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的研究和选择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707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的研究和选择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的研究和选择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的研究和选择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的研究和选择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的研究和选择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的研究和选择论文.docx

《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的研究和选择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的研究和选择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的研究和选择论文.docx

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的研究和选择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的研究和选择

TheEnterpriseRunByTheLocalPeopleofourCountry

onTheWayToInternationalizedManagement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院(系):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姓名

学号

毕业届别

专业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的研究和选择

指导教师

学历

职称

所学专业

企业管理

具体要求(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民营企业开始朝国际化方向发展。

民企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也应看到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碍。

如何更好的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利益及怎样解决目前困难是亟需解决的课题。

参考资料:

[1]陈楠.我国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探析[M].黑龙江对外经贸出版社.2009年

[2]李朝明.中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实证研究[M].世界经济.2007年

[3]周朝霞.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实证研究及对策分析[J].学术交流.2008年

进度安排:

2011年12月20日—12月31日收集资料,拟订开题报告;

2012年01月01日—04月12日根据开题报告完成论文初稿;

04月13日—04月26日完成论文二稿及修改,提交论文“自查表”;

04月27日—05月15日完成论文三稿、四稿修改,定稿;

05月16日—05月25日提交毕业论文电子版、毕业论文周记;

05月26日—05月31日毕业材料袋整理,准备3份打印的毕业论文;

06月01日—06月03日提交答辩申请表,答辩准备。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院(系)意见:

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年月日

备注: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取得了迅猛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民营企业国际化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国加入WTO之后,更为开放的市场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民营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环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国际化经营的道路。

中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已是必然趋势。

首先,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机遇。

中国企业必须抓住这难得的机遇,与走进来的企业合作学习,同时尝试走出去获得更多资源,加快发展,改变落后被动的局面。

其次,国际化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国外跨国企业将中国作为新的目标市场,使国内市场竞争变的更加激烈。

海尔集团是中国最早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之一,通过对海尔国际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分析,提出成功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中国民营企业借鉴性的学习。

[关键词]民营企业;海尔集团;走出去;竞争力

 

目录

一、绪论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思路1

二、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概述1

(一)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的现状2

1.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发展的国际制约因素2

2.当前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3

(二)中国民营企业走国际化道路的必要性4

三、海尔集团国际化道路概述5

(一)海尔集团的国际化发展5

1.海尔集团概况5

2.海尔集团国际化发展过程5

(二)海尔集团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6

1.高成本模式7

2.组织结构较混乱7

3.剧烈的竞争压力7

4.研发能力及多元化问题8

(三)解决海尔集团当前问题的措施8

1.世界范围内获取资金支持8

2.优化组织结构9

3.合理分布产品生产地9

4.市场活动方面9

5.提高技术创新能力9

四、推进中国民营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措施10

(一)完善法制建设加快立法改革管理体制10

(二)政府要加强对国内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引导和促进11

(三)政府应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11

1.政府给予政策支持11

2.信息支持11

(四)企业要提高自身素质为国际化经营创造条件12

(五)企业要在经营中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12

(六)产业选择明确12

五、结论13

参考文献15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取得了迅猛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民营企业国际化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这又与国家的“走出去”战略紧密相关。

我国加入WTO之后,更为开放的市场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环境,使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走上了国际化经营的道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使民营企业选择合适的国际化道路,以壮大企业并获取利润,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2000年国家政府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民营企业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期。

2007年8月由美国华尔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开始席卷全球。

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受挫,海外投资受损,美元疲软造成外汇储备价值流失,海外市场萎缩导致出口额下降,给中国经济带来严峻考验。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价格下降,国外企业破产或重组,给中国海外投资带来较好时机。

中国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提高和加强了在国际谈判中的话语权,增加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有利因素。

但是同时也要注意,机遇总是与挑战和困难并存的。

民营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在国内经济中地位明显上升的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

民营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不断提高,已成为国际化发展的生力军。

因此,研究中国民营企业为何走向国际,如何走向国际,探寻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和模式选择就具有普遍意义,只有深入研究民营企业国际化的道路选择,分析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不断的壮大民营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研究思路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不断向前的前提下,第一,阐明国际化道路的含义,继而分析中国民营企业走国际化道路的必要性。

第二,分析国内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探索的特点,以及在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分析国际环境和国内政策等因素对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进程的影响。

第四,结合国内民营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海尔集团的国际化发展状况和海尔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

第五,结合海尔自身实际情况阐述海尔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第六,结合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策略指导国内民营企业在以后国际化进程道路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要采取的对策等。

二、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概述

所谓国际化道路,主要是指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逐渐改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实现观念的国际化、品牌的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和营销的国际化。

