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9795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

总论

从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机械化生产的出现和以化石资源为基础的化工产业的建立,极大地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在二百年时间内建立起辉煌的工业文明。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化石资源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社会遇到极大的挑战。

一是化石资源渐趋枯竭。

“BP世界能源统计2006”指出,以目前的开采速度,全球石油储量可供生产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以供应65年和162年。

目前世界正面临能源与原料枯竭的境地。

二是地球环境日益恶化。

目前世界上每年主要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约1.57亿t的高分子聚合物,同时产生约8000万t的塑料废弃物;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自1750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上升到现在的360ppm。

建立在化石资源基础上的工业文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化石资源的不可再生和对环境的污染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资源利用方式,要求资源可再生和产品使用过程环境友好。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提供能量,但不能形成物质性生产。

生物质是可再生能源,又具有物质循环性,是唯一可生产出物质产品的可再生资源,将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

生物质按照其来源可分为生产型和未利用资源型两大类。

生产型生物质包括糖质类、淀粉类、纤维素类(主要为棉花)、烃类、油脂类和微生物类,未利用资源型包括农、林、牧、水产类等废弃物和企事业、生活类的污泥、垃圾等。

目前生产型生物质资源已得到有效开发,如变性淀粉、糖基化产品和以短棉绒制备改性纤维素。

但目前生产型生物质价格不断攀升,且价格上涨指数呈加快趋势,造成生产生物质材料投入原材料直接的成本升高。

农业废弃物是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达7亿吨,糟渣8000万吨,大部分被废弃,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还严重污染了环境。

目前随着农产品价格持续升高,农业废弃物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将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

二、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甘肃启明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中区,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2010年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招商引资企业,企业专门从事高频无极灯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年产300万只高频无极灯的高科技企业。

公司拥有北京空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及工程技师人员数名,研发实力雄厚。

我公司主营照明光源,灯具、照明电子设备的制造与销售。

企业占地面积66279.40平方米。

在建项目内容有:

建设泡壳生产车间13020平方米,镇流器,耦合器生产车间2016平方米,灯泡组装车间2016平方米,原料及包装材料库2016平方米,成品库2016平方米,综合办公楼2880平方米,职工宿舍楼1800平方米,餐厅412平方米,以及给排水、供热、消防、机修、环保等配套设施990平方米,购置生产工艺设备及车间动力和辅助配套设备288台(套),形成年产300万只高频无极灯的生产能力。

三、项目意义和必要性

3.1项目背景

生物质材料主要是指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等木质纤维素、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等物质。

农作物秸秆属于典型的生物质资源,生物质资源有可再生、无污染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生物质材料是以天然生物质材料为基础,利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或转化,改变天然生物质材料结构,使其具有适合某种特殊用途的性质,形成高附加值的生物质新材料。

如运用物理、化学或酶的方法对原秸秆进行处理,改善纤维素原有被膜性差、耐机械性差等缺陷并且赋予其新的特殊功能特性,使其在食品、造纸、塑料、纺织、日化、医药等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化石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以可再生生物资源为基础原料,充分利用生物质合成各种材料是今后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也是世界各国寻求可再生资源替代化石资源的重要和必要的途径。

3.1.1国内外生物质产业发展现状

生物质产品由于具有生产过程环境友好和产品可降解等特性,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该产业的发展,美国国会于2000年6月通过了《生物质研究法案》,开展利用生物质获得燃料、动力、化学品和原料的各项相关研究,计划生物质基产品的化学制品和原料从2001年的125亿磅(占现有美国化学品用量总量的5%),增加到2010年的12%、2020年的18%、2030年的25%。

2002年提出了《生物质技术路线图》,计划2020年使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产品较2000年增加20倍,达到能源总消费量的25%(2050年达到50%)。

