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清查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情况调研报告材料某某的1.docx
《土地清查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情况调研报告材料某某的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清查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情况调研报告材料某某的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清查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情况调研报告材料某某的1
xxxxxxx
土地整治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情况调查报告
一、项目区概况
xxxxxxx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xxxxxxx南部的xxxxxxx,项目区地跨东经112°56'32"~112°58'53",北纬28°52'38"~28°54'36"。
涉及xxxxxxx同洲村、双江村(由原汨江村、小江村合并)、大江村、新莲村、万兴村、龙须村等六个村,人口4800人,土地总面积744.59公顷(已扣除项目区内居民点用地和河流水域及墓葬用地)。
项目区东抵汨罗市楚塘乡牛栏湖村及屈原村;南抵xxxxxxx龙须村、万兴村;西抵xxxxxxx灰滩河;北抵凤凰乡香游湖村、汨江村及灰滩河。
项目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年日照时数1739小时,年平均气温16.7度,全年无霜期265天,年降水量1247.6毫米。
项目区属河流冲积平原,地面高程25.00m左右,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项目区内成土母质磊石山为砂岩变质岩,东南高地及部分平原为第四季红色粘土,中部及西北部为河湖冲积物,质地疏松而较肥沃,耕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力较强,宜于水稻、蔬菜、甘蔗种植。
二、土地利用现状
1.土地利用结构
项目区建设规模为744.59公顷,其中农用地742.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9.76%(水田580.58公顷,占77.97%;旱地69.00公顷,占9.27%;菜地2.09公顷,占0.28%;疏林地9.41公顷,占1.27%;农村道路用地20.56公顷,占2.76%;坑塘水面19.59公顷,占2.63%;农田水利用地19.34公顷,占2.60%;田坎22.22公顷,占2.98%);未利用土地1.8公顷,占0.24%(荒草地1.8公顷,占0.24%)。
具体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见表2。
项目区内同洲村面积221.14公顷,占总面积的29.70%,其中水田179.60公顷,旱地17.29公顷,菜地0.90公顷,疏林地5.05公顷,农村道路用地6.69公顷,坑塘水面1.88公顷,农田水利用地1.77公顷,田坎6.82公顷,荒草地1.14公顷;大江村面积148.35公顷,占总面积的19.93%,其中水田99.63公顷,旱地21.27公顷,菜地0.46公顷,农村道路用地3.53公顷,坑塘水面11.91公顷,农田水利用地6.94公顷,田坎4.15公顷,荒草地0.46公顷;双江村面积237.21公顷,是项目区内面积最大的一个村,占总面积的31.86%,其中水田185.88公顷,旱地19.49公顷,菜地0.07公顷,疏林地4.36公顷,农村道路用地6.82公顷,坑塘水面4.61公顷,农田水利用地8.71公顷,田坎7.07公顷,荒草地0.20公顷;新联村面积129.29公顷,占总面积的17.37%,其中水田107.46公顷,旱地10.96公顷,菜地0.65公顷,农村道路用地3.83公顷,坑塘水面1.18公顷,农田水利用地1.24公顷,田坎3.97公顷;万兴村面积8.60公顷,占总面积的1.16%,其中水田8.01公顷,农村道路用地0.29公顷,农田水利用地0.09公顷,田坎0.21公顷。
龙须村面积0.14公顷,占总面积的0.02%,是项目区内面积最小的一个村,合在大江村内计算。
其中水田0.05公顷,农田水利用地0.09公顷。
2.作物种植结构
xxxxxxx生物资源种类颇多,经过长期的自然演替和人工培育,形成了许多优良品种。
粮食作物品种资源有水稻、玉米、麦类、豆类、高梁和荞麦等;经济作物品种资源有茶叶、棉花、辣椒、甘蔗、莲藕、油菜等;项目区树种种类较少,主要为杨柳、水杉等。
良好的气候及土壤条件,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最适宜的生存空间。
