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脚上的修养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9034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双脚上的修养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双脚上的修养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双脚上的修养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双脚上的修养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双脚上的修养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双脚上的修养阅读答案.docx

《一双脚上的修养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双脚上的修养阅读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双脚上的修养阅读答案.docx

一双脚上的修养阅读答案

一双脚上的修养阅读答案

【篇一:

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共8道大题,共30分。

1.(3分)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

b

2.(3分)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烘托嘹亮出人意料蛛丝马迹

b、判逆朗润洗耳恭听抖擞精神

c、停滞澄清美不盛收独具慧眼

d、贮蓄优雅宽洪大量整装待发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易错音的书写。

b叛逆c美不胜收d宽宏大量

3.(3分)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年来山西省煤炭行业出现了少有的困难,省领导们逢人央求买煤炭,让人唏嘘不已。

b、韩组合got7出道的同时发售单曲,引起了日本粉丝的强烈反响,长期占据日本各大音乐排行榜的榜首。

c、美并不是要打扮得花枝招展,作为中学生,朴素大方就是美。

d、月考刚结束,同学们在教室里讨论答题情况,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正确答案:

d

解析:

d语义矛盾。

“讨论”和“鸦雀无声”矛盾。

4.(3分)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魏巍的《我的老师》通过几件具体的事情,表现了小学时莎莉文老对“我”和同学的挚爱,抒发了“我”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老师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b、《春》的作者是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你我》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d、《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是选自南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a选项中莎莉文老师是海伦凯勒的老师。

5.(3分)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记得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潜水爬山。

_______________;山顶上,电视塔高高矗立,煞是雄伟。

a、这里的景色真美!

山脚下,温泉河静静流淌,碧波粼粼。

b、这里的景色真美!

山脚下,静静流淌的温泉河,碧波粼粼。

c、那儿的景色真美!

山脚下,温泉河静静流淌,碧波粼粼。

d、那儿的景色真美!

山脚下,静静流淌的温泉河,碧波粼粼。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去年暑假”排除“ab”,“电视塔高高矗立”选择c。

6.(6分)

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问题。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1)上面这首小诗作者是1,她的诗集2、3是在印度诗人4《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2)这首小诗运用了5、6等修辞手法,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正确答案:

(1)冰心

(2)《繁星》

(3)《春水》

(4)泰戈尔

(5)排比

(6)拟人

解析:

第一问从印度诗人泰戈尔可知是冰心。

第二问考查修辞辨别。

7.(4分)

体会下面一段师生的对话,回答问题: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

“都交齐了吗?

不会有漏网之鱼吧?

”有位学生怯怯地说:

“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1)老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2)学生话里的意思又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有谁没交作业?

(2)明天交作业可以吗?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根据“漏网之鱼”和“明天自投罗网”可推知意思

(1)有谁没交作业?

(2)明天交作业可以吗?

第二部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共8道题,共30分。

(16分)

(一)一双脚上的修养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

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交流。

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

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

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

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

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

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

她看我进来,竞紧张地盯着我,手执拖布,如临大敌。

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我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

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色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

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在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

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

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恶作剧式地在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上涂鸦。

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

不断地踩踏与不断地擦抹,像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

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践踏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⑤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女工也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了。

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但又把头又缩了回去。

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

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脚下发出一阵“沙沙”的响声,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我从上往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军绿大衣……最后我看到了他的双脚――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

他一走动,塑料袋就发出“沙沙”的响声。

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

我注意到女工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

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眼里竟有泪光闪现。

⑥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却想到了“修养”这个词。

我想,修养并不是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的。

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套上。

8.(4分)

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⑴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

⑵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的。

正确答案:

⑴践踏别人劳动成果、破坏美好和谐环境的行为。

⑵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套上。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解题方法:

联系上下文分析语言含义。

(1)前文第3段中写到进出阅览室的人不断地踩踏女工的劳动成果,所以这里的“罪恶”指的是践踏别人劳动成果、破坏美好和谐环境的

行为。

(2)根据后文“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套上。

”可知这里“细节”指的是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套上。

9.(6分)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⑴不断地踩踏与不断地擦抹,像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

⑵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但又把头缩了回去。

正确答案:

⑴运用比喻(1分),生动地表现了弄脏地面和擦抹地面的次数之多,时间之久,持续不间断地进行(1分);“破坏与复原”、“让人心惊”表达了作者对这件小事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意识到这件小事反映了一些人的人格上的缺失,并意识到这是野蛮与文明的抗争(1分)。

