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创作课体验式教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828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创作课体验式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美术创作课体验式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美术创作课体验式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美术创作课体验式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美术创作课体验式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创作课体验式教学.docx

《小学美术创作课体验式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创作课体验式教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美术创作课体验式教学.docx

小学美术创作课体验式教学

“小学美术创作课体验式教学”阶段研究报告

张天安

摘要:

此报告阐述了《小学美术创作课体验式教学研究》这一课题从立题至今的研究状况,包括问题的提出、课题的界定、研究内容和目标、研究过程方法、研究成效、体会及设想。

关键词:

小学美术创作  体验式   教学 研究

引言:

“十二五”起始年,甘区“美术基本课型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绘画色彩课型、欣赏评述课型等主要课型入手,进一步深化研究,进行提炼与推广,目前取得一定的效果。

在此期间,我们从中观以及微观层面探索出不同课型的师生教学行为设计,同时还侧重相关课型的“基础知识、技能及训练点分解细目表”的研究与整理。

此阶段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以及教师教的行为,对规范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及把握处理知识技能点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通过近年来的调研发现,目前区域美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想象:

教师讲的内容多,学生体验学习少;教师注入式教学多,启发式教学少,教师授课时间多,学生创作时间少,进而导致学生一节课很难完成创作作品,且部分作品缺乏创新性。

如何更为有效地实现“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顺学而导、自主体验”的高效课堂?

教师如何更好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结构以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

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因此,现阶段我们将《小学美术创作课”体验式教学研究》作为研究的课题。

自立题后,在周水子小学兰秀玲校长的引领下,我与该校美术教研组长宋文雯等美术老师扎扎实实地进行探索和实践,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问题的提出

1、基于美术课程性质的需要

新课标强调: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具有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神。

因此,把握并理解新课标课程性质,更好地实施美术课程已势在必行。

2、基于提高甘区美术教学质量的需要

近些年来,甘区年轻美术老师愈来愈多,他们的成长对提升全区的美术教学质量的再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据调查,部分教师其自身教育观念及教学行为没有发生质的转变,“主讲、主教”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是“以讲带学”,课堂上教师无效的教学行为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美术教师对“美术创作教学”缺乏本质上的认识与理解,忽略了学生知识构建的体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感受、体验、想象及表现能力较差,喜欢一味的模仿他人的作品,缺乏创新意识,导致个性特征与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我们试想通过此项研究作为一个突破口,促使教师掌握“美术创作课体验式教学”的规律及方式方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以此逐步提升全区青年美术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3、基于“乐学教育”办学理念及特色下的师生发展需求

顶岗锻炼期间了解到,周水子小学以“乐学教育浸润孩子一生”为学校办学理念。

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乐学课堂、乐品阅读、乐养品行、乐修艺美、乐健强体”为途径,将乐学理念植入学生生命,形成了“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

学校立足于“有兴趣、养习惯、提能力”的基本目标,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倡导在课堂上营造无拘无束的气氛,教师逐渐做到“两转三给”:

两转:

一是以“教知识”为主线转移到“怎么学”为主线;二是以“教师讲”为主线转移到以“学生学”为主线,教师的指令性语言和口令性语言变为指导性、点拨性、启发性的语言。

三给:

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

让学生以愉悦的情绪、主动积极的态度,用自主体验学习的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使学生们享受到互动和谐之乐、学会会学之乐、自主探究之乐、成功体验之乐的“四乐”,其快乐、积极的情感体验得以涵养。

可以说,周水子小学先进的办学特色、思路及策略的有效实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屈居市、区前列。

在多次听课中发现,周小美术教师整体上驾驭美术课堂能力很强且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而学生多数具备良好的美术创作基础(如学校的“大师画我也画,百幅名画欣赏”等活动的有序开展,为学生自主想象和体验创设了广阔的空间与平台,效果显著)。

由此可见,甘区基本课型教学行为设计的美术教学研究,目前已经不能满足该校师生发展的需要。

如何做到以点带面,追求并探索‘开放式、体验式’的美术课堂教学结构并产生区域效应,已迫在眉睫。

二、课题的界定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

由于美术学习具有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美术课程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外化性行为特征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区别在于前者倾向于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

1、美术创作:

美术创作是指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2、体验:

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另外,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体验”是艺术课程的学习方法之一。

因为体验就意味着学生自主地对美术作品的观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着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比较、操作、尝试甚至争论。

一句话,强调体验,强调学生的理解,就是强调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3、体验式教学:

