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限时练第一部分+板块二+第八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069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限时练第一部分+板块二+第八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限时练第一部分+板块二+第八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限时练第一部分+板块二+第八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限时练第一部分+板块二+第八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限时练第一部分+板块二+第八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限时练第一部分+板块二+第八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docx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限时练第一部分+板块二+第八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限时练第一部分+板块二+第八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限时练第一部分+板块二+第八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docx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限时练第一部分+板块二+第八讲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

第8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1978至今)

(满分85分,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

共48分)

1.(2019·四川模拟)据统计,1978年中国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职务的领导人先后出访51个国家,1979年也有十几位领导人先后出访法国、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和日本等30多个国家。

当时国家领导人的频繁出访

A.表明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B.反映了对外战略的根本转变

C.意在了解国外经济建设经验

D.促成了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

解析 依据材料,1978年中国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职务的领导人先后出访51个国家,1979年也有十几位领导先后出访30多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所以当时国家领导人频繁出访意在了解国外经济建设经验,故选C项;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1世纪初逐步形成,与材料所述1978年和1979年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积极向国外学习,对外战略有所变化,但不能体现其根本性转变,排除B项;中国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是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排除D项。

答案 C

2.(2019·济宁模拟)1979年3月,回城知青容志仁在广州创办“容光”小食店,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个体户之一。

这一年,全国批准开业的个体工商业约10万户。

个体户的出现及发展表明

A.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同时开始

B.中国的社会结构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C.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被打破

D.城市生活依靠供给的时代宣告结束

解析 个体户的出现及发展表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社会结构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故选B项;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排除A项;改革开放的提出使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材料未涉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排除C项;改革开放的提出使我国城市生活依靠供给的时代宣告结束,排除D项。

答案 B

3.(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

时间

行业部门

广告内容

特点

1月4日

《天津日报》

蓝天牙膏

率先恢复商业广告

1月28日

上海电视台

参桂补酒

播出的第一条电视商业广告

3月15日

中央电视台

瑞士雷达表

播出的第一条外商广告

4月17日

《人民日报》

地质仪器

开始刊登商业广告

上表是1979年我国部分媒体行业开展广告业务的情况表。

据此可知

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媒体行业率先启动对外开放

C.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D.外来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解析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报刊、电视台等媒体行业开始开展广告业务,说明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故选C项;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媒体行业的改革开放,排除B项;材料整体上是说1979年我国部分媒体行业开展广告业务的情况,外来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答案 C

4.(2019·安庆模拟)1981年,学者林子力从马克思《资本论》的一个算例中,“推导”出一个结论:

“8个人以下就叫请帮手,8个人以上就叫雇工,8人以下不算剥削。

”自此,“七上八下”成了一条铁的界线,进入了中央文件。

这表明当时

A.中央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日益加强

B.思想观念亟待继续解放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D.经济体制改革流于形式

解析 根据材料“8个人以下就叫请帮手,8个人以上就叫雇工,8人以下不算剥削……‘七上八下’成了一条铁的界线”,说明依旧深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亟待解放,故选B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计划指令日渐减弱,排除A项;1984年正式开始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排除C项;“流于形式”表述绝对,与改革开放的历史事实不符,排除D项。

答案 B

5.(2019·太原模拟)1984年,我国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各类商品实行计划内与计划外两种价格,即价格双轨制;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先后出现两轮通货膨胀。

这表明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亟待深化B.传统经济体制仍具优势

C.国有企业制度根深蒂固D.市场经济体制弊端显现

解析 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先后出现两轮通货膨胀”“1984年,我国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价格双轨制”,说明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改革,故选A项;“先后出现两轮通货膨胀”,说明原有的经济体制,不能很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商品销售问题,不涉及企业的所有制问题,排除C项;20世纪80年代我国尚未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D项。

答案 A

6.(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1985年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首先提出并实行的“满负荷工作法”,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先进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

这一工作法

A.发展了市场经济体制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大大增强了企业活力D.实现了管理体制转变

解析 由材料“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先进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可知满负荷工作法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故选C项;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A项;1992年后开始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分配方式而非管理体制的改变,排除D项。

答案 C

7.(2019·武汉调研)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但当时的中国尚不允许外商独资。

中方代表提出,先由可口可乐公司兴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

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

这一事件说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开始突破计划经济束缚

C.对外开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D.初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根据材料“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中美间的交往属于对外开放的范畴,“中方代表提出,先由可口可乐公司兴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这一制度下的变通,体现了一定的改革与创新,故选C项;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这一事件不能作为突破计划经济的开端,排除B项;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D项。

