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93447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期末复习资料.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期末复习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期末复习资料.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中国的自然资

重点列表:

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区面积广大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我国气候特点我国气候的影响众多的河湖京杭运河长江与黄河主要的湖泊

重点2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我国气候特点我国气候的影响重点3众多的河湖、京杭运河长江与黄河主要的湖泊

重点详解:

重点1:

地形地势

【要点解读】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⑴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为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

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

昆仑——祁连——横断脉东缘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巫——雪峰第三级阶梯00米以下丘陵、地、平原、

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

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

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

⑴四大高原的特点

①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连绵。

黄土高原:

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③云贵高原: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④内蒙古高原:

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②华北平原:

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

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准噶尔盆地:

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

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

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⑷主要脉

①东西走向的三列

北列:

天—阴—中列:

昆仑—秦岭–南列:

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

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巫—雪峰

中列:

长白—武夷东列:

台湾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列北列:

阿尔泰小兴安岭(东)中列:

祁连南列:

巴颜喀拉

④南北走向的三列北列:

贺兰中列:

六盘南列:

横断区弧形走向:

喜马拉雅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

⑥中国五岳:

东岳泰(东),西岳华(陕西),南岳衡(湖南),北岳恒(河北)中岳嵩(河南)。

⑸主要丘陵:

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东丘陵、东南丘陵。

3、区面积广大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⑴区:

包括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当2/3。

②不利影响:

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了困难;同时,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不足。

总结:

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利用方式也不同。

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⑵区的开发利用

有利条:

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森林、矿产、生物资、区水能丰富。

不利条: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开发利用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地灾害的发生。

【例题】

我国地势特点可能会对、和产生影响。

【答案】气候  河流  交通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这种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是自东部海洋的湿润气流,直接进入内陆,带丰富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我国的河流自西向东流,注入海洋,也使许多大河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考向2】中国地形特征

【例题】

从地形图上看,我国有纵横交错的岭,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还有群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

所以我国的地形特点是,面积广大。

【答案】平原  丘陵   复杂多样  区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地形图上看,我国地形复杂,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岭,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

【考向3】四大高原

【例题】下面是有关我国四大高原主要特征的“顺口溜”,你能找到其对应的高原名称吗?

(找到后把相应的字母代号填在下表内)

A巍巍苍苍,冰峰千丈;百里悬河,川相间

B秃荒丘,川梁相间;沟谷纵横,地表破残

洼地罗列,川相间;岩溶地表,结构奇巧

D地坦荡荡,平沙无际;风吹草低,黄羊成群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1、南北气温的差异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原因:

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月0℃等温线:

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0℃等温线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

原因:

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⑶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

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

x疆的吐鲁番。

①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②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出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③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式变化幅度;④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

如图213:

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从图中可以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等温线的密集,说明了气温的差异较大。

我国最南气温为16℃,最北气温-32℃,所以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0℃。

⑷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

A、农业生产的实际B、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

②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作物熟制一年一熟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三熟一一熟

关系:

①不同的温度带,地面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②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熟制也不同;③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差异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筑特色也不同;④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而农作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

例:

活动2:

气候干湿程度不同,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如南方降水多,人们易患风湿病,因而爱吃辣椒,北方降水少,气候干旱,人们易上火,体力消耗大,因而爱吃菠菜,爱喝绿豆米汤。

关系:

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因而森林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2、东西干湿的差异

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原因影响名称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夏季受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得早,退得晚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得晚,退得早,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降水的南北

差异北方:

降水少,雨季短;南方:

降水多,雨季长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⑴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⑵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x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⑶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类型。

(P36中的图217)干湿状况分布地区植被湿润地区年降水量>800

降水量>蒸发量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黑龙江西北、内蒙古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森林半湿润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草原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400

降水量<蒸发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草原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

降水量<蒸发量x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多荒漠(4)我国400等降水量线经过地:

大兴安岭—阴—贺兰——冈底斯。

400等降水量线的重要意义:

半干旱和半润润的分界线。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3、我国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

