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9040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新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新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

《最新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

最新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

中原名校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180分钟试卷满分:

300分)

政治组题编审:

新乡一中陕师大附中沁阳一中

历史组题编审:

孟津一高陕师走附中巩义二中

地理组题编审 开封高中陕师走附中滑县一中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8页,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蒙后,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好正确答案后涂在答题卡上。

下表为2018年我国某两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据,据此回答1-2题,

l.X、Y两省级行政区可能分别为

A.陕西、山东B.宁夏、江苏C.新疆、四川D.广西、浙江

2.Y省级行政区家庭户人口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人)且还在继续缩小,原因不正确的是

A.生育水平不断下降B.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

C.年收入不断提高D.迁移流动人口增加

腾冲县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西南部,西部与缅甸毗邻,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

该县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著名景点有腾冲热海,叠水河瀑布等。

据此回答3-4题。

3.右图显示腾冲县山地“好个腾越州,十山九无

头”,该地貌的戒因是

A.流水侵蚀B.人工开挖

C.陨石撞击D.火山喷发

4.下列关于腾冲县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适合农耕B.气候多样物种丰富

C.汉族为主民族单D.冬冷夏热年降水少

下面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30米。

读图回答5-6题。

5.运动员从1地到2地,沿线地区最大高差为

A.185米B.95米C.45米D.25米

6.运动员沿1至2地线路运动,沿途经过了

A.两个鞍部B.两条山脊C.陡崖顶部D.两座山峰

左下图为1999-2018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示意图,右下图为1999-2018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7-8题。

7.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主要原因是

①1999-2018年转移,是因为西北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

②1999-2018年转移,是因为西北地区生态退耕

③2018-2018年转移,原因是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速度快

④2018-2018年转移,原因是东南沿海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2018-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金、科技投入加大B.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C.农业劳动力增加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图中阴影区域为乌龙茶起源地,读图回答9-18题。

9.乌龙茶起源地适宜种植茶树的自然条件是

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B雨水充沛,云雾较多

C.昼夜温差小D.日照时间长

18.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E地比F地更适于乌龙茶的种植,主要原因是E地比F地

A.坡度陡B.纬度高

C.劳动力多D.更加适用商业化生产

18.为抵御春季低温、霜冻灾害,当地茶农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向茶树喷水,其地理原理是

①使空气中水分增多②减小温度变化③增加大气逆辐射④增加光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24分)阿拉斯加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人口仅60多万,2018年,阿拉斯加矿产品出口总值184亿美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阿拉斯加区域图。

▲材料二:

瓦尔迪兹(北纬59.5度,西经189.7度,海拔7米)气候资料。

▲材料三:

美国阿拉新加州捕鱼产量占全美一半以上,拥有三文鱼、鳕鱼和超大型的“国王蟹”等优质特色海产品。

阿拉斯加州政府与我国政府达成了协议,共同签发鱼类出口质量证书,近年来出口到我国的海产品连年递增。

(1)描述瓦尔迪兹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8分)

(2)据材料一判断目前阿拉斯加的支柱产业,并简要分析阿拉斯加发展该种产业的优势条件。

(g分)

(3)据材料二简析近年来阿拉斯加州海产品加工工业转移到我国的原因。

(8分)

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182年18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成为我国继珠

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区之后的第五大经济区。

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山东、安

徽、河北、山西等地市,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亿。

▲材料二:

我国中原经济区度其周边地区略图。

▲材料三:

河南省产业结构表

(1)甲、乙工业区是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大陆入驻最多的区域,说明其吸引这些企业入驻的共同优势条件。

(8分)

(2)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今后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试综合分析工业发展对中原地区域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与全国相比河南省产业结构∞特点,并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8分)

请考生从42、43、44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18分)

42.(18分)【旅游地理】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与多个省份接壤,嘉陵江,长江等河流穿城而过,是我国最的直辖市。

重庆素有“山城”、“雾都”之称,自古是我国西南重镇,拥有熔巴渝文化、“都文化”、民族文化、三峡文化于一炉的浓郁文化色彩,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一座旅游城市。

试分析重庆市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3(18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冰雹是一种强对流天气导致的气象灾害,直径一般为