项目区内的作物种植结构相对比较单一,水田全部栽种水稻,占总面积的71.15%;旱地以甘蔗种植为主,种植面积34.32公顷,占总面积的4.61%;其次为玉米,种植面积27.45公顷,占总面积的3.69%;蔬菜种植面积2.09公顷,占总面积的0.28%;其余零星种植一些豆类、红薯、高粱等。
3.田块特征
由于项目区属于平原地带,因此田块的分布比较集中,而且比较规整。
项目区内的田块基本上是以村为单位集中连块分布,村与村之间的界限大部分是以路和沟渠为分界线,界址十分清楚。
田块根据地面高差不同成行分布,形成格网状布局,有利于土地的整理。
三、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水利设施状况
在项目区北面有平江河流经,灰滩河从东、南、西三面环绕项目区,灰滩河蓄水面积0.46k㎡,调蓄量37万m3,平江河蓄水面积1.69k㎡,调蓄量254万m3,项目区内设有排灌机埠5处6台。
其中大江村水源主要依靠平江河上游,全长1000米,宽80米,水深6米,有效蓄水量为24万立方米;新莲村水源是灰滩河,跨村长度1900米,宽50米,水深2米,有效蓄水量8万立方米;双江村水源有五号排渠和平江河,水源充足,但五号排渠和平江河淤塞严重,要求疏通。
同洲村水源有平江河和七五排渠积水,水源可满足灌溉要求。
项目区内同洲村有机埠两台,大江村、新联村、双江村、万兴村各一台。
因长年未治理,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排渠、水沟、坑塘淤塞严重,灌排水不畅。
加之缺乏规划,各村各自为政,项目区未形成统一的排灌渠系,排渍抗旱费用居高不下。
又因耕地不平整,自然灾害较为严重,一次降雨量(十天内)超过80mm,就有80%的水田被水渍,一般要6-7天才能排出,低的地方要10天左右才能排出。
如果在早稻播种期或收早插晚时连续7天晴天,则有30%的田灌不上水,需通过土地整理,完善灌排渠系。
2.交通状况
项目区距省会长沙市区90.0km。
在区内有1条长2518m,路面宽度6.50~7.00m,路基宽13.00m,现为混凝土路面的公路与省道相通,对外交通较便利。
但除这一条混凝土路面外,项目区内其他均为土路,田间道路布局零散,生产路非常稀少,而且很不规整。
加之项目区内交通基础设施不配套,导致村庄点间的交通联系及田间管理非常不便。
尤其是不能满足现代农业机械生产的需要,急需通过土地整理加以改善。
3.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在一般年景无风害,除道路两旁种有树木外,未设置农田防护林体系。
4.电力设施状况
目前,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能满足目前项目区居民的生活用电及部分生产性用电的需要。
5.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项目区没有开采价值的地矿资源,附近也无工矿企业,因此没有比较集中的污染源,主要的污染源是当地居民点的生活污水。
雨水和生活污水均通过现有的排水沟直接排至灰滩河,现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四、项目区土地利用特征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为农用地及未利用地。
其中,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7.52%,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其次是农田水利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60%;未利用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0.24%。
这样的土地利用结构,充分反映出项目区的滨湖平原特征,也体现出项目区通过整理新增耕地的来源主要是未利用地和废弃的坑塘水面及疏林地。
项目区土地具有地势平缓、土壤的结构性和耕性好、水资源丰富、地块成片,区内疏林地、滩涂、荒草地等地类零星分布、沟渠路分布杂乱等特点,在湘北洞庭湖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该地条件有利于土地整理,而且土地整理效果好。
项目区在土地利用上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土地利用率为99.76%,耕地利用率为87.52%,远高于全区的平均水平43.9%,但农业生产条件差。
2.水源条件好,但灌排水系分布零乱,功能分工不明确,等级低,质量差,因排水不畅,项目区内渍涝灾害严重。
3.对外交通联系方便,但区内交通基础设施缺乏,村庄点间的交通联系及田间管理不便,不利于农业生产及田间管理。
4.由于项目区属平原地貌,区内地势较低的低洼滩涂地,时受洪水威胁,部分土地有次生潜育化的危险。
