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9553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8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2个会认字,10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4.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简单理解诗意。

体会诗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3.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图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楼、依、尽、欲、穷、层”6个生字,会写“楼、依、尽、黄、层”5个生字。

2.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3.简单理解诗意。

体会诗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2.板书课题。

指名拼读“鹳”。

(出示课件)

3.解题。

登,是登上的意思。

鹳雀是一种鸟,样子像鹤。

山西省永济市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为“鹳雀楼”。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正在西沉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4.简介作者。

二、自读提示。

(出示课件)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呢?

1.读:

读准字音,读通全诗。

2.想:

这首诗的意思。

3.找:

找出相关词句。

4.品:

品味词句的意思。

三、学习生字。

1.小朋友们读书读得很认真,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呢?

2.(出示课件)这一课的生字宝宝很想认识大家,我们先和它们打个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就能和它们成为朋友。

3.小朋友读得好,但是想和生字宝宝成为朋友不仅要认识它们,还要会写。

下面,我们一起把其中的2个生字好好地写一写。

4.指导写字,注意笔顺。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强调“楼”的写法,强调第四笔“

”要变成“丶”。

“尽”的最后两笔要落在竖中线上。

5.过渡:

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朋友,如果它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

(指名读,男女生读)

6.看着板书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板书:

《登鹳雀楼》整首诗)

四、品读诗句。

1.刚才让大家把不明白的地方画了出来,小朋友们是不是发现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有点难理解呀?

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呀?

(在哪里看?

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感觉怎样?

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

课件出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

问:

“白日”指什么?

(必要时解释为何称“白日”。

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所以称为“白日”;可能是因为当时山谷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太阳怎样呢?

看图,读句,并展开联想。

“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

(紧挨着西山)指名再说说这句诗描绘的情景。

3.我们来把这个壮观的情景画下来吧。

怎样画呢?

简笔画:

画连绵起伏的山,并让学生添画“白日”,再次感受“依山尽”。

多美的夕阳落山图呀!

这句话谁能读好?

指名读,评。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或她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景?

)再指名读,齐读。

4.那第二句诗写的什么呢?

(出示课件)

5.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出示课件)

6.细读后两句诗。

(出示课件)

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

7.这两句诗给我们揭示了什么道理?

(出示课件)

要想站得高看得远,就得更加努力学习。

五、作业。

根据诗意画一幅图画。

【板书设计】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望庐山瀑布》,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李白到庐山欣赏一下瀑布。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

1.“望”的意思是什么?

用“望”组词。

2.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自读古诗,认识生字。

(出示课件)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1)读:

读准字音,读通全诗。

(2)想:

这首诗的意思。

(3)找:

找出相关词句。

(4)品:

品味词句的意思。

2.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你认识它们吗?

打个招呼吧,读一读。

(2)书写生字。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强调“照”的写法,强调四点底运笔的方向。

(3)学生练习书写。

注意姿势的提醒。

三、读出节奏,了解诗意。

(出示课件)

1.试着读读诗句,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学生展示,注意提醒停顿。

3.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细读诗句,感受意境。

1.看,这就是庐山,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

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所以取名“香炉峰”。

齐读第一句诗。

(出示课件)

2.细读第一句诗,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日:

太阳;生:

升腾;烟:

云雾)

3.你认为这句诗中哪个字写得最好,最生动?

(出示课件)

  是“生”字。

一个“生”字把云雾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4.细读第二句诗,观看瀑布(静态远景),直观感受,品味“挂前川”的意思。

(出示课件)(挂:

表明瀑布垂直而下,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瀑布倾泻而下的动人情景)

5.精读第三、四句诗,品味“飞”“三千尺”“九天”的意思。

(出示课件)

(“飞”突出流得快,流得急;“三千尺”写出了瀑布的高和长;“九天”进一步突出瀑布的高和长;真切地写出了瀑布的新奇、壮观)

6.默读全诗,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古诗的意思。

(出示课件)

7.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的所见所闻。

8.交流评议。

(出示课件)

  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

五、拓展阅读。

出示叶圣陶先生的《瀑布》,让学生阅读。

六、作业。

  依照本文的写法,观察一处景物,再练习写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8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学反思】

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采用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

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

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的意识,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及各种可行的方法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

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9 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6个会认字,9个会写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2~5自然段。

2.看图,学文,学生通过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图画展开阅读,培养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部分段落。

2.在读中真切地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闻、名、景”等16个生字,会写“南、部、些”等9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

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

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

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

(板书:

黄山奇石)请齐读一遍课题。

二、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

师:

看,这就是黄山奇石,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像什么。

(出示课件)

  学生自由发挥,把看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师生评价。

师:

那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呢?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

