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语文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90616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语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语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语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语文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语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语文版

26卖油翁

欧阳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实词“矜”、“颔”、“释”、“忿”、“徐”、“遣”;虚词:

“尔”、“以”、“但”。

  能力目标:

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诵读教学法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课文的朗读、背诵。

  2、文言词的积累。

  3、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难点:

  1、自主阅读文言文,自行提出并解决问题。

  2、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

  3、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短小精悍却又耐人寻味的文言文故事——《卖油翁》。

(为了使这节课的学习更为顺利、高效,我把同学们分为男生、女生两个组,在下面的学习活动中来一场较量和比赛。

希望各位同学畅所欲言,帼国不让须眉,好男儿也不怕与女斗!

)问:

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的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生:

“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师:

为答出的组加分)

    解说:

“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

这“六艺”指的是“礼、乐、御、射、书、数”六种学问的技能。

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

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我们来学习这篇短文,看看这是为什么。

  二、整体感知:

  1、用多媒体投影全文,教师范读。

(听一听)

  2、男女生以抢答的形式给红色标志的字词正音,清除读音障碍。

(比一比)

  ①矜(jīn)②圃(pǔn)③睨(nì)④颔(hàn)⑤矢(shǐ)

  ⑥忿(fèn)⑦杓(sháo)⑧酌(zhuó)⑨沥(lì)⑩遣(qiǎn)

  3、学生自由读,整体感知课文。

(读一读)

  4、师生讨论朗读技巧。

(议一议)

  康肃:

傲慢、轻篾稍快、偏高

  叙述部分中速、平缓;对话部分

  卖油翁:

镇定沉着较慢、较低

  5、播放课文flash动画,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把握朗读语气并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可以小声跟读)

  6、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要求整齐、响亮、准确、有感情、语速恰当)。

(试一试)

  三、精读探究

  1、学生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地研习课文,小组解决不少的问题派代表写在黑板上。

(教师调动:

巴尔扎克说: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会思考提问的人,将是学习的优胜者。

教育家陶行知说:

愚者问得笨,智者问得巧,我们快速议议,看看男、女同学哪方提的问题好,能难倒对方。

  2、全班一起先解决黑板上有关疏通文意的问题。

  3、用多媒体投影重点词语,学生掌握并积累。

  矜:

以此自矜——自夸  颔:

但微颔之——点头

  但:

但手熟尔(惟手熟尔)——只不过  忿:

康肃忿然曰——气愤

  射:

善射——射箭    汝亦知射乎——射术、射技     

以:

以此自矜——凭借以我酌油知之——凭借    以钱覆其口——凭借

  尔:

但手熟尔——语气词,通“耳”    尔安敢轻吾射——你

  杓:

以杓酌油——同“勺”,sháo

  4、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全文。

(为复述者所在组加分)

  5、小组再次探究,解决教师投影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投影:

  ①你认为卖油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身怀绝技、谦虚稳重)

  ②你如何评价陈康肃这个人?

(自我炫耀、趾高气扬)

  ③这个故事可能蕴含哪些道理?

(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④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戒骄傲,勿卖弄,智者超然物外,艺无止境,学无止境,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四、背诵训练

  1、投影背诵方法:

  ①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②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关键词背。

如:

    康 肃 公 卖 油 翁

  第一段开端:

“善射”、“以此自矜”“睨之”、“但微颔之”

  发展:

“吾射不亦精乎?

”“无他,但手熟尔”

  第二段高潮:

忿然酌油(技高一筹):

取、覆、酌

  结局:

笑而遣之“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教师按背诵方法带学生一句一句背诵。

  3、学生自由背诵。

  4、集体背诵全文。

  5、个别背诵全文(给背诵者所在组加分)

  五、作者简介:

  投影:

欧阳修,字永叔,溢号文忠,号醉翁,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归田录》。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六、相关连接

  ①说出与“熟能生巧”相近的名言警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

  ②说出与“熟能生巧”相近的故事:

如      达芬奇画蛋

  七、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1、卖油翁走了之后,陈康肃会怎样,写一段你所想像的内容。

    2、自由组成小组,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课后排练,在语文活动课上表演。

    3、上网查阅《卖油翁》有关学习资料,了解唐宋八大家有关资料。

 

27三峡

郦道元

教学目标:

  1、朗读并尝试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激情

  教学重点:

  1、深入解读文章内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激情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大量的文言语汇

  2、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直至当堂成诵

  教学构思:

  充分突出主体性教学,通过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讨论、辨析,发表自己的见解,来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求知欲;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点评与小结,使学生完成由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过渡。