日本内阁于2002年12月27日通过了《日本生物质综合战略》,资源作物作为能源和产品的原料将得到灵活应用,具体要求碳素量换算为废弃物类生物质80%以上可利用。

传统的以石化资源为原料的精细化学品,不仅浪费大量的石化资源,还会造成很严重的环境污染。

如中国年产1500万吨各类塑料制品,为此要消耗数以千万吨的宝贵的轻油资源和大量天然气,而且每年还要形成约500万吨的几百年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

特别是对农业至关重要的塑料薄膜,每年生产使用150万吨,基本上不能回收,大部分残留于农田,破坏土壤结构,污染环境。

目前,全世界每年生产的可再生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1500亿吨,但目前的利用率还不到总量的5%。

面对这一巨大的自然资源宝库,全世界都在力求开发和拓展生物质材料的应用范围。

《今日美国》2001年2月1日的一篇文章中说,农田作物有可能逐渐取代石油成为获得从燃料到塑料的所有物质的来源,“黑金”也许会被“绿金”所取代。

在我国,以农作物秸秆为基材的生物质产业刚刚起步,生物质产业的工艺、设备和产业化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间有较大差距,但在生物质利用的关键技术,如木质纤维素水解、微生物利用、生物反应器与产品提纯技术等方面已取得重大进步,显现出无限生机。

生物质精细化学品经过20余年的培育和发展,目前正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在世界范围受到关注、可规模生产的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精细化学品和糖基生物质精细化学品等。

3.1.2项目建设的政策依据

“十一五”期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年均增长接近15%,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成长活力的产业之一。

“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要开发生物质能源,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建设。

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是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的朝阳产业。

我们要加快制定有利于生物质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大力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以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空间。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我国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甘肃启明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符合国家、甘肃以及兰州新区的相关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

本项目的建设能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生产出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的改性纤维素及生物质衍生产品如:

农用保水剂、石油钻井助剂、纤维素酶和生物肥料等,实现农作物秸秆的“变废为宝”,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3.2.1提高我国在生物质材料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水平

随着石油、煤炭等资源的日趋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材料的利用受到重视,尤其是以纤维素为基材的产品因其原料资源丰富而备受关注。

生物质材料是指利用化学、物理或生物技术对农作物秸秆、纤维素等生物质资源进行处理,改善其原有性质,赋予其新的特殊功能,拓展使用范围,形成高附加值的生物质基产品。

甘肃启明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农作物秸秆改性纤维素综合开发利用为核心,开展生物质材料制备工艺及应用拓展研究,包括

(1)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2)可降解缓释保水材料;(3)石油钻井助剂;(4)纤维素酶制剂和生物肥料。

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材料研究和应用技术,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先进、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实施可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污染,加大对可再生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达标满产可形成年销售产值16900万元。

依托公司将要申请建立的“生物质产品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将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材料在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3.2.2变废为宝,有利于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

白银市经济开发区拥有耕地135.32万亩,其中梯田94.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4万亩,每年可产生秸杆50万吨以上,其中当柴禾利用的不足1/3,剩余的一般直接焚烧处理。

秸秆中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其中的纤维素可被充分利用做改性纤维素、缓释保水材料,同时也可以通过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制剂和生物肥料。

农作物秸秆的不当处理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又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项目建成后,生产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改性纤维素既有利于提高当地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又实现了农产品的高附加值。

同时以秸秆纤维素为资源的低价印花糊料、可降解保水剂、石油钻井助剂、纤维素酶和生物肥料的开发,不仅可使农业废弃物高值化,而且将改变目前海藻酸钠印花糊料和农业高分子保水剂因价格昂贵和不可降解而不能被广泛应用的局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2.3市场前景广阔,可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开发的改性纤维素以其低廉的价格、优良的特性、丰富的原料以及绿色可降解性,可广泛用于纺织工业、农业保水剂、石油钻井助剂、酶制剂行业以及生物肥料等,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且市场广阔。