就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注重美术新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引导学生通过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体验、感受美术课程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领悟和认识,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是“少说多做”,因为我们过去听别人的“二手经验”和“二手知识”都太多,更多的理论对人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的让当事人亲身参与的主题活动,才会让当事人得到收获。

因为领悟力不是老师或培训师教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从亲身经验中体会出来的。

5、小学‘美术创作课’体验式教学研究”课题的初步界定

“小学‘美术创作课型’体验式教学研究”是针对小学美术创作的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遵循美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及方式方法,科学探索出体验式与开放式的美术教学活动结构,并对师生行为做出行之有效的策划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

1、研制出“小学美术创作课教学流程及师生行为方式”,对体验式教学产生新的认识。

2、初步探索出“小学美术创作课体验式课堂教学结构以及实施策略”,促使教师更好地掌握与使用。

四、研究过程和方法

该课题研究从2011年9月开始起动,历时3个月时间。

课题组成员(兰秀玲、张天安、宋文雯、孙皓、徐清华、黄蕾)按七步法进行研究,具体的流程是:

确立专题——学习理论——问卷调查——个案研究——设计结构——教学实践——反思提炼。

(一)确立专题

也就是找到美术教学中有价值且典型的问题,把问题转化为课题。

主要是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初步找出几个具体教学情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确定研究主题。

(二)学习理论

一是文献研究: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文献,独立与合作学习,并做好读书笔记,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美术课程标准》、《艺术概论》以及相关的教科研文章、同类课题的研究经验;二是专业引领:

周水子兰秀玲校长进行引领,促使我们从思想上进一步提升,继而把握住这一课题的研究内涵及研究动态,开拓视野提升思维,潜移默化地转变为个人的学习需求。

(三)问卷调查

以“调查研究”为主:

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调查、统计结果。

2010年9月中旬,采取无记名的问卷方式,对周水子小学四年级52人、六年级48人,计100名学生,从学生学习态度、习惯、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调查。

此问卷虽然是对学生的调查,但更能从侧面了解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

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与习惯”的调查(100名学生)

 

调查内容

一般

不是

创作兴趣很浓厚

70%

27%

3%

课堂能完成作品

57%

32%

11%

老师讲、我们听

40%

19%

41%

主动参与体验活动

74%

23%

3%

学会多种创作方法

72%

24%

4%

敢于大胆想象创新

73%

24%

3%

喜欢评价创作作品

64%

30%

6%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2个班级的孩子答案为“是”的占有绝对比例,多数孩子的学习习惯及能力较好,也显示出中高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创作十分喜爱,并且学会很多美术知识,敢于大胆想象,乐于评价,说明周水子小学的美术教学质量较高。

其中“老师讲、学生听”答案“不是”的也占41%,说明老师并没有进行传授式的教学,而答案为“是”的40%的学生深仍认为教师授课时间过长,也就是讲的过多;表中还可以看出,不能完全完成作品的学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也说明教师有时讲的多而耽误孩子的创作时间。

因此,在现有良好的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形成美术学科“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顺学而导,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结构,以促进学生快乐主动的发展,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四)个案研究

跟踪调研(于周水子小学进行——宋文雯、徐清华、孙皓、黄蕾),通过谈话交流并采集视频切片并进行分析,在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中逐步调整研究方向,改进实施措施。

(附:

教学视频):

这是宋文雯老师执教《生活日用品的联想》的视频片段,不难看出,她试图改变以往教学方式方法,但学生的创作主动性及想象力没有完全得以挖掘,在其他几位老师的课堂上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我们存在的共性问题是:

创作体验课的设计活动凭经验而来,仍过于关注教师的知识技能传授,学生体验、构思及想象的时空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五)设计结构

把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思路。

基于个案研究,我们对美术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大胆的设计,一是“美术创作体验式教学流程”的设计:

包括“中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二是“美术创作体验式教学结构”的设计。

(六)教学实践

自觉地按照设计内容的要求备课和上课。

在基层学校进行,按设计实施研究过程,主动寻求有效的学习策略,以此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

(七)反思提炼

包括课后反思、案例反思、研究过程反思等。

通过反思,认清自身研究的优势及不足,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及时汇总教学实践经验,结合理论加以提炼,包括教育教学观念的提炼、教学规律的提炼、教学流程的提炼、教学结构的提炼、实施策略的提炼等,逐步促使自己形成理性的、科学的认识。

