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选择题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550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中考选择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中考选择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中考选择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中考选择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中考选择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中考选择题练习.docx

《化学中考选择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考选择题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中考选择题练习.docx

化学中考选择题练习

2015年化学中考选择题练习

l.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B.铝在空气中形成致密氧化膜C.水结成冰D.浓盐酸挥发

2.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服务于生活。

下列相关解释和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能除去水中的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煤的使用给人类带来很多方便,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D.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养鱼池中氧气的溶解量

3.下列各图所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4.由于白磷的毒性大且易自燃,接触过自磷的实验用品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

所用的刀子和镊子要在通风橱中灼烧,擦过上述工具或用于吸干白磷的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也要在通风橱中烧掉。

如果误服白磷而中毒时,要尽快用硫酸铜溶液洗胃;如果不慎将白磷沾到皮肤上,可以用稀的硫酸铜溶液冲洗来解毒。

其中,用硫酸铜溶液解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P+15CuSO4+24H2O=5X+6H3PO4+15H2SO4,其中X的化学式为

A.CuB.CuOC.Cu2OD.Cu3P

5.在生产自来水过程中,要对过滤后的水消毒。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消毒剂是氯气。

氯气溶于水,与水结合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2121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后水溶液的pH<7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

1

6.氢氧化铯(CsOH)是二种可溶性强碱,被称为碱中之王。

氢氧化铯不仅具有碱的通性,氢氧化铯溶液还能与铝、锌等金属反应生成H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sOH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CsOH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C.CsOH与硫酸反应生成盐的化学式为CsSO4

D.能与锌和铝反应生成H2的溶液不一定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7.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

现有如下装置:

若在实验室中用上述装置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硫气体,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是

A.①接③B.①接⑥,⑦接⑤C.②接⑨,⑧接⑥D.②接④

8.如图所示,把颗粒大小相同的白磷和红磷分别放入大试管中,同时放进盛有70℃热水的大烧杯中。

片刻,白磷燃烧并产生白烟,红磷不燃烧。

由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物质本身是可燃物就可以燃烧;②只要有氧气,物质就能燃烧;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没有氧气不能燃烧;④温度未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氧气也不能燃烧;⑤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氧气可以燃烧。

A.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及用途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B.在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作肥料

C.用干冰作制冷剂D.用紫色石蕊溶液验证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

2.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示的意义不相符合的是

A.3Al3+——3个铝离子B.2N2——2个氮分子

C.

O——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D.C60——石墨

3.小明参观刚装修完毕的新房,打开门便闻到一股气味,这是装饰材料中含有甲醛的缘故。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C.分子的体积发生改变D.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4.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C.隔绝空气D.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放到指定容器内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C.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D.蒸发食盐水时,将水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6.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与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

下列对该化合物元素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

C.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7.实验室常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发现:

实验中,若温度不够高或木炭粉量不足,除有铜生成外,还会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一定是CO2

B.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一定是Cu

C.实验中一定发生了置换反应

D.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移出后,再熄灭酒精灯

8.已知铜和铁都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u+2FeCl3=CuCl2+2FeCl2Fe+2FeCl3=3FeCl2

向装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Cu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少量固体,过滤。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CuCl2、FeCl2B.滤液中一定含有FeCl3

C.滤渣中一定含有Cu和FeD.滤渣中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Fe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B.铁生锈C.玻璃破碎D.湿衣服晾干

2.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吸烟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因为香烟的烟气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B.葡萄糖是一种有机物,是人体内重要的提供能量的物质

C.青少年缺钙会引起佝偻病和发育不良D.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对人体有害

3.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下列选项中,其意义与对应的化学用语不相符的是

A.五氧化二磷—5O2PB.4个氮原子—4N

C.约占空气总体积78%的物质—N2D.2个二氧化硫分子—2SO2

5.通常情况下,一些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320—370

700—750

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B.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D.红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

6.三氧化铬(CrO3)常用于金属镀铬。

在工业上,用重铬酸钠(Na2Cr2O7)制造三氧化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r2O7+X==2CrO3+Na2SO4+H2O

其中X的化学式为A.H2SB.H2SO3C.H2SO4D.SO2

7.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实验室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

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乙→甲→丙→甲→丁D.乙→甲→丙→乙→丁

8.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有A.0种B.1种C.2种D.3种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融化成水B.天然气燃烧C.木材制成桌椅D.浓盐酸挥发

