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教案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8285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展示设计教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展示设计教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展示设计教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展示设计教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展示设计教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展示设计教案4.docx

《展示设计教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展示设计教案4.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展示设计教案4.docx

展示设计教案4

教案

工作单位

艺术设计系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展示设计

授课专业

环境设计

课题名称

第四章展示设计基础

教学目标

了解展示设计的艺术美的形式法则和人体工学要素应用以及展示用的材料、工艺和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人体工学要素运用

难点:

材料、工艺和技术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内容

1、艺术美的形式法则

(1)重复与渐变

(2)对称与均衡(3)调和与对比(统一与变化)

(4)比例与尺度(5)节奏与韵律

2、人体工学要素应用

(1)展示中的尺度要素

(2)展示中的视觉要素(3)展示中的心理要素

3、展示用材料、工艺和技术

课前准备

设备准备

硬件:

计算机,投影设备

软件:

Window,Word2003PowerPoint

教师示范操作材料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2、优秀图片若干

课时安排

讲课2学时,实践6学时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教学过程

(参见附页)

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鸿雁.展示设计.北京:

高等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参考书:

韩子栋.展示设计.石家庄: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教学过程

备注

一.组织教学:

1.检查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基本情况

2.学生考勤

3.组织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二.课程回顾:

上一章节主要学习了展示设计的程序

三.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展示设计的程序,引入本章节内容展示设计基础,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展示中的艺术美形式法则以及设计中涉及到的人体工程学要素和材料、工艺。

四.讲授新课:

第三章展示设计基础

第一节、艺术美的形式法则

1统一与变化:

统一与变化是变化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

统一是在展示设计中整体和谐、条理、形成主要基调与风格。

变化是指相异的各种要素组合在一起时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对比和差异的感觉,变化具有多样性和运动感的特征,使展示造型更加生动、鲜明、富有趣味手法。

统一是前提,变化是在统一中求变化。

2对称与平衡:

是自然现象的美学原则。

人体、动物、植物形态,都呈现这一对称平衡的原则。

则体现了对称的美。

对称又名均齐,在会展设计上最普通的手法就是以对称的形式按排形体,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划分为相等的左右两部分,其左右两部分的形量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是左右对称的图形,这条垂直线称为对称轴。

对称的形式很多,在展示道具造型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类:

镜面效果对称、相对对称、轴对称。

平衡是指造型中心轴的两侧形式在外形、尺寸不同,但它们在视觉和心理上感觉平衡,最典型的平衡造型就是衡器称的杠杆重心平衡原理那样。

在展示道具造型中,我们采用平衡的设计手法,使展示道具造型具有更多的可变性与灵活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展示本身形体的平衡外,展示道具与空间照明,灯具、展示环境、商品陈列、陈设的配置等,是取得整体视觉平衡效果的重要手法。

3比例与尺度:

我们在展示道具设计中导入比例的数学法则,这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美的比例方法。

比如黄金比,黄金比又称为黄金分割,黄金比的比值为0.618,凡图形的二段或局部线段与整体线段的比值在0.618或近似时,都被认为是较美的比例关系。

除了具有数学比率关系的图形分割形式外,被分割图形的对角线应互相平行或互成直角,则它们的形状之间就具有数的比率关系,同样能产生美的比例关系。

4节奏与韵律:

节奏、韵律本是音乐的术语,指音乐中音的连续,音与音之间的高低以及间隔长短在连续奏鸣下反映出的感受。

在会展设计中,节奏指一些元素的有条理的反复、交替或排列,使人在视觉上感受到动态的连续性,就会产生节奏感。

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展题,巧妙应用以取得独特的韵律美感。

节奏是韵律形式的纯化,韵律是节奏形式的深化,节奏富于理性,而韵律则富于感性。

韵律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有一定变化的互相交替,是情调在节奏中的融合,能在整体中产生不寻常的美感。