5-50毫米,最大的可达18厘米以上(如图)。

雹的直径

越大,破坏力就越大。

中国每年固冰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选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

2018年以来,我国冰雹天气较为

频繁:

4月1日和5日云南文山遭受冰雹灾害,一人被灾

害夺去了生命;4月18日,四川省广安市广批安遭到冰雹

袭击,冰雹堆积厚度达6cm,为历史同期罕见。

试分析冰雹天气所导致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44.(18分)【环境保护】

下图为兰州市区略图。

兰州位于黄土高原西部,黄河流经境内全长182公里,其中有45公里属于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地段,为兰州市主要水源。

兰州在“一五”至“三五”期间已发展成为_A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冶金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随着城市的发展,兰州市的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分析兰州市的主要环境问题,并选取任一问题提出合理化解决措施。

 

中原名校高考模拟仿真统一联考

地理答案

1.B2.C3.D4.B5.C6.A7.B8.A9.B18.D18.A

36、(24分)

(1)(8分)瓦尔迪兹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年较差较小(冬不冷夏不热);降水季节变化小(全年降水均匀),总量丰富。

(4分)

全年受西风控制,受山地抬升易形成地形雨;阿拉斯加暖流流经,增温增湿;(4分)

(2)(8分)采矿业(或能源工业)(2分) 石油、天然气、金矿等资源丰富;港口众多,海运便利;国际市场广阔。

(6分)

(3)(8分)我国对海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加工成本相对较低,如劳动力廉价等;海产品加工技术不断成熟;政府政策的支持;海运交通便利。

(任答四点,得8分)。

37、(22分)

(1)(8分)(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信息通达度好;科技水平高;交通运输便利等。

(任答4点给8分)

(2)(6分)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就地转移;减少城乡差异,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任答3点给6分)

(3)(8分)特点:

第一产业比重远远高于全国水平,第二产业明显偏重,第三产业比例偏少。

(2分)

措施:

把中原经济区建成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的提升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生态建设,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探索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任3点,6分)

42、(18分)

有利条件:

(1)重庆山地、河流众多;拥有古镇、陵园、三峡水库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

(3)有水运、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好。

(4)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

(任答3点共6分)

建议:

(1)加强景区的保护工作,及保护历史文化景观等同时保护环境。

(2)加强各种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拓展旅游市场。

(3)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及管理,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任答两点,共4分)

43、(18分)

危害:

影响农作物生长;危害人身安全;影响交通通讯设施;(共6分)

措施:

(1)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

(2)多雹灾地区降雹季节,农民下地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如竹篮、柳条筐等,以减少人身伤亡。

(3)成熟的作物及时抢收,增种抗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

(4)在多雹地带,种植牧草和树木,增加森林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云条件,达到减少雹灾目的。

(任答2点,共4分。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4、(18分)

主要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4分)

解决措施:

大气污染——对工业进行合理布局;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普及天然气;实行集中供热,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同时限制私家车和过多的公务用车。

(任选三点6分)

水污染——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市民的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6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中原名校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历史)

(考试时间180分钟试卷满分:

300分)

政治组题编审:

新乡一中陕师大附中沁阳一中

历史组题编审:

孟津一高陕师走附中巩义二中

地理组题编审 开封高中陕师走附中滑县一中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8页,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蒙后,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好正确答案后涂在答题卡上。

24.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之学特别兴盛,宄其原因在于

A.士族势力的发展与鼎盛B.血缘宗族观念的深刻影响

C.国家分裂和政权更替频繁D主流文化丧失导致精神迷茫

25.史史家盂森曾说:

“明一代迷信八股,迷信科举,至亡国时为极盛,余毒所蕴,假清代而尽泄之。

盖满人旁观极清,笼络中国之秀民,莫妙于中其所迷信。

”可见他认为当时科举制

A.完全丧失了其初刨时期的积极意义B受明朝统治者倚重而导致亡国

C.成为清朝统治者笼络汉族文人的工具D.导致明清制度腐朽国势衰微

26.唐宋岁入钱物数量(部分)之比较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宋代

A.百姓赋税负担沉重B.货币经济发达

C.纺织业日趋没落D.海外贸易发达

27.魏源认为,中国、朝鲜、日本、安南等国自古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可以作为一个“儒教”文化圈,与印度之佛教,阿拉伯之伊新兰教,欧罗巴之基督教“离立而四”。

