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怎样抓教学工作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786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长怎样抓教学工作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校长怎样抓教学工作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校长怎样抓教学工作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校长怎样抓教学工作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校长怎样抓教学工作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长怎样抓教学工作分析.docx

《校长怎样抓教学工作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长怎样抓教学工作分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长怎样抓教学工作分析.docx

校长怎样抓教学工作分析

校长怎样抓教学工作(六—九)教学设计

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陈忠

第六章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摒弃浮躁走向真实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

[网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四个要素:

1.时间要素:

一节课而言2.空间要素:

课堂,但不仅是教室。

3.班级授课制:

从面向全体到面向每一个鲜活的个体。

4.效率追求:

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仅指知识。

从专业角度:

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

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

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课堂教学有效性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内容是有效的-----教学有价值2、达成了学生要实现的目标------教学有效果3、科学的效益观------教学有效率4、可持续吸引力------教学有魅力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是否主动。

教学有明确具体的目标。

(可测量)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

有深刻的情感体验。

有适切的学习方式。

学生能完成知识有意义的建构。

有一种清晰的反馈。

有迁移和创造的欲望和能力。

[教材]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的四个层面:

有价值----教学活动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有效果----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有效率----学习者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达成目标;有魅力----体现着能够吸引学习者继续学习、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

2、教学注重“三个度”: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参与教学的参与度;学生学习过程的兴趣度。

3、有效课堂看教师的“成本意识”,处理好三个关系:

“投入”与“产出”关系(有最小投入取得较大效果);“长效”与“短时”关系(不以牺牲学生身体健康为代价,不加班加点,不搞题海战术);“可持续发展”与“暂时利益”关系(不仅看暂时成绩,更看兴趣和后劲)。

案例——小结:

二、为什么要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现状评价不高,学生厌学现象严重。

据调查,约35%的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40%的课堂教学是低效、无效、负效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厌学占13%,六年级占33%,中学达到80%以上。

(二)、低效、无效、负效的课堂教学表现

1、教学目标有问题

(1)目标含糊不清,定位不准;

(2)目标确定太高,学生够不着;(3)目标油水分离,缺乏整合;(4)目标确立残缺不全;(5)目标确定太多,完不成;(6)目标确定太死,无差异。

2、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呢?

(1)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至为重要的环节,教学目标分析是教学设计面临的首要任务。

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落实的三个维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抓住四个方面的内容:

对象—应阐明学习行为的主体。

即应阐明教学对象。

(行为主体—学生)

行为—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述教学目标。

即应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能做什么。

(行为动词)

条件—要说明达到该目标的条件。

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行为条件)

标准—对于和目标相关的行为状况要有一定的判别标准。

即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

(表现程度)

(3)四方面内容的具体解释

第一、应阐明学习行为的主体(行为主体)。

为什么行为主体是学生呢?

 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的依据,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这与原先“教学大纲”的陈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如:

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3、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第二、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述教学目标(行为动词)。

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就应该避免运用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

如果使用“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就无法开展。

 因此目标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可把握的,一句话,应该是可评价的。

如:

①理解关键语句,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②学会关注社会、追求理想,养成健康的审美观。

第三、要说明达到该目标的条件(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如果没有明确的行为条件,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往往就难以评价,因此,在描述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通常都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

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

(一)关于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以带计算器”或“允许查词典”;

(二)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能……”、“根据下列一组图,能写300字的短文”等;

(三)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通过两课时的学习,能记……”等;

(四)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如:

①能够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②在十分钟内,完成五道数学计算题。

【来源】《自己去吧》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一小学兰海燕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

【概述】《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14课。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

故事内容鼓励学生自强自立,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或小故事中的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会写“自、己、东、西”4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认识偏旁学字头,能够说出学过的或认识的带学字头的字;

(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至少能用3个新学的生字在8-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

(6)能够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仿编、续编或创编写出与主题相关、语言流畅的儿歌或小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认同从小就要树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一思想,能够完成一篇语句通顺的、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的小儿歌或小故事。

(三)学生主体作用有问题

一堂好课的标志是:

追求学生课堂上的成功,而不是追求教师课堂上的表演成功。

但现在许多课堂是:

1、以教代学,教师主宰课堂。

⑴“有教无学”、“教多学少”、“教多少学多少”等弊病目前普遍存在中小学的教学中。

而形成了“五中心”:

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讲课为中心,教师讲课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以做题为中心,教学价值以实验为中心。

⑵不折不扣执行教案。

有的教师把备课当成单纯的课堂教学“讲”的准备阶段,以致把教学过程变成:

资料→教案→黑板→学生→笔记→考试卷子的生产流水线。

备课,教师围绕教案转,上课,学生围绕教师转,方法单一,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2、把表演当精彩,孤芳自赏。

许多教师自我表演欲太强,课堂上摆脱不了唱独角戏,自编自演,越讲越兴奋,一讲就是45分钟,下课铃声响后才想起提问、小结、布置作业。

要知道:

“勤老师”培养的都是“懒学生”。

3、把听懂当学会,“课上懂,课下懵”。

听懂和学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听懂,只是说明理解了,明白了,离会做、迁移、能力的形成还有一定的距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迁移,必须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形成。

4、以讲解代思维。

一个成功的教学方法应是教师在解题过程中不断的激发学生思考、探求解题的途径,而不是替学生解题。

要做到“三讲”:

讲在学生思考之后,讲在学生问题关键处,点拨式的精讲。

5、把讲完当学完。

为赶教学进度,该讲的都讲了。

有的教师以为,讲完了,学生就学完了。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衡量一节课质量的标准主要看学生学懂学会没有,讲完了,学生懂、会了吗?