5.项目区集体经济实力薄弱,财力严重不足,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土地开发整理建设。
表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
地类
面积(公顷)
结构(%)
总计
744.59
100.00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农用地
合计
742.79
99.76
耕地
小计
651.67
87.52
灌溉水田
580.58
77.97
旱地
69.00
9.27
菜地
2.09
0.28
林地
小计
9.41
1.27
疏林地
9.41
1.27
其他
农用地
小计
81.71
10.97
农村道路
20.56
2.76
坑塘水面
19.59
2.63
农田水利用地
19.34
2.6
田坎
22.22
2.98
未利用地
合计
1.80
0.24
未利用地
小计
1.80
0.24
荒草地
1.80
0.24
五、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
1.土地所有权现状
项目区土地所有权全部属国有土地所有权,项目区土地所有权主体是国家。
区内各村的路、沟、渠,水利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以及未利用地等属国有,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共同使用。
2.土地使有权现状
项目区的土地使用权属国有土地使用权,村委会是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主体。
项目区内,包括六个村级单位,分别是大江村、双江村(由原汨江村、小江村合并)、同洲村、新莲村、万兴村、龙须村。
其中同洲村面积221.14公顷,占总面积的29.70%,在调查中绘制界址点1331个;大江村面积148.35公顷,占总面积的19.93%,共绘制界址点657个;双江村面积237.27公顷,是项目区内面积最大的一个村,占总面积的31.86%,共绘制界址点1347个;新联村面积129.26公顷,占总面积的17.37%,共绘制界址点1188个;万兴村面积8.60公顷,占总面积的1.16%,共绘制界址点63个;龙须村面积及界址点合并在大江村内。
村与村权属界线明显、清楚,都是以规范的田间机耕道路划界,无飞地、插花地。
权属定界来源于1989年的土地详查资料,当时通过实地调查定界,已在万分之一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五千分之一的土地权属界线图上分别标明了队与队(当时是生产队)之间的权属界线及界址点,各相临生产队之间都签订了权属界线协议书,在土地权属界线图上签字并加盖了公章共同认可,具有法律效力。
2003年由省政府批准,撤场建区,设立两镇三乡,由原来的117个队合并为现在的72个村,合村也都是以原来各队的权属界线作为依据。
因此,项目区内的土地使用权主体非常明确、清晰。
各村之间也从没有因权属主体的问题发生过纠纷。
项目区的规划设计方案也没有对村与村之间的土地使用权界线进行破坏、改变,整理之后各村在权属之间也会无争议。
3.土地经营权现状
项目区内六个村的农民享有承包土地经营权。
宅基地经过土地登记发证后农民才是国有土地使用者。
目前项目区的土地采取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经营方式,由国有土地使用权主体村委会发包给各农户经营,各承包经营户与村委会签订了承包经营合同书。
建区后区管委采取了两田制(口粮田、经营田)的分配方案。
项目区口粮田为每人一亩的标准,经营田没有具体的标准,一般是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有的农户经营几十上百亩,有的只经营了口粮田。
各承包经营户与村委会都签订了承包经营合同书。
口粮田的承包经营合同书30年不变,经营田的承包经营合同书没有固定,一到五年不等。
六、土地权属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不明确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了土地,田地慢慢向种田大户和少数人手中集中。
脱离了土地的农民与他们曾经承包的土地的关系很模糊,有的确实是真正脱离了,而有的并没有真正脱离。
那些暂时脱离土地的农民将土地转包了出去,但大多数只是口头上的约定,没有签订协议,也不收取租金,等到他回来后就收回土地的承包权。
这种交易基本上都是私下里进行的,很少通过村委会,这样导致村委会对土地经营权的主体不好确定,同时又使各承包户之间容易发生纠纷。
2.土地的发证没有到位户
按照中央的规定,对农民承包经营的土地都要确权登记发证。
但由于xxxxxxx实行的是“两田制”,各承包户的口粮田和经营田只是在登记簿上进行了区分,但实际并没有确定承包户的哪块田是口粮田、哪块田是经营田。