(一)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的现状

按照参与国际化发展的能力来划分,民营企业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技术能力和品牌知名度较高,且具有很强的国际化和自主创新导向的企业。

例如吉利、华为、远大、三一重工等民营企业。

第二类是以前主要服务国内市场,目前正在转向国际市场和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

第三类是技术和品牌均较弱,主要面向国内市场,靠模仿生存的企业。

这类企业占民营企业的绝大多数。

总体来说,这部分占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着以下巨大挑战。

据海关统计,2008年第4季度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单月进出口规模连续滑落。

2009年前2个月,我国民营企业(包括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下同)外贸总额达到600.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6.3%,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22.5%;其中,出口424亿美元,下降13.6%,进口176.2亿美元,下降22%。

累计贸易顺差247.8亿美元,减少6.4%。

2010年1月份其进出口值357.9亿美元,同比下降13.8%,2月份进出口242.4亿美元,为2006年6月份以来的单月新低,同比下降19.6%。

表1近三年有出口和海外投资的企业地区分布(2005-2008年)

省份

调研企业总数

有海外投资的企业总数

所占比例

有出口的企业总数

所占比例

浙江

261

33

12.6%

183

70.1%

江苏

157

3

1.9%

49

31.2%

福建

18

1

5.5%

9

50%

北京

56

0

0

14

25%

山东

46

1

2.2%

6

13%

上海

9

5

5.1

54

54.5%

总计

637

43

6.8%

315

49.5%

资料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2008年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指数调查数据库”。

中国民营企业在这近三十年的发展进程中,虽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却不得不令人沉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营企业国际化道路发展的国际制约因素

①缺乏国际化人力资源支持

由于大多民营企业在严格的预算约束下通常采用投资创业人自己管理的低成本扩张策略,导致企业缺乏一流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国际经营人才,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总体偏低,企业研发核心产品和规范管理的能力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

还由于民营企业长期面向国内消费者和顾客,忽略对国际经营人才的储备和培养,结果熟悉国际市场和精通国际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加匮乏,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此外,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没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优秀人才不大可能具有施展才华的空间,而且民营企业招人、用人、管人和留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充分利用大学培养的各类人才。

因此,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明显地遇到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瓶颈的挑战。

管理者缺乏必要的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经营技能和管理理念,企业在面对全新的国际市场经营环境时往往显得茫然无措、力不从心。

②国际化成本增加

在国内,民营企业仍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

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投资环境不宽裕,投资领域受限制。

二是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所受待遇仍存在“厚此薄彼”,诸如在用地、贷款、公司上市、市场准入等资源配置方面,仍未享受到“国民待遇”。

三是许多人对民营企业仍心存“疑虑”,认识不足,把党中央和国务院鼓励、支持发展民营企业当作私有化,更有甚者视民营企业为“洪水猛兽”、“造假之地”、“腐败根源”等等。

四是国际经济政治局势动荡,增加了民营企业国际化成本。

③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形势日趋严峻

中国民营企业出口的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附加价值不高,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形成独特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屡遭外国反倾销调查和指控,被征收高额关税率。

一些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以环保、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卫生检疫等多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对进口进行限制,严重影响了中国民营企业扩大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

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中国出口规模日益扩大,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

2.当前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先天发育不足

企业规模小,资金少,产品档次不高,品种不多,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装备还比较落后;企业成长主要依靠低成本、低技术、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模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够科学,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不健全;缺乏核心技术和国内外市场知名品牌,国际市场网络还未真正形成;跨国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开展国际化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找不准自己的销售目标市场和准确投资方向,抵抗国际风险能力不强。

②品牌意识淡薄,核心竞争力不足

企业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品牌竞争。

品牌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一个无形契约,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保证,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依据,它代表着企业的身份和地位。

一个知名品牌是国际化企业终身享有的财富。

当前,国内许多民营企业在品牌建设及战略实施上已经落伍了。

有些民营企业往往将品牌建设等同与做广告,等同于名牌。

为了急功近利,紧接着投入大量资金,炮制出许多粗制滥造的没有核心价值内容和缺乏个性张扬的品牌进行广告宣传。

在品牌战略实施上,一些民营企业为了盘活资金,低价出售库存商品,或参与恶劣性竞争。

这种短期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原有品牌形象。

③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投入密切联系。

大多数民营企业对研发投入不足,是自主创新能力难以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2007年对北京中关村企业技术创新调查显示,30%以上企业研发投入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10%,超过40%的企业研发支出强度低于5%,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比重存在明显差距。

据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调查数据显示,在提供研发数据的373家企业中,只有106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了2%,研发投入比重超过2%的企业数量不到1/3。