2.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有新原子生成B.氧化汞受热分解,氧化汞分子变小了

C.铁水铸成锅,有新分子生成D.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间隔变大

3.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途广泛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C.石油的用途广泛,是一种纯净物D.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碘缺乏症

4.下面是一些灭火的事实。

其中对灭火的原理分析正确的是

A.用水扑灭燃着的木材——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B.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隔离可燃物

C.用扇子扇咩烛火——隔离空气

D.用锅盖盖灭油锅内的火——降低了油的温度

5.如图所示,将盛有铁屑的量筒塞上蓬松的棉花,然后倒置在水中(固体装置已略去)。

数天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铁屑不生锈,量筒内液面上升B.铁屑不生锈,量筒内液面不上升

C.铁屑生锈,量筒内液面上升D.铁屑生锈,量筒内液面上升

6.粗盐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还含有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

要除去粗盐中的MgCl2、CaCl2,选用试剂(均过量)及使用顺序正确的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B.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D.氢氧化钡溶液、稀硫酸、碳酸钠溶液

7、某化合物可能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

现有1.6g该化合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依次通过装有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容器。

反应前后容器的质量见下表。

容器

实验前

实验后

甲(实验前装有浓硫酸)

140g

143.6g

乙(实验前装有氢氧化钠溶液)

180g

184.4g

若该化合物完全燃烧的产物通过甲、乙容器后均被完全吸收,且不考虑实验中物质的损耗,下列有关该化合物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8.向含有AgNO3和Cu(NO3)2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细现象。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说法:

①滤渣中一定有Ag、Cu,一定没有Fe;②滤渣中一定有Ag,一定没有Fe、Cu;③滤液中一定有Fe(NO3)2、Cu(NO3)2,一定没有AgNO3;④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有Cu(NO3)2,一定没有AgNO3。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A.0个B.1个C.2个D.3个

1.下列变化中,与铁生锈同属于一类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B.冰雪融化C.金属导电放热D.干冰升华

2.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手机塑料外壳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吸烟危害人体健康

C.为使果汁长期保鲜,可向其中加过量防腐剂

D.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可用于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给试管加热前先预热B.将固体溶解于水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

C.点燃氢气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稀释浓硫酸时,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4.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X+NaClO+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aClB.H2C.HClD.HClO

5.如图所示Ⅰ~Ⅴ装置,可供实验室制取有关气体时选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CO2可选用Ⅰ、Ⅴ装置

B.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H2可选用Ⅱ、Ⅴ装置

C.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O2可选用Ⅰ、Ⅳ装置

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可选用Ⅱ、Ⅲ装置

6.通常状况下,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下图所示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得到的实验事实如下:

①实验Ⅰ、Ⅲ中,放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常温时1、2号试管内的白磷、红磷不燃烧;③热水中的1号试管内白磷燃烧,2号试管内红磷不燃烧;④实验Ⅲ中,玻璃管上的气球变鼓;⑤实验Ⅳ中,倒扣在热水中的3号试管内的白磷燃烧。

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的相关事实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④D.①和⑤

7.为除去样品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所选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序号

样品成分

所选试剂

实验操作

A

CO2(CO)

氧气

点燃

B

FeCl2溶液(CuCl2)

铁粉

加过量的铁粉,充分搅拌后过滤

C

Fe(Fe2O3)

稀盐酸

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D

KCl(MnO2)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8.有关金属,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青铜属于合金;②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③根据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Al、Zn、Fe的活动性强弱;④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Fe粉,得到的滤渣中一定含有Ag。

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钉生锈B.冰雪消融C.蜡烛熔化D.灯泡发光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B.空气由空气分子组成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等D.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缺铁会引起人体贫血

B.回收废弃的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C.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D.汽油着火可用水扑灭

5.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I(浓)

MnCl2+2X+Cl2↑,其中X的化学式为()

A.H2OB.H2O2C.HClOD.O2

6.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

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是气球a明显鼓起的是()

试管内物质

胶头滴管内物质

A

氢氧化钠固体

B

氧化铁

稀盐酸

C

氯化钡溶液

稀硫酸

D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7.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加热条件下,氨气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O+2NH3

3Cu+3H2O+N2,如下图所示,挤压鼓气球把空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中,使氨气进入试管,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关于该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可看到试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

