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八省联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19生物技术实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0781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八省联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19生物技术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高考八省联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19生物技术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高考八省联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19生物技术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高考八省联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19生物技术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高考八省联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19生物技术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八省联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19生物技术实践.docx

《新高考八省联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19生物技术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八省联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19生物技术实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考八省联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19生物技术实践.docx

新高考八省联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19生物技术实践

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八省联考)

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2021八省联考湖北生物)1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无菌操作步骤至关重要。

下列关于无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耐高温的植物激素需过滤除菌后才能添加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中

B.超净工作台可用紫外线消毒,银子、剪刀可灼烧火菌

C.植物材料用次氯酸钠消毒后接种到培养基中

D.玻璃培养皿常采用干热火菌法灭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消毒和灭菌:

消毒

灭菌

概念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而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泡和抱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

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泡和抱子)

常用

方法

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法

灼烧灭菌、干热火菌、高压蒸汽火菌

适用

对象

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

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详解】A、对不耐高温的植物激素除菌时无法用高压蒸汽火菌法,可以用滤膜过滤除菌.

再添加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中,A正确:

B、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等表面消毒,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银子、剪刀等金属器具可灼烧火菌,B正确;

C、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用70%的酒精和氯化汞(或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外植体取出后,在无菌水中漂洗了消毒液后才能接种到培养基中,C错误;

D、玻璃培养皿常采用干热火菌法灭菌,D正确。

故选C。

(2021八省联考江苏生物)4.下列中学实验中有关Na。

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泡菜时,加入NaCl的目的是抑制细菌生长

B.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NaQ可用于筛选耐盐细菌

C.用刚果红染色剂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加入的NaQ可促进菌落显色

D.在DNA粗提取时,用2mol/L的NaCl可析出溶液中的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泡菜的制作:

①将新鲜蔬菜预先处理成条状或片状;

②泡菜盐水按清水和盐为4:

1质量比配制煮沸冷却备用:

③预处理的新鲜蔬菜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香辛料等佐料,并继续装至八成满;

④倒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浸没全部菜料:

⑤盖上泡菜坛盖子,并用水密封发酵,发酵时间受到温度影响。

2、选择性培养基:

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培养基

用途

原因

加入青霉素

分离酵母

菌,露菌等

真菌

青霸素仅作用于细菌,对真菌无作用

加入高浓度食盐

分离金黄

色葩萄球

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结构致密,且能分泌血浆凝固酶,分解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沉积在细胞壁表面形成很厚的一层不透水的膜,不易失水

不加氮源

分离固氮

固氮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其他菌类不行

不加含碳有机物

分离自养

型微生物

自养型微生物可利用无机碳源,异养型微生物不行

加入青霉素等抗

目的基因

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中含有标记基因,对特

【详解】A、固体培养基火菌后,应冷却至50℃左右时倒平板,固体培养基中含有琼脂,40℃

左右会凝固,因此温度过低会导致培养基凝固无法倒平板,A正确:

B、倒好的平板需要冷却后使用,且不宜久存,以免表而干燥,影响接种后微生物的生长,

B错误;

C、平板涂布分离到的单菌落仍需进一步划线纯化,以利于菌种保藏,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平板涂布法既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也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D正确。

故选B。

(2021八省联考广东)21.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昆虫的外件骼和真菌的细胞壁中。

某些微生物能合成几丁质酶(胞外酶),使几丁质降解为N-乙酰级基葡萄糖,然后进一步转化利用。

科研人员试图从上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几丁质的菌株,通过微生物培养获得几丁质酶,用于生物防治。

回答下列问题:

a,花生白绢病菌b.辣椒疫毒病菌c,尖胞镰刀菌d,拟盘多毛胞属菌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为唯一碳源的固体选择性培

养基上筛选目标菌株。

(2)培养所筛选出的目标菌株,计算各单菌落周围的“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的比值,比值大小反映了。

(3)科研人员筛选出了产几丁质酶的菌株A。

将菌株A发酵产生的几丁质酶粗提液加入到盛有马铃薯培养基的培养皿中,涂布均匀后分别接种4种病原真菌,以代替几

丁质酶粗提液作为对照,结果见图,几丁质酶粗提液对的抑菌效果最强(填入

病原菌编号)。

推测几丁质酶的抑菌机理是。

【答案】⑴.几丁质

(2).微生物的降解能力(3).等量的无菌水(4).d

(5).几丁质是真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几丁质酶水解了几丁质导致真菌细胞壁不能合成,抑制了真•菌的繁殖

【解析】

【分析】

1、要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合成几丁质酶的微生物,应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以淘汰不能产生几丁质酶的真菌达到筛选效果:

2、水解圈是产生几丁质酶的微生物产生相关酶水解几丁质产生的,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越大,说明该菌降解能力越强。

【详解】

(1)筛选过程中,将上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在该培养基上只有可以利用几丁质的真菌可以生存,其他不能利用几丁质的微生物被淘汰而达到筛选的作用。

(2)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可以反应水解能力的大小,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越大,说明该菌降解几丁质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3)对照组实验应满足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组添加几丁质酶,对照组加入不含几丁质酶粗提液的等量的无菌水,对4组实验进行观察比较,d组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最大,即抑制效果最强,几丁质是真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几丁质酶水解了几丁质导致真菌细胞壁不能合成,抑制了真菌的繁殖。

【点睛】本题考察微生物的筛选,需要联系课本内容,并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作答,题目难度较小。

