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商学院《近代史》辅导课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535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商学院《近代史》辅导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商学院《近代史》辅导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商学院《近代史》辅导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商学院《近代史》辅导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商学院《近代史》辅导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商学院《近代史》辅导课件.docx

《广东商学院《近代史》辅导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商学院《近代史》辅导课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商学院《近代史》辅导课件.docx

广东商学院《近代史》辅导课件

名词解析

三国干涉还辽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俄国联合法、德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

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资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总理朝政后,向洪秀全提出一个振兴太平天国的改革计划,即《资政新篇》,提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各方面带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表达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学习西方“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然而这些措施未能真正实行。

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在洋务运动时期,对于传播西方近代文明,对于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起着标新立异的积极作用,是一种反对守旧排外、提倡文化革新的文化新论。

清末“新政”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从1901年到1905年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包括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各省设武备学堂、停止一切科举考试等,以缓和国内矛盾,巩固其封建统治;但某些措施客观上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因而也有利于辛亥革命的到来。

中国同盟会

1905年8月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是以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保路运动

1911年5月,清政府颁布“铁路国有”政策,并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借款合同,以粤汉、川汉铁路的修筑权相交换,借款600万英镑,激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人民强烈反对,其中四川的保路运动尤为激烈,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志,直接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

护法运动

1917年,因段祺瑞政府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依靠西南军阀发起护法运动,出师北伐。

不久因受军阀排挤,孙中山愤然离开广州,护法运动失败,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于广州举行。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实际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标志着国民党改组成功,国民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成为中国国民革命的新起点。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不顾日本威胁,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至此,北洋军阀统治宣告结束,国民党确立起全国范围内的统治。

八·一三淞沪抗战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亡华”的美梦,同时为京沪等地和沿江沿海重要工厂、学校等部门的内迁,争取了时间。

《论持久战》

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指出抗战最后胜利将属于中国,并科学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也对全国抗战产生积极影响。

“三三制”

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

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这样,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和阶层。

延安整风运动

1942年2月,毛泽东发表《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两篇演说,标志着全党整风的开始。

主要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这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确立起来。

第二条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统治和疯狂掠夺,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包括抗暴运动、抢米风潮、二二八起义等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在人民解放战争之外,形成了第二条战线,加快了国民党统治的败亡。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制定通过的文件,提出“废除封建半封建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指导思想及相关政策,指导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改运动高潮,使亿万农民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群众基础。

《共同纲领》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

内容包括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基本的民族政策、经济工作方针和外交工作原则等,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一化三改”

中共中央在1953年提出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的简称,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中共八大

1956年9月在北京举行。

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党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实践证明,八大所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959年庐山会议

1959年7月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会议,彭德怀在给毛泽东信中指出“大跃进”存在的严重问题和突出矛盾,毛泽东在会上对彭提出尖锐批评。

随后八届八中全会作出《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进一步升级,党内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

简答

1.中国资产阶级的双重特点和性格

中国资产阶级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因此,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2.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3.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4.简述清末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

清末预备立宪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清政府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速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其国会请愿运动,并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

这不仅使立宪派不满,也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满汉官僚的矛盾。

清政府陷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

5.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1.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工业资本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比重大。

3.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4.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5.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6.简述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而坚决地同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划清界限。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7.中共二大规定的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党的最低纲领是: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简述北伐战争得以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合作的实现。

(2)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3)苏联政府的多方援助。

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逐渐形成,在战略上相互配合。

正面战场在抗战前期是主战场,抵抗大部分日军;敌后战场不断发展壮大,作用日益增强。

简述土地改革给解放区带来的新面貌

(1)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及解放区民主政权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2)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3)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物力保证。

简述《共同纲领》的内容

第一,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第二,关于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

第三,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

第四,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

论述

一、试论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的三种不同的建国主张及其历史命运。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过三种主要的建国主张:

1、第一种先由北洋军阀,后由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主张并建立了地主、买办阶级联盟专政的国家,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他们的主张遭到中国人民的反对,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很快被推翻了。

2、第二种先后以孙中山和某些民主党派中的一些人为代表,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孙中山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政权很快被袁世凯篡夺。

后来某些民主党派人士虽然力图实现这一主张,但已为国内外条件所不允许。

3、第三种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这条道路最终得到了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内的拥护。

历史证明,中国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郑重的历史性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二、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中共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都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

请分别分析三者的性质与影响,从中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1、三者性质与影响

《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土地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它主张平均分配土地,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是无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它使广大贫雇农获得了土地,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2、历史启示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与土地问题。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提出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三、举例论述1927至1935年间,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总之,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

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第五,列举事例加以说明。

如:

瞿秋白、李立三和王明等。

四、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一文中说“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

唯一的出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完全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中国革命的实践过程来看,资产阶级共和国不是没有出现过,也不是没有一点进步作用,但最终都失败了。

辛亥革命建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扼杀于摇篮中。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希望建立英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权,更是由于蒋介石国民党的封杀而胎死腹中,民盟本身也因此而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取缔。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包括蒋介石集团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也遭到蒋介石集团的断然拒绝。

纵观近百年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可以说,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除了不适应中国的国情,不为广大工农群众欢迎外,国际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也不允许它存在。

因此,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完全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五、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办,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

在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使得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