各承包户也没有这个意识要确定自己的承包田类型。
因此,各承包户虽然与村委会签订了土地经营承包合同,但土地经营承包权证都没有发放到户,全部留在村委会。
(二)土地质量评价报告
xxxxxxx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质量评价报告
一、项目区概况(略)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岳阳市xxxxxxx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东岔,东南与汨罗、湘阴两市县相邻,东邻汨罗江,西畔湘江尾,西北面邻洞庭湖,属洞庭湖河流冲积平原地区。
东西宽11.25千米,南北长16.75千米,处于东经112°55'~113°4'、北纬28°47'30"~29°00'08"。
本土地整理项目区处于东经112°56'32"~112°58'53",北纬28°52'38"~28°54'36"。
项目区位于xxxxxxx南部的xxxxxxx,建设面积744.59公顷(已扣除项目区内居民点用地和河流水域及墓葬用地),涉及xxxxxxx的同洲村、双江村、大江村、新莲村、万兴村、龙须村等六个行政村、人口4800人。
项目区东抵汨罗市楚塘乡牛栏湖村及屈原村;南抵xxxxxxx龙须村、万兴村;西抵xxxxxxx灰滩河;北抵凤凰乡香游湖村、汨江村及灰滩河。
项目区内有(禾沉路)水泥路面与省道相连,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2.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丘陵地带内的河流冲积平原,地面高程25.00m左右。
项目区内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区内地面海拔高程小,相对高差在2米以内,地形平坦,适宜进行土地整理。
3.水文、地质
项目区水资源十分丰富,灰滩河三面环绕项目区,平江内河在项目区的边缘穿过,平江河有效蓄水量24万立方米,灰滩河有效蓄水量8万立方米。
丰富的水资源为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另外区内降雨丰富,年平均降雨量1247.6mm,由于受季风与周期性气候规律的影响降雨量和径流量的年际、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最大降雨量为1965.5mm,最小降雨量为918.8mm,当日降雨量最大100mm,三日降雨量最大200mm。
且主要集中在三至六月。
同时,该地区地下水也较丰富,地下水质良好,成为项目区内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
项目区地形平坦,平均高程在25.00m左右。
区内成土母质绝大部分为河湖冲积物,少部分成土母质为砂岩变质岩和第四纪红土,质地疏松而较肥沃,耕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力较强,宜于水稻和蔬菜、甘蔗种植。
但到洪水期(4~8月),江边低洼地农作物被淹没;干旱期(7~10月),由于水利设施不健全、不配套和现有水利设施缺乏保养,以及砂壤土稻田耗水量较大,灌量不足,而影响作物生长。
通过土地整理,造成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较小。
从土壤地质条件来看,适宜进行土地整理。
尤其希望通过土地整理,建立完善的灌排体系,改善项目区土壤条件。
4.气候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降雨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生长季节长;并具有春温多变,春末夏初多雨,伏秋多旱,秋寒明显,冬少严寒的特点。
历年平均气温为16.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37.9℃(1978年8月6日):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12℃(1969年1月31日);≥10℃的积温5300.4℃;多年平均降雨量1247.6mm(其中3~5月占年雨量的41%,3~8月占年雨量的71.6%);最大年降雨量1965.5mm(1969年),最小年降雨量918.8mm(1968年),平均降水日数142d;日照时数为1739.6h,太阳辐射年平均总量为108.54千卡/cm2;年平均风速3.3m/s,无霜期265d,适合农作物特别是水稻、蔬菜及甘蔗的生长。
5.植被
项目区内耕地面积651.67公顷,主要植被为水稻、甘蔗、蔬菜、玉米、棉花;未利用地和田坎24.02公顷,主要植被为杂草。
6.土壤
项目区土种类型较简单由潮沙泥、青隔潮沙泥、潮沙泥土、潮沙田。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2.41-3.54,酸碱度一般5-6,最大的6.5,最小的4.1,土壤酸性以5-5.5的面积最大。