(出示课件)

(1)出示需要认识的字,让学生认读。

闻 名 景 区 省 部 秀 尤

其 仙 巨 位 都 著 形 状

(2)交流识字方法。

A.加一加:

闻 景 名

B.熟字换偏旁:

部 位 著 形 状

C.比较识字:

区 巨

D.组词认字。

(3)做游戏,巩固识字。

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抢读,然后把卡片奖励给学生。

(4)认读词语。

(出示课件)

有趣 陡峭 翻滚 中外闻名

秀丽神奇 一动不动 金光闪闪

奇形怪状

(5)理解认读词语。

(6)运用词语说话。

2.书写生字。

(出示课件)

师:

需要认识的字难不倒大家,那生字写得怎样呢?

这是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比较难写,大家一起想办法写好。

(1)出示需要写的字。

(2)学生观察、交流难写的字。

(3)学生大胆表达怎样写好这些字。

(4)老师引导学生观察:

字的结构、笔画、占格等。

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美观。

(5)学生练写,师生评价。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生字和词语同学们都预习的不错,那课文读得怎么样呢?

请大家开火车朗读。

(2)学生开火车朗读,师随时纠正,进行初读指导。

(3)通过朗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把你的收获展示给大家。

(4)师梳理。

四、小结。

  通过学习,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认识了生字新词,并且将课文读得很通顺。

课下,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奇石写得生动形象的。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第2~5自然段。

2.看图,学文,学生通过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图画阅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黄山上有哪些奇石。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

生答。

  老师用“奇特、有趣”两个词来概括大家的发言,好不好?

(板书:

奇特、有趣)

2.那么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3.生画。

师:

你有哪些词不理解?

请提出来!

4.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

可以结合刚才画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也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还可以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请你在短时间内通过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下面自己抓紧时间想一想,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出示课件)

5.下面谁先来介绍?

(顺序依学生回答的为准)(出示课件)

(1)仙桃石:

生说自己的理解。

谁愿意来读读?

(一生读)老师把其中的一个句子改写成这样,你看看哪句好?

为什么?

(这说明作者用词非常准确)好,谁还想来读读?

别看就一句话,想读好也不太容易。

谁再试试?

(生读)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猴子观海: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

下面,谁能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一生读)谁认为自己能比他读得还好,读得更有趣?

试一试。

(一生读)老师帮你一把,给你配上音乐来读,一定会更棒,谁想来试试?

(一生读)齐读。

试背一遍。

(3)仙人指路:

生说。

多么奇特、有趣呀!

谁能读好?

试一试!

找个同学比一比。

配乐读。

试背一遍。

(4)金鸡叫天都:

生说。

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它的样子?

它好像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

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

找生读。

配乐读。

齐读一遍。

6.课文是不只写了这几块奇石?

在哪一个自然段还提到了其他的奇石?

找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石头的样子。

(出示课件)

8.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黄山上的石头可真奇特、有趣呀!

9.你喜欢黄山吗?

那老师现在就带你去游览一下黄山好吗?

还记得老师上节课讲的黄山“四绝”吗?

除了“怪石”,还有什么?

(生答)

10.美不美?

请你们带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再来读一遍课文。

11.下面从要求背诵的自然段中任选两段背诵一下。

12.检查背诵。

三、拓展延伸。

  出示一幅怪石图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先说话,再写话。

(出示课件)

四、小结。

  同学们,黄山石奇特、有趣,黄山更美!

其实,祖国大地上还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区,课下同学们可以读读有关的课外书。

【板书设计】

9 黄山奇石

奇特、有趣

 

【教学反思】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

从作品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有难度的。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为了接近素质目标,我在教学中首先注重学生读文,感受原文精神。

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同桌汇报。

在朗读过程中,我还适当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和文意,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兴趣浓厚,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10 日 月 潭

【教学目标】

1.掌握15个会认字,9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背诵第2~4自然段。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第2~4自然段,感受日月潭秀丽的景色。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潭、湖、绕”等15个生字,会写“名、胜、迹”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秀丽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交流。

出示课件日月潭的风光图片:

这是什么地方?

(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

把你们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2.谈话质疑。

师:

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

(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读文、识字。

1.轻声读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3.识字。

(出示课件)

  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盛、央、童、境”,前鼻音“潭、引、湾”,还要注意“绕”读四声。

4.组内自主识字交流:

这些生字你都认识了吗?

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5.出示四字词语,让学生读正确、读流利。

(出示课件)

6.学习书写“名、胜、迹、央、丽、湾、展、现、披”并组词。

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

“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

(出示课件)

7.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

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已经解决了?

