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四星级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211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四星级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四星级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四星级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四星级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四星级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四星级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x

《江苏四星级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四星级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四星级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x

江苏四星级高中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江苏四星级高中2014-201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考试分值:

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寥廓蓼蓝笔杆(gān)旗杆(gǎn)

B.狼藉慰籍星宿(xiù)三天两宿(xiǔ)

C.抛锚瞄准惩艾(yì)方兴未艾(ài)

D.槁暴艾蒿锲而不舍(qiè)提纲挈领(q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虽然生在北平,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但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我没办法。

B.故乡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

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

C.在瓦尔登湖,我一边划船,一边看着盘满葡萄藤的树、婉转悠扬的鸟鸣声和圣洁清澈的湖水,心里惬意极了。

D.我们可以想象:

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人摇得东倒西歪,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

3.选出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3分)()

①打印社广告:

“不打不相识。

②裘皮大衣厂广告:

“该大衣唯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A.反复 反衬 互文 夸张B.双关 反语 互文 夸张

C.双关 拟人 对偶 比喻D.反复 反衬 拟人 比喻

4.请说明下面漫画《砍》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

(6分)

内容(4分):

寓意(2分):

2、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追和①陶渊明诗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

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

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告曰:

“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

追和古人则始于吾。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吾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有九,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

其为我志之。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

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渊明临终,疏告俨等:

‘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渊明此语,盖实录也。

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乎!

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孔子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

”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

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

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

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

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

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注释:

①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啖薯芋啖:

B.辙亦迁海康迁:

贬官

C.此所以深服渊明所以:

……的原因

D.自量为己必贻俗患贻:

赠送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②披草而坐

B.①自以为不若也②輮以为轮

C.①先君命辙师焉②则耻师焉

D.①以遗后之君子②举匏尊以相属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唯喜欢写诗,尤其喜欢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B.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信的原文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做评论的态度。

  C.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D.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

(《追和陶渊明诗引》)(3分)

  

(2)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始得西山宴游记》)(3分)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赋》)(3分)

(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3分)

    

3、古诗词鉴赏(8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回乐峰:

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受降城:

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1)全诗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它是一首边塞诗?

(2分)

(2)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试结合诗句分析。

(3分)

(3)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3分)

4、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善假于物也。

(选自《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 。

(选自《劝学》)

(3),不绝如缕。

(选自《赤壁赋》)

(4)生乎吾前,。

(选自《师说》)

(5)曾记否,,浪遏飞舟?

(选自《沁园春·长沙》)

(6),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选自《师说》)

(7),用之不竭。

(选自《赤壁赋》)

(8),旌旗蔽空。

(选自《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

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

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

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

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

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哦!

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

“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

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④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有!

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这有什么好看呢?

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吃了。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节选自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11.概括文章第一节叙述了家乡端午的哪些风俗?

并从结构上谈谈本节的作用。

(4分)

12.作者为什么要专门提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

引用的文章有何用意?

(4分)

13.汪曾祺的作品语言看似平淡,实则醇厚。

简要赏析文中划线语句。

(6分)

(1)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3分)

(2)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了。

(3分)

14.《端午的鸭蛋》看似内容单一,实则蕴含多种情感内容,请联系全文探究。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

张颐武

①最近,“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这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折射。

②“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耍牌子,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的最重要的砝码。

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城深造,从而为未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③今天的“80后”、“90后”,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

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

一般的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

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取向。

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

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舞台上进行,这正是节目具有无限魅力的地方。

④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

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

人们越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

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

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

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提了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

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15.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16.根据文意,理解标题中“纯粹”的含义。

(6分)

17.概括选秀节目怎样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有一个村予里的人只见过麻雀,听到麻雀的叫声便觉动听。

后村里了乌鸦,它一叫,村人便十分惊奇:

乌鸦的叫声多特别啊!

后村里又飞了百灵,百灵的叫声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赏。

渐渐地,人们无法容忍乌鸦的叫声了,他们驱赶了乌鸦,后又赶走了麻雀。

村人们就只听到百灵的声音了。

要求:

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高一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C笔杆(gǎn)旗杆(gān)\慰籍-慰藉\提纲挈领(qiè)

2、B

A.关联词与主语语序不当:

虽然我生在北平……C.搭配不当:

看着鸟鸣声

D.偷换主语:

改为“把人摇得……”

3、B

4、

(1)内容:

有许多树桩,一个人脚踏在树桩上,站立着.他一手拄着一把大斧,一手摁在抬起的腿上.他砍光了树,脑袋也不翼而飞.(4分)

(2)寓意:

滥砍滥伐森林,最终断送的是人类自己的生命。

(破坏环境,必将殃及人类自身.)(2分)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5、D贻:

遗留

6、D(A转折\顺承;B认为\把……做成;C兼词”于之”\语气词;D介词,)

7、B“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作评论的态度”的说法没有依据。

8、

(1)然而我对于陶渊明,难道只是喜欢他的诗吗?