最适合种植稻谷、甘蔗、棉麻次之。
冬季适合种植油菜、蚕豆,并且生长情况较好。
7.自然灾害
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三寒”,即春寒、五月寒、秋季寒露风。
3~4月影响早稻的寒潮降温,5月影响早稻分蘖和幼穗分化的5月寒,9月出现的影响晚稻正常扬花抽穗的“寒露风”。
二是暴雨和洪涝;日降雨量大于50mm为暴雨,大于100mm为大暴雨,大暴雨3~5年出现一次,主要集中在4~9月。
三是夏秋高温和干旱,其中以9月和7也发生的机率最大。
四是大风,平均大风瞬时风速大于等于17米/秒,大风以4月发生最多,其次是3月,其中寒潮大风多于雷雨大风。
(二)自然资源条件
1.光热资源
历年平均气温为16.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37.9℃(1978年8月6日):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12℃(1969年1月31日);≥10℃的积温5300.4℃;日照时数为1739.6h,太阳辐射年平均总量为108.54千卡/cm2;年平均风速3.3m/s,无霜期265d,适合农作物特别是水稻、甘蔗及蔬菜的生长。
2.水资源
项目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灰滩河三面环绕项目区,平江河流经项目区,灰摊河蓄水面积0.46k㎡,调蓄量37万m3,平江河蓄水面积1.69k㎡,调蓄量254万m3,项目区内设有排灌机埠5处,6台。
其中大江村水源主要依靠平江河上游,全长1000米,宽80米,水深6米,有效蓄水量为24万立方米;新莲村水源是灰滩河,跨村长度1900米,宽50米,水深2米,有效蓄水量8万立方米;双江村水源有五号排渠和平江河,水源充足,但五号排渠和平江河淤塞严重,要求疏通。
同洲村水源有平江河和七五排渠积水,水源可满足灌溉要求。
项目区附近的灰滩河,流经项目区的平江河为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同时,该地区地下水也较丰富,地下水质良好,成为项目区内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
3.生物资源
xxxxxxx生物资源种类颇多,经过长期的自然演替和人工培育,形成了许多优良品种。
粮食作物品种资源有:
水稻、玉米、麦类、豆类、高梁和荞麦等;经济作物品种资源有茶叶、棉花、辣椒、甘蔗、莲藕、油菜等;项目区树种主要为杨柳、水杉等,树种种类较少。
良好的气候及土壤条件,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最适宜的生存空间。
(三)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总规模为767.60公顷(未扣除项目区内居民点用地和河流水域及墓葬用地等),项目区建设规模为744.59公顷(已扣除项目区内居民点用地和河流水域及墓葬用地等),涉及人口4800多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500元,人均纯收入1812.5元。
长期以来,农民以土为本,靠种植水稻、甘蔗、玉米、高梁等粮食作物为生。
其中部分农民利用承包土地建立起了小规模蔬菜、水果基地,收入颇丰。
项目区农民正在寻求通过增加土地投资,实行规模化经营的路子。
农民这种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及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的经营理念,为项目区土地整理后的土地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和经营保障。
同时也表现出项目区农民希望对其土地进行整理的强烈愿望。
此外项目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也为对其进行整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项目区还有连接省道的乡村水泥路面公路,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四)土地利用现状(略)
(五)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灰滩河三面环绕项目区,在项目区北面有平江河流经。
灰滩河有效蓄水量24万立方米,平江河有效蓄水量8万立方米,项目区内有抽水泵站5处6台,其中一台也用于排涝。
目前项目区内主要灌溉水源是灰滩河和平江河五号排渠和七号排渠,以抽水灌溉为主。
项目区内因长年未治理,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排渠、水沟、坑塘淤塞严重,灌排水不畅。
