配套生产线融入珠三角。
●加强政府主导和政策扶持
产业聚集当然要靠市场的力量和企业的自主选择,但政府的主导也不可或缺,比如产业园区的规划、配套企业的引入、政策的扶持等。
特别是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问题。
2009年民建中央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只有10%左右,中小企业发达的广东省有95%以上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
政府要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予以特殊优惠政策。
这是加快产业集聚增强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发展特色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最佳效应是实现企业和城市的双赢。
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粤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将会有质的飞跃,由此也会有更多的投资商关注韶关,打造特色总部经济有必要也有可能。
中山三角(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位优势明显,开发区尚有发展空间。
韶关港澳台胞海外人士居多,挖掘人脉关系打造特色总部经济有实现的可能。
结语:
中山三角(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是个案,但是其发展现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市产业园区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政府层面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包括一定范围内的“政策松绑”、权力下放、全市范围内资源整合,以利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自主创新的城市设计:
以平民百姓为本
——访郭恩章教授
信息要点:
过分“化妆”不如不断改善环境,让城市适宜人居。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郭恩章提出,城市建设应当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人性化设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确定为主导方向,通过城市设计,达到方便市民生活、适居的目的。
与此同时,自主创新是城市设计的永恒主题。
让城市设计的成果惠及市民大众
记者:
城市设计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系统梳理一下,您认为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
郭恩章:
当前,在城市设计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削弱了城市设计效用的发挥。
这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城市设计的法定地位问题至今未能完善解决。
城市设计至今未进入我国城市规划法定体系,仍属非法定规划范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法定程序的缺失。
第二,城市设计运作机制尚不健全,难以有机、完整、顺畅地融入城市规划体系。
由于城市设计属非法定项目,地方为了更好地进行城市设计,就编制了地方性法规,把城市设计融入到地方城市规划法定体系中。
有的城市设计项目独立进行,有的则捆绑到规划项目中同时编制同时审批。
各地方的标准、要求和运作机制五花八门,深浅不一,有时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影响了城市设计的品质,并难以有效推进。
第三,技术创新不力,存在照抄照搬、浮华造作、形式主义庸俗化倾向。
有些城市设计项目为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推波助澜。
第四,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滞后,对实践经验未能及时总结提炼。
上述问题是我国现代城市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很多,克服和纠正的难度也比较大,但我们对它的未来前景是充满信心的。
记者:
从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当前存在的问题看,您认为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城市设计观?
郭恩章:
我认为,第一,应该进一步强调建立正确的城市设计观,发展顺应当今时代要求、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相协调的新型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关注的不仅是城市的视觉形象,更是社会、经济、自然的综合环境质量,而这些关注点最终还要落实到物质实体环境上,并通过政策、导引等成果予以明确并付诸实施。
第二,应该进一步强调在城市设计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建“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城市环境。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平民百姓为本,以真切的人文关怀和全面的人性体验为本,更加关注普通人、普通事物和普通场所。
城市设计的覆盖面要遍及全城,特别是在旧城区和城市边缘区、弱势人群聚居地区都应该开展城市设计工作。
城市设计成果应该首先惠及市民大众,而不是仅关注那些门面地区和迎宾车队经过的地方。
通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市民百姓更愿意在这个城市居住,认为在这里生活幸福、快乐,以成为这个城市的市民而感到自豪。
第三,应该进一步强调保持和创新城市特色,这是城市设计永恒的主题,不能再搞“千城一面”了。
第四,应该进一步强调立足自主创新。
不断创造与完善中国特色城市设计理论,提高城市设计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对城市设计的综合性、人文性、生态性和可实施性更应给予关注。
第五,还是期望在条件成熟时,将城市设计正式纳入国家城市规划法定体系,使城市设计工作得到法规和政策的保障。
城市整容应叫停“面子文化”
记者:
您如何看待城市设计中的“化妆运动”、“复古主义”、“欧陆风”?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如何对待?