除研发投入不足外,中国科技创新制度、结构体系也阻碍着创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和先进设备配置到民营企业,极大地限制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2006年对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822家企业中,只有275家企业拥有专利,其余547家企业没有专利,没有专利的企业占2/3。

所有被调查企业的平均专利数只有9项,275家有专利企业中,平均每家企业只有28项专利。

共有14家企业拥有PCT国际专利,平均每家企业4.8项国际专利,拥有国际专利企业仅占总样本的1.7%;18家企业正在申请PCT国际专利,平均每家企业申请3.5项PCT专利。

30家企业引进和使用外国专利技术,平均每家企业引进8项外国专利技术;13家企业从国外引进技术秘密,平均每家企业引进2.7项外国技术秘密。

130家企业实际使用了4620国内专利技术,平均每家企业使用355项国内专利,国内专利的平均产业化率高达60%。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于2008年计算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竞争力指数时重点放在822家中小型企业数据库和105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数据库。

1/3民营企业拥有专利的结果可能是由于当地协作单位不是随机调查,而是倾向性地抽取了当地比较优秀企业进行调查的缘故。

这个结果不能体现民营企业的一般情况,只能代表比较优秀民营企业的情况。

(二)中国民营企业走国际化道路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一体化发展和中国加入WTO,关税等贸易壁垒的作用减弱或消失,中国的民营企业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国外企业的存在和竞争。

因而,民营企业走国际化道路不仅是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不断满足自身发展和避免在竞争中被外企打败的必然要求。

中国民营企业只有走国际化道路才能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不断的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民营企业只有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与接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才能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和引进人才,及时掌握外部信息,才能更好地寻找获利市场;使企业规避和防范金融投资风险,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做强、做大。

民营企业只有融入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大潮,逐步走出国门,加入全球产业价值链条,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才能从过去那种“机会导向”和“成本导向”转向“战略导向”和“价值导向”上来,才能不断增强自身比较优势和竞争实力。

只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到国外投资和经营,才能促进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

民营企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一批企业不仅具有“走出去”的必要性,而且已经具备“走出去”的可能条件。

随着中国结束WTO过渡期,中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大潮,这些都将为民营企业能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国际分工,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三、海尔集团国际化道路概述

(一)海尔集团的国际化发展

1.海尔集团概况

海尔集团是以电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电热水器等为主流产品,兼营房地产、信息产品、金融投资、生物工程等业务的产品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国际化的大型企业。

目前集团下设企业100多家,产品包括42大门类8600多个品种。

电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吸尘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

在国际化战略的指导下,目前海尔出口国家和地区达87个,除出口业务以外,海尔先后在南斯拉夫、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美国等地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在东京、阿姆斯特丹、洛杉矶、硅谷、里昂、蒙特利尔建立海外设计分部,专门开发适合海外消费特点的家电产品。

 

图1海尔集团营业收入一览表(单位:

百万)

数据来源:

以上数据根据海尔年度公布信息整理汇总得出。

数据源

2.海尔集团国际化发展过程

海尔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开始,逐步发展到产品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其国际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其国际化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实施名牌战略(1984-1991年)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家电行业冰箱厂蜂拥而起,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濒临倒闭,管理混乱,缺乏竞争优势。

为摆脱亏损,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青岛电冰箱总厂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生产世界一流的冰箱,创冰箱业的中国名牌。

1985年,青岛电冰箱厂与原西德利勃海尔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引进利勃海尔电冰箱散件,生产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

这一阶段,海尔狠抓质量管理,1988年获得了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一枚国家级质量金牌,标志着名牌战略初步成功。

1992年,海尔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

②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1992-1998年)

这一时期,海尔国际化的活动主要是建立海外市场网络,初步尝试海外建厂,以及实现产品设计的国际化。

主要有三个措施:

一、建立海外市场网络。

二、初步尝试海外建厂。

三、产品涉及国际化。

为了实现本土化设计、本土化生产,海尔集团坚持“市场设计产品”的经营理念,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市场信息,使产品设计紧跟市场变化。

自1994年海尔在东京建立了首家海外设计分部以后,先后在洛杉矶、硅谷、阿姆斯特丹、蒙特利尔成立海外设计分部;在汉城、悉尼、东京、洛杉矶、硅谷、阿姆斯特丹、维也纳、蒙特利尔、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城市设立了信息中心。

③跨国经营(1998至今)

1998年以来,海尔集团明确提出“国际化的海尔”这一战略目标。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由三部分组成:

质量国际化、科技国际化、市场国际化。

质量国际化:

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国际认证以及检测水平的国际认可是海尔集团使其产品质量水平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内容。

科技国际化:

在海尔集团十几年的经营中,科技国际化走过了“引进消化、吸收模仿、引智创新、技术输出”的四步曲。

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是海尔实现技术领先的关键环节。

市场国际化:

在市场国际化方面,海尔集团基本上实现了“三个三分之一”战略,即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国外销售1/3、海外生产海外销售1/3。

海尔已在海外发展了49个经销商,销售网络达18000多个,产品出口87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产品出口走的是“创名牌、扩名牌”的路线,即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建立信誉,创出牌子,然后再迅速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坚持国际市场布局的多元化。

(二)海尔集团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海尔国际化品牌战略实施以后,海尔开始了在国外大规模的设立工厂和生产基地,收购一些国外公司。

从1998年开始全面实行其国际化战略,海尔的国际化版图包括贸易中心56个,设计中心15个(其中海外8个),工厂46个,2000年海尔在卡姆登投资4000万美元建了一家海尔空调厂,2001年夏天又花700万美元买下意大利一家生产成本较高且设备老旧的工厂。

2005年海尔斥资12.8亿美元竞购美国家电巨头美泰克公司,但面对竞购价格、美国政府干预和并购企业的公会异议等多种不利因素,最终还是作出了放弃的选择。

2006年海尔在美国那卡罗来纳州设立了一家电冰箱工厂,雇佣了一百多名员工,但是较高的生产成本成为海尔海外扩张的绊脚石。

张瑞敏曾承认,在美国市场获利很难,在一定程度上,海外的子公司还需要国内母公司的财政支持,这加剧了海尔的资金占用。

海尔家电在海外的扩张显得过于盲目与混乱,海尔的这种不计成本和收益的做法给海尔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扰。

在国际化方面,海尔已经远远走在国内其他企业的前面,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我们已经或即将直接面对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相比这些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国际巨头,无论从资金、技术还是国际化的人才储备来说,海尔都逊色不少,海尔想要在国际化乃至实现全球化的进程中走的更远,必须正式并解决其现在面临的如下问题:

1.高成本模式

在技术相对成熟的条件下,家电产业属于典型的加工组装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成本的控制是影响家电企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跨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演进的历史大背景下积极在全球范围内合理的配置资源,寻求最佳的产品生产地,运用低成本战略来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欧美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普遍比我国劳动力成本高出许多,这正是许多著名的欧美家电生产厂选择在中国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

以美国为例,美国全境的平均劳动成本为12.78美元,即便在相对成本较低的南卡罗来纳州每小时成本也为10.26美元。

在于美国临近的墨西哥,每小时的成本是1.2美元,而在中国,每小时的平均劳动成本只有40美分,是美国的1/25—1/30。

明显的劳动力成本过高问题是海尔在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所面临的一大首要难题。

美国《商业周刊》专稿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现金流一定是负数,他们必须从中国的母公司抽调资金,但我们一定程度上损失了市场份额”。

2.组织结构较混乱

海尔在国际化道路上还处于多母国阶段,这种结构组织决定了它必然有很多重复性研发和重复性劳动。

这部分重复性成本是不创造顾客价值的,再加上各个国家的分公司高度自主,各自为政,各子公司之间的联系又很少,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力弱,宏观调控更是有很大的困难,这样就造成了母公司不能根据世界市场的情况合理调配资源,及时协调各公司间的产品结构和战略等等。

3.剧烈的竞争压力

在国内市场上,家电行业是改革开放20年来竞争最残酷、名牌最集中的一个行业。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价格战在彩电、空调、微波炉等家电领域表现的更加突出。

价格战产生了两个后果,一是优胜劣汰,市场份额日益向名牌企业集中。

二是不合理的降价使家电企业的利润大滑,这在家电行业中十分明显。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国外企业家电进入中国,凭借强大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迅速占领了利润较大的高端市场。

国内外同行业的竞争压力给正在努力发展国际化的海尔的后方——国内市场造成了威胁

在国外市场,海尔面临的竞争压力尤其突出。

在美国,通用电气、西屋电器占领着大部分市场。

海尔缺乏足够的品牌优势和领先的核心技术,再加上缺乏完善高效的经销与服务网络,这样,在美国公司强有力的销售网络和竞争优势下,海尔深感压力。

4.研发能力及多元化问题

在高端市场上海尔的品牌、资金、研发能力均无法与国际上的大公司对抗,在美国,海尔缺乏对手强劲的研发能力,设计能力。

海尔在美国只有10位研究人员,目前海尔最头疼的是如何找到像样的经理人,因为海尔能支付的薪资远不如竞争对手,海尔既没有品牌,又没有可打造品牌的雄厚资金,很难雇佣到较多高级研发人员来维持迅猛的研发势头。

海尔多元化产品结构也是其面临的一大问题,海尔多元化的策略在美国等国际市场上遇到了很大的障碍,要保证每种产品的竞争力有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