由于缺乏规划,项目区未形成统一的排灌渠系。
又因耕地不平整,自然灾害较为严重,一次降雨量(十天内)超过80mm,就有80%的水田被水渍,一般要6-7天才能排出,低的地方要10天左右才能排出。
如果在早稻播种期或收早插晚时连续7天晴天,则有30%的田灌不上水,同时排渍抗旱费用居高不下。
区内水资源特别丰富,但排灌渠系不配套,需通过土地整理,完善灌排渠系。
2.交通状况
项目区距省会长沙市区90.0km。
在项目区内交通道路仅有1条,长2518m,路面宽度6.50~7.00m,路基宽13.00m,现为混凝土路面。
因此,该项目区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除1条混凝土路面外,其他均为土路,而且不规整。
由于项目区内交通基础设施不配套,导致村庄点间的交通联系及田间管理不便。
急需通过土地整理加以配套。
3.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在一般年景无风害,未设置农田防护林体系。
因此应对其进行配套建设。
4.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农村电网改造目前已基本完成,能满足目前项目区居民的生活用电及部分生产性用电的需要。
电力供应有保障。
5.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项目区根本没有有开采价值的地矿资源,附近也无工矿企业,因此没有比较集中的污染源,而唯一的污染源是当地居民点的生活污水。
雨水和生活污水均通过现有的排水沟直接排至灰滩河,现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二、土地质量评价工作程序及方法
(一)确定土地质量评价方法
土地质量评价的技术方法有因素法、修正法和样地法三种。
因素法是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影响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修正法是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定级成果进行修正评定出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样地法是以选定的标准样地为参照,建立特征属性计分规则,通过比较计算评价单元特征属性分值,评定土地级别的方法。
由于屈原区既没搞农用地分等定级也没有建立标准样地体系,无法采用修正法和样地法进行土地质量评价,故本次土地质量评价选用因素法。
(二)土地质量评价工作程序
xxxxxxxxxxxxxx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与程序见图2。
图2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与程序
(三)确定评价单元
按照单元内土地质量相对均一、单元间有较大差异的原则,在1:
2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叠加土壤图,形成的封闭图斑即为有一定地形特征、土壤性质和耕地类型的评价单元。
对图斑小于最小上图面积则应进行归并,形成评价指数测算的基本空间单位,本次评价共计有62个评价单元。
(四)确定评价因素
1.评价因素选择原则
(1)主导因素原则。
评价因素选择,首先要选对某种土地利用方式起主导限制作用的因素。
即选取本地区对土地级别影响较大的主导因素,突出主导因素,数量不宜过多。
(2)差异性原则。
评价因素对不同区位的影响应有较大的差异,因素因子指标值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3)相对稳定性原则。
所选取的因素要有相对稳定性,尽量避免选取易变因素。
(4)可行性原则。
土地质量评价工作的深度应与当地所拥用的资料的技术水平相协调,应根据当地条件,尽量从现有资料(如土壤普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农业区划等)中选取评价因素,如需要,也可作必要的野外补测工作。
2.评价因素
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区位因素三大类,自然因素又分为局部气候差异(温度、积温、降水量、蒸发量、酸雨、灾害气候(风、雹等)、无霜期等),地形(地形部位、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侵蚀程度、其他),土壤条件(土层厚度、障碍层深度、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土壤PH值、土壤盐碱状况、土壤污染状况、土壤侵蚀状况、土壤养分状况、土壤中砾石含量等)水资源状况(地下水埋深、水源保证率、水源水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