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合上121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787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92 大小:18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合上12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2页
病理合上12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2页
病理合上12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2页
病理合上12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2页
病理合上12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合上1212.docx

《病理合上12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合上1212.docx(1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合上1212.docx

病理合上1212

绪论

内容精要

病理学及其任务

总论

病理解剖学

病理学内容☆

各论

病理生理学

活体组织检查

绪论

大体观察

尸体剖验

动物培养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组织学观察

细胞学观察

组织细胞培养

超微结构观察

常用观察方法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组织细胞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发展简史

一、概念

病理学(patho1ogy)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病理临床联系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二、任务

为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三、研究方法

(一)尸体剖检(autopsy):

简称尸检,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和后续的显微镜观察,以确定诊断、查明死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和新发生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二)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简称活检,用局部切除、钳取、细针穿刺、搔刮和摘除等手术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三)细胞学(cytology)检查:

通过采集病变处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病理诊断。

(四)动物实验(animalexperiment):

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某些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以便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五)组织和细胞培养(tissueandcellculture):

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加以培养,研究在各种因子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活体组织检查

二、单项选择题

1.病理切片的常规染色方法是

A.苏木素染色B.伊红染色C.瑞氏染色D.巴氏染色E.苏木素-伊红染色

2.对肿瘤的普查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的方法是

A.尸体解剖检查B.活体组织检查和细胞学检查C.器官、组织和细胞培养

D.动物实验E.血液化验

3.下列哪项不属于病理学的研究内容

A.病因B.发病机理C.经过和转归D.诊断治疗E.病因及发病机理

4.病理学对病变标本的观察方法不包括

A.动物实验B.肉眼观察C.显微镜观察D.电镜观察E.细胞学观察

三、多项选择题

1.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A.尸体解剖B.活组织检查C.细胞学检查D.动物实验E.器官、组织和细胞培养

2.病理学的观察方法有

A.大体观察B.组织与细胞学观察C.组织(细胞)化学与免疫组织(细胞)化学观察

D.超微结构观察E.形态计量、图像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4、问答题

1.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练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活体组织检查:

简称活检,用局部切除、钳取、细针穿刺、搔刮和摘除等手术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二、单项选择题

1.E2.B3.D4.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CDE

5、问答题

1.【答题要点】1)尸体解剖:

查明病因,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减少同种疾病的漏诊与误诊率;通过尸体解剖,积累教学、科研素材;帮助解决法律纠纷等;2)活检:

及时准确诊断疾病,判断疗效,并能利用活检组织进行特染、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深入研究;3)动物实验:

复制疾病的模型,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外来因素如药物对疾病的影响等;4)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可以观察细胞和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外来因子对组织细胞的影响等。

(韩桂英)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内容精要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营养不良性萎缩

 

肥大☆

压迫性萎缩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萎缩★

失用性萎缩

增生☆

去神经性萎缩

化生☆

内分泌性萎缩

细胞水肿★

脂肪变性★

可逆性损伤

玻璃样变性★

(变性)

病理性色素沉积☆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凝固性坏死★

不可逆性损伤

干酪样坏死☆

(坏死和凋亡)

液化性坏死★

纤维素样坏死☆

坏疽★

再生☆

 

细胞和组织的修复

纤维性修复★

 

 

创伤愈合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适应表现为: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一、萎缩(atrophy)

1.概念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2.分类

(1)生理性萎缩

青春期萎缩——胸腺

更年期后萎缩——卵巢、子宫及睾丸

(2)病理性萎缩

营养不良性萎缩:

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全身肌肉萎缩。

压迫性萎缩:

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失用性萎缩:

久卧不动后的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

去神经性萎缩:

桡神经损伤引起上肢伸肌群萎缩。

内分泌性萎缩:

腺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的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等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

1.概念由于功能增强、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2.肥大分类生理性肥大,病理性肥大;代偿性肥大,内分泌性肥大。

(问答题)

(1)代偿性肥大:

有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负荷过重引起的肥大。

生理性:

重体力劳动者和体育运动员的肌肉。

病理性:

高血压时的心脏;慢性幽门狭窄之胃平滑肌。

(2)内分泌性肥大:

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又称激素性肥大。

生理性:

妊娠期孕激素引起的子宫平滑肌肥大。

病理性:

成人生长激素过多引起肢端肥大。

三、增生(hyperplasia)