上述七步法的过程研究是循环往复进行的。

现阶段的实践表明,这样做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

五、研究成效

1、《“小学美术绘画创作体验式教学研究”参考文献》

2、《“小学美术绘画创作体验式教学研究”方案》

3、《“小学美术绘画创作体验式教学研究”验前调查方案》

4、《“小学美术绘画创作体验式教学研究”的教学行为设计》

5、《“小学美术绘画创作体验式教学研究”的教学结构及策略》

6、《“小学美术绘画创作体验式教学研究”阶段研究报告》

 

成果一:

小学美术“绘画创作课”体验式教学行为设计(讨论稿)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学生的行为

教师的行为

 

 

 

 

 

 

 

 

 

 

 

 

 

在多元的情境中主动感知,明确学习任务。

 

 

1在形式多样的情境中,引起学习注意和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2了解学习目标,进行感知积累。

 

1、有目的创设多元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有目的启发式提问,使教学目标融入任务情境之中。

 

 

 

 

自主尝试,亲身经历、体验和感受,并提出质疑。

 

 

1、在探究的亲身体验(直接体验或间接体验)中,自主尝试了解作品

2、结合内心情感提出质疑。

 

 

1、选择符合学生审美需求,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提供创意新颖的作品,进行审美刺激。

2、提出试画、试拆或试做要求,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应用程度。

 

 

 

 

 

 

 

生生互助、师生互助交流学习,答疑解惑,思维碰撞并达成共识。

 

 

1、在交流中,调动经验,积极引发学生对以往的回忆,整理归类。

2、交互解决质疑中出现的问题,达成共识。

 

参与讨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点拨学习的要点,促成学生进一步达成审美理解。

 

 

主动把握创作动机,归纳创作方法,升华审美情感。

 

以心智加工,进行多元素材整理,主动提炼出组合、想象、变形、移情、等创作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及运作方式,形成审美内化过程。

 

 

 

 

 

 

主动创作表现,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再加工。

 

运用所学技能技法,产生创新意象进行创作实践。

能都完成作品,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因材施教,进行技法的个别指导;提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

深化艺术内涵,主动审美,表达作品的艺术意蕴,再次交流、感悟、升华情感。

根据所学知识及自己的理解判断表达,敢于提出新的见解。

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艺术情感、艺术风格、艺术形式、艺术意蕴等进行评价。

 

“小学美术绘画创作课体验式”教学行为设计的主要思路:

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它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作,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把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逻辑上讲,这一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而在实践中,三个阶段表现为连续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们对艺术创作的阶段进行了学习、整理和分析,而美术创作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其创作的流程及规律也应如此。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美术课程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被动性,为学生主体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

开展体验式教学,就要使固定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

小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学习机会,让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

因而,我们对“小学美术创作体验式教学研究”也从上述理论观点出发,并结合甘区课型研究的任务和方法,以及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进行梳理和提炼,我们试图以学生自主“体验”为主线:

即“感知体验——尝试体验——理解体验——整合体验——创新体验——表达体验”,现已初步形成了美术创作的教学行为设计(详见上面表格)

在多次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此中观设计能够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且效果明显。

行为设计研究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它将头脑中的新课改理念、《课程标准》要求以及美术创作流程及规律,通过中观设计直接落实到师生的行为上来,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已有经验得以唤醒,内在主动性被驱动。

在这个过程中,自主体验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提高兴趣、掌握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还学会了学习方法、形成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愿意学、乐学以及成功的真实体验。

成果二:

“小学美术绘画创作课”体验式教学结构及实施策略

主要观点:

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顺学而导,以学生“自主体验”为核心,注重学生美术创作的体验、构思及表现过程。

改变现前的美术创作课堂教学模式,力求10分钟授课时间,学生创作(制作或绘画)时间为20—25分钟,也就是说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

目前,我们初步提炼出“想、做、赏”的美术课堂教学结构及实施策略。

我们在不断学习中进一步拓宽思路,提升思维。

有了教学行为设计的厚重铺垫和反复实践,有了周水子小学“学、导、用”的先进教学模式的启示,最终集大家智慧,提炼出美术创作课程的教学结构——“想、做、赏”。

美术创作和体验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没有创作时全过程的体验就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反之没有美术创作为目标载体,这种体验就存在的毫无意义。

“想、做、赏”的提出,改变了以往的陈述方式,促使大家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1、想

“想”是想象和联想,它是创作体验与创作构思的核心,是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是创作者对要表现事物的一种感受、观察和思考,是一种感悟的体验,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方式。