形式美法则是艺术形式的一般法则,它是形式构成的规律。

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会不断发展变化。

我们会展设计中必须结合表现的主题及创意的要求加以运用,使之有助于美的创造,而不要因这些法则拘束了美的创造。

第二节、人体工学要素应用

1展示设计中的人体基本尺度

一、人体工程学概念

按照国际工效学会所下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

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展示设计,其含义为:

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特点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展示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

二、人体基本尺度

人体基本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

它主要以人体构造的基本尺寸(又称为人体结构尺寸,主要是指人体的静态尺寸。

如:

身高、坐高、肩宽、臀宽、手臂长度等)为依据,在于通过研究人体对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反应和适应力,分析环境因素生理、心理以及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序,确定人在生活、生产和活动中所处的各种环境的舒适范围和安全限度,所进行的系统数据比较与分析结果的反映。

它也因国家、地域、民族、生活习惯等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如:

日本市民男性的身高平均值为1651mm,美国市民男性身高平均值为1755mm,英国市民男性身高平均值为1780mm。

 

三、人体基本动作尺度

  人体基本动作的尺度,是人体处于运动时的动态尺寸,因其是处于动态中的测量,在此之前,我们可先对人体的基本动作趋势加以分析。

  人的工作姿势,按其工作性质和活动规律,可分为站立姿势、座椅姿势、跪坐姿势和躺卧姿势。

1、

站姿:

背伸直、直立、向前微弯腰、微微半蹲、半蹲等。

 

2、坐椅姿势:

依靠、高坐、矮坐、工作姿势、稍息姿势、休息姿势等。

四、人体活动空间尺度

人体活动空间的尺度是适应行为要求的室内空间尺度,是相对的概念,亦是动态的尺寸。

对于活动空间尺度来讲是一个整体的范围,它主要包括满足人在空间不变的前提下,使涉及到的环境行为的活动范围得以合理的规划,创造出适应人们生理需求、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空间范围。

人体活动所占空间尺度(单位:

毫米)

根据室内环境的行为表现,室内空间可分为大空间、中空间和小空间等不同的活动空间范围。

   

(1)大空间指公共行为空间,如:

体育馆、营业厅、商场等,其特点是易于处理好个体行为的空间关系,在这个空间里个人空间基本是等距的,空间具有尺度大和开放的特点。

  

(2)中空间指事务行为空间,如:

办公室、教室等,空间即开放又具有私密性,在以满足个人空间的前提下,设计公共事务行为的空间。

  (3)小空间是个体行为的空间,如:

卧室、书房、经理室等,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小空间的特色,主要以满足个体的行为为目的等。

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因此,在室内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中,将要充分考虑人在空间中的行为表现、活动空间尺度范围、分布状况、知觉要求、环境可能性,以及物质技术要求等因素的研究确定。

五、空间尺度的界定

展示空问尺度是指展示空间平面尺度和垂直陈列高度这两个基本尺度要素。

展示设计的基本尺度要素是展示空间平面尺度和垂直面陈列高度。

展示空间平面尺度又称陈列密度,是指空问分割与组织、展品和道具所占展厅地面与墙体面积的百分比。

在展示设计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对陈列密度进行展示性质、功能效用、人流量等综合因素考虑,选择适当的密度。

如密度过大,可能会造成参观人流的拥挤,使参观者容易疲劳,也会造成参观者心理紧张不安,影响展示的传达和效果。

陈列密度过小,会使展示活动空问显得空旷,展品显得贫乏。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大型展示活动空问的陈列密度以30%~50%比较适宜;小型展示活动空间的陈列密度以不大于60%为宜。

在展示活动中,陈列密度的大小与展示场所的跨度和层高有直接的关系,还受展品大小、展品陈列柜高度、参观者人数以及给予参观者的观看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如展示空间比较宽敞,跨度和层高都比较大,陈列密度大一些也不会显得拥挤,相反,陈列密度一样,展示空问的跨度和层高较小就会显得拥挤;同样,如果展品尺寸较大,参观者可视距离又近,就会显得空问很拥挤;如果展示规模大,参观者人数多,那么陈列密度就要相应减小。