1.概念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2.增生分类弥漫性,局灶性。

(1)代偿性增生

生理性:

血细胞和上皮细胞的不断更新,久居高原者的红细胞显著增多。

病理性:

损伤、炎症→生长因子过多→组织细胞的增生;

碘缺乏→甲状腺肿,低血钙→甲状旁腺增生。

(2)激素性增生

生理性:

青春期和哺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月经周期的子宫内膜增生等。

病理性:

雌激素增多有关的子宫内膜增生、乳腺增生;雄激素增多有关的前列腺增生。

3.增生与肥大的异同点

(1)引起两者的原因相同或相似,两者可相伴存在。

(2)对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子宫、乳腺)组织器官的增大,可以是细胞肥大和细胞增生的共同结果。

(3)对于细胞分裂能力较低的(心肌、骨骼肌)组织器官的增大仅因细胞肥大引起。

四、化生(metaplasia)

1.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2.常见类型

(1)鳞状上皮化生:

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

(2)肠上皮化生:

发生于胃粘膜。

(3)骨组织化生:

多见于间叶组织、纤维组织。

3.意义:

(1)有利于强化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

(2)常削弱原组织本身功能。

(3)上皮化生可癌变。

4.难点分析

(1)化生一般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

(2)是一种对机体不利的适应性反应,应尽量消除引起化生的原因。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损伤的原因:

1.缺氧:

是引起细胞损伤最重要的因素,主要引起细胞膜、线粒体、及溶酶体的损伤。

2.生物因素:

是引起细胞损伤最常见的因素,可通过毒素、代谢产物、机械作用、干扰

细胞代谢或通过变态反应引起细胞损伤。

3.物理因素:

机械性、高低温、电离辐射微波→纤维断裂、细胞破裂、蛋白质变性等。

4.化学因素:

包括化学物质和药物的毒性作用。

5.免疫因素:

免疫低下或缺陷→严重感染;免疫反应过强→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6.遗传因素:

遗传易感性;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细胞结构、功能、代谢等异常。

7.其他

(1)营养失衡:

生命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剩

(2)内分泌因素

(3)衰老

(4)社会—心理—精神因素→心身疾病

(5)医源性因素→医源性疾病

二、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损伤的形式:

可逆性损伤——变性

不可逆性损伤——坏死、凋亡

(一)可逆性损伤(reversibleinjury)

概念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变性(degeneration)。

蓄积的物质可以是:

(1)过量的细胞固有成分

(2)外源性、内源性物质(3)色素

1.细胞水肿(cellularswelling)

(1)主要原因:

感染、中毒、缺氧

(2)好发部位:

心、肝、肾实质细胞。

(3)发生机制:

病因→细胞线粒体受损→ATP↓→细胞膜Na+-K+泵功能↓→Na+,H2O进入细胞内。

(4)形态改变:

①肉眼观察:

器官体积增大、色泽浅淡。

②光镜观察:

细胞肿大、胞浆淡染或清亮。

③电镜观察:

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

(5)结局:

病因去除,恢复正常。

2.脂肪变性(fattychange)甘油三酯(中性脂肪)在非脂肪细胞的细胞浆内蓄积。

(1)主要原因:

感染、中毒、酗酒、缺氧、营养障碍等。

(2)好发部位:

肝、心、肾实质细胞。

(3)发生机制①脂肪酸进入细胞内增多,氧化障碍。

②甘油三酯合成或进入细胞内过多③脂蛋白的减少,中性脂肪不能输出。

(4)形态改变:

①肉眼观察:

器官体积增大、色黄、切面常有油腻感。

②光镜观察:

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细胞体积增大。

③电镜观察:

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有界膜包绕的圆形小体。

(5)难点解析

心肌脂肪变性与心肌脂肪浸润的区别

心肌脂肪变性:

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脂滴在心肌细胞内呈串珠状排列。

肉眼观察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心肌脂肪浸润:

指心外膜处增厚的脂肪组织沿心肌层的间质向心腔方向伸入,可致心肌萎缩。

严重者可致心肌破裂而猝死。

3.玻璃样变(hyalinechange)

(1)概念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等处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透明的蛋白质蓄积,又称透明变性。

(2)玻璃样变常发生的部位

细胞内玻璃样变:

①肾小管上皮细胞:

重吸收蛋白质过多。

②浆细胞:

免疫球蛋白蓄积。

③肝细胞:

Mallory小体。

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AS斑块、瘢痕组织、萎缩子宫或乳腺间质。

细动脉壁玻璃样变:

常见于缓进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细动脉管壁。

4.病理性色素沉着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

(1)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组织内出血时,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血红蛋白经溶酶的作用分解后形成。

(2)脂褐素(lipofuscin)为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残体,光镜下为黄褐色微细颗粒,蓄积于胞浆内,是细胞衰老或萎缩的象征。

(3)胆红素(bilirubin)为巨噬细胞吞噬衰老红细胞形成血红蛋白衍生物,为棕黄或黄绿色、不含铁的可溶性蛋白质,并在肝内代谢形成胆汁的有色成分。

(4)黑色素(melanin)由黑色素细胞生成的黑褐色微细颗粒。

局部性黑色素增多见于色素痣、恶性黑色素瘤;全身皮肤黑色素增多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Addison病)患者。

5.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alcalcification)软组织内固体性钙盐的蓄积。

光镜下HE染色为蓝色细颗粒聚集。

(1)营养不良性钙化:

发生于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内的钙化。

体内钙、磷代谢正常。

(2)转移性钙化:

由于钙、磷代谢障碍所致正常组织内的多发性钙化。

6.粘液样变(mucoiddegeneration)间质内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

可能系蛋白多糖—胶原复合物形成障碍或透明质酸酶活性减弱,蛋白多糖不能聚合成复合物所致。

光镜见间质疏松,灰蓝色粘液性基质内有散在的星芒状纤维细胞。

7.淀粉样变(amyloidosis)细胞外间质内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沉积。

肉眼观察组织、器官体积增大,色泽变淡,质地较脆;光镜下:

HE染色淀粉样变物为淡红色,均匀的云块状;刚果红染色呈红色,甲基紫染色则呈紫红色。

局部性淀粉样变:

与以大量浆细胞浸润的类症有关。

原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

来源于免疫球蛋白的轻链。

继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

与严重的慢性炎症和某些恶性肿瘤有关。

(二)坏死(necrosis)

1.概念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死亡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结构自溶,并引发炎症反应,是不可逆性变性。

2.基本病变:

①细胞核是细胞坏死主要形态学标志,变化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②胞膜破裂、细胞解体、消失。

③间质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

④坏死灶周围有炎症反应。

3.坏死的类型

(1)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necrosis)坏死时蛋白质变性凝固且酶解作用较弱而形成能的灰黄、干燥质实的状态。

常见于心、肾、脾、肝等器官,多因缺血引起,与周围分界清楚,光镜观为细胞结构消失、组织轮廓可辨。

(2)干酪样坏死(caseousnecrosis)是一种坏死更为彻底的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

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肉眼观似奶酪或豆渣,光镜观细胞和组织结构均消失。

(3)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necrosis)坏死组织呈液态。

好发于蛋白质少、脂质多或蛋白酶多的病灶,如脑软化,胰蛋白酶→胰腺坏死,胰腺炎→酶解性脂肪坏死,皮下创伤→创伤性脂肪坏死等。

(4)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necrosis)结缔组织和小血管壁的常见坏死类型,呈细丝状、颗粒状、小块状、红染的纤维素样物。

是结缔组织病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

多系崩解的胶原纤维、免疫球蛋白或免疫复合物及纤维蛋白的混合物。

(5)坏疽(gangrene)较大范围坏死合并腐败菌感染。

表1-1坏疽分类

类型

好发部位

原因

病变特点

中毒症状

干性坏疽

四肢、体表

A缺血、V通畅

干缩、黑褐色、分界清楚

轻或无

湿性坏疽

肺、肠、胆囊

子宫

A、V均阻塞

湿润、肿胀、黑褐或边缘分

界不清楚

重,明显

气性坏疽

深部肌组织

创伤伴产气荚膜

杆菌感染

肿胀、污秽、蜂窝状、捻发音分界不清

重,明显

4.坏死的结局

(1)溶解吸收小灶性坏死经酶解液化被淋巴管、血管吸收或被吞噬细胞吞噬。

(2)分离、排出

形成缺损①糜烂(erosion)皮肤、粘膜的浅表性坏死性缺损。

②溃疡(ucer)皮肤、粘膜的较深在性坏死性缺损。

③窦道(sinus)坏死形成的深在性盲管。

④瘘管(fistula)两端开放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

⑤空洞(cavity)较大坏死组织经自然管道排出后留下的空腔。

(3)机化与包裹

①机化(organization):