答案 C

8.(2019·东北三校联合模拟)1979年7月1日,中美签订贸易关系协定。

1990年底,美国在各国来华投资中居首位。

199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长到142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近五倍。

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国成为日本对外投资的重要市场。

1988年,日本在中国投资兴办三资企业共654家,协议总额21.94亿美元。

这表明

A.外交政策的调整利于经济建设

B.中国外交全面非意识形态化

C.美国、日本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D.中国的发展严重依赖于外国

解析 材料体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和日本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增强,反映出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促进吸引外资,推动经济发展,故选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美、中日的经济交往,中国外交全面非意识形态化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虽然有美国、日本加大对中国的投资,但这种行为有利于改革开放的中国引进外资,经济发展,故不能体现美国、日本资本的新一轮扩张,排除C项;材料虽然体现了美国、日本对中国的投资总额很高,但不能表明中国发展严重依赖于外国,排除D项。

答案 A

9.(2019·贵州模拟)1987年12月深圳首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

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这说明

A.宪法修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C.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

D.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由材料“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宪法及时修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故选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排除B项;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性质没有变化,排除C项;21世纪初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答案 A

10.(2019·淮南二模)1990年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八五”计划,最初要求保持在6%左右的中速增长,但是1992年后,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达到12%。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

B.经济全球化加速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两极格局的瓦解

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1992年后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值大幅度增长,联系史实可知这与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关,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推动经济发展,故选A项;经济全球化加速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但主要原因应从内因考虑,排除B项;2001年中国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而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两极格局的瓦解也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但主要原因应从内因考虑,排除D项。

答案 A

11.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货物进出口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仅为0.8%,在全球货物贸易中列第29位。

2009年起,我国连续9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的地位。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实现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B.人民已全面达到小康水平

C.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中心

D.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中去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货物进出口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仅为0.8%,在全球货物贸易中列第29位”,这是我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的体现。

2009年起,“我国连续9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的地位”,说明我国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2019·济南模拟)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部分数据情况。

据此可知

年份

出口额

(百万美元)

进口额

(百万美元)

贸易差额

(百万美元)

贸易额/

GDP(%)

1978年

9750

10890

-1140

9.53

1984年

26139

27410

-1271

17.29

1989年

52538

59140

-6602

24.75

1992年

84940

80585

4355

33.90

1997年

182792

142370

40422

34.13

2004年

593326

561229

32097

59.77

A.中国经济的世界地位上升

B.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

D.外贸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

解析 据表格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和外贸占GDP总额的比重都在不断上升,说明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其他国家状况,排除A项;材料说明对外贸易不是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材料中1978~1997外贸都没有占据主导,排除D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2019·成都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末期的英国,英王的收入依赖于贵族或富商的包税,国家的税收观念还没有形成。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议会整顿财政,逐渐废除包税制,改由中央专门机构集中征税,公共收入和王室私人收入逐渐区别开来。

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关税和消费税逐渐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17世纪末,英国政府发行120万英镑的公债大获成功,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这些举措支撑了政府的军事行动和国家信用。

议会对税款用途的审查发展为对政府活动进行事前审议、事中监督、事后问责的预算制度。

19世纪下半期,为应付国家管理职能不断扩大,缓解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英国政府进行了以所得税、遗产税等为核心内容的财税制度改革。

政府有了富裕的资金投入到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事业中。

——据刘晓路《现代财政制度的强国性与集中性

——基于荷兰和英国的财政史分析》等

材料二 为解决“管得过多、统得过死”问题,中央决定从1980年开始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新财政管理体制,积极为各项改革铺路搭桥。

1980~1993年的财政管理体制,实际上是“财政承包制”。

1994年中央决定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为实现中央财力的较快增长,按市场经济要求理顺财政分配体制打下了基础。

2006年废除了延续上千年的农业税,体现了现代税收中的“公平”原则。

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的86.8%来自于国有部门,财政支出的85.6%用于国有部门,财政支出主要围绕城市生产建设领域而进行。

到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来源于国有部门的比重只有22.2%,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高达33.52%。

——据高培勇《中国财税改革40年:

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英国财税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些改革对英国成为现代国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1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财税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9分)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财税制度改革的共通历史经验。