①季风:

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

②季风的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名称成因发地风向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性质影响范围(地区)冬季风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偏北(西北、东北)陆地→海洋

寒冷干燥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等)夏季风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偏南(东南、西南)海洋→陆地温暖湿润东南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

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③季风气候的特征:

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其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贺兰————冈底斯。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

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⑥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降水形式:

锋面雨。

气候复杂多样

①东部: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西北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

高原地气候。

4、我国气候的影响

①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各种动植资极其丰富。

②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长时期,雨热搭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

③容易带各种灾害性天气。

冬季风活动强烈,会爆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主要灾害性天气:

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

其中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

我国东部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非常明显,因而夏季高温多雨,由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正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才使地处同纬度大洋西岸的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同纬度的我国长江中下游成为“水乡”、“鱼米之乡”。

例:

活动3

图2——26,我国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地区

例:

活动2:

在不同气候条下,人们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也不同,如东北种植的是春小麦、甜菜;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地区种植的是冬小麦、甘蔗;北方(东北、华北)种植的油料是花生、大豆,长江以南则种油菜;北方水果有:

苹果、梨、葡萄;南方则有柑橘、菠罗、香蕉。

影响我国的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没有到达(或受单一冷气流影响),降水少,又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水量大东南沿海

狂风暴雨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的热带气旋洪涝灾害河流和湖泊1、众多的河湖

⑴外流河、外流区:

最后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

⑵内流河、内流区:

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

⑶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比较:

流域名称占全国总面积主要大河外流区域2/3流入太平洋:

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

雅鲁藏布江(境外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境外称萨尔温江)。

流入北冰洋:

额尔齐斯河。

(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分界线大兴安岭——阴——贺兰——巴颜喀拉——冈底斯内流区域1/3流入沙漠深处:

塔里木河⑷外流河与内流河水特征的比较:

①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水量大,河水主要于大气降水,河流汛期自南向北越越短,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②内流河分布在西北内陆,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于地降水和高冰雪融水。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2、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

全长达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起、终点地位长度经过省、市沟通水系航运量北京到杭州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1800千米京、津、冀、鲁、苏、浙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影响因素对我国河流的影响地形(地势)地势西高东低,河水滚滚东流入海,成为外流河,位于外流区气候气温夏季升高,高冰雪融水增多,河水就多

冬季降低,高冰雪融水减少,河水就少降水增多,外流河水就增多,水位就上涨

减少,外流河水就减少,水位就下降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特征和成因:

地区东北秦-淮以北秦-淮以南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长江、珠江水量特征丰富较小丰富成因流经森林茂密、气候湿润的地区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水位变化特征较小大小成因河流补给多样河流补给主要是7、8月的降水降水的季节长汛期特征汛期较短、季变较小汛期较短、季变大汛期长、季变小成因冬季积雪,春天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形成夏汛降水季节短降水多,且季节长含沙量特征小大小

成因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小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疏松土质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植被保护较好结冰期特征长较短无成因冬季长,气温低冬季较短冬季气温在0以上3、长江与黄河

黄河发于青海的巴彦喀拉黄河的忧患治理措施表现成因上游(头——内蒙古的河口)气候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宁夏、内蒙古有凌汛降水少,放牧过度,植被破坏,纬度高,解冻迟造林种草,合理放牧,修建水库、水电站,及时疏通河道中游(内蒙古的河口-河南的孟津

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乱伐森林、滥垦草地、流经黄土高原禁止破坏森林、草地治沙

退耕还林、还草

造林种草、打坝淤地并举

修建梯田,承包治理

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防洪下游(河南的孟津-东的利津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洪水泛滥,东境内有凌汛大量泥沙入河,下游河床抬高而形成,解冻迟

加固大堤,引黄淤灌,疏通河道黄河的凌汛主要发生在初春的上游:

宁夏、内蒙古和下游的东境内

黄河重要任务是治沙和保持水土

黄河下游还容易发生断流:

(1)11省,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800平方千米,注入东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