坏死组织或异物被肉芽组织取代、逐渐纤维化的过程。

②包裹(encapsulation):

指仅发生较大范围坏死和异物周边的机化过程。

(4)钙化坏死后期引发营养不良性钙化

(三)凋亡(apoptosis)

概念是指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

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自溶,不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发生机制与基因调节有关,也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第三节损伤的修复

修复(repair)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有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

修复的两种不同形式

完全再生通过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增生,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纤维性修复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也称瘢痕性修复。

属于不完全再生。

一、再生(regeneration)

概念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修复。

生理性再生生理过程中,有些细胞不断老化、凋亡,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充,以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病理性再生病理状态下细胞、组织损伤后发生的再生。

(一)各种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

1.不稳定细胞:

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如表皮,呼吸道、消化道粘膜上皮,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

2.稳定细胞:

在生理情况下,这类细胞在细胞增生周期中处于静止期(GO),但受到损伤刺激时,则进入DNA合成前期(G1),表现出较强再生能力,如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肾小管上皮、间叶细胞、平滑肌细胞。

3.永久性细胞:

无再生能力或再生力极弱,如神经细胞、横纹肌细胞及心肌细胞。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1.被覆上皮的再生:

皮肤、粘膜的上皮损伤后,由创缘或基底部残存的基底细胞分裂增生,向缺损中心覆盖;

2.腺上皮的再生:

腺上皮的损伤后,基底膜未被破坏,可完全恢复;腺体结构完全被破坏,难以再生。

3.血管的再生:

①血管内皮损伤处→以生芽的方式形成实心的细胞条索→血流的冲击→形成新生毛细血管→互相吻合形成毛细血管血管网。

②大血管的断裂→手术吻合→断裂处通过结缔组织连接→修复

4.纤维组织的再生:

局部损伤后,由成纤维细胞分裂增生→胶原纤维→纤维细胞。

5.神经组织的再生:

①神经细胞损伤后→由神经胶质细胞及纤维修复。

②周围神经受损后→存活的神经细胞完全再生。

若断离两端相差远→再生的轴突与增生结缔组织混杂→形成创伤性神经瘤。

二、纤维性修复

过程为:

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坏死组织及异物→转化成瘢痕组织。

(一)肉芽组织(granulationtissue)

1.成分和形态

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的浸润,肉眼观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2.肉芽组织的功能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及其它组织缺损③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及其它异物。

3.结局肉芽组织长出后1周逐渐成熟,最终转变为瘢痕组织,此时毛细血管闭塞、减少,胶原纤维增多,纤维母细胞转为纤维细胞,此外可有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二)瘢痕组织(scartissue)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

1.大体是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硬韧并缺乏弹性。

镜下呈均质性红染常发生玻璃样变。

2.对机体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

有利的一面:

① 填补并连接伤口或缺损。

②使组织器官保持其坚固性。

不利的一面:

①瘢痕收缩,引起器官活动受限或梗阻。

②瘢痕性粘连。

③器官内广泛损伤导致广泛纤维化玻璃样变,可引起器官硬化。

④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可形成瘢痕疙瘩。

三、创伤愈合(woundhealing)

概念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包括组织再生、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

(一)皮肤创伤愈合

1.创伤愈合基本过程

(1)伤口的早期变化:

伤口处炎症反应→渗出纤维蛋白形成凝块→天后巨噬细胞出现。

(2)伤口收缩:

由于伤口边缘处新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牵引作用所致。

(3)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

3天后开始出现肉芽组织→5~6天起胶原纤维形成活跃→1个月左右瘢痕完全形成。

2.创伤愈合的类型

(1)一期愈合:

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

其特点是;愈合时间短,留下瘢痕少。

(2)二期愈合:

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其特点是:

①伤口需清创;②愈合时间长;③形成瘢痕大。

(二)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1.血肿形成:

血管断裂→血肿形成。

2.纤维性骨痂形成:

机化血肿,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又称暂时性骨痂。

3.骨性骨痂形成:

纤维性骨痂→类骨组织形成→钙盐沉积→骨性骨痂形成

4.骨痂改建或再塑:

是在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协调作用下完成的。

(三)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1.全身因素:

年龄因素;营养因素;激素作用等。

2.局部因素

(1)感染与异物:

产生毒素和酶→损伤加重,溶解纤维和基质。

异物→易于感染。

(2)局部血液循环:

氧↓,营养↓,坏死物吸收↓,易感染。

(3)神经支配:

局部神经性营养不良;自主神经损伤→局部血供↓→影响组织再生。

(4)电离辐射:

破坏细胞,损伤血管,抑制再生→影响创伤愈合。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萎缩

2.化生

3.变性

4.气球样变

5.脂肪变性

6.虎斑心

7.干酪样坏死

8.坏疽

9.机化

10.再生

11.肉芽组织

二、填空

1.组织器官在肥大时以细胞的①为主,组织器官在增生时以细胞的②为主。

2.组织的适应性反应包括①、②、③和④四种形式。

3.组织损伤的形态学变化包括①、②两种形式。

4.常见的变性有①、②、③、④。

5.气球样变是①的后期的表现。

6.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好发于①、②、③等实质器官。

7.玻璃样变性有①、②和③三种类型。

8.坏死在组织学上的主要标志是①,表现为②、③、④。

9.坏死的类型有①、②、③和④。

10.坏疽根据形态特点可分为①、②和③等类型。

11.坏死的结局有①、②、③、④。

12.肉芽组织由①、②、③构成,并伴有④。

13.骨折愈合过程分①、②、③、④四个阶段。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属于压迫性萎缩

A.脑动脉硬化时的脑萎缩B.脊髓灰质炎后的肌萎缩C.肾盂积水时的肾实质萎缩

D.消化道梗阻时的萎缩E.老年性萎缩

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理性萎缩

A.青春期后的胸腺B.停经后的卵巢C.切除卵巢后的子宫D.停经后的乳腺

3.肉眼观察心脏萎缩的主要依据是

A.心脏体积缩小B.心脏重量减轻C.冠状动脉呈现蛇形弯曲

D.颜色呈现深褐色E.心壁变薄

4.下列哪一项属于废用性萎缩

A.脊髓灰质炎引起的肌肉萎缩B.由肿瘤而引起的邻近组织器官的萎缩

C.慢性疾病后的萎缩D.骨折引起相应肌肉的萎缩E.老年人各器官的萎缩

5.慢性消耗性疾病首先发生萎缩的器官、组织是

A.内脏B.骨骼C.脂肪组织D.肌肉组织E.神经组织

6.下列哪项是属于病理性增生肥大

A.妊娠期子宫肥大B.哺乳期乳腺增生肥大C.长期重体力劳动者的心室肥大

D.前列腺增生肥大E.以上均是

7.一侧肾脏切除后,对侧肾脏体积增大属于

A.生理性增生B.代偿性增生C.内分泌失调性增生

D.再生性增生E.局部慢性刺激引起的增生

8.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肥大属于

A.化生B.变性C.代偿D.完全再生E.不完全再生

9.下列哪种改变不属于代偿性肥大

A.由于肺动脉阻力增大引起的右心室肥大B.由于主动脉阻力增大引起的左心室肥大

C.一侧肾切除,另一侧肾肥大D.妊娠子宫肥大E.以上均不对

10.慢性胃炎时胃粘膜出现吸收型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应称为

A.胃粘膜上皮萎缩B.胃粘膜上皮肥大C.肠上皮化生

D.不典型增生E.不完全再生

11.下述哪项改变不属化生

A.柱状上皮变为鳞状上皮B.纤维组织变为骨组织C.骨粘膜中出现肠型上皮

D.肉芽组织变为疤痕组织E.疤痕组织中出现骨组织

12.支气管粘膜上皮由原来的纤毛柱状上皮转化成鳞状上皮,属于下列哪种病变?

A.增生B.再生C.化生D.萎缩E.肥大

13.下列哪类变性最常见

A.脂肪变性B.细胞水变性C.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

D.血管壁玻璃样变性E.肝细胞气球样变性

14.细胞水肿发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

A.内质网受损B.高尔基体受损C.中心体受损D.线粒体受损E.核糖体受损

15.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主要发生在

A.肺、脾、肾B.心、肝、肾C.心、肺、脾D.心、肝、胃E.肝、肾、脾

16.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于

A.小动脉B.中等动脉C.大动脉D.细动脉E.各类动脉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