(3分,岂……哉、独、语意通顺)

(2)自从我成为罪人,居住在这个州,常常忧惧不安。

(3分,僇人、恒、语意通顺)

(3)任凭小船到它(可以)到达的地方,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

(3分,之所如、定后、语意通顺)

(4)本是一代枭雄啊!

但现在(又)在哪里呢?

(3分,判断句、宾前句、语意通顺) 

三、古诗词鉴赏(8分)

9、

(1)受降城、沙漠、征人。

(写出两个即可,2分)

(2)描写了一幅空寂惨淡、凄清寒冷的边塞月夜图。

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

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概括1分,分析1句1分。

(3)表达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1分);直抒胸臆。

(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1)君子生非异也

(2)金就砺则利(3)余音袅袅

(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5)到中流击水(6)是故无贵无贱

(7)取之无禁(8)舳舻千里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11、风俗: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作用:

生动活泼的叙述,为下文重点描述端午节与鸭蛋有关的场景做铺垫或蓄势。

(风俗3分;作用1分)

12、原因:

袁枚的文章客观真实地写出了高邮鸭蛋的优点(2分),

用意:

从侧面印证家乡鸭蛋的名气之广,反映作者非常喜欢家乡的鸭蛋。

(2分)

13、

(1)对比,比喻。

生动突显了家乡咸鸭蛋的滑润,可口。

暗含自豪之情。

(写文白夹杂也对)(3分)

(2)“吱”,拟声词,形象地描摹出筷子扎进咸鸭蛋红油从中冒出的动态,生动地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每句1分)

14、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之情、对故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对故乡民俗民风的赞美之情、对质朴自然生活的眷念。

(每点2分,三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15、首先文章提出了“中国好声音”这个论题,接着分析了这档节目赢得公众、独具魅力的原因,最后反思了公众的质疑。

(每点2分,连接词占一分)

16、“中国好声音”着力音乐的专业性,追求音乐的本质;电视节目应坚守诚信,严格自律;选手应反映自身真实的人生,不作戏剧化的表演。

(每点2分)

17、①选秀节目不要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应该积极发现并呈现有个性形象风格的选手,在形式、程序上不断创新,避免重复。

②选秀节目应该关注公众的需求,引导公众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学习努力的过程。

③选秀节目要想经得住质疑和追问,就应该标举脚踏实地,倡导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严格自律,自觉奉行诚信的社会准则。

(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18、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写作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审题和立意。

在审题和立意的过程中,一定要思辨三种鸟对自身应持有的态度、三种鸟之间应保持的关系以及村民对三种鸟应持有的态度。

细细品读文本,从三种鸟对自身应持有的态度出发,可有如下立意:

①世界因不同而精彩;②我“异”故我在;③我型我秀;④开创我自己的一片天;⑤小狗不应该因为有大狗的存在而慌乱不安,所有的狗都应该大声叫一一就按上帝给的嗓门大声叫好了(契诃夫语)。

从三种鸟之间应保持的关系出发,可有如下立意:

①应学会共存;②红花仍需绿叶衬;③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⑤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⑥和而不同。

从村民对三种鸟应持有的态度出发,可有如下立意:

①要学会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②切勿喜新厌旧;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不要以情感的好恶影响对事物的判断;⑤平等对待众生(勿以差

別心对待万物);¢Þ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佳作示例]

未央

多年之前。

我还坐在小河边微滑的青石板上,外婆在河边洗衣,白鹅在我面前结伴游过.桃花落在初融的春水上。

邻家的大哥哥撑着一只小木舟,摇摇晃晃.惊起一池鱼虾。

远处一缕炊烟升起,灯半昏时,姐姐温柔的呼唤声溢在微风中,隔断在如今大楼的缝缭间,渐渐地,渐渐地,隐没了……

幼时爱读<诗经》,在每一个最平常的午后,母亲坐在一旁的摇椅土织毛衣,听着我稚嫩的噪音,时不时抬头对我温柔地笑。

父亲一向对我是严加管教的,尤其是在对经典的背诵上,他几乎是命令式地让我背书。

经过了《论语》长时间的折磨后,我自己选择了《论语》。

儿童的想法多么简单啊,《诗经》里的句子多有重复,又富有节奏韵律,一小时能背上好几页。

没多久,家里那本薄薄的《诗经节选》就背完了。

为了免遭圣人之言的再次“荼毒”,我拿起了《唐诗》、《宋词》。

我对儿时的记忆最深的,就是这段日复一日背诵的时光,时不时偷个懒跑到爷爷家,让他“保护”我。

当时一树梨花明媚,午后一团花影清寂渺渺,远处一林树叶沙沙,我站在一旁帮爷爷磨墨,如此眉生细香,寂静清芬。

再从家里搜罗出这些书时,它们早已蒙上了尘埃,卷页泛黄,是冷落已久的残破。

再拿起.心中五味杂陈.卷页里还夹着多年前摘的那朵桃花,轻轻一碰,化为粉末,是在责

备我长久以的遗弃吗?