(四)教师的主导作用有问题

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走向另一极端:

听其自然,不计实效,该讲的不讲,该练的不练,该问的不问,主导作用被淡化,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五)课堂训练有问题

训练是一个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由懂到熟,由熟到巧的必由之路。

学生学习也这样,没有训练就没有过程,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没有训练就没有积累。

事实上,课堂训练被许多老师忽视了。

主要表现在:

重“讲”轻“练”,重“点”轻“面”,重“量”轻“质”,重“旧”轻“新”。

(六)课堂提问有问题

“满堂灌”变“满堂问”是目前中小学课堂的一种主要模式。

而提问一般是走形式,缺少精心设计,据统计,一般教师每堂课提问的有效仅56%,近一半是无效的。

体现在:

⑴大----不着边际,没有梯度;⑵浅----没有难度,没有挑战性;⑶俗----没有实质意义,没有情趣;⑷滥----问题满天飞,随意性;⑸窄----面向少数,先提问后叫人,学生参与面窄。

(七)课堂组织形式有问题

组织教学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目前中小学课堂的组织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如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就有:

⑴活动目的不明确;⑵活动内容太多;⑶活动组织得不好;⑷时间观念不强。

①繁琐分析,浪费时间;②设计不精心,挥霍时间;③教学信息反馈不及时;④为帮一生,过多拖延时间;⑤批评学生,挤占时间;⑥管教不管导。

(八)现代教学方法有问题。

多媒体教学用得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教学场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得不好,过多、过火,反而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无聊的手段上来:

⑴分散了注意力;⑵淡化了教师的示范;⑶增加了教育成本。

(九)教师教学素养有问题

1、教师队伍老化。

代沟是最大问题,老教师跟不上新形势的步伐。

如不会设计问题、不会创设情境、不会组织合作、不会指导学习、不会让学生提问、不会让学生质疑、不会与学生情感交流等。

2、缺少文化底蕴。

教师课堂放开不了是与自身的文化底蕴有关,理解教材人云亦云,没有见解;设计教案模仿复制,缺少思想与个性;新教材新教法过不了关等。

3、方法单一枯燥,学生课堂压抑。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程式化、公式化;讲课平铺直叙;教学内容空洞远离生活实际等。

4、教学语言啰嗦。

有的教师缺乏语言基本功。

如概念表达不清,逻辑推理混乱;讲课声音平滑,没有抑扬顿挫;讲课油腔滑调,怪声怪气;讲课太快,像连珠炮;讲课太慢,前言不搭后语;口头语过多等。

5、评价水平底。

个别教师评价水平很低,多是“对”“错”“不对”一类词对学生进行评价,甚至有指责、挖苦、讽刺等。

主要表现为:

以教师自我为中心;以优等生为中心;以整齐划一答案为中心。

三、如何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

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

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的有机结合。

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最直接、最稳定影响的因素。

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坚持做到如下三点:

1.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

包括:

独立人格的空间,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人格独立性的一席之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因为某个学生性格孤僻而歧视他;独立思维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不能回答的,也要循循善诱,不能包办代替。

2.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

选择是多方面的。

一是认知过程中的选择。

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让他把相关材料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他得以超越现象,发现规律和联系,使信息不致于流失,从而获得新的领悟。

二是参与过程中的选择。

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做到人人参与,双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相结合,论(讨论)、演(演示)、作(操作)、板(板书)相统一。

3.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

一是展现个性,如开设“学科沙龙”;二是展现能力,如编导课本剧;三是展现学业成果,如举办小发明、小制作展等,让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

总之,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其独特性,因而,不注重个性差异,没有对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培养和发展,是显示不出高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三)、活用教学方法,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上的知识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

其实,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

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体现:

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

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

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

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

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发现法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

否则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

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

例如,同是为了培养操作能力,理化生学科一般采用实验的方法,而音体美学科则常用练习的方法。

四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

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

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四)、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许多教师为达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

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也非常活跃,但这样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而其有效性究竟如何,对学生的发展作用究竟有多大,都需要引起人们的思考。

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应着力于以下几点:

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课程标准中渗透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

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

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

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再次,教师应使自己成为: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虽然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但积极参与引导、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通过示范(边讲边说以及演示)、中介(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提供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教学的和谐性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师—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

教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各种互动方式有效地运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绝对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学生的交往。