这表明他

A.致力于传播儒家文化B.具有多元文化心态

C.认同“西学中源”说D.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28.有学者认为,海外的留学生以及国内外一些进步的新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中扮演了宣传和领导的角色;商人和海外华侨大量捐款支持革命进行;在武装起事中,新军士兵和一些以农民和工人为主的反清的会党群众充当了主力。

该学者试图说明

A.辛亥革命颇具群众自发斗争性质B.辛亥革命声势浩大影响国内外

C.多个阶层参与了辛亥革命D.辛亥革命的成功具有必然性

291883年《申报》刊登了如下的一段评论:

“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

”这里“变规则”是指

A.冲破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B.打破洋人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

C.是洋务派最早创办的民用企业D.开启国人创办股份制企业之先例

30.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

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

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_大产业从业人员分布结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推动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B.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32.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认为,巴黎公社这个政治形式,既具有“帝国的对立物”(在初期阶段)即民主共和国的性质,又具有工人政府(资产阶级代表退出公社以后)即社会共和国的性质。

这就是巴黎公社历具有的“帝国的对立物”和工人政府的两重性。

由此可知,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

A.要求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实现城市自治

B.践行马克思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C.追求民主、共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D.主张推翻君主统治,完善民主政治

33.马歇尔计划资金使用情况如下图所示。

该图可直接用以论证二战后

A.美苏在欧洲的冷战升级B.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扩张

C.欧共体成立的必然性D.西欧被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

34.1946年法国宪法宣布:

“所有一切已经具有和将要具有为全民服务或事实上具有和将要具有垄断性质的财富和企业必须全部成为全社会的财产。

”至1946年底,法国国有企业在能源领域的比重高达90%,在金融领域的比重接近50%。

1945-1951年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期间,英国掀起了第一次国有化高潮。

艾德礼政府对英国大工业,包括钢铁、煤炭、铁路、航空、电信和英格兰银行,实行国有化。

这些做法

A.使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B.说明西欧国家社会福利高度发达

C.表明国有企业在英法占主导地位D.有利于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5.以下为某个时期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简表。

仔细阅读分析该表,判断与表格中①②③对应

的殖民国家依次应是

A.英、美、法B.英、法、美C.西、葡、英D.美、英、法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报产生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

它是当时民众对与封建官报有较戈差异的民间报纸的习惯称谓。

南宋《海陵集》中《论禁小报》记载:

“小报者,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也。

比年事有疑似,中外不知,邸吏必竞以小纸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小报。

”小报的内容,“或是朝报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或得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于街市之剽闻,又或意见之撰造”。

南宋的小报“记者”,实际上是“情报贩子”,他们都有公职,一般都是中央各官署的下级官员,大吏的差官和新贵的家人,也有进奏院的官吏,由于他们信息来源不同,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分别探听宫廷、中央机关和各级官

署的内部消息。

他们为小报提供情报,完全是为了谋利。

但由于政局动荡,一般下级官吏和

民众很需要这方面的消息,使小报十分走红,甚至奔走相告,“以先得者为功”。

因此,朝廷

严禁小报的命令,往往只是一纸空文。

——摘编自:

XX文库《宋代小报》

▲材料二: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外国火在华办报活动的步子日趋加快。

在华外报大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中文报刊的复兴与发展、特别是商业性中文日报的迅速发展。

六七十年代后,随着外国商人、传教士以及其他人士的深入各地,在华外报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不断扩展,至九十年代维新遥动兴起之前,一个以上海为中心,以广州、汉口、天津、香港、澳门等南北重要城市为基地,散布于8个省的18个城市的外报网络基本建成。

 1895年维新运动兴起以后,以民办报刊为主体的民族报业逐渐崛起,结束了外报长期垄断中国报业市场的局面。

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全面展开,国人办报活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自1918年至191年,官绅士民积极创办各类报刊,新办报刊数量与年俱增。

据不完整的统计,1918年为34种,1918年为46种,1918年为53种,1918年为71种,1918年为85种,1918年为188种,1918年为180种,1918年为188种,1918年为188种,1918年为186种,1918年为218种。