刚上初中时.我终于有借口摆脱那些折磨了我多年的书了,便迫不及待地拿起小说和漫画书,开始了一段荒唐的时光。

我日日沉浸在书中那浪漫而又刺激的情节里,不理会母亲那若有若无的叹息。

我向周围的朋友同学讲述那段“可怕”的背书岁月,他们都说从没有背过那些书。

那时我是多么羡慕他们啊,没有日复一日的背诵功课,一群小

伙伴们在阳光下尽情玩闹……

小河里长满了芦苇,小舟被迫搁浅,河水开始发脏发臭,再听不见河边那清晨时的捣衣声了。

这样的时光不知持续了多久,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倦了,不再理会周围人递的一本又一本漫画和小说了,它们是那样的浅薄,我已索然寡味。

我重新翻出少年时光冷落的《诗经》,一字一句吟诵,恍觉云影天光,岁月几般般.仿佛又回到那段流萤点灯的岁月。

现在想,只有外婆是一直坚守着的吧,那些旧日的农具,即使不用,也妥善地保管不舍得丢弃,搬家了一次又一次.它们依旧如影随行。

如今光阴在它们身上开出花,说不出的

美丽与温柔。

夜如何其?

夜未央¡¡

[点评]本文截取了三个生活片段演绎自己对经典的感知、感受和感悟的过程。

儿时懵懂读经典。

因不解而折磨;少时痴迷读漫画、小说,因叛逆而迷失;现时解得经典义,因深味而怀想。

它向我们昭示了一个深刻的生活哲理:

感情支配认识,表明我们还在成长;认识调控感情,表明我们已走向成熟。

对世间的事物,我们不能因自己一时的好恶而取舍;否則,待参悟出。

其中真义时,你将追悔莫及。

此外,文中三处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有

配乐伴奏之妙;篇末外婆妥善保管农具一笔。

四两拨千斤,有指点迷津之功。

不识东风

人类无论如何狂妄.都不应该在美的可能性面前失去谦卑。

一一题记

骑车经过东风路时,我犹犹疑疑。

拓宽的街道簇然一新,路边石阶砌高几与门槛相平,熟悉而又陌生.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

吃惊又惶然,我像一缕寻不到树梢的风,只不过搬离这儿小半年,自小熟悉的街道怎么就换了模样?

天一直阴沉着,前方仍在施工的路段“硝烟”弥漫。

调皮的风试图把沙粒吹进我的眼睛.一片迷蒙中我才似乎找到一点熟悉的感觉。

骑到拐角处,才发现某一条小巷内三

三两两地挤着几个小吃摊一一其中糯米糕的香味更是与我味蕾的记忆达到了共鸣。

我停下车买了一块糯米糕,顺道打听了街道的遭遇.原是城市规划者把这一带规划为绿化带兼停车场。

他们说:

“这是为了整顿市容,创建文明城市。

”卖糕的阿姨拿了效果图给我看,果然整洁大气,端庄美观。

原是为了追求统一规划的城市美,所以才赶走小摊小贩,赶走路边长了几十年的树,赶走经年的糯米香气,赶走我们记忆里的风。

空气中飘浮着新植的行道树枝叶的香味.在以后的几代人的记忆里,也许这便是美,因为他们的标准已由城市规划者统一规定,因为他们的记忆已被卡在一个个停车位的方寸之间。

他们无法感受到昔年的风拂过心扉,无法体会夏日倾盆大雨后在坑洼石板路上奔跑

的快意。

一张薄薄的效果图,斩断了一代人回忆中美的可能性。

我悲哀地站在整齐划一的街道上,突然意识到,那年雨后泛起的土腥味,那年枝头新叶的嫩绿,那年奔跑在这条街道上的我们,都已在被怀念。

据说多年以前这儿曾是农田,有一望无际的麦浪。

更多年以前这儿曾是海洋,有阳光下粼粼的细波。

可如今,沧海桑田的轮回在此终结。

我们当然承认城市规划效果图上的美,只是让我们如何去寻找时间留下的痕迹以及它带的美的可能性?

赶走了所谓的¡°麻雀¡±和¡°乌鸦”,百灵鸟能否唱一曲春天?

而村民的子孙们只能领略单调的百灵叫声,却再也见不到叽叽喳喳的麻雀、投石喝水的乌鸦了。

他们也许永远都不会懂什么叫“好听”,什么叫真正的美了!

扔掉手中的效果图,我骑车离开,没有犹疑,这条东风路,以后我只在记忆中经过。

[点评]本文最大特色是对自己身边生活的热切关注。

正因为此,文章给人以真切的触感和痛感。

作者调动视觉看城市拆迁,调动听觉闻城市规划,调动味觉品街头小吃……而对石板路、糯米糕等行将逝去的城市印记则充满了深切的怀念,更对城市统一规划中对城市记忆和美的可能性的扼杀充满了深深的惋惜。

作者在篇末已“出离愤怒”,踏上了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