二是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因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第七、八章校长怎样听课、评课

一、校长怎样听课——用平常心,看家常课。

(一)校长听课的类型

1、研究式听课——带着研究目的或定好的课题听课,通过实验研究,培养典型,取得成效达到指导全校教学的目的。

2、指导性听课——帮助后进教师提高教学、改进教学,帮助有成就的教师总结经验不多升华。

(常年性听课指导;为实验课题指导;为教研课指导;为参赛课例指导;为示范课指导)。

3、检查性听课——检查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的听课。

做法是:

第一步,制定听课评价标准;第二步,下基层听课;第三步,写出检查报告;第四步,在一定范围讲评,促进教学。

4、总结性听课——做法是:

根据教研活动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认真听课,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总结出共同东西,再予以指导教学,推动教研工作。

5、观摩性听课——校长学习提高的需要,向高手学习、武装自己。

主要听特级教师、模范教师的课,或到外地听优质课。

(二)听课要注意的问题

1、要做好笔记。

力求把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完整的记录下来,把自己听课过程的不同见解、建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写在笔记相应位置上,以便评课时讲评交流。

2、坚持经常听课,并要敢于和善于评课。

校长听课后必须认认真真同校领导和执教教师分析评课。

3、听课是了解一线教学情况的过程,也是自身学习提高的过程。

听课后应注意总结、分析、升华、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

4、听课后应把听课、评课观察和记录下来的内容,以及校领导、教师反映的问题,发表的新见解、新观点,结合自己的体会作整理,形成文字材料。

(三)听课的方式

1、先备课,后听课——两种情况。

一是指导教师备课,主要有指导校骨干教师备研究课、实验课、探讨课等;指导教学水平较差和新上岗教师备汇报课等。

二是校长自己备课。

2、先打招呼,后听课——主要是总结性、了解性听课。

时间:

提前;内容:

告诉老师;事后:

分析评价。

3、“突然袭击”——检查、了解性听课。

主要是教学水平差、学生及家长反映大的教师,目的是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态度。

4、重点反复——多是指导性听课。

目的有二:

一是帮助教学能力水平较差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适应教学需要;一是培育典型教师开展的工作。

抓问题:

一是抓关键,是指教学目的与教学思想是否准确、端正;教学内容处理是否科学、正确;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搞好跟踪听课,用沈阳铁路小学校长的话是“扶上马,送一程”。

5、指定内容——多是检查、评估性听课。

目的是考查教师独立处理教材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做法是:

先指定教学内容,让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独立处理教材,进行充分备课,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再进行课题听课。

注意要听完一课书教学内容,才能深入了解教师掌握教材的情况和采取的教学方法。

6、个人备课调讲——主要是说课。

7、集体备课试讲——先集体备课,再由某教师主讲,领导和全体科任教师听,课后集体评议。

优点:

①促使教师主动学习和钻研,认识自己的不足,教学上较快提高;②能更全面深入熟识教材、掌握教材、运用教材。

不足:

执教教师压力较大。

8、应邀式——多为指导性听课,一般是教师主动邀请,学校领导、教师应愉快接受并鼓励教师认真备好课,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长处,课后要做认真的评价,尤其是注重教师的政治、业务进取心,充分挖掘教师教改的事例和典型,给予扶持与指导。

9、横向比较——多为评估型听课。

目的:

鉴别同年级教师教学水平,了解、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促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做法:

①同年级同学科进行;②做到四统一: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时数、改革要求。

③教法上不定调、不统一,教师精心设计,勇于创新,讲究实效。

内容:

教学基本功、掌握教材和学生情况、改革情况、采用教法等。

10、分层次、分别指导——①青年教师,教学的新生力量,希望所在。

听课是为了帮助其尽快熟悉教学业务、适应教学工作,解决教学中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

②青年教师,年富力强,有教学经验学校的骨干力量,听课目的:

帮总结经验,对其新成果及时扶持并使之推广应用。

③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起传、帮、带作用。

听课目的:

学习经验和总结传播经验。

(四)听课的准备

1、听课者的素质:

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实践经验、先进的教学思想、专一的心力。

2、应做好的准备:

角色准备、教学内容准备、学生情况准备、先进教学理念的准备、心理和特质准备。

(五)听课的方法

1、听课中的策略

①关注整体与细节相结合。

对整体,主要把握一节课的框架、水平和各教学环节大致情况;对细节,要善于捕捉一节课有价值的细节与亮点。

②关注优点与缺点相结合。

③关注常规与特点相结合。

常规,指教师按常规教学标准完成教学任务;特点,教师个性化的闪光点。

2、听课中的方法:

看、听、想、记。

①围绕《校长进课堂指导意见》中的“六看”

一看教师的敬业精神;二看教师的教育理念;三看教师教学水平;四看教师的教学技能;五看教师的课堂效果;六看教师的仪表。

②是否有完整明确的学习目标

新课程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应重点关注课程是否创设氛围情景,是否注重学习的方法传授,是否给学生体验和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