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418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与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与教育.docx

《国学经典与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与教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学经典与教育.docx

国学经典与教育

《国学经典与教育》测试题(三)

1、梁启超的籍贯是(B)

A广西B广东C浙江D福建

2、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A)

A王夫之B梁启超C顾炎武D黄宗羲

3、“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那一句(C)

A少年强则国强B少年胜则国胜

C少年富则国富D少年雄则国雄

4、黄宗羲被称为(B)

A船山先生B梨洲先生C亭林先生D余姚居士

5、小疑则小(C)

A智B聪C悟D愚

6、王夫之被世人称为(A)

A船山先生B梨洲先生C亭林先生D余姚居士

7、国民教育之道之端中“道”意思是(A)

A途径、方法B道路C修道D道理

8、“气日以滋,理日以成”中“滋”的意思是(C)

A滋润B滋味C滋长D滋补

9、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B)

A行愈远B思愈远C行愈高D思愈高

10、王夫之别号(A)

A一壶道人B白石道人C亭林先生D梨洲先生

11、顾炎武与黄宗羲和(D)同称明清三大学者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王夫之

12、王夫之的籍贯在(A)

A湖南B湖北C河南D河北

13、在(B)中,王夫之把人性分为“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

A《四书训义》B《尚书引义》C《习性诸论》D《书院》

14、王夫之谈教学原则注意对(C)提出相关要求

A教师B学生C教学双方D家校

15、王夫之是明末清初(B)

A政治家B思想家C文学家D活动家

16、“致知之途有二:

曰学曰思”语出(D)

A《习性诸论》B《书院》C《尚书引义》D《四书训义》

17、顾炎武和(C)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

A王夫之B梁启超C黄宗羲D康有为

18、黄宗羲倡导的基本教学方法是(C)

A自学B讲解C讨论D探究

19、黄宗羲的籍贯在(B)

A江苏B浙江C上海D福建

20、“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

”出自(D)之口

A王夫之B顾炎武C谭嗣同D黄宗羲

21、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A)

A适用B背经C明理D启智

22、黄宗羲大胆地对(D)进行了革新

A教学目的B教学方法C教学手段D教学内容

23、黄宗羲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A)

A培养人才B改变世风C匡扶政治D传承知识

24、梁启超认为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是(C)

A正规的学校B和美的家庭C.人生的苦难D安定的社会

25、梁启超认为一个人要有成就,必须在(B)树立奋斗目标

A青年时代B儿童时代C中年时代D出生之时

26、梁启超认为(B)是维护天下安定的公开利器

A舆论B法律C报刊D专制

27、为了培养新民,梁启超最为重视的教育活动是(C)

A私塾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特殊教育

28、梁启超说:

救亡图存、教化愚昧,都必须以(D)为本源

A强化专制B扩充军队C对外修好D学校教育

29、(A)倡导了“诗界”和“小说界”革命

A梁启超B王夫之C谭嗣同D黄宗羲

30、王夫之关于教与学关系的正确认识是(D)

A教可以代替学B学可以代替教C教比学重要D教是为了学

31、黄宗羲被学者尊称为(B)

A船山先生B梨洲先生C亭林先生D余姚居士

32、梁启超被称作(D)

A船山先生B梨洲先生C亭林先生D饮冰室主人

33、下列哪部是王夫之的著作(A)

A《习性诸论》B《取士下》C《学校》D《取士上》

34、梁启超没有主办过下列哪种刊物(C)

A《时务报》B《清议报》C《新华日报》D《新小说》

35、下列哪个不是梁启超的称呼(C)

A卓如B任公C一壶道人D饮冰室主人

36、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三种,其中没有(D)

A特殊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

37、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到了(B)

A美国B日本C新加坡D马来西亚

38、黄宗羲和(B)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

A梁启超B顾炎武C黄宗羲D康有为

39、“学校,所以养士也。

”中“士”理解为(D)

A勇士B战士C人民D人才

40、在对老师职责的看法上,与韩愈最为接近的是(D)

A梁启超B王夫之C谭嗣同D黄宗羲

41、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不包括(A)

A《广师说》B《取士下》C《学校》D《取士上》

42、黄宗羲认为(B)是成才的必然途径

A穷经B致知C适用D独创

43、王夫之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书院》和(C)

A《广师说》B《取士下》C《习性诸论》D《取士上》

44、王夫之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D)

A只讲天理B只讲人欲C只讲天理,不讲人欲D既讲天理,有讲人欲

45、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D)

A只重视学B不重视实践C只重视教D必须重视实践

46、“学校,所以养士也。

”中“士”意思是(D)

A食客B士兵C学士D有才能的人

47、语出《明夷待访录》的语句是(D)

A道无定体,学贵适用B小疑则小悟C发先儒之所未发者D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

48、、黄宗羲是(C)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A明朝B清朝C明末清初D元末明初

49、(C)不是黄宗羲的代表作

A《学校》B《取士下》C《习性诸论》D《取士上》

50、王夫之提出了(D)的教育理论。

(对)