郭恩章:
我的看法是,出现这些现象不应归罪于城市设计,即使是不搞城市设计,这些不良风尚也会出现。
这里面有个理念问题,实质上是文化自信问题。
中国人历史上形成的弱点就是讲面子,盛行“面子文化”,热衷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一些城市环境建设中往往为了面子工程而乐此不疲。
每逢重大节事的举办和重要宾客的来访都要进行综合整治,为主要街路两侧的楼体进行“整容”就是重要行动之一。
对于破旧的房屋进行修缮,使其延年益寿,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通过整治而使其面目皆非,丢失了原真形态。
本来一座城市,特别是历史城市中,都存有各个年代建造的房屋,有旧的也有新的,这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
但是有些城市的环境整治却不尊重自己城市的历史。
不论哪个年代以何种风格建造的房屋,一律改头换面而形成某些人所青睐的某种统一的风格,或是复中国之古,或是复西洋之古,或是模仿哪个欧洲国家的建筑样式。
这种以形式模仿、复制为专长的“迪斯尼式”的城市化妆运动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
任其发展下去,我国的城市将变成洋而古、中而古的假文化载体,而体现21世纪新时代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城市风貌将难以觅及,这将是多么可悲呀!
保护历史遗存和展现时代风貌相辅相承
记者:
在规划设计中,应当如何处理好保护历史遗存与展现时代特色的关系?
如何通过城市设计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郭恩章:
城市的景观风貌特色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设计内容。
上自国务院、建设部,下至地方领导和市民百姓都十分关注城市特色,反对“千城一面”和“零识别”的呼声一直很强烈。
在特色资源中,历史遗存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好历史遗存就是保护好城市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
当然城市并不是一座静态的历史博物馆,它是动态的。
城市要发展,要建新城区、新建筑和新环境,要体现时代新特色。
记者:
保护好历史遗存和展现时代风貌,两者可以相辅相成吗?
郭恩章:
是的。
这可以通过城市设计在两个方面加以处理:
一是按城区不同分别展现特色。
旧城区以展现古城传统特色为主,新城区以展现时代新特色为主;二是在旧城区同时体现新旧特色。
记者:
在这方面,您能介绍几个成功的典型案例吗?
郭恩章:
北京旧城区几条历史街道的商业门脸环境整治就具有典型意义。
如东四北大街、烟袋斜街和南锣鼓巷等沿街商店门面的改造,既调动了展现时代特色的新元素如大型玻璃窗、新型牌匾等,又同时保存有原门脸的灰色砖垛、实墙和传统装饰纹样。
在一条街上生动地体现了新旧元素的交融,是传统建筑文化和新时代文化的有机结合,是采取小规模的有机更新技术塑造京味浓郁独特形象的成功范例。
其实,一条街道一个广场周边的建筑就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个年代建造的反映各自风格的建筑都有留存,那将是多么生动!
只要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就好。
(曾建平编来源:
中国建设报2010-03-11)
新城一级开发实施战略的体系构建
信息要点:
新城开发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事业,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开发的质量和速度直接关系着城市未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新城开发不能够简单的作为众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拼合,而应作为一项整体的、系统的城市开发战略,科学、合理的统筹开发。
一、开发开发思路及建设模式制定
新城的一级开发思路是新城一级开发战略的指导思想的制定,是对开发策略的指导性建议,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形成新城的跨越式发展、提升新城的价值、促进新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内容主要包含几个方面:
(一)、开发的切入点确定,新城一级开发的切入点是指能够支持形成该城核心能力且能够有效引导该城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初优势,基于该最初优势的开发可以给新城带来最初的、有效的、持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新城发展的必要条件。
