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文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7838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文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文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文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文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文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文综.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文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文综.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文综.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文综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浙江文综

解析:

林雪松

(浙江文综•T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有整体史观。

该题通过“兴办私学”这一切入点考察中西方的古代文明。

【解析】选C。

①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③朱熹创办私学,书中虽未明确提及,但根人民版教材的“学习思考”得知,他的学说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从而可知他不可能在“官学”培养人才。

朱熹曾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场所招徒讲学。

④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做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晚年回到雅典后兴建了自己的讲习所——“吕克昂”学园。

②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提倡耕战,因此他不推崇文化知识,对私学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

《韩非子》的主张,后来被秦王朝接受作为文教法令规定下来,导致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一场浩劫。

由此排除②。

(浙江文综•T1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解题指南】史学能力题是近年来浙江省高考命题比较注重的题目类型。

本题以《史记》记载商王世系作为切入点,考查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通过此题的考查,让学生能分辨考古资料与文献材料的各自特点,了解孤证不立,理解考古资料与文献材料的互证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重要方法。

【解析】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考古资料、文献资料的特点以及各自的史料价值。

文献资料:

文献可以理解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

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实物资料指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总称。

比如说遗物、遗迹等。

其主要作用有三:

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第二,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据此可作如下判断:

A项说法不完全准确。

文物虽然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但并不是任何史实都要由文物来证实(C项说法错误),因为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纪录下来的文献资料往往也可作为第一手资料,也具有相当的“真实”性。

B项说法错误,它否定了历史记载(文献资料)的真实性;D项说法正确,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各有价值,若能互证,则可更好地逼近真实的历史。

 

(浙江文综•T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图表的细节,尤其是图表中用括号注明的文字信息。

【解析】选D。

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

因此“④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②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③正确。

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谱系图”中无法体现。

(浙江文综•T15)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

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地图的能力。

做地图题时一定要注意“图例”,要把图中序号与所在的诸侯国对应起来。

【解析】选A。

秦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最终灭了六国。

所灭的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分别对应图中的序号是②④③①⑥⑤。

最迟灭的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齐鲁大地”),找到这一突破口,就可较快地找出正确选项。

此外,可将“韩赵魏楚燕齐”谐音为“喊赵薇去演戏”,就可牢记这一顺序。

(浙江文综•T16)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

“商人乘马,前代所禁。

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

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并且要注意是“反向”选择。

【解析】选C。

从当时商人的乘马“雕鞍银镫,装饰焕烂”,可见其经济地位优越,A项表述正确;但是商人的这种行为在宰相王涯看来是一种“僭越”且为“前代所禁”,可见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B、D两项表述正确;C项的表述过于绝对。

唐代商运发达,商人群体在社会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虽然社会主流观点对商人是鄙视的,但遭受“全社会”的鄙视显然与史实不符。

(浙江文综•T1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也要求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而且要理解“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门户开放”等重要的历史概念

【解析】选B。

有识之士描述了一国在中国得到的利益,其他列强也可同等享有;一国对中国提出的要求会得到列强齐心地帮助。

这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所产生的影响。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A项中的“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

与材料无关。

C项“居住及租地权”在材料中并无反映。

D项有较强的干扰。

“门户开放”政策是1899年由美国向列强提出,这一政策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能从中“利益均沾”。

材料中反映的并不是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史实,因此D项错误。

(浙江文综•T18)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

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解题指南】要明确《时务报》是维新派所办的政论性报刊的这一特点。

【解析】选C。

具体解析如下: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时务报》不属于通俗性报刊

错误

B

开国人办报先例的是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

错误

C

材料描述了在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时务报》销量增长4倍左右,这反映出维新派在利用报纸这一新式媒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有效地开启了民智。

正确

D

《时务报》的畅销说明“国人所办的报纸”在当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但其销量最多时也仅17000份,言其需求“极大”,夸大了影响。

错误

(浙江文综•T19)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

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①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

②新四军的发展壮大

③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要仔细看清纪念章中的文字“抗战八年纪念”、“冀鲁豫第六军分区”。

