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通信原理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9273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3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通信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级通信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级通信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级通信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级通信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通信原理课程设计.docx

《级通信原理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通信原理课程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通信原理课程设计.docx

级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2009级通信工程专业09130713班级

 

题目无线电调频对讲机设计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2012年6月12日

1任务书(包括主要指标和要求,以下正文部分用小四宋体)

查找资料,确定具体方案,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各组详细描述拟采用方案,列出元器件清单,调查市场上是否可以买到,确定对应价格。

方案用的芯片为UTC1800(或D1800),它作为收音接收专用集成电路,功放部分选用D2822。

对讲的发射部分采用两级放大电路,第一级为振荡兼放大电路;第二级为发射部分,使发射效率和对讲距离大大提高。

收音机的参数:

调频波段88MHz~108MHz;工作电源电压范围2.5V~5V;静态电流13.5mA;信噪比>80dB;谐波失真<0.8%;输出功率≥350mA。

发射机工作电流:

18mA,对讲距离50~100米。

2设计方案选择(针对任务书,选择适当方案,主要在于芯片以及外围电路的选择及理由,给出系统框图、各部分电路原理图,详述其工作原理。

请从发射和接收两方面分别阐述)

系统框图:

电路原理:

1、收音机(或接收)部分原理:

调频信号由TX接收,经C9耦合到IC1的19脚内的混频电路,IC1第1脚内部为本机振荡电路,1脚为本振信号输入端,L4、C、C10、C11等元件构成本振的调谐回路。

在IC1内部混频后的信号经低通滤波器后得到10.7MHz的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由IC1的7、8、9脚内电路进行中频放大、检波,7、8、9脚外接的电容为高频滤波电容,此时,中频信号频率仍然是变化的,经过鉴频后变成变化的电压。

10脚外接电容为鉴频电路的滤波电容。

这个变化的电压就是音频信号,经过静噪的音频信号从14脚输出耦合至12脚内的功放电路,第一次功率放大后的音频信号从11脚输出,经过R10、C25、RP,耦合至IC2进行第二次功率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2、对讲发射原理:

变化着的声波被驻极体转换为变化着的电信号,经过R1、R2、C1阻抗均衡后,由VT1进行调制放大。

C2、C3、C4、C5、L1以及VT1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结电容Cce构成一个LC振荡电路,在调频电路中,很小的电容变化也会引起很大的频率变化。

当电信号变化时,相应的Cce也会有变化,这样频率就会有变化,就达到了调频的目的。

经过VT1调制放大的信号经C6耦合至发射管VT2通过TX、C7向外发射调频信号。

VT1、VT2用9018超高频三极管作为振荡和发射专用管。

原理图:

调频电路:

C2、C3、C4、C5、L1以及VT1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结电容Cce构成一个LC振荡电路,在调频电路中,很小的电容变化也会引起很大的频率变化。

当电信号变化时,相应的Cce也会有变化,这样频率就会有变化,就达到了调频的目的。

放大电路、发射及接收天线:

经过VT1调制放大的信号经C6耦合至发射管VT2通过TX、C7向外发射调频信号。

 

本振:

芯片1800:

LA1800为单片FM/AM收音机电路,FM部分包含混频,本振中放,鉴频,静噪,低通滤波器等;AM部分包括高放检波,此外还有音频驱动级和功放电路。

该电路工作电源电压范围为2.5V-5V。

芯片2822(双通道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引脚功能配置

引出端序号

符号

功能

引出端序号

符号

功能

1

OUT1

输出端1

5

IN2(—)

反向输入端2

2

VCC

电源

6

IN2(+)

正向输入端2

3

OUT2

输出端2

7

IN1(+)

正向输入端1

4

GND

8

IN1(—)

反向输入端1

3所需用的设备、仪器

1、示波器,

2、万用表,

3、电烙铁(焊锡、松香等)、剪脚钳,

4、螺丝刀,

5、1.5V电池(6节)

4设计步骤

1、焊接与安装

一般先装低矮、耐热的元件,最后装集成电路。

应按如下步骤进行焊接:

⑴清查元器件的质量,并及时更换不合格的元件;⑵确定元件的安装方式,由孔距决定,并对照电路图核对电路板;⑶将元器件弯曲成形,本电路所有的电阻(除R12外)均采用立式插装,尽量将字符置于易观察的位置,字符应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以便于以后检查,将元件脚上锡,以便于焊接;⑷插装。