例如,远离市区的含有火车站的新城开发,即可以火车站的交通枢纽功能为切入点,优先开发火车站周边的商业金融用地,由此带动周边的升值与发展。
(二)、三种力量的对待,新城一级在开发、发展过程中会有三种力量参与其中,概括的说即是“推力”、“拉力”和“阻力”,所谓推力是指由政府或开发主体主导下的推进新城发展的动力,例如,开发主体主导下的TOD、SOD、AOD开发模式的实施;所谓拉力是指由市场需求所引致的推进新城发展的动力,例如,人们对该地的居住需求、投资人对该地的土地需求、消费者对该地的旅游需求等;所谓阻力是指由于潜在风险和既有客观事实所导致的阻碍新城发展的动力,例如,环境污染对新城发展的阻碍、地理区位对新城发展的阻碍等。
开发主体应分析三种力量的存在情况,主动利用推力和拉力,并合理安排其使用步骤,例如,淮南新城开发,政府通过行政搬迁、基础设施配套拉动新城开发的预期,同时因为城市改造、旧城环境较差等因素使得市场有了大量需求;北京亦庄开发,前期由政府推动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大企业入驻,中后期,随着工业人口的大量聚集,市场内在的需求拉动新城的进一步发展;京津冀城市群开发,市场的拉力体现了高房价背景下,用时间换空间的需求,推力为政府适机出台区域一体化政策。
另一方面,主动避免阻力在开发过程中所形成的阻碍,例如株洲武广片区开发,主动从西部客运站周边入手开发,减少东部阻隔地带对整体开发造成的阻碍效力。
(三)、地块价值的提升,地块价值的提升策略是基于“价值洼地”理论所实施的一种提高地块价值的方法,其通过地块内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或者提高地块周边行政、居住、商业设施的开发力度从而提升该地块的价值,当该地块价值提升至某一程度时再予以出让,以获取更高的土地出让收益,从而平衡开发的投入。
此模式,一方面避免了以往土地无序出让所造成的土地价值的流失,另一方面为投入产出平衡提供了有效保证。
此出让地块的选择应遵从两个原则,第一,不应选择其开发对新城开发初期具有强大推动力的地块;第二,优先选择具有高容积率的地块。
(四)、建设模式的选择,建设模式是指新城开发中的所有项目(如图)依据项目性质,社会投资人预期投资,当地客观情况在各级政府、相关事业单位、社会投资人、政府投融资平台(如城市建设与投资经营公司)之间的分配。
建设模式的确定是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分工,也是对新城一级开发主体职责的定位,对其投融资规划的制定是一个必要的前提。
不同的建设模式,需要开发主体不同的资金注入量,因此在建设模式最终选取时,根据不同建设模式下的资金平衡预算也是其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具体的开发策略和政策建议
(一)、开发策略,开发策略的制定即开发时序的合理安排,根据开发思路的指导、投资额的测算、开发主体的财务支撑能力确定所有项目在几个建设阶段内的建设时序。
开发思路的制定明确了开发的切入点所决定的开发项目及其所必须的配套设施,分析了三种力量所形成的开发趋势,制定了靠“价值洼地”原理提升地块价值的策略,为建设时序的安排提供了科学必要的依据;投资额的测算根据各阶段开发主体投资额估算和土地出让收益估算所形成的资金缺口结合开发主体的财务支撑能力,为阶段内开发主体合理的投资承受能力设定建设项目。
综合各种开发时序的参考依据,即可统筹考虑安排开发的策略。
(二)、政策建议,新城一级开发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尤其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配合,政府在相关政策上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会给予新城开发的质量提升、进程加速、风险降低以有效的保证一般来说,开发主体需要政府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上给予支持:
第一,融资方面的政策支持,赋予开发主体土地储备职能,便于银行融资抵押;在投入产出平衡前,倾斜土地收益分配,支持前期项目的投资开发。
第二,实施AOD的开发策略,加大新城开发的宣传力度和舆论造势,提高新城形象,增加群众和投资人预期,推动地块升值,加速开发进程。
第三,土地指标的倾斜,增加土地储备和供应指标,保证开发进程的加速。
第四,拓宽融资渠道,授权采用合作开发、部分的项目的BT等模式,适度减少前期自身直接投资的量。
第五,提升新城外围价值,加速新城外围的开发速度,加大外围地区对新城的辐射作用,和辅助作用,为新城输入开发能量。
新城开发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事业,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开发的质量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