哪些还没有解决?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三、四自然段写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3.交流。

(1)日月潭的位置。

(出示课件并板书)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

日月潭在          。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我国台湾省,第二句话说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

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2)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出示课件并板书)

①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日月潭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②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       ,叫    ;湖的南边像       ,叫    。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①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②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

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时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白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四、积累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第2~4自然段。

(看多媒体课件的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五、拓展练习。

  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板书设计】

10 日 月 潭

日月潭的位置

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4自然段。

2.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

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二、品读日月潭的美景。

1.默读第三、四自然段,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能把你喜欢的景色读出来吗?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

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

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3.朗读。

  指导读文:

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的雾”“隐隐约约”要读得轻一点儿。

4.中午和下雨天,日月潭又是怎样的风景呢?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抓住“清晰、展现、蒙蒙细雨、仙境”等词语,让学生体会美丽的景色。

5.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1)读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读第二句时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6.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

(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

(突出“中外游客”)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客?

(突出“许许多多”)

7.配乐朗读全文。

8.背诵第2~4自然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三、实践作业。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地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

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

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示例:

本文作者以清晨、中午以及下雨天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我从以下方面入手教学:

  1.以读为本,自主感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

并且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形象,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

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互相合作,学会交流表达。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各抒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相关链接】

日月潭的传说

  古时候,有一对青年夫妇,男的叫大尖,女的叫水社,他们过着快乐的日子。

每当太阳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到田地里耕种;每当月亮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在月光下织布。

  有一天,太阳和月亮突然不见了,天地间一片黑暗。

没有几天工夫,禾苗低下了头,小草弯下了腰,鸟儿不再鸣唱,花儿不再欢笑,大尖和水社很难过,决心找回太阳和月亮。

  大尖和水社走呀走,翻过了一座座高山峻岭,渡过了一条条大江大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一会儿亮起来,一会儿又暗下去的大潭。

他们问路边的一个老爷爷:

“老爷爷,前面大潭里一亮一亮的,是太阳和月亮吗?

  “是的,潭里有两条恶龙,把太阳和月亮当成玩具,不断地吞进去吐出来。

他们只顾自己好玩,却不顾千千万万的人没有太阳和月亮的日子是过不下去的!

  “我们就是来救太阳和月亮的。

  “那只有找到阿里山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行啊!

  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在小鸟和百兽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跑到潭边,看见两条恶龙正在潭里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吐出吞进。

大尖和水社把金斧头和金剪刀丢下潭去,只听一阵“轰隆轰隆”“咔嚓咔嚓”的声音,两条恶龙在潭底翻滚起几丈高的浪花,一会儿腾空而起,一会儿又沉到水里。

恶龙终于被制服了。

圆圆的太阳和月亮从恶龙的嘴里跳出来,慢慢地升上了天空,好明亮呀!

  很快,大地又恢复了生机,人们又愉快地生活着。

大尖和水社再也没有离开这水潭,他们在潭边守着,守着……

11 葡 萄 沟

 

【教学目标】

1.掌握18个会认字,10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培养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

2.让学生在阅读中真切地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沟、产、梨、份、枝、搭、淡、够、好、收、城、市、干、留、钉、利、分、味”18个生字。

会写“份、坡、枝、起、客、老、收、城、市、利”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风光各异,景色宜人,让无数的游人流连忘返。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到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那里风光秀丽,盛产葡萄,你们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生答)对,那就是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请你们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

2.正音。

葡萄:

两个字单读时都读第二声,两个字连用时,“萄”读轻声。

3.师: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块富饶的土地,走进美丽的新疆,去看看有名的葡萄沟。

“沟”是生字,我们应该怎样记住它呢?

请大家看老师是怎样写的,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看得最仔细,记得最清楚。

(板书课题,并口述生字写法,提醒应注意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师:

想知道葡萄沟究竟是怎样的吗?

请同学们小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希望你们能读准字音,并勾画出生字词语,同时标出自然段。

1.识字。

(出示课件)

师:

看你们读得这样热闹,智慧鸟迫不及待地想把生字娃娃带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会认了吗?

请一个能干的小老师教教。

(生教读,师正音)你们都会读了吗?

大家一起来试试,注意读准字音。

2.交流识字方法。

  让学生自己分析记忆字形,师提醒、强调应注意的地方。

  “产、收、城、枝、市”的声母是翘舌音。

“沟、搭、够、城、钉”几个生字,可用熟字加偏旁和部件组合法识记。

  本课有三个多音字:

好、分、干。

(教师板书三个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并组词)

3.写字教学。

(1)“坡”字的左部分的最后一笔是“

”“枝”字的左部分的最后一笔是“丶”。

“城”的笔画较多,书写时要紧凑些,注意左窄右宽。

这样写出来才会美观。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