甘肃启明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建成满产达标后可年产2000吨重金属离子吸附剂、1000吨缓释保水材料、5000吨石油钻井助剂、1000吨纤维素酶制剂和5万吨FAM绿化生物质材料,实现年销售收入16900万元,新增利润4400万元,上缴税收2300万元。

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为当地创造数量可观的就业机会,帮助解决新区剩余劳动力。

3.2.4建立开放式的研发中心,提高我国生物质材料的科研水平

甘肃启明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重视对研发的投入,准备建成3400多平米的企业研发中心大楼和800平米的中试车间,预计先进实验设备850余万元,设置专职研发岗位58位。

研发中心目标在改性纤维素及生物质大分子衍生产品等重大前沿领域展开前瞻性研究,目标是在对现有研发产品如重金属离子吸附剂、农业保水剂、纤维素酶和FAM绿化生物质材料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取得一批国内先进、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并尽快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3.3生物质材料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甘肃启明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所持有的国际先进生物质材料改性技术,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主要目标市场是纺织工业、农业保水剂、石油钻井助剂、纤维素酶及FAM绿化生物质材料等领域。

3.3.1水处理行业

随着全球化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水处理行业也在面临着革命性的跨越。

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处理虽然已经进入常态化和规范化,但是,污水处理的工艺,需要更好的适应环境保护的的需要。

具体地说,就是用于污水处理的药剂,由原来的化学产品要向生物产品转化。

不能让污水处理的后工艺,造成新的污染。

生物质污水处理是当前各个国家都在开发利用的项目。

本公司研发的生物质重金属离子吸附剂,原料是生物质生产工艺是环保型的,产品是可降解的友好型的。

目前是国家“十二五”重点鼓励推广的项目。

市场需求很大也很迫切。

3.3.1农业保水剂

农业保水剂是继化肥、农药、地膜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用品,主要是高分子吸水聚合物,能够吸收超过自身重量千倍的水分,并在适当条件下缓慢释放,对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厄尔尼诺现象的频发和温室效应的日趋严重,作为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的中国,干旱、缺水、沙尘暴、沙漠化正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节约用水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2007年初温家宝总理曾指出: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能抗旱保丰收是我国农业的国策……我们一定要用十年的时间,解决中国农民靠天吃饭的问题”。

我国已将农林保水剂纳入国家物资采购序列,保水剂已列入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第13条、《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第3条。

在农业部颁布的“重点推广的种植业技术”中,保水剂被列为“可持续发展技术”中第1条。

国家水利部、国家农业部以及国家林业局三个部委都曾专门发文,推广这一材料。

这些都在昭示国家对保水剂的高度关注和扶持。

目前,我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以及西北北部、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干旱地区,对保水剂的需求量和潜在需求量很大。

另外,近年来城市美化绿化发展很快,为了节水,建设绿地草坪、园林花卉都需要大量的保水剂。

我国目前有402个城市为缺水城市,若在全国中等以上城市的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保水剂产品,市场需求量每年可达2万吨;保水剂产品在农业生产上估算年需求量在5万-10万吨。

这样,全国保水剂产品市场的年总需求量已达10万-15万吨。

可见,保水剂在农、林业上的推广和应用已经形成,并将继续形成一个巨大的商机,为经营者提供了极好的创业良机。

本项目利用可再生的农作物秸秆为基材生产可降解纤维素吸水性树脂,降低了成本,为合理、科学利用农作物秸秆开辟了一条新路,它的推广和应用将会是一举数得:

废物利用,环境友好;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的就业机会;增加税收,创造利润。

由于成本低,产品价格便宜,易为使用者接受,便于推广。

本项目所使用的化学试剂易得,生产工艺合理、简单,接枝反应效率较高、时间短、易控制,便于工业化生产,易推广。

3.3.3石油钻井助剂

油井作业过程中需要大量泥浆稳定剂,起到降低失水量,提高钻井液中粘土颗粒的聚结稳定性的作用。

目前已开发的油(气)田钻井用CMC,技术指标符合UZB(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公司的相关标准,对泥浆的塑性粘度影响小,对动力、切力影响大,有利于携带钻屑,尤其在钻盐膏层时,可使钻井液稳定,降低流失量,防止井壁崩塌。