通过朗读品味,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方法以及良好的审美趣味,力求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及素质教育的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李白诗《早发白帝城》导入。

简单了解三峡知识。

  作者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三峡: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懂得重点字词意思,读通读顺文章。

  1、学生自由通读,选一名同学试读,其他帮助正音。

黑板上补充:

  阙(quē)叠嶂(zhàng)襄(xiāng)陵

  2、选出一名同学,说一说文章意思,其他帮助纠正。

黑板上补充:

  自非:

如果阻绝:

断或:

有时虽:

即使良:

实在肃:

寂静绝:

  久绝:

消失

  3、学生再次自由通读,读通读顺课文,选一名同学试读,老师和同学一起对关键句划出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自由读,加以巩固,然后齐读。

  三、再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伴音乐范读。

同学尝试朗读,请一名同学伴音乐读,学生评点。

教师指点:

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

如第二节略快,读出气势;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四、析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问:

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

山、水

  2、请男生找出三峡山的特点,以三峡的山是说句子。

  三峡的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怪异的、幽寂的……

  3、请女生找出三峡水的特点,以三峡的水是说句子。

  三峡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荡的、凄寒的……

  五、探究阅读------了解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1、这篇文章虽然既写了山又写了水,但从文章写作目的和内容来说,侧重于写什么?

  2、有一个顺序吗?

  写山是为了写水蓄势,写水是从最主要的特征写起:

三个时间:

夏天:

奔放;春冬:

清幽;晴初霜旦:

凄婉。

  3、请学生说一说家乡横山和姑溪河不同季节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征,课后编一本集子——《家乡美》

  六、背读——尝试单堂背诵(可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

  七、延伸阅读——培养热爱祖国的激情

  请同学说说三峡大坝竣工后景色会有什么变化?

如:

  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问:

三峡即将发生许多变化,那么,这个新的三峡和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相比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结语:

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

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

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

但愿同学们能多学一些知识,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对三峡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将三峡打扮得更美丽。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

           夏天:

奔放

     三峡

         水 春冬:

清幽

           晴初霜旦:

凄婉

 

28古文二则

第一课时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徐珂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法设计

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设置情境:

老师向学生借一笔钱,问需不需要打一个借条。

在现今社会,借贷巨款,即使是再要好的朋友,都会签合同或立字据以防不测,但是在我国古代,就有一个叫蔡勉旃的人,他的一个好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却没有立下任何的字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二、感知课文

1.、提问学生:

请同学们进行第一遍阅读,快速的默读课文,并借助字典为生字词注音。

(本课生字较少,学生可在课堂内消化。

2.、提问学生:

请同学们进行第二遍阅读,大声的朗读课文后,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遇到疑难问题先与讨论小组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

(本文内容简单,且课后注释较为详细,学生自己处理可提高其自学与互助合作的能力。

3、提问学生:

请一个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进行第三遍阅读。

在他读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经常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可使学生的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很快的提高。

三、解析课文

1.提问学生: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

“重诺责,敦风义”)

2.提问学生:

本文是如何体现蔡勉旃“重诺责,敦风义”的呢?

(明确: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友人“寄千金,不立券”重诺责(侧面烘托)

敦风义言:

“券在心、不在纸”行:

“召其子至,归之”“卒辇而致之”(正面描写)

四、探究主题

1.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本文主题:

“诚信为做人之根本”。

2.师:

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事例?

谈谈你对这些事例的看法。

痛诉“不诚信”的行为,提倡诚信。

3.在现实社会,“不立券”的做法值不值得提倡?

借助《今日说法》的实例,就有关金钱和诚信的话题展开讨论。

这个问题很具有现实争议性,教师既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又应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

既要勉励学生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保持诚信的优良品质,又应给学生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不受损害的有益指导。

4.老师小结:

(略)

做总结性发言,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勉励他们做一个诚信的人。

(四)作业

1.仿写句子

诚信是为人处事之根本

诚信是______________

2.课下你能搜集一些有关金钱、诚信的故事、成语、名言警句吗?

