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幼儿开展思维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591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对幼儿开展思维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对幼儿开展思维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对幼儿开展思维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对幼儿开展思维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对幼儿开展思维训练.docx

《浅谈如何对幼儿开展思维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对幼儿开展思维训练.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如何对幼儿开展思维训练.docx

浅谈如何对幼儿开展思维训练

幼儿思维训练方法

幼儿的思维训练可以通过游戏、专门的课程来进行,但是也可以通过日常学习和生活来进行思维训练。

父母应当关注幼儿的每一个细节来引导幼儿进行思维训练。

   1、全方位观察。

对于任何问题,都要认真考虑它的利和弊。

更深一层的思考能使孩子认识到显而易见的答案未必就是最佳答案。

   2、找出规律。

教育的基础就是将一点一滴的知识聚沙成塔。

把知识分类之后,我们就可以避免反复不断地学习同一内容。

   3、养成质疑好习惯。

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推翻定见成规的历史。

孩子在许多方面尚未定型,总喜欢质疑以往的做法,为人父母应当鼓励他们养成终身质疑、不满现状的良好习惯。

   4、说话准确。

准确的用词不仅能避免误解,而且有助于思维敏捷。

   5、倾听他人的意见。

孩子们往往只管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这不利于他们扩展视野。

父母们应当培养孩子学会考虑他人的观点,请孩子旁边的人或其他小朋友对同一件事发表意见,是训练孩子倾听的好方法。

   6、写日记。

鼓励孩子坚持写日记,因为写作也是一种思维。

   7、提前思考。

鼓励孩子对短期、中期、长期的后果进行提前思考,虽然这并不容易。

不过,今天对明天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些准备,还是可能的。

   8、学习。

知识不能代替思维,思维也不能代替知识,学习能使人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

   9、坚持不懈。

孩子并不能一夜之间就养成逻辑思维的好习惯,应鼓励他们坚持不懈。

新源于感性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

3岁左右的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肤浅,生活经验贫乏。

怎样调动幼儿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激活幼儿的创新思维,展开他们的思维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怎样从幼儿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出发,巧妙地设问,从而为日后的创造力培养作铺垫。

为此,我们从几方面设问人手,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 扩散思维训练——这种东西像什么?

 

“像什么”是幼儿最早自发表现的一种无意想象。

对于3岁左右的幼儿,在表象认知的基础上提出“像什么”,是他们最乐于参与的想象活动。

例如:

主题活动《秋天到了》中有这样一个活动《香蕉变戏法》,在活动预设中就有许多这样的问题——(香蕉摆放成小船形)香蕉又变戏法了,你们看它像什么?

幼儿说出后,画出图片;又如活动《树叶蝴蝶》中,在欣赏过儿歌后,老师提问“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时除了像蝴蝶还像什么?

”设计的问题可以方方面面,不在乎幼儿说得是不是很像,而是说得越多越好。

让他们感受到我和别人说的不一样的快乐。

 

二、 线型思维训练——什么东西会XX,什么东西是XX的?

 

相应来说,这是上一种思维训练的递进,3岁左右幼儿能在积累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将自己的表象积累和生活经验进行再现和概括。

如:

在《酸酸甜甜的桔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问题“什么东西是甜的?

什么东西是酸的?

”再如:

活动《彩纸飘飘》中“什么东西是这个颜色,什么东西是黄色的?

什么东西是白的?

由于回答问题的对象是小班的孩子,所以设计的问题不要偏难,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来设计,并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

 

三、 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练习——假如XX会怎样?

 

让幼儿在理解周围环境、熟悉的周围世界中提出一些假设,让幼儿能根据提供的假设场景去设想与众不同的答案,这是小班阶段幼儿可以完成的思维练习。

如:

在开展119消防安全教育时,设问:

家中家中着火了,爸爸妈妈又不在家怎么办?

又如《一起去秋游》活动中设问:

如果在玩的路上与爸爸妈妈走丢了,怎么办?

等等,这些假设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逆向思维。

 

四、 联想思维练习——XX东西可以当(做、变)什么?

 

小班幼儿思维建立在形象具体的事物基础上,于是给幼儿提供想象的原材料,能更大积极性地调动幼儿的创新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

还是拿活动《香蕉变戏法》为例,在“像什么“的问题后还可以追问“弯弯的香蕉像小船,你乘着小船去做什么?

”又如《会响的小路》中,引导孩子们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想象树叶还能当成什么?

孩子们会说出“可以当个降落伞”“当一定帽子”,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孩子们的思维活跃,创新意识也在我要与别人说的不一样中得到培养。

 

五、 联想思维练习——你感觉到什么、想到什么?

 

通过调动幼儿的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为幼儿开启想像的空间。

如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中有许多这样的问题“听到这个声音让你想到了什么?

”在冬天里到户外晒太阳时,问问孩子“太阳晒在身上感觉怎么样?