还需结合题目中“1945年7月7日颁发”的已知时间信息综合作出判断。

【解析】选B。

①③表述正确,②④表述错误。

具体解析如下: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这是一枚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抗战八年”的印章,纪念的应该是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开始的“全面抗战”。

正确

八路军主要是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

而新四军则是由南方8省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第二十八军改编而成。

从图中文字可知“第六军分区”位于冀鲁豫(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处,隶属于于八路军,而非新四军。

错误

“冀鲁豫”所在的华北地区是日占区,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

正确

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

与纪念章反映的史实无关。

错误

(浙江文综•T20)“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

……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

”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解题指南】本题属于程度型选择题。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全面地理解材料,找出最佳选项。

不能对材料进行过度解读。

【解析】选B。

材料的主旨是罗马法中对于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原先有严格的限制,但随着罗马的发展,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突破了限制,越来越大。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法律有漏洞可钻,说明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是不够严密的。

A项说法错误。

因为“罗马国家是一个由男人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罗马家庭制度是以男性家父的权力为核心的家庭制度,这就决定和影响了妇女在财产中的地位。

”(参见王超《从罗马法看妇女在家庭中的财产地位》一文)虽然妇女的财产权有所增长,但其地位与男子相比,还远远称不上“平等”。

C材料表达的意思是妇女利用漏洞获继承财产,这种继承本身不符合公民法的本意,只是钻了程序的漏洞。

而西方法学是十分注重程序合理的,甚至将程序合理置于实际合理之上。

西方的人人平等是建立在程序合理基础上的,因为基础不存在,所以也无法推演出C答案。

D项表述错误。

妇女开始占有大宗财产是在“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之后,即罗马帝国时期,主要体现了“万民法”的灵活性。

(浙江文综•T21)“戴维营协议”是阿、以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以土地换和平”的成功范例。

下列各项中,属于“戴维营协议”重要文件的是

A.巴以临时和平协议

B.埃叙共同防御协定

C.《关于签订一项埃及与以色列之间和平条约的纲要》

D.《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

【解题指南】本题考察历史推理能力。

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是人教版教材出现的内容。

掌握签署“戴维营协议”的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戴维营协议》是埃及和以色列达成的关于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则性协议。

【解析】选C。

具体推理过程如图。

(浙江文综•T22)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

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解题指南】做此题要注意前提:

四个题肢都对20世纪的历史进行了高度概括,但要在里面选出一个“争议最少”的选项。

争议最少的标准应该有二:

一是对20世纪的时间涵盖要完整,反映的内容要全面;二是尽量要用一些中性的语言表述,少一些富含“意识形态”的词汇。

【解析】选C。

具体解析如下: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帝国主义战争”这一概括显然把“二战”这段历史排除了。

缺少“二战”的20世纪当然是不完整的。

错误

B

理由同上。

错误

C

对20世纪的重大事件都有涵盖,且概括词的表述比较中性客观。

正确

D

没有体现“多极化”,未把20世纪最后10年概括进去。

错误

(浙江文综•T23)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

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

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

对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完整地整理材料的意思,且要注意又是一道反向选择题。

【解析】选A。

具体解析如下: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材料主要体现从美国起源的音乐电视对拉美文化现代化的影响,但没有提到拉美的文化共享对美国的影响。

说“相互促进”言过其实了。

表述错误,可选

B

音乐电视的出现是科技进步的成果,音乐电视又促进了文化交流。

可见,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表述正确,不选

C

从音乐电视初入拉美时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的批评,可推论出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存。

表述正确,不选

D

材料表明音乐电视促进了拉美国家间的文化共享,影响力很大。

音乐电视是基于电视的一种艺术形式,由此可得出电视是影响力极大的传播工具。

表述正确,不选

(浙江文综•T38)(26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

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

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10分)省平均:

4.78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7分)省平均:

2.84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9分)省平均:

4.49

【题目立意】此题以“江南经济”为切入点,涵盖了中国古代到近代经济变动,又与西方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华经济侵略有关,跨度大,要求结合时代大背景,是唯物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集中体现与浓缩。