第二课时

戴震难师

段玉裁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重要内容,体会用精练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2、让学生学会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3、感悟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孟子曾经说过: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可见一个人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

的知识水平,不但要爱读书,读好书,还要善于读书,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

辨伪去妄,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

我国清代的戴震就是不迷信书上已有的定论,敢

于向权威挑战,成为了著名的思想家、学者。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幼时的戴震读书塾时是如何难倒老师的。

二、译读。

1、学生自由地大声读。

2、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朗读的节奏和语调

4、学生分角色再读,边读边对照注释,作好翻译的准备。

5、互译课文。

同桌右边的同学读课文,左边的同学翻译,读一句,译一句。

再请左边的同学读课文,右边的同学翻译。

此时,教师有目的的参与,然后请两个同学上台分角色边读边翻译。

三、质疑。

1、分组比赛拟题并答题。

(前后桌四人一组)

        教师可根据学生拟题的情况,插入一些问题。

2、学生就自己觉得很难理解的问题问老师,老师进行解答。

四、理读。

      教师要求学生“分类式整理练习”。

1、作家作品;

2、一词多义;          以          之            几      

3、古今词义区别较大的词

      盖(大概)          就(靠近)      几何(多少)      无以(无法)    门人(学生)      休(停)          去(距离)

4、用法特别的词

      何以(以何,凭什么)

5、省略句

    ①(他)就傅读书。

    

②(私塾先生)授《大学章句》。

    ③(戴震)问塾师。

    

④(戴震)即问。

6、做“难句翻译”类整理

      ①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②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③此非常儿也。

  (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分类整理练习”)

五、悟读

1、从戴震难倒老师你得到什么启发?

(同桌议论、发言)

2、以“我尝到了质疑的甜头”为题,进行1分钟演讲。

     要求列举自己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得知识,懂得道理的事例。

3、学生齐读课文。

4、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戴震大胆质疑的故事。

人类的文明进程离不开大胆的质疑与创新。

数学家祖冲之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推翻错误结论,作出了计算圆周率、制定《大明历》等杰出贡献。

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就要有戴震这种质疑的精神。

凡是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避免盲目,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5、布置作业:

  ①课外收集中外名人有关“怀疑与学问”的事例或名言、名作名言卡或资料卡。

   ②背诵课文。

 

29陌上桑

《乐府诗集》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罗敷”这个人物形象。

  2、了解这首诗多样的表现方法。

  3、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民歌的特点。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抓住民歌特点,引导理解,避免繁冗分析。

  3、重视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常识,对部分词语的含义着重理解,对乐府的一般常识概要掌握。

  4、启发思维,活跃思路,指导读书方法,以一个句子的多种理解为例,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要点:

  1、人物性格──严正、机智、诙谐。

  2、表现方法──人物自己的语言(正面的),环境和其他各种描写的陪衬(侧面的)。

  3、民歌的特点──夸张的手法,叙事时的人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引起回忆(问答,水平低的班要尽量启发)

  在语文课上读过哪些民歌?

──《木兰诗》,是叙事的;《敕勒歌》,是写景的。

前一首,可鼓励简述故事内容,背出若干名句(切勿多花时间);后一首,可鼓励背诵全文。

如果学生还读过别的民歌,欢迎举出、介绍。

  二、解题(讲述时要引导看课本)

  《陌上桑》是民间故事诗,是汉代乐府歌辞(参看课本,明确乐府含义,省去板书时间)。

《陌上桑》有两首,这里选的一首,又名《日出东南隅》,另一首是《秋胡行》,也是故事诗。

全诗分为三“解”,“解”是指乐歌的段落。

第二解原到“罗敷自有夫”为止,现在课本上的段落是编者重新划分的。

  三、自读

  先范读一遍,可辅以表情、手势,帮助学生自读时体会内容。

指出骑(一人一马)的读音,旧读,现行审音表已改读。

学生自读时,巡回了解情况,有个别小疑难,可及时解决,如有多人提出的问题,确属共同的难点,可在自读几遍后统一解答。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自己体会,不必多讲。

  1.诗中人物活动的环境是怎样的?

──早晨“日出”时的晴好天气,“东南隅”是早晨受阳光沐浴的佳境,罗敷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劳动。

  2.罗敷的器物服饰是怎样的?

──笼系用青丝,可见它的精美,笼钩用桂枝,显见它的香洁。

服饰:

倭堕髻、明月珠、湘绮、紫绮都高贵华丽。

器用精致高妙,都衬托人物之美。

  3.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有什么作用?

──从这些人的反应来显示罗敷的美丽。

  4.使君是怎样邀罗敷的?

“使君谢罗敷”一句应怎样理解?

──使君通过随从的小吏去邀罗敷,还是做得比较有分寸的,并没有用威势来强迫罗敷。

“使君谢罗敷”是说小吏受使君的命,用使君的名义向罗敷问话,使君并不直接问话。

  5.第三段罗敷的话表现她怎样的性格?