    展示中的陈列高度,是指墙体面和版面上展示陈列区域的高度,它受参观者视角的限制,一般在地面以上的80~250厘米之间,为参观者的最佳视角高度。

如果按我国人体的平均高度168厘米为计算尺寸,最佳陈列高度应在112~172厘米这个区域,它可作为参观者的黄金区域,陈列重点展品,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小结:

人体工程学是展示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展示设计的时候务必要以人体工程学的各项要求去进行,这样设计出来的空间才真正考虑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展示设计视觉因素

一、视觉特征

展示设计的沟通和传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觉因素的营造,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大约80%的信息是由视觉得到的,所以对人的视觉特征的了解和研究直接关系到展示设计的成败。

所以说展示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也必须对人体视觉进行研究。

1、视距

视距是指观者眼睛到被视物体之间的距离,正常的视距标准一般为展品高度的1.5-2倍比较合适,这时就要求展品陈列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这个距离,不能故意制造障碍使观众远离而无法看清展品,但是也要保持观众对展品的适当距离,不光是保持较好的视觉效果,也是对展品的安全和保护,一些贵重展品还可以用玻璃罩进行保护。

2、视错觉

视错觉是由于人眼的特殊生理构造,所得到的视觉感受不可避免的和实际状况存在一些差异。

比如会有长短错觉、弯曲错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远近错觉和透视错觉等等,人对世界的感知觉大部分是依靠视觉,原原本本的客观的陈列展品,不准伪装,这是展示设计的原则。

但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人的视错觉,将窄空间“变”宽,矮空间“变”高,小空间“变”大,静止的物象变得“动”起来,让人感觉更加舒适,创造出我们想要的效果,同时也尽量避免视错觉带来的不良心理反应。

所以,设计师必须熟悉各种视错觉规律,并且有目的地去应用,使之为展示的需要服务。

3、照明与颜色

人的眼睛对外界的变化有一定适应性,主要表现在颜色的刺激变化和照明的刺激变化下都会做出调整适应反映,但是这种适应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在照明强烈变化的时候,人的瞳孔也会相应的调整,但是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人也会感觉不舒服,比如刚从漆黑的电影院出来看到室外明媚的天空,眼睛就会疼痛不适。

而且瞳孔反复不断的调整,人眼不光会感觉不舒服还会引起视觉疲劳。

所以在展示空间的照明设计上,就应该充分考虑到眼睛对光照的适应性,均匀柔和的光线人眼感觉最舒适,有对比的光线处理当然有助于展品的展示和氛围烘托,但也要避免过大的光比差异造成人眼的不适和疲劳。

同样在不同的强烈色彩的刺激下,眼睛也会感到不适和疲劳,甚至影响对色彩的正确判断。

展示空间的色彩为了吸引观众难免强烈饱和,但是要适当控制那些强烈鲜艳色彩的面积,不能全部都是大红大绿,提倡适度加入一些稳定中性的色彩,或者采用“大灰小鲜”的色彩搭配,以满足眼睛的适应性。

二、展览展示视觉运动规律

(1)、视线运动具有直线性特点,即视线从一个视点转移到另一个视点,从一种刺激样式转至另一种刺激样式时是直线转移,因为直线是连接两个刺激物的最短距离。

(2)、眼睛是顺着事物之间的间隔距离递减的方向移动。

(3)、视线的流动是反复多次的,它在视觉物象停留的时间越长,获得的信息量也越多。

反之,停留的时间越少,信息获取量也越少。

(4)、某一信息具有较强的刺激,就容易为视觉所感知,人们的视线就会移动到这里,成为有意识的注意。

(5)、视线对准刺激力强度最大之处后,然后按照视觉物象各构成要素刺激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流动。

(6)、视线流动的顺序,还受到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影响,这种流程顺序既有随意性,又是积极主动的,而且是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

由于眼的视圈是水平椭圆,眼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先注意水平方向的物象,然后注意垂直方向的物象,在习惯心理上是自左而右,自上而下。

三、视觉分布

1、水平方向视区

⑴中心视角10℃º以内是最佳视区,人眼在此区域视别力最强;