特别适用于矿化度高,pH值高的盐碱井。

水基压裂液增稠剂是一类能使体系增粘的添加剂,水需要增稠以便能够携带支撑剂进入地层,增大裂缝宽度,降低滤失。

本公司开发的专用CMC作为增稠剂具有增稠能力强,抗盐性、耐温性和抗剪切性能力高的特点。

3.3.4纤维素酶及FAM绿化生物质材料

纤维素酶可以将纤维素直接降解为简单糖及葡萄糖,因此在饲料、食品、水产业及纺织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纤维素酶在食品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用在豆腐的生产工艺中,可以提高出品率;可以用于将茶叶制备成速溶茶,有效提高速溶茶提取率。

纤维素酶在烟草、酿酒、酱油、食醋酿造、啤酒工艺麦芽生产等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纤维素酶用于饲料中,可明显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粗饲料的营养价值,降低饲料成本。

纤维素酶用于水产业中,可以弥补鱼虾不具备分泌粗纤维的缺陷,扩大食物团与消化酶的接触面。

纤维素酶用于纺织上,能使麻、棉表面剥离和纵向复合细胞间层侵蚀,使纤维梢丝束化或脱落,能极大地降低对皮肤的刺痒,提高棉麻织物的服用性能及产品的档次。

生物质材料泛指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对土壤具有特定肥效(或有肥效又有刺激作用)的生物质产品,其有效成分可以是特定的微生物、微生物分解代谢产物或基质的转化物等,其中除了微生物,还包括动、植物组织和细胞。

生物质材料与化肥同样为土壤提供营养物质,不同的是微生物通过分解代谢作用,可以为土壤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物质,使土壤养分得以循环。

近年来,由于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大量不合理施用,不仅耗费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且破坏了土壤结构,污染了农产品品质和环境,影响了人类的健康生存。

因此,从现代农业生产中倡导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看,FAM绿化生物质材料不污染环境,实现土壤养分的自身循环,在土壤结构改良、增加土壤肥力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本项目采用液体制种、固体发酵技术生产纤维素酶和FAM生物质材料。

秸秆预处理后,与马铃薯薯渣、麸皮、豆面和无机营养盐混合,作为固体发酵培养基并接入发酵菌种进行固体发酵。

发酵后,通过产物浸提、滤液浓缩获得纤维素酶;滤渣经堆肥发酵复配后干燥、整粒,制备出颗粒型FAM绿化生物质材料,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研发项目。

利用本公司生产、管理和技术优势,实现纤维素酶和生物复合肥料的工业化生产。

3.4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近30年是生物质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生物质化学品作为新型绿色生物质材料,将会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推广和应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甘肃源岗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生产规模大、技术起点高、产品附加值高、研发能力强,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4.1高附加值,高技术起点

甘肃启明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以廉价丰富的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引进国际先进改性纤维素、接枝交联和生物发酵技术,以简单的工艺生产生物质产品——印花糊料、缓释保水材料、石油钻井助剂、纤维素酶和生物肥料,可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农林保水、石油钻井、化工及种植行业等领域,原料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形成的产品不仅附加值高且绿色环保。

经多名业内专家评估,该项目技术先进、附加值高,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3.4.2选址合理,原料优势突出

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科学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是甘肃省白银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于2001年10月12日在第三届深圳高交会上签订协议合作共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02年7月3日奠基正式创建。

开发区是中科院与省级地方政府合作成立的第一个产业园区,也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第一个重大项目。