应对照电路图对号插装,有极性的元件要注意极性,如集成电路的脚位等;⑸焊接。

各焊点加热时间及用锡量要适当,防止虚焊、错焊、短路。

其中耳机插座、三极管等焊接时要快,以免烫坏;⑹焊后剪去多余引脚,检查所有焊点,并对照电路图仔细检查,并确认无误后方可通电。

2、安装提示

⑴发光二极管应焊在印制板反面,对比好高度和孔位再焊接;⑵由于本电路工作频率较高,安装时请尽量紧贴线路板,以免高频衰减而造成对讲距离缩短;(3)焊接前应先将双联用螺丝上好,并剪去双联拔盘圆周内多余高出的引脚再焊接;(4)J1可以用剪下的多余元件脚代替,J2的引线用黄色导线连接,TX的引线用略粗黄色导线连接;(5)插装集成电路时一定要注意方向,保证集成电路的缺口与电路板上IC符号的缺口一一对应;(6)耳机插座上的脚要插好,否则后盖可能会盖不紧;(7)按钮开关K1外壳上端的脚要焊接起来,以保证外壳与电源负极连通;

3、测试与调整

元器件以及连接导线全部焊接完后,经过认真仔细检查后即可通电调试(注意最好不要用充电电池,因为电压太低使发射距离缩短):

⑴收音(或接收)部分的调整:

首先用万用表100mA电流档(其它档也行,只要≥50mA档即可)的正负表笔分别跨接在地和K的GB-之间,这时的读数应在10~15mA左右,这时打开电源开关K,并将音量开至最大,再细调双联,这时应收得到广播电台,若还收不到应检查有没有元件装错,印刷电路板有没有短路或开路,有没有焊接质量不高,而导致短路或开路等,还可以试换一下IC1,本机只要装配无误可实现一装响。

排除故障后找一台标准的调频收音机,分别在低端和高端收一个电台,并调整被调收音机L4的松紧度,使被调收音机也能收到这两个电台,那么这台被调收音机的频率覆盖就调好了。

如果在低端收不到这个电台,说明应增加L4的匝数,在高端收不到这个电台,说明应减少L4的匝数,直至这两个电台都能收到为止。

调整时注意请用无感起子或牙签、牙刷柄(处理后)拔动L4的松紧度。

当L4拔松时,这时的频率就增高,反之则降低,注意调整前请将频率指示标牌贴好,使整个圆弧数值都能在前盖的小孔内看得见(旋转调台拔盘)。

⑵发射(或对讲)部分的调整:

首先将一台标准的调频收音机的频率指示调在100MHz左右,然后将被调的发射部分的开关K1按下,并调节L1的松紧度,使标准收音机有啸叫,若没有啸叫则可将距离拉开0.2~0.5米左右,直到有啸叫声为止,然后再拉开距离对着驻极体讲话,若有失真,则可调整标准收音机的调台旋钮,直到消除失真,还可以调整L2和L3的松紧度,使距离拉得更开,信号更稳定。

若要实现对讲,请再装一台本套件并按同样的方法进行调整,对讲频率可以自己定,如88MHz、98MHz、108MHz……这样可以实现互相保密也不至相互干扰。

5系统电路性能指标测试结果(测试主要节点,如原始语音信号、载波、已调频信号、接收信号、用于混频的本振信号、解调后的音频信号,记录能够说明调制解调原理的波形、频谱或其他参数)

语音信号波形及解调波形:

 

载波:

已调波、接收波及频谱:

本振:

解调波形:

6焊接、调试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这次的焊接过程可以说相当顺利,因为毕竟之前也做过好多次课程设计,在焊工方面我的技术还是相当可以的,由于当任组长,焊接工作我就全包下了。

不过期间也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在焊接喇叭的导线时我一不小心把喇叭的声音纸用烙铁烫了个洞,本以为喇叭会坏掉,但把其他部件焊接好组装在一起后,经测试喇叭能正常工作,真是有惊无险。

调试过程比较麻烦,由于不知道具体的发射频率,调试接收机时需要一点一点的找对应频率,由于线圈的电感可以调节,通过调节线圈电感可以改变发射机及接受机的接收频率,可以设置一个本组特有的频率,不过需要花多一点时间来调试。

不过在调试过程中还有一个容易忽略的地方,就拿我们组来说,组装好装上电池之后,对讲机竟然没反应,指示灯也不亮,我们还以为在焊接时出问题导致短路或断路了,仔细检查焊点也没发现问题,最后找到原来开关忘记打开了,打开开关后,一切都正常了。

7收获、体会和改进设计的建议

由于这次课程设计老师只给了题目和要求,资料完全是自己找的,光查找相关资料就整花了两天时间,最后的资料结果还不理想。

不过这期间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了解到很多关于调频和调幅的知识,也熟悉掌握了调频对讲机的工作原理,以及La1800与2822芯片的内部电路结构和管脚配置,还有滤波、鉴频电路的工作原理。

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对电子元件及通信过程的认识和了解,锻炼了我们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这次课程设计之所以能顺利完成,除了本组成员的不懈努力外,还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非常感谢他们。

 

8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

成绩:

(总页数在10页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