(4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内容,据材料一“议会整顿财政,逐渐废除包税制,改由中央专门机构集中征税”可知废除包税制,由中央政府掌握财税权;据材料一“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关税和消费税逐渐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英国政府进行了以所得税、遗产税等为核心内容的财税制度改革”得出根据时代需要适时调整税收种类;据材料一“英国政府发行120万英镑的公债大获成功,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议会对税款用途的审查发展为对政府活动进行事前审议、事中监督、事后问责的预算制度”可知建立财税运行机制,如发行公债、建立中央银行、预算制度;据材料一“政府有了富裕的资金投入到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事业中”可知扩大公共事业支出。

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一“国家的税收观念还没有形成。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议会整顿财政,逐渐废除包税制,改由中央专门机构集中征税”可知确立议会主权;据材料一“公共收入和王室私人收入逐渐区别开来”可知增强了国家观念;据材料一“英国政府120万英镑发行公债大获成功,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议会对税款用途的审查发展为对政府活动进行事前审议、事中监督、事后问责的预算制度”可知在促进现代财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的同时,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

(2)问,据材料二“‘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中央决定从1980年开始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中央决定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可知打破传统计划体制、增强新财政管理体制活力,逐渐市场化;据材料二“全国财政收入的86.8%来自于国有部门”“全国税收收入来源于国有部门的比重只有22.2%”可知税收来源多元化;据材料二“财政支出主要围绕城市生产建设领域而进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高达33.52%”可知财政支出从城市生产建设性财政为主发展到向城乡一体公共服务性财政倾斜;据材料二“废除了延续上千年的农业税,体现了现代税收中的‘公平’原则”可知体现了公平原则,废除农业税。

第(3)问,据材料一“政府有了富裕的资金投入到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事业中”、材料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高达33.52%”可知要完善公共服务职能;据材料一“缓解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英国政府进行了以所得税、遗产税等为核心内容的财税制度改革”、材料二“废除了延续上千年的农业税,体现了现代税收中的‘公平’原则、城乡一体”可知要防止贫富差距、确保税收的公平性。

答案 

(1)主要内容:

废除包税制,由中央政府掌握财税权;适时调整税收种类(继关税和消费税成为主要税源后,又增加了所得税和遗产税等);建立近代财税运行机制,如国债制度、央行制度和预算制度等;调节收入分配,扩大公共事业支出。

(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积极作用:

促进国家经济体制的现代化(促进现代财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推动议会政治的发展;促进国家观念的增强;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促进国力增强。

(从“制度现代化”“观念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力提升”四个层面进行归纳。

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税收从主要向国有部门征收发展到税源多样化,从征收农业税到废除农业税;财政支出从建设性财政为主发展到向公共服务性财政倾斜,从以城市为主发展到城乡一体“公平均衡”;不断突破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实现经济市场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税源”“财政支出”“经济市场化”三个层面回答,每一层面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总分不超过9分)

(3)财税制度改革需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不断探索税源的多样性,处理好税收的公平性问题;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如进一步完善公共财税职能;充分发挥其防止贫富差距扩大的职能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14.(12分)(2019·东北三校联合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阶段

阶段

概况

1983年~

1997年

1983年国家同意广东试点内地居民赴港探亲旅游,拉开了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序幕。

1987年国家旅游局批准丹东市对朝鲜开展“一日游”,标志边境旅游的正式开始。

1990年10月中国政府允许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但当时的旅游目的地仅限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三个国家。

国家严格控制出游活动的期限。

1997年~

2002年

“港澳游”名额限制放宽,出境手续办理更加便捷,亲属担保费用废止。

边境旅游目的地扩大到几乎所有的边境省区,开放的边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有俄罗斯、朝鲜、蒙古、越南等国家。

此外,在境外的时间不断延长,逐渐扩展到“三日游”“八日游”。

200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口数第一次超过1000万。

2002年~

至今

2003年,港澳“自由行”全面开展。

出国旅游限制得到很大程度地放宽,出国旅游全面展开。

到2005年底,经中国政府批准并与有关国家达成协议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已经达到100多个国家。

——摘编自徐晓颖《中国出境旅游人口

规模的增长、原因及发展趋势》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出境游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12分)

解析 总结表格内容,归纳我国出境游的变化趋势,例如中国出境游目的地的增多,中国出境人口规模增长快,出境游的政策放宽等等,选取一种趋势作为论题,结合相应史实论述说明原因。

 

答案 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中国出境游目的地的增多,中国出境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

趋势:

政府对出境旅游政策不断放宽,限制减少。

(3分)

原因: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内地和港澳居民交往逐渐频繁。

随着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港澳游名额限制放宽,出境手续办理更加便捷。

20世纪90年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加(如黄金周)政府的政策越来越有利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开放的旅游目的地增多,在境外的时间延长。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我国大力鼓励出境旅游。

(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