A学与思分离B知与行分离C学与行分离D知与行结合

51、“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D)的《习性诸论》

A梁启超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夫之

52、(A)别号饮冰室主人,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

A梁启超B王夫之C谭嗣同D黄宗羲

53、中学语文教材选有(B)的作品《少年中国说》

A王夫之B梁启超C谭嗣同D黄宗羲

54、“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B)的知行理论。

A梁启超B王夫之C谭嗣同D黄宗羲

55、“学非有碍于思”是说(C)

A学对思有妨碍B思对学有妨碍

C学对思并无妨碍D思对学并无妨碍

多选题

1.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AB)

A.《孟子》B.《论语》C.《学记》D.《荀子》

2.下列话语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有(BC)

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不躐等

3.下列话语体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AD)

A.不陵节而施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不躐等

4.孟子施教的目标是培养(ABCD)的君子。

A.明人伦B.修身齐家C.治国D.平天下

5.孟子的教育内容是(AB)

A.人伦教育B.道德教育C.权术教育D.法律教育

6.以下哪些言论是孔子讲学的内容(ABC)

A.为政以德B.以礼治国C.有教无类D.事异则备变

7.荀子的教学思想主要包括(ABCD)

A.注重“积”“渐”B.闻、见、知、行结合

C.“虚壹而静”,专心有恒D.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8.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BCD)三个部分。

A.生产劳动B.道德教育C.文化知识D.技能技巧培养

9.《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的“豫时孙摩”原则包括(ABCD)

A.预防B.适时C.顺序D.观摩

10.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ABCE)同等的地位。

A.天B.地C.君D.神E.亲

11.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

(ABC)

A.耳聪目明B.血气和平C.移风易俗D.以欲忘道

12.研究乐可以提高内心修养,可以产生(ABCD)之心

A.平易B.正直C.慈爱D.诚信

13.下面哪些表现音乐的道理与政治相通(ABCD)

A.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B.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C.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D.以上都对

14.在《对贤良策》中,董仲舒主要针对文教政策提出了以下哪三点建议?

(ABC)

A.罢百家以尊儒;B.立大学以养士;

C.行贡举以选士;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5.君王要怎样做才能使国家的根本明显?

(ABCD)

A.很谨慎地对待奉承天意之事B.用修明的教育感化人民

C.辨证法度是否适宜,区别上下使有秩序D.以上都正确

16.天下的道理除了君臣关系之理,还有(ABCD)。

A.父子关系之理B.夫妇关系之理

B.兄弟关系之理C.朋友交往之理

17.用来实行天下通理的天下通德有(ABC)。

A.智慧B.仁爱C.勇敢D.道义

18.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ABCD).

A.审问之B.慎思之C.明辨之D.笃行之

19.伦理道德是(AB)

A.政治的核心B.教育的根本C.社会的风气D.教育的过程

20.《大学》强调的是(ABCD)的统一。

A.知B.情C.意D.行

21.《传习录》记录了王守仁精湛的教学艺术,正确的是(ABD)。

A.量力而精B.因材施教C.知行合一D.学贵自得

22.韩愈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也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教育实践家。

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ACD)等著作中。

A.《师说》B.《张中丞传后叙》

C.《进学解》D.《原毁》

23.韩愈关于教与学的主要观点是(ABC)

A.勤学致知B.广泛涉猎,刻苦钻研

C.不计毁誉,勤于治学D.讨论辩难

24.“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韩愈《进学解》)也就是说“勤”要做到(BCD)

A.善于思考B.手勤C.口勤D.脑勤

25.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AD)

A.小学B.中学C.幼稚园D.大学

26.朱熹在长期的大学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教学原则(ABCD)。

A.自动和适时的启发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

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D.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27.朱熹总结出六条“朱子读书法”。

分别是(ABCD)

A.循序渐进,熟读深思B.虚心涵咏,切己体察

C.着紧用力D.居敬持志

28.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宣扬性三品说,“三品”指(BCD)

A.上中下三等人B.上智之人C.下愚之人D.中庸之人

29.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ABCD)

A.虚心务实B.博习广见C.勤勉惜时D.相互切磋

30.关于家庭教育,颜之推的主张是(ABCD)

A.尽早施教,严格教育B.注重环境习染

C.处理好家庭关系D.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和注重道德教育

31.明清三大学者是(ABC)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张之洞

32.以下哪些是黄宗羲的教育思想(ABCD)

A.力学致知B.学贵适用C.学贵独创D.穷经经士

33.王夫之的著作有(AB)

A.《习性诸论》B.《书院》C.《学校》D.《取士上》

34.梁启超主办过的刊物有(ABCD)

A.《时务报》B.《清议报》C.《新民报》D.《新小说》

35.下列哪些是对王夫之的称呼(AC)

A.船山先生B.梨洲先生C.一壶道人D.饮冰室主人

36.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ABCD)