⑵中心视角为20℃º以内是瞬息视区,人眼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识别物体形象;

⑶在中心视角30℃以内为有效视区,需集中精力才能识别物体形象;

⑷在中心视角120℃º以内为最大视区,在此区域边缘的物象,需投入很大的注意力才能识别清晰,如果人将头部转动,最大视区可扩大到220℃º左右。

2、垂直方向视区

视平线以下约10CM左右为人眼的最佳视区,视平线以上10CM-视平线以下30CM范围为良好视区,视平线以上60CMº-视平线以下70CMº为最大视区,最优视区与水平方向相似。

小结:

本节主要讲述视觉因素对展示设计的影响。

展示设计的吸引、传达和交流功效的生成取决于人的视觉因素。

对于人的视觉因素的了解和研究在展示设计中起着举头轻重的作用。

3展示设计的心理因素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自然规律的科学。

展示活动是以展示空间、招引、传达和沟通为主要机能的交流活动,其功效的生成与人的心理要素有密切的关系。

观众在展示空间中的每一个活动对展厅的一切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反映,展示空间设计中研究人的心理是要完善展示空间的精神功能(心理活动产生的影响)。

它包括二个方面:

一是心理过程;二是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满意、厌恶喜爱、恐惧情形,会引起意愿、欲望、决心和行动等心理定势特征。

心理特征是指兴趣、能力、气质、与性格等,应用于展示设计中会产生很强的个性,这对展示设计十分重要。

一、知觉与展示

1、感觉和知觉

展示设计是为广大观众服务的,设计能否吸引视觉而达到传达的目的,关键在于设计是否能通过视觉上的冲击,心理上的唤醒,以激起观众的兴趣、向往,形成与观众的沟通。

人不通过感觉和知觉,不能认识外部的世界,也就不可能接受外界的信息。

因此,作为传达信息的视觉传达设计就有必要了解人的感觉、知觉的心理过程,特别是感觉、知觉在对形式感受上有其自己的特征,平面设计在画面形式处理、画面组织上应遵循其规律。

感觉是来自物理世界的一定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冲动,由感觉神经传导于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在大脑中产生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借助于感觉,感知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感觉是人们对客观外界的基本反映形式,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客观事物(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研究感觉过程,要从了解刺激物开始,了解它如何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感觉现象。

刺激是知觉的成因,但人的各种感官并不是对任何刺激都发生反应,刺激强度太弱或太强均不能引起感觉。

感官只有在一定强度的作用下,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刺激是知觉的成因.但人的各种感官并不是对任何刺激都发生反映,刺激强度太弱或太强均不能引起感觉。

感官只有在一定强度的作用下.才能引起人的感觉。

这种感觉的强度对刺激物的依赖关系.,叫做感觉阈限。

所谓阈限就是一个界限、水准。

刺激强度只在达到或超过这个值时,方能引起感觉,否则不发生任何反映。

知觉是以各种感觉为基础的,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综合的反映。

“知觉”就是感官接触某种事物时知晓它的意义,其实就是明白它的效用。

明白了它的效用.就可以对它起相应的反应。

知觉有四种基本特征:

(1)、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然而人们并不是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部分。

而总是把它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知觉的整体性一方面取决于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知觉者本身的状态。

当刺激物所提供的信息不充足时,主体往往只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补充当前的知觉活动,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形象。

如果被人们知觉的客体在空间上或时间上接近的话,就容易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整体;知觉的客体的颜色、强度、形状、大小等物理性质相似,就很容易把这些类似的属性组成一个整体;如客体具有连续、对称、闭合和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时,人们容易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而不是知觉为孤立的线和点。

(2)、知觉的理解性

人们在感知客观的事物和对象时,总是根据以前获得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解释它们。

在知觉一个事物或现象时,人们关于该事物或现象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其知觉也就越有内容,认识也越深刻。

(3)、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条件(如距离.、照明度等)发生某种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在知识和经验的影响下保持一定的不变性和稳定性。