【解题指南】第⑴题有三小问。

前两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自给自足的以小农经济。

农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总体上就是“农本商末”,农业为主,商品经济为辅。

第三小问要根据材料一的四则明清史志资料作出概括,要注意疏通句意,排除文言文障碍。

四则材料均强调了当时江南纺织业显著发展,商品经济发达;“苏州府”材料中的“计日受值”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南浔镇“烟火万家”、王江泾镇“居者可七千余家”等材料信息中可得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的繁荣。

第⑵题要求结合诗歌和时代大背景来分析经济变动,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限定——“1840年后”。

鸦片战争后,江南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强。

第⑶题要求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对西方扩张所带来的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作用进行辩证分析。

【参考答案】

38.(26分)

(1)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2分)

关系:

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

(2分)

变化: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1分)纺织业显著发展,(2分)市镇经济繁荣,(1分),资本主义萌芽。

(2分)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3分)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2分)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2分)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2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3分)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2分)

(浙江文综•T39)(26分)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

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

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

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

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

(9分)省平均:

6.00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

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

(11分)省平均:

5.8

(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的哪种观点?

简要说明理由。

(6分。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省平均:

4.78

【题目立意】本题立足于1750-1850年的百年变迁史,从全球史的角度审视中西方的变化;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紧扣1750-1850年这个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

特别是突出生态角度,与当下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相契合。

要求学生在三种观点中选其一加以评述,考查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引导高中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解题指南】第⑴题与材料无关,重点考查所学知识。

通过此题考查1750-1850年间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背景。

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

分别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光荣革命。

第⑵题要求用“五位一体”的思路对这一阶段西方历史的发展特征进行概括。

由于已经规定了回答的角度,这就大大降低了回答的难度。

做此题,首先要明确“这一阶段”到底发生了哪些史实?

显然,这一时期最重大的史实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其次可将设问进行转化,即“工业革命对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五个角度中,难点在于对政治与社会的影响作出区分,文化的角度要考虑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文艺思潮。

第⑶题是开放式主观题,学生无论选择哪一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39.(26分)

(1)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3分)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3分)光荣革命,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3分)

(2)

经济

生产力极大提高(2分)

政治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西方民主政治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创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3分)

文化

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发展;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兴起(3分)

社会

城市化加快;无产阶级开始显示伟大力量(2分)

生态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1分)

(3)赞成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

理由:

时代潮流变了,但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专制主义、小农经济和“天朝大国”的保守观念。

(6分)

赞成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

理由:

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跟西方拉大差距的,不仅有中国,还有其他东方国家。

(6分)

赞成③“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理由:

差距的拉大要考虑双方的因素。

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生机勃勃。

中国基本上依然故我。

(6分)

 

浙江省2013年自选模块历史(WORD稿)

排版校对:

林雪松

题号:

09科目:

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

16世纪上半期欧洲掀起宗教改革运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丁·路德说:

“世俗的世界,由宝剑统治,能够被眼睛看到;精神的世界,由恩典统治,并宽恕罪。

材料二:

恩格斯说:

“在路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得了胜利……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

当德国的路德教变成诸侯手中的驯服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1)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一中马丁•路德原意的是(3分,答案序号写在答题纸上)

A.上帝建立了两个世界:

精神的和世俗的

B.精神的世界归上帝统治

C.世俗的世界与上帝无关,归世俗统治者统治

D.上帝用恩典统治,世俗统治者用强权统治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对“人间的王国”的贡献。

(4分)

(3)比较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历史局限性。

(3分)

09.

(1)C

(2)建立共和式长老制,实行政教合一。

(3)主张世俗的权力从属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反封建不彻底。

省平均:

6.16

题号:

10科目:

历史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个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敬爱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格局。

在村西的西溪出口处,挖了一亩大的水塘,修建水口,在周围修筑亭台楼阁和石拱桥,广植树木,以蓄水挡风。

——摘编自《徽州古村落》

材料二:

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湖申遗成功后,杭州市承诺“六个不”:

“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侵占,西湖是人民的西湖。

——据2011年6月26日报载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古村落的风貌?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古村落水系的作用。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指出古人利用和改造这一水系所体现的思想。

(7分)

(2)分析材料二,回答申报世界遗产的目的应该是什么。

(3分)

10.

(1)西递。

方便村民用水,优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天人合一”。

(2)保护人类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