“创作体验”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像、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创作体验活动可以分为自发体验和自觉体验两种;创作体验的途径一般可以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两种,而直接体验中又分为亲身经历的和亲自观察到的两种。

在“想”里,创作体验是创作构思的前提和基础,情感体验又是想的全程动力与保障,因此让学生主动地想,促使他们在想中领悟到所要表现意象的方式方法,这一过程至关重要。

“创作构思”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的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

艺术意象是艺术创作者的审美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

1、构思的方式及运作包括:

整合、变形、移情和意蕴的凝结。

2、艺术意象的形成:

与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许多心理因素如感知、理解、想像、联想、情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在艺术构思过程中,想像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想像具有创作能力,使它在艺术构思创作中占有核心的地位,而情感则是艺术构思的动力,因为构思活动中的各种心理因素,都是在情感的渗透和影响下发挥作用的。

由此,我们设计了四种体验方式来诠释“想”这一过程。

即情境体验、尝试体验、理解体验和整合体验。

这四种循序渐进式的体验方式,符合知识形成的规律——即:

准备恰当的审美情感,融入真实的体验感知,进行积极的审美理解,完成理性的审美想像。

2、做

 “做”就是创作表现,包括绘画、设计或者制作实践等。

它是把体验感悟到的创作形象变成真实的创作作品,但它不仅仅是“想”的结果,更是一种思维的升华和灵感的再现。

“创作表现”是指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意蕴。

在学生“做”的过程中,不只是已有技能、技法的简单组合或重复再现,在创作表现时,主体审美倾向逐渐明确,创作语言得到锤炼,艺术意蕴得到升华。

学生创作表现的过程不是一个机械转化的过程,而是不断的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说,它不是把意象不折不扣地物态化的过程,对意象的表达是一个继续创造的过程。

 “做”是美术创作过程中是十分关键的一环,是创作者(学生)主观能动性及综合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力量源泉,是经验与实践知识的相互碰撞与共鸣的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及学习目标的达成与否。

在这里,我们又做了一些尝试,即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传统的美术教学在“做”上只留给学生15——20分钟的时间,学生很难完成课业任务,或者说是完成的质量不高,所以我们倡导的是:

“简约课堂,再还给学生5分钟,整合高效的美术课堂”。

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千万不可袖手旁观,要因材施教,全力以赴地帮助不同层面有困难或困惑的学生不断改进提高,以促使学生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创作作品。

3、赏

“赏”即美术欣赏或美术鉴赏,是一种以创作作品为欣赏对象的欣赏活动,是让同学们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作品的艺术形式、风格、特点主动地进行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的再创造的一种体验活动。

鉴赏的流程包括直觉与感知、体验与想像、理解与创造;鉴赏的三个阶段则为审美直觉(客体作用主体)——审美体验(主体反作用于客体)——审美升华(实现主体与客体的浑然一体)。

因此,“赏”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巨大作用不可忽视。

对于学生来说,鉴赏活动要在客观、公平的条件下进行,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和作用,要求学生在赏评作品时,学会客观地审视自己或他人美术作品,通过“赏识优点,发现不足,表达思想,升华情感”,逐步提升审美能力。

在这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加以评价,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自己的理解,进行判断并接受,长此以往,学会就能够主动欣赏、评价与表达,艺术内涵得以深化,艺术意蕴不断提升。

“想、做、赏”的美术创作体验式教学结构并不是单一的和孤立的,而是全方位、多角度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们相互渗透交融于美术教学活动之中。

我们在实践中要根据学习内容、目标、学情、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等有目的地、灵活地进行设计与实施。

六、体会与设想

实践证明,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自身的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有所提升。

我们已经初步探索出小学美术创作课体验式教学行为设计、教学结构以及实施策略,正在实施检验之中。

虽说我的研究不很完善,但希望能为现阶段的美术教学提供了一点切实可行的办法。

“小学美术绘画创作体验式教学研究”对教师以及学生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和学生的自身能力与水平都存有差异,给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带来一定难度。

此外,由于美术学习涵盖创作和欣赏两大类,而创作的课程内容又包涵“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2个领域,可以说内容涉及广泛,目前我们只是对小学美术中年级“绘画创作体验式教学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如何从整体上把握中小学美术创作体验式教学研究”的规律、原则、标准以及策略,就成为我们今后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是我们在研究中的一点认识与体会,还有待于不断的实践、提炼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2、《美术课程标准》

3、《艺术概论》

4、《人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

5、《人美版小学美术教学参考用书》

6、《周水子小学办学理念及教学策略》

7、《体验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