” 

总之,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创新教育的契机,尽可能地调动幼儿的感官参与,通过巧妙的设问,创设一个让幼儿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周围世界的良好习惯,初步激发幼儿的创欲望,较好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思维品质也逐渐得到改善和提高。

如:

在回答香蕉像什么时,幼儿回答出了嘴巴、耳朵、大象鼻子、摇篮、镰刀、眉毛等18种答案;在回答什么东西又圆又红时,一个幼儿居然能回答:

滴在地上的鼻血;回答什么东西发出声音时,孩子们为了证明自己找到的答案多,与别人不一样,会拍打书本、敲击玩具,动用自己能想到的各种方法来回答。

 

如果说孩子的创新能力是一只三月天的大风筝,那么教师的设问就是那阵托起风筝展翅翱翔的春风,愿幼儿教师们都能作那阵阵春风,让色彩斑澜的风筝满天飞舞

、发挥表象的桥梁作用,促进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与转化

  幼儿的思维是从直观现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

为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要注意从实物演算到抽象数字运算时突出表象这一环节,发挥表象的桥梁作用。

应用表象的桥梁作用的方法是很多的,如先让幼儿看着铅笔数数,再把一支一支的铅笔边数边装进盒里,不让幼儿直接看到,装完后再让他们说出放的铅笔数。

游戏时练习拍球数数、跳绳数数等,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突出编解应用题。

  应用题的情节为幼儿表象活动提供了素材,儿童头脑中有关加减情境的表象特点,正符合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普遍特点。

我把编解应用题作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有力手段和重要途径。

通过编解应用题帮助幼儿理解加减含义及有关运算符号。

具体作法是:

  1.描述。

让幼儿结合实物,从情节和数量两方面描述题目。

不仅描述情节和已知数,还包括得数。

暂时回避幼儿最难掌握的提出问题这一要求。

因而幼儿很容易掌握。

如:

“树上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小鸟,一共有几只鸟?

”并配合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加法含义(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减法应用题)。

  2.模仿。

模仿比描述难些,除情节和已知数外,还要提出问题。

此环节可视为幼儿自编应用题的初步阶段。

做法是待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后,让幼儿像老师一样把最后一句话变成一个问题,使幼儿在不讲应用题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模仿学会编解简单的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口述应用题,再学组成,并学习用数群进行运算。

  3.掌握应用题结构。

从描述、模仿开始,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丰富了编题经验,积累了理解应用题结构的感性材料,为掌握理性的编题条件做了准备,此时再让幼儿掌握应用题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且使学习加减与自编应用题紧密结合,加深了对加减抽象概念的理解。

  4.阐明理由。

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算法是隐含在情节之中的,幼儿需要按情节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地选择方法并列出算式。

阐明理由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不仅看幼儿得数算的是否正确,更要让幼儿说明选择运算方法的理由。

同时也强调具体化这一过程,列出算式后,再让幼儿说试题中各个数字和符号的含义。

还以小鸟的题为例:

2表示树上原来的小鸟数,2表示又飞来的小鸟数,“3”表示把树上原来的小鸟数和又飞来的小鸟数合在一起,3表示一共有3只小鸟。

  幼儿掌握这一具体试题后,教师再启发幼儿想一想平时看到的、做过的、玩过的,或是想到的哪些事情可以用这道题来算。

幼儿可以凭借生活经验,唤起他们头脑中关于加减情境和数量关系的积极活动,把抽象概括出来的算式应用到具体的事情上,编出许多口述应用题。

幼儿编的题题材越多,表象就越丰富,对抽象试题的理解就越深刻,越广泛,这种无直观材料伴随的口述应用题是发展幼儿加减表象的主要形式。

为幼儿掌握抽象的加减起到中介和桥梁作用。

这不仅能提高幼儿用语言表述数字问题的能力、思维的水平,还使幼儿学习了一种思维的方法,很好地训练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二、以编题材料为发散点,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材料是幼儿编题的物质基础,它为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在幼儿认识了一两种材料、掌握了编题方法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发散联想,自己寻求其他替代物,并不断补充编题材料,保持编题的新鲜感。

  1.利用实物演示编解应用题。

如教师先后出示只玩具猫和鱼说:

“猫先吃了2条鱼,后来又吃掉了4条鱼,问小猫共吃了几条鱼?

”然后让幼儿用手挪动猫和鱼作答。

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可能想到利用苹果、小石子等物品来替代鱼和猫进行编题。

这样能使幼儿形象、清楚地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白一些数字词(一共、还剩等)的真正含义,为培养其发散性思维打下基础。

  2.为幼儿提供直观图片自编应用题。

要求幼儿根据图中内容编应用题。

例如,一幅图画中包含许多算式的内容。

挂图中有6只鸡,从种类看是母鸡4只,公鸡2只;从颜色看是花鸡3只,白鸡3只;从动态看是吃米的1只,不吃米的5只。

然后引导幼儿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根据不同的方式编出应用题并算出答案。

  三、以探索多种编题方法为发散点,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引导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有寻找法、比较法、归纳法等等,教师可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等,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使教法灵活多样,活动过程丰富多彩,富于变化。

这样有助于幼儿在变化的活动中感知和理解数理知识,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外,在进行自编应用题的教学中,还可多采用竞赛性的游戏和教学智力游戏,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进取心和合作精神,符合现代人才的培养要求,有利于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编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模仿编题。

让幼儿模仿老师编过的应用题编应用题,模仿时,应强调应用题中要有“一件事,两个数和一个问题”。

  2.选择编题。

老师提供若干条件和问题,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由幼儿从中选择一部分条件和问题编成应用题。

  3.按指定的算式编题。

如老师出示“3+2=?

”或“3-1=?

”要求幼儿编出应用题。

  4.按指定的三个相关数编应用题。

如教师给出2,3,5这个三数,幼儿可编出)道应用题。

列的算式分别是“3+2=?

”“2+3=?

”“5-3=?

”“5-2=?

”等。

  5.自编应用题。

可根据运算的互递关系自编,如将加法应用题自编成减法应用题等。

  6.补充条件或问题编题。

教师示范怎样补充条件和问题,然后给幼儿一些材料不完整的应用题,即缺少条件或问题的应用题,要求幼儿提出问题或加条件,自编成完整的应用题,然后进行解答。

  总之,引导幼儿解编应用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的启发性较大,联想范围较广,探索的余地较宽,容易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行为,这对于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