A.论性与习B.论学与思C.论知与行D.论教与学

37.下列语句出自《习性诸论》的有(ABCD)

A.习成而性与成也B.学非有碍于思

C.行可兼知D.善教者必有善学者

38.以下属于黄宗羲的著作有(ABC)

A.《学校》B.《取士上》C.《广师说》D.《书院》

39.(B)和(C)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

A.王夫之B.顾炎武C.黄宗羲D.康有为

40.关于师德师风,黄宗羲对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ABC)

A.真才实学B.品行端正C.身体力行D.不干预政治

 

判断题

1.“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

(√)

2.《论语》是“四书”之一。

(√)

3.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

(X)

4.至圣是孔子,亚圣是孟子,他们合称孔孟。

(√)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说明荀子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不取决于愚与敏,如果能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

6.《论语》是一部对话体散文。

(X)

7.孟子以“人性恶”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来阐述了教育的内容、目标、作用以及任务。

(X)

8.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

9.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X)

10.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

11.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X)

12.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

13.《论语》反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X)

14.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

15.孟子告诫学生: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

16.“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

(X)

17.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

(√)

18.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X)

1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这说明了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

(√)

20.《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

21.大乐必繁,大礼必复。

(×)

22.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

(√)

33.乐可以试人心向善。

(√)

24.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

(√)

25.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

(√)

26.《对贤良策》提出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

其教育作用是:

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

性待教而后善。

(√)

27.《对贤良策》的道德教育内容:

树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以仁俺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

(√)

28.一般的玉如果不雕琢的话就不能成就美好的花纹,同理,君子如果不学习的话,就不能成就他的德行。

(√)

29.“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

”中的“瑑”应读zhuó。

(×)

30.只要用教化来规范人民,就能取得成功。

(√)

31.《中庸》是儒家关于世界、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的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观和思想方法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指导思想。

(√)

32.《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

(×)

33.孔子说:

“喜欢学习就接近于智慧,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爱,知道廉耻就接近于勇。

”(√)

34.《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大学》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内文的撰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

(√)

35.“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

(√)

36.《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

37.按照朱熹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因此,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

38.《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

(√)

39.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

(√)

40.一个人的聪明与坚强是在顽强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

(√)

4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

42.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

43.《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的对教师职责的论述。

(√)

4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此段文字是说:

只要有“修己治人之道”的人,就可以为人师长。

(√)

45.“凡人所以立身行正,应事接物,莫大乎诚敬。

诚者何?

不自欺、不妄之谓也。

敬者何?

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

”(《朱子语类》)此句话讲了“诚”和“敬”对一个人立身做事的重要性。

(√)

46.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

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

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

(√)

47.“读书,须有次序……然后将全章反复抽绎玩味。

”《朱子语类》)其中“玩味”的意思是探索体味。

(√)

48.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物欲之蔽”: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49.朱熹继承了儒家关于笃行的思想,在教学上重视行的作用,而且强调知行并进。

(√)

50.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

(√)

51.颜之推是宋朝文学家、教育家。

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

(×)

52.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

(√)

53.颜之推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

(√)

54.颜之推提倡虚心务实的学习态度,他反对妄自尊大,骄傲浮夸的学风。

(√)

55.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

56.颜之推认为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珍惜时光,年幼“固须早教”。

(√)

57.颜之推认为人如果达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程度,是早教的结果。

(√)

58.颜之推主张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树立一定的威信,不主张父母对子女的慈爱。

(×)

59.颜之推承袭了孔孟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十分注意对子女道德的教育。

(√)

60.他认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应该学业为根本,道德次之。

(×)

61.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对)

62.《名夷待访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

63.黄宗羲和王夫之开创了清初经世致用的学风。

(×)

64.“道无定体,学贵实用”意思是修道不讲固定的形式,学习贵在适用。

(×)

65.王夫之提出了学与思、知与行相结合的教育理论。

(√)

66.“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

(×)

67.梁启超别号饮冰室主人,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

(√)

68.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

69.“亡而存之,废而举之------”出自《少年中国说》(×)

70.王夫之提出了“夫学以夫教,而学必非教”的教学原则。

(√)

71.“行可兼知,而知亦可兼行”是王夫之的知行理论。

(×)

72.“学非有碍于思”是说“学对思并无妨碍”(√)

73.黄宗羲、王夫之和顾炎武合称明清三大学者。

(√)

74.明末清初三先生是指船山先生、梨洲先生和亭林先生。

(√)

75.王夫之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习性诸论》和《书院》。

(√)

76.在知行认识上王夫之的观点和朱熹的“知先行后“观点一致。

(×)

77.“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解释为性是生理,天天在生长形成。

(√)

78.王夫之认为“善学者必有善教者”。

(×)

79.梁启超曾提出“诗界革命”,并参与了戊戌变法。

(√)

80.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见于《学校》、《取士上》和《取士下》三篇中。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