⑵运用动作描写(1分),生动细腻地写出送水工人想进门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1分),表现了他爱护他人劳动成果和美好和谐环境的美德(1分)。

【或写到“为下文写他脚套塑料袋进门的举止作了铺垫”也可得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第一句从比喻的修辞角度进行赏析,将不断地踩踏与不断地擦抹比作像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生动地表现了弄脏地面和擦抹地面的次数之多,时间之久,持续不间断地进行。

同时从关键词“破坏与复原”、“让人心惊”体会作者对这件小事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第二句从人物动作描写角度赏析,“推”“伸”“看”“缩”写出送水工人想进门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表现了他爱护他人劳动成果和美好和谐环境的美德。

10.(4分)

第③段中写到“我”感到愧怍,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⑴自己的脚弄脏了地面;⑵对女工的辛勤劳动故作视而不见。

解析:

回归第3段“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恶作剧式地在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上涂鸦。

“可知原因是自己的脚弄脏了地面;对女工的辛勤劳动故作视而不见。

11.(2分)

简要分析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⑴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⑵点明中心,指出真正的修养不只是文化学识的修养,更应该是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修养。

解析:

段落作用考查。

最后一段常见的作用: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深化主旨,点明中心等。

(14分)

(二)

父亲的那些秘密

5岁那年,镇里来了个马戏团,父亲得到消息,就急忙带着他去看热闹,到那里时,演马戏的人被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父亲就把他举起来,骑在自己的脖子上,那场马戏足足演了两个小时,他看到过瘾处,禁不住在父亲头顶上手舞足蹈,散场后,他发现父亲比他还高兴,在回家的路上逢人便说这场马戏演的好。

年幼的他不会知道,当时父亲眼前都是密密麻麻的后脑勺,他什么也没看到。

15岁那年,他和一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一起到镇长家偷东西,结果被镇长的两个儿子逮了个正着,正在田里耕作的父亲得到消息,急忙撂下手中的活赶到镇长家。

当时他的头正被镇长儿子的皮靴踩在地上。

父亲急忙请求方了他,并承诺所有的损失都由自己来承担。

最后,他毫发无损的全身而退。

他哪里会知道,那天他走后,从不在人前弯腰的父亲,竟然在站长的家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20岁时,他已考入南方的一所大学,那年寒假他没有回家,父亲从北方来看他,他说老师和同学一直很照顾他,要请大家吃顿饭,父亲拍拍胸脯说,在穷也不能欠人家的情。

这客得请。

他选了一个大饭店,那

天,他的老师和同学酒足饭饱,结账时,父亲说什么也要打包,看到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他有些愤怒,父亲急忙解释说:

“扔了太可惜了,家里还养了两条狗,拿回去喂狗也是好的。

”父亲当天晚上就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他永远不会知道,父亲在饭店为他买完单,再买了车票以后,兜里已经没有一分钱了。

两天两夜的行程,父亲硬是靠那些剩菜剩饭挺到了家。

25岁时,他结婚不久,父亲千里迢迢的给他背去一袋大米,正巧他和妻子出去旅游。

当他们回来,才发现父亲在自己家门前的楼梯上等了一宿,正扶着米袋打瞌睡。

他和妻子急忙把父亲叫醒,父亲看到他们,羞赧的笑了。

那天父亲把大米放到了屋子里,连一口水都没喝,停留一会就离开了,他看着那袋大米,嘴里还抱怨着,大米多的吃不了,干么费力气背这东西来呢?

他想像不到,年近6旬的老父亲,扶着那袋大米,在他们家门前楼梯上足足等了两天一宿。

30岁时,他也有了自己的孩子,那年,“五一”长假,他带着妻儿一起回乡度假。

北方的五月还不是很暖,小女儿看到门前鱼塘里有小鱼,就叫嚷着让爷爷去抓,他发现,身形单薄的父亲脱了鞋,挽了裤腿就下水了,后来他也偷偷下水了,结果,他一只脚刚伸到水里,一股钻心的刺痛就传遍了全身。

他看着父亲弯腰摸鱼的背影,眼泪一下子流出来。

父亲呀,你在说谎!

他不敢想像,父亲这一生,有多少自己未知的秘密!

让我们含泪铭记,这世界上的一个人,他把所有卑微、屈辱都藏进自己心里,然后,在以一座山的形象挺立在我们面前,这个人便是父亲。

12.(4分)

文章写了父亲哪些秘密?