(4)、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对象和背景是变动的。

曾经是知觉的对象,由于没有价值或是完成了任务可以变成背景。

背景中的某些东西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成为知觉的对象,图形有时可以变为底,底有时也可变成图,若想将观察主体从众多的背景的平面视觉中分离开来,首先靠的是图形与背景的性状的差异.而这一性状差异的感知,是人们多年来观察经验的累积结果。

第三节、展示用材料、工艺和技术

展示设计材料种类很多,本节以常见几大类展示材料为主要介绍对象,分析和探讨木材、金属、塑料、玻璃、纤维材料等在展示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木材

木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有着天然的纹理和质感,无污染、耗能少、易加工,在展示设计中被较多地使用,是理想的装饰材料。

木材的种类繁多,不同木材所具有的质感也不尽相同。

展示设计中常用木材有原木、人造板材和新颖木材几种形式。

(2)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具有自然材质美的特点,由它构成的展示设计作品,感染力强、富有时代感与审美特征,给人的视觉、触觉以及心理带来强烈的冲击力。

金属材质的选用,增加了形态结构的强度,如重型展品的展台框架、大跨度的连接构件。

近年来,不锈钢与铝合金等材料运用很广泛,许多电子产品和汽车展厅均采用此类材料。

(3)塑料材料

展示设计越来越多地采用塑料作为展示材料,其主要原因是塑料的加工性能好、可塑性强、重量轻,可以获得其他材料不能获得的效果,而且塑料的外观可以变形、易于着色,可制作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设计作品。

塑料成本低,且易成型、制作简单,一般多作为展板、展台的贴面或小道具,如展板的边框、隔断、组合式办公用具等。

作为展示展览用装饰材料的塑料制品主要有:

各种塑料壁纸、塑料装饰板材、塑料PVC管等。

(4)玻璃材料

玻璃以其天然的、极富魅力的透明性和变化无穷的色彩感和流动感,充分展示了材料质感之美。

大量的展柜、展架都离不开玻璃,如博物馆、商场中玻璃的利用率非常高。

展示设计中常用的玻璃主要有平板玻璃、压花玻璃、浮法玻璃、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夹丝玻璃、釉面玻璃、彩色饰面玻璃、玻璃马赛克、玻璃幕墙等。

(5)纤维材料

纤维材料在展示设计的整体造型和空间分割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给人们带来软的、有弹性的、柔顺的感觉,同时又能改变室内的光线、色彩、质感。

纤维材料的质地千变万化,如亚麻布具有素净、高雅之感,丝绸具有华丽、珍贵之感。

纤维材料是展示设计中常用材料之一。

其主要类别可分为以下几种:

动物纤维、植物纤维、矿物纤维、人造纤维等。

动物纤维如毛、丝;植物纤维如棉、亚麻;矿物纤维如石棉等;人造纤维如粘胶纤维、醋酯纤维等。

布置作业:

设计主题:

商业环境展示设计

要求:

选题不限(例:

汽车展厅,服装专卖店,化妆品店等)

1、总平面布置图1张

2、展区所用展具(展台、展板、展架、展柜)要求平面图、立面图(注明材质及尺寸)

3、透视效果图2张

4、橱窗透视效果图1张

5、展示方案模型一件

设计说明:

要求400字左右,说明设计构思

图纸用A4纸装订成册

课程小结

在进行展示设计的时候,掌握它的程序是十分必要的。

但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各渐进的过程是相互交错着进行的,出现反复的现象,每一阶段还要不断检验。

教学体会

本次课的教学方法,采取了理论与分析一体化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交流与合作学习。

既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兼备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把循序渐进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演练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分析的功能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参与练习和讨论,让他们在思考和练习的过程中迅速形成认知能力。

板书设计

第四章展示设计基础

1、艺术美的形式法则

(1)重复与渐变

(2)对称与均衡(3)调和与对比(统一与变化)

(4)比例与尺度(5)节奏与韵律

2、人体工学要素应用

(1)展示中的尺度要素

(2)展示中的视觉要素(3)展示中的心理要素

3、展示用材料、工艺和技术

清点学生人数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课程回顾

讲演结合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提示学生观察图

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