③反应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液体倒流;

④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会污染空气。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只有①②

8.现有一种固体粉末状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

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②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

③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④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⑤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A.2个B.3个C.4个D.5个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B.汽油挥发C.铁生锈D.干冰升华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C.纯净水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D.水是一种氧化物

3.下列各组物质,均为可燃物的是()

A.氧气、白磷、红磷B.红磷、大理石、甲烷

C.煤气、二氧化碳、铁丝D.白磷、红磷、铁丝

4.化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食用加碘盐,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碘B.合金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D.可用点燃的方法检验天然气是否泄漏

5.实验室可以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H2SO4(浓)===CuSO4+2X+S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A.H2OB.H2SC.SD.O2

6.某固体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该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下列关于该固体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碳酸钠B.一定含氢氧化钙C.一定含氧化钙D.可能含碳酸钠

7.某废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钠,现要回收金属银、铜。

下列做法达到了目的的是()A.依次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

B.加入适量的铜粉,过滤,向滤液中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加入过量的铜粉D.加过量的铁粉,过滤,向滤渣中加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8.某化学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

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

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

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

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

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B.滴水成冰C.玻璃破碎D.西瓜榨汁

2.下列物质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塑料B.羊毛C.棉花D.酒精

3.“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B.将地沟油回收作为食用油

C.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D.在香肠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保持肉质鲜美

4.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

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14H-1)

A.一个A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B.A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l:

3

C.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l:

l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5.下表为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阴离子阳离子

OH—

Cl—

Ca2+

Zn2+

有关①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的名称是氢氧化钙B.该物质属于碱

C.该物质不溶于水D.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a(OH)2

6.C、CH4、CO三种物质与CO2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C→CO2;②CH4→CO2;③CO→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CH4、CO只跟氧气反应才能得到CO2B.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三种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跟氧气反应可转化为CO2

D.上述转化关系中,反应的生成物在常温下都是气体

7.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人AgNO3溶液与Cu(NO3)2溶液的混合液中,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所示。

根据实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铁

8.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木炭粉和氧化铜反应后气体产物的成分。

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前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为12.80g,玻璃管质量为52.30g;反应后玻璃管及其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64.81g,装置B增重0.22g,装置C质量未改变。

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

(C-12O-16)

 

①当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时,碳与氧化铜的反应结束

②玻璃管中反应结束后仍要缓缓通入氮气将装置内残留的气体生成物排出

③玻璃管中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④NaOH与CO2反应导致装置B质量增加

⑤装置C的质量未改变说明没有气体通入该装置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将木头锯断B.铁生锈C.将弯曲的弹簧拉直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2.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3.下列有关物质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A.煤气是由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B.葡萄糖不属于有机物

C.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氢气和天然气都含有碳元素,都可以作燃料

4.化学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有利也有弊B.合理使用加碘盐有利于碘缺乏症病人健康

C食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对人体无害D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5.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用四氯化钛(TiCl4)与某常见物质X反应可制得二氧化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TiCl4+□X=TiO2+4HCl,关于物质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O2

C.该物质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D.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CO

CO2的相互转化,都只有一种途径

B.Al可以实现单质

氧化物

C.实现C

CO的转化,都利用了碳的可燃性

D.实现O2

H2O相互转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不同

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下图所示两个实验。

已知所用实验装置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②点燃酒精灯加入铜丝,可观察到铜丝有红色变成黑色;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析出,且产生少量的气体。

于是,他们重新配制硫酸铜溶液,再次实验,又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②完全反应后溶液呈黄色;③实验中一定发生了置换反应;④由实验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Cu>Fe;⑤硫酸铜溶液可能显酸性;⑥重做实验没有任何意义。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融化成水B.胆矾研碎C.海水晒盐D.蜡烛燃烧

2.化学在生活中用途广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成纤维使得衣料的种类更加丰富,美化了人类的生活

B.化肥的施用使农作物的产量成倍增长,对环境有益无害

C.化学合成药物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D.滥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

3.某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示意图如下。

关于该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分子间的距离比固态、液态分子间的距离大

B.气态分子总是在运动,固态分子不运动

C.相同质量的气态物质的体积与它在液态时的体积相比变化不大

D.固态分子之间紧紧相连没有间隔

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煤气是一氧化碳

C.乙醇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纯净物

5.氯气(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在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固体与X的溶液反应可制得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