请结合全文内容具体回答。

正确答案:

(1)骑在父亲脖子上看马戏两个小时,父亲不感到累,其实父亲已经非常疲惫了。

(2)父亲悄悄地给镇长的两个儿子下跪。

(3)父亲在火车上吃剩饭剩菜。

(4)父亲到池塘里为小孙女逮鱼,说没事,其实水特别的冰。

解析:

本题考查文段的概括能力。

题目要求概括父亲的秘密。

回归文章逐段寻找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

13.(4分)

请具体分析下面两句话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父亲看到他们,羞赧的笑了。

(2)父亲急忙解释说:

“扔了太可惜了,家里还养了两条狗,拿回去喂狗也是好的。

正确答案:

(1)父亲送自产的大米给儿子,怕儿子媳妇看不上,感到不好意思,害羞地笑了。

表现出父亲的简朴。

(2)父亲担心在老师同学面前打包剩菜给儿子丢眼,所以用打包回家喂狗来掩饰。

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理解。

(1)”羞赧的笑“可以看出父亲的不好意思。

(2)”急忙解释“可以看出父亲担心在老师同学面前打包剩菜给儿子丢眼,所以用打包回家喂狗来掩饰的心理。

14.(4分)

文章以“父亲的那些秘密”为题,其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使读者产生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

(2)文章写了父亲的秘密,一直到了自己做了父亲才逐渐明白并揭开谜底,因此更衬托出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解析: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解题方法:

标题作用:

1、使读者产生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揭示文章主旨。

4、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本文的标题“父亲的那些秘密”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跟体现出了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15.(2分)请结合文意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篇二:

一双脚上的修养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

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

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

2013-2014上宁德霞浦县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运用(25分)

1.抄写正确,标点无误,字体端正,美观即可得2分。

3.a(2分)(b惊慌失措,故弄玄虚c闲情逸致,兴高采烈d险象迭生,骇人听闻)

4.古诗文积累。

(10分)

①博学而笃志②却话巴山夜雨时③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⑤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①运用谐音双关/仿化(化用古诗、成语、俗语等)手法(1分),生动形象

地表达了网友对雾霾天气的抱怨,富有幽默感(1分)。

②如:

多乘公共交通

工具出行;道路实施机械化吸尘作业;少进行垃圾焚烧?

?

(每点1分)

6.①齐天大圣,如意金箍棒,五指山,斗战胜佛(每格0.5分)

②《狐狸和山羊》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

(各1.5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文言文(12分)

7、①嘉:

好、美②是故:

所以

③困:

不通,理解不了④其:

表示推测(每空1分)

8、①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

(每句2分)

②所以说:

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9、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每处1分)

10、“教学相长”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可以采取“教”的方式,比

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学听,如果对方能明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

如果他还有疑问,表明你的理解还有些漏洞或错误。

这时就可以知困了。

(言

之有理即可得2分)

(二)《看云识天气》(12分)

11、b(1分)12、b(2分)13、晕华虹霞(2分)

14、“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或“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2分)

15、分类别,举例子,作诠释,引用(写对三个即可)(3分)16、“谷雨不雨,交回田主”“泥鳅跳,风雨到”“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蜻蜓千百绕,

不日雨来到”“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

(2分)

(三)课外阅读(11分)

17、一双脚上的修养(围绕“修养”即可)(1分)

18、我的脚印弄脏了地板;我对女工的劳动故作视而不见。

(每点1分)

19、第①段中“修养”的含义指有文化或有学问。

第⑥段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

的态度。

(意思对即可)(每题1分)

20、例一:

“悄悄推开”这一细节,写出送水工怕影响图书馆的安静的氛围,推

门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十分传神,突出了送水工对他人的尊重,体现

了他的修养。

例二:

“推”“伸”“看”“缩”这些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送水工想进门

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表现了他的修养,也为下文他脚套塑料带进门

的举动作铺垫。

(内容2分,能紧扣语句,从词语运用、描写方法等

任意一个角度进行点评;表述1分,须通顺。

21、示例:

这个大哥真是有心人啊!

那么多读书人都没想到会弄脏地板,而他一

个送水工却能这么细心,能想到在脚上套塑料袋,真难得呀!

(内容

2分,须紧扣女工此时的心理;表达1分,须通顺。

共3分)

三、作文(40分)内容、表达(36分)+书写(4分)

一类卷(40—34)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

有1—2处语病。

(书写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2个以下,格式规范。

4分)

二类卷(33—30)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条理较清楚,结构较合理;语言

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

(书写工整,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3—4个,格式规范。

3分)

三类卷(29—24)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尚充实;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

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

(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5—7个,

格式大体规范。

2分)

四类卷(23—0)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

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8个以上,格式

不规范。

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