2005年全国开发区清理审核后,甘肃省政府于2006年7月批准为省级开发园区,并更名为甘肃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10年9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国家级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白银高新区规划面积8.05平方公里,开发区位于白银市区东南部,国道109线以南,京藏高速公路南北两侧。

开发区所在的白银市区位优越,地处西北交通枢纽区,南距兰州69公里,兰州,北接宁夏、内蒙古,西经武威直通新疆,东过平凉连接陕西,是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

白银与兰州共用一个机场,包(头)兰(州)铁路纵贯南北,白(银)宝(宝积山)铁路横穿东西。

国道主干线京藏高速、国道109线、312线、309线贯穿全境,3条省道及15条县级公路纵横交错。

陆路运输四通八达,航空运输快捷方。

邮电通讯快捷便利。

黄河流经白银214公里,黄河上游已规划的五座水电站中3座位于白银境内。

大峡水电站和靖远火电厂"水火相济",已建成总装机容量330万千瓦。

开发区按照功能区分为产业发展区、生活服务区、生态绿化区和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开发区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自创建以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中国科学院、甘肃省的大力支持。

开发区坚持走“创新引领、特色发展、促进转型、赶超跨越”之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初步形成了“化工及精细化工、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制药与医疗器械、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格局,正在成为白银市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3.4.3研发实力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拥有自身的研发团队,同时依托于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甘肃省环境科学院、中科院地球化学部、沙漠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结成产学研联合体,实行联合研发模式。

一、研究团队基本情况

1、研发队伍

甘肃启明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现有职工52人,大专以上学历25人,高级工程师9人,工程师2人,高级技师1人,公司聘有生物菌绿化行业颇具影响的知名技术专家2名。

直接从事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11人,占员工总数的21.15%。

2、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项目参与单位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萃英特聘教授1人、萃英特聘讲席教授3人,部、省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教授15人(一级教授2人、二级教授3人)、副教授17人、讲师11人,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达到88.1%;博士生导师14人(兼职2人),硕士生导师43人(兼职13人)。

主持完成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和省部级奖3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版权6项,出版著作33部。

3、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项目参与单位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经过23年的发展,已成为甘肃省唯一的以生物技术应用研究为主的研究机构。

编制65人,有科研人员50余人,其中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20人,中级20人,初级10人,试验及小型生产设备有212台(件),价值近200多万元。

试验及办公用房面积1280平米。

另有实验基地30多亩。

距离兰州市仅8公里,交通便利,水电通讯设备齐全,并已建成2000平米的智能化日光节能温室,为科研和生产开发提供了优越条件。

4、甘肃省环境科学院

参与单位甘肃省环境科学院是全省学科齐全、实力较强的环保科研中心,实验室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拥有本实验所需的各种先进设备,为顺利完成本项目提供了保证。

研究方法成熟、方案可行、技术路线和研究点选择科学、可靠。

项目研究人员具备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积累。

5、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承担科研项目1700余项,其中国家“863”、“948”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西部专项、农业部原种基地项目等国内重大研究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436项。

建成了以“甘肃农村发展研究院”、“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畜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核心的科研平台。

在生物技术、草业科学、节水农业、农产品加工与开发、旱作农业与生态恢复、设施农业和社会科学等方面,形成优势特色专业。

学校现有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3人,博士生导师26人(4名校外兼职博导),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和省级优秀专家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人。

另外,聘请有37位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授。

  

二、技术合作主要内容

1、共建研发机构;2、共建中试基地;3、合作生产

三、知识产权情况

生产技术转化后,项目所产生的成果等相关知识产权归甘肃源岗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和各共同承担项目单位共同所有。

工厂建立同时,有计划的申请并筹建“生物菌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依托实验室的研发平台,目标是在几年内取得一批国内先进,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并迅速将其产品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项目技术基础

为保证以上项目的顺利进行,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公司注重产品的科研开发。

专职研发人员24人,其中研究生学历8人,本科及中级职称以上18人,具备较好的研发条件。

同时公司与兰州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