(2021八省联考河北生物)23.红树萄果酒酿造的基本工艺流程为:

破碎原料一酶解处理一发酵一后处理一成品。

回答下列问题:

(1)来自红树卷破碎细胞壁的果胶会造成原料液浑浊,所以在“酶解处理”环节需要加入果胶酶。

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果胶酶,要筛选一株高产果胶酶的微生物,最佳菌体采样点应为

(填"红树莓果实红树莓果汁产品”或“红树莓果酒产品要获得高产果胶酶微生物的单菌落,需配制的选择性固体培养基应包括水、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硝酸钠、刚果红,还需要(填序号:

A.牛肉膏B.蛋白陈C.果胶D.葡萄糖E.琼

脂)。

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选择的菌落作为高产果胶酶微生物的候选菌种。

(2)写出从微生物中提取和分离果胶酶的基本步骤。

(3)果胶酶是能够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采用凝胶电泳分离果胶酶中不同组分,是利用了各种酶分子的差异。

(4)在反应体系中底物足量且处于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果胶酶活性需要在反应(填“初期"中期”或“末期”)进行,主要原因是。

(5)工艺中“发酵”环节所用菌株为酵母菌,如图中号试管为酵母菌在半固体

培养基中培养后状态。

(6)工艺中“后处理”环节的一个重要工序是将酒样置于87c保温30min,目的是

【答案】

(1).红树莓果汁产品

(2).CE(3).具有透明圈(4).对细胞进行破碎

匀浆处理,过滤取上清液,加蛋白酶抑制剂,进行电泳或用果胶类似物进行亲和层析

(5).分子本身大小、形状以及带电性质(6).中期(7).中期时所有酶都与底物充分接触,化学反应速率稳定(8).2(9).杀死酵母菌,停止酒精发酵,同时防止发酵液中有机物的破坏和酒精的流失

【解析】

【分析】

1、微生物的分离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第一步,也是微生物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重要环节。

红树萄果实含有能产生果胶酶的微生物,本题中要从红树莓果实获得果胶酶高产菌株。

2、筛选菌株的方法:

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区寻找。

3、电泳法的原理:

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

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在同一电场下,由于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详解】

(1)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区寻找。

本题中需要筛选一株分解红树莓果实中果胶酶的微生物,最佳菌体采样点应为红树慈果汁产品。

该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所以要加入凝固剂:

琼脂。

因为要筛选分解过胶的微生物,所以要以果胶作为唯一的碳源。

因此,培养基中还需加入果胶和琼脂,而不能加入蛋白陈和牛肉膏。

培养基中的刚果红可以与果胶结合生成红色复合物,但是不与果胶分解后的产物结合,接种一段时间后,如果微生物能产生分解果胶的酶,就会出现透明圈,所以选择具有透明圈的菌落。

(2)从微生物中提取和分离果胶酶的基本步骤:

对细胞进行破碎匀浆处理,过滤取上清液,加蛋白酶抑制剂,进行电泳或用果胶类似物进行亲和层析。

(3)采用凝胶电泳分离果胶酶中不同组分,在同一电场下,由于各种酶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4)在反应体系中底物足量且处于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果胶酶活性需要在反应中期进行,主要原因是前期前和底物接触不充分,化学反应速率慢:

后期由于产物增多、积累,可能会影响酶促反应的进行:

中期时所有酶都与底物充分接触,化学反应速率稳定。

(5)工艺中“发酵”环节所用菌株为酵母菌,图中2号试管为酵母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后状态,因为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所以固体培养基与空气接触的部位分布了较多酵母菌,固体培养基底部和中部无氧的环境中也有酵母菌生活。

(6)工艺中“后处理”环节一个重要工序是将酒样置于87c保温30min,目的是杀死酵母菌,停止酒精发酵;同时87c的条件下可以防止有发酵液中机物的破坏和酒精流失;(合理即可)

【点睛】本题以红树莓果酒赧造为背景,综合考察了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酶的分离和提纯。

结合生活实际,联系应用所学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021八省联考湖南生物)21.研究人员欲从上壤中筛选高淀粉酶活性的细菌(目标菌),并对其进行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细菌筛选过程中,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至以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

上进行培养,除碳源外,该培养基还含有皴源、水、无机盐和。

(2)进行微生物菌种纯化时,为得到单菌落,最常用的两种接种方法是,

(3)从土壤中筛选目标菌时,加碘液染色后,平板上出现了A、B和C三种菌落(如图1

所示)。

如果要得到淀粉酶活力最高的菌株,应该选择(填〃A'』B"或"C”)菌落进一步纯化。

A菌落经检测其为硝化细菌,据此说明A菌落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且没有形成透明圈的原因是,

(4)经筛选获得了一菌株,能同时产两种不同的淀粉酶X和Y,其相对分子量分别为45000和58000。

采用凝胶色谱法将这两种淀粉酶分离时,先洗脱出来的是淀粉酶(填“X”或"Y”),其原因是o

(5)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了三种淀粉酶,其酶活性与反应温度和pH值有关(如图2和图3所示),假如要选择一种耐酸耐高温的淀粉酶进行后续研究,应该选择淀粉酶(填“甲"乙"或'丙、理由是,

5678910

pH值

图3

【答案】

(1),淀粉

(2).琼脂(凝固剂)(3).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4).

B(5).硝化细菌为自养菌,不能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