──“使君-何愚”,一个“愚”字便表现了罗敷的善于辞令。

她既不是瞪眼高声,也不是委屈求全,却是委婉地批评使君不明事理。

随着,用“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两句来斩钉截铁地拒绝使君,这样从大道理上说话,就表示出严正的态度。

这是很重要的两句,不可忽略。

以下,夸耀丈夫,说自己的丈夫胜过使君,仍然委婉,却又承上两句严正的说理。

这样看来,太守并没有倚势强迫,罗敷也没有拼死抗争,而这场对话则显示了罗敷的机智、诙谐的特点。

  四、讲述(依教学班程度高低决定内容深浅、多少)

  1.叙事的人称:

写诗的人,用歌唱者的口吻开头,引起下文,又转为第三人称的叙事。

这是民歌常用的一种叙事方式。

“照我秦氏楼”,“我”是“我们的”省略。

在诗中,“我”与罗敷同一立场,表现歌唱者对主角的亲切感。

从“罗敷善蚕桑”开始,就是用第三人称叙事的。

  2.故事的人名:

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名,秦,是诗歌中常用的女子的姓。

自名,本名。

歌中,主角用了这个姓名并不一定实有其人。

  3.衣饰的描写:

绮和珠都是高贵的衣饰,极尽铺张是用来衬托人物的美丽,和描写器物一样,起到美化人物的作用。

这也是民歌中常用的方法。

  4.夸耀的实质:

从“东方千余骑”开始,写罗敷夸耀丈夫,夸张得淋漓尽致,这样,罗敷就能压倒对方。

罗敷的话,汩汩而不可止,越说越高兴,对方也就越听越泄气。

罗敷的机智、诙谐,就从这夸耀的话中跃然可见。

这样的描写,正是作者的出色的创造。

当然,歌中的情节和人物是不能坐实的。

  五、讨论(适用于水平较高的班)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该怎样解释?

学生发表意见,引导、归纳:

一种解释是耕者、锄者归来后互相抱怨,只因贪看了罗敷而误了干活。

另一种解释是男子痴看罗敷引起妻子的愤怒,回家后发生口角。

还有一种解释是耕者、锄者因为观看了罗敷,回家就嫌自己的妻子丑陋。

三种解释都可通,注家往往兼收并存,没有断定该选取哪一种。

应当懂得,民歌流传久远,有时是很难说明当初始作时的原意的。

不论哪一种解释,从侧面来表现罗敷之美则是一致的。

读古代作品,遇有异解异说的,宜多作比较,不可死执一说就作定论。

  六、作业

  熟诵,能默写出来,文字无差错,邻座互相检查并汇报。

(可制作一张简单的背诵记录,每次每人背诵或默写后,把正误情况记录下来,汇报时,可全班收阅,也可对部分人抽查,要以鼓励为主,避免形成压力)

 

30诗五首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课文

2、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3、体会诗中景物描写带给人的审美感受。

教学设想

古诗节奏明快,很适合朗读,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各种朗读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把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诗意的品味融合在朗读过程中。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观沧海》《江南春》《登飞来峰》

一、导入

以古诗文背诵比赛入题

二、诵读赏析

1.结合自己的了解,谈谈对曹操的评价

补充说明:

曹操,字孟德,汉魏之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利用汉末混乱的局面,“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维护汉王朝的旗号下,统一了中国的北方,成为魏王朝的实际创建人。

2.补充材料

碣石地理位置及相关资料介绍

3.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互读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4.出示习题,检验理解程度。

1)诗中写景的句子是,它描写的具体景物是它们具有的特点。

2)表现诗人想象的诗句是使用了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5.讨论: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提示:

海上波涛起伏,动荡的情景,激发了诗人的信心和豪情,大海的博大,象征了诗人的胸怀,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6.共同朗读,总结赏析写景抒情类诗歌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

朗读(初步感知)——想象(身临其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品味(诗的意境、语言)

三、根据《观沧海》的学习体会,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学《江南春》《飞来峰》

1.自学指导:

应主要分析诗歌描绘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学生进行朗读品味,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读,互相提出改进的意见。

3.自学检测

1)《江南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飞来峰》抒发了作者胸怀的诗句是阐述了什么样的哲学思想。

提示:

只有站得高,才不会被“浮云”等事物遮住视线,才能看得远,看得清。

4.品味语言

四、作业

1.背诵

2.充分发挥想象,将诗中的意境描绘成一幅图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望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检查背诵,最后由《飞来峰》导入

《飞来峰》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登临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望岳》则是写诗人由望岳而想象的将来登岳的情景。

二、诵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本诗,并参考注释体会诗意,不理解的诗句可在小组内讨论。

2.思考讨论:

诗中分别以哪些角度来写泰山,所给你展示出的又分别是一幅怎样的景色?

3.教师点评学生发言。

首联以设问写远望泰山,总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