办报点也已遍布全国,计有上海、北京、天津乃至伊犁、西藏等国内60多个城市或地区。

在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中,民办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的主体,旨在变法图强、注重政论文章的政治性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发展的主流。

——摘编自:

黄瑚《中国近代新闻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小报的特点。

(1O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报刊业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8分)

4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8分)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众多知识分子、实业家、爱国人士都纷纷呼吁“救济乡村”,“复兴农村”。

南京国民政府也意识到“若不设法救济,国家前途,危险将不堪设想”,开始重视农业问题,农村复兴问题,着手于农业科技的改良和推广工作,发动了一场农村复兴运动。

自1927-1937年间先后成立了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全国稻麦改进所……在当时的“农村复兴运动”中,来自民间各种自发的行为可谓为农地改革之中坚。

当时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北平燕京大学,南京金陵大学、济南齐鲁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等为主的民间团体以及大中职院校,在各地,或与政府合作、或独立建立实验区,从事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改善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乡村建设。

——摘编自:

杨柳《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

(1)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

(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场农村复兴运动。

(7分)

46.(18分)【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提出的“革命不得共和而得专制”问题,亦可称之为“梁启超之问”,它直接受波伦哈克(德国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1896年出版《国家论》)“因以习惯而得共和政体者常安,因于革命而得共和政体者常危”之论断的启发而提出。

对于辛亥时期革命党人未能深入思考的“梁启超之问”,化解“民主专制”或假共和变真共和的关键,陈独秀则寄希望于国民的“自觉”,“觉悟”,以树立真共和的基础。

陈独秀分析了政治觉悟的“三步”,“国家为人民公产,人类为政活动物”,“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一步”;“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础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二步”;“所谓立党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三步”。

——搞编自邓丽兰《清末民初“粱启超之问’的提出及其论争》

(1)依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政治觉悟”的理解。

(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粱启超之问”产生的原因。

(7分)

47.(18分)【20也纪的战争与和平】

立国之后相当长久的一个历史时期中,美国外交政策所奉行的是由国父华盛顿所确立的孤立主义原则。

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词》中就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下述基本原则:

(一)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托永久且根深蒂回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

(二)为了保卫美国的安全,自由的美国A民必须对外国势力的阴谋诡计和影响有清醒的头脑,因为历史和经验证明,外国势力是共和政府最致命的敌人之一,

(三)美国应该与外国发展商务关系,但是却要避免与它们发生政治联系,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

(四)由于欧洲有一套与美国无关、或者关系非常微小的根本利益。

因此美国不能通过

人为的纽带,牵连进欧洲的政局变换中去,或者卷进与欧洲为友或为敌的那些通常的结合和

冲突中去;

(五)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住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美国因此可以在正义的指引下,依照自己的利益,在和平和战争问题上做出自己的抉择。

——摘自李庆余《美国外交史——往往从独立战争至2018年》

(1)依据材料概括华盛顿孤立主义的特点。

(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孤立主义形成的背景。

(6分)

48.(18分)I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865年至1877年,在俄英的幕后支持下,中亚浩罕汗国派阿古柏侵八新疆,史称“阿古柏之乱”。

且俄国又乘乱出兵侵占伊犁,使新疆危机雪上加霜。

对此,权倾朝鲜的三朝重臣李鸿章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

收复只会拖累国家财政,并且有伤与俄国人的“和气”。

左宗棠力争:

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并且不收复新疆,将使国家军事安全严重受损,还容易纵容外国人得寸进尺!

终于清廷让他统兵出征,他命人抬棺行军,以示死战决,心。

19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A新疆。

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正确方针,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周围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

清军得到新疆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进军南疆时,当地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加入战斗,痛击阿古柏军队。

1878年,除伊犁以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一一摘编自网易:

《收复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将军左宗棠》

(1)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和左宗棠在收复新疆问题上不同的态度。

(6分)

(2)依据材料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能够收复新疆的原因。

(9分)

 

中原名校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答案

24.【答案解析】正确答案A.据材料可知家谱是一种文化遗产,家谱之学是一种文化现象。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之学特别兴盛,正是当时士族势力鼎盛及地位显赫的反映,故A项正确。

中国人的血缘宗族观念长期存在,所以B项不能作为家谱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