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与高脂血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591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病与高脂血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血压病与高脂血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血压病与高脂血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血压病与高脂血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血压病与高脂血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血压病与高脂血症.docx

《高血压病与高脂血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病与高脂血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血压病与高脂血症.docx

高血压病与高脂血症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许多高血压病人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较正常人显著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则较低。

另一方面,许多高脂血症也常合并高血压,两者呈因果关系,但何为因何为果,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同属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两者并存时,冠心病的发病率远较一项者高,因此,两项并存时更应积极治疗。

那么,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并存时怎么办呢?

   

(1)患者吃盐应适量。

据报道,有学者发现高血压与盐敏感有关,部分盐敏感者有钠泵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呈显性遗传,由此揭示了世界上研究了100多年的关于吃盐多的地区高血压发病多,而有些人吃盐多却不发病的谜底,因此,对食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来说,减盐非常重要,而非食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过度减盐可影响糖和脂肪代谢,一般每日食盐量掌握在5g以下,对二者都不致产生明显影响。

   

(2)要加强生活和饮食管理,控制热量摄入,适当增加活动量。

进食热量过多,多余的热量就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使血脂和血压升高,所以,应以限制脂肪为主,主食每天200~250克,不吃甜食,可适当吃鱼,豆制品、禽类、蔬菜等,但每餐不可过多,不可暴食,晚餐要少吃。

多吃富含钙、钾的食物,如香蕉、紫菜、海带、土豆、豆制品及菇类等,以促进体内钠盐的排泄,调整细胞内钠与钙的比值,降低血管的紧张性,维护动脉血管正常的舒缩反应,保护心脏。

   适度运动,能有效地增加内源性热原质,增加身体热度,加速体内脂肪、糖和蛋白质的分解,有利于冲刷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又可使血脂分解加速,从而防止高血压、高脂血症,延缓各脏器的衰老,所以,应坚持锻炼,但老年人应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为主,不宜剧烈运动。

   (3)烟酒对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均属促进因素,患者应断然戒烟,酒以不喝为好。

   (4)在使用降压药时,要考虑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临床研究证明,有的降压药物对脂质代谢可产生不良影响,从而成为动脉硬化的促进剂,如利尿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均有这种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对脂质代谢也有影响。

对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并存的患者来说,最好的药物是呱唑嗪、乌拉地尔等a1受体阻滞剂,它们既可降压,又有利于脂质代谢。

随着天气转凉,心脑血管疾病又到高发期。

日前,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在卫生部新闻办组织的防治血脂异常专家座谈会上,介绍了该病在防治方面的常见误区,提醒患者关注。

吃阿司匹林不能预防脑卒中

有些老年朋友说,我一直坚持吃阿司匹林,怎么也会得卒中?

实际上,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与脑卒中密切相关的是胆固醇水平,其中LDL-C(俗称“坏”胆固醇)升高,卒中风险就会增加,而LDL-C每降低10%,脑血栓风险就降低15.6%。

在抗血小板治疗,降压等治疗基础上,降低LDL-C可以使患者更多获益。

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十分出色,目前被认为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

目前我国最具权威性的《他汀预防缺血性卒中/TIA(短暂性脑缺血)中国专家建议》指出,对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代谢综合征等脑血栓危险因素的动脉粥样硬化人群,在低胆固醇膳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卒中风险。

临床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可使曾有过卒中的患者再发风险降低16%。

定期输液不能预防脑卒中

每到秋冬季,就有不少老年人排着队到医院输液,有的还一次输两瓶,觉得这样能降低血液黏稠度。

实际上,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首先,拿血黏度作为脑卒中检测指标,缺乏科学依据。

其次,这种做法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没有证据表明输液能防止脑卒中发生。

化验单没有“箭头”不表明正常

不少遭遇过“小中风”的患者常感到迷惑:

我的体检化验单多年来一直都没有显示异常的箭头,为什么出现脑卒中、心梗了呢?

王拥军教授介绍,《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出,一般人群和已有冠心病或糖尿病者,或者已经发生过脑卒中、心梗的患者,血脂治疗值和目标值与化验单上显示的正常值是不同的。

他们的血脂目标值要求更严格,要低于血脂化验单上的参考值,即“坏”胆固醇LDL-C需低于80mg/dL或者2.1mmol/L。

重点人群,即40岁以上男性、绝经女性、肥胖及有黄色瘤、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的胆固醇指标也不能仅仅参考化验单上“不高于3mmol/L”这一指标。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此类人群应每年检测一次血脂。

保健品或中药不能预防脑卒中

现在民间采用保健品和中药降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做法非常普遍。

王拥军教授说,保健品的作用不明确,中药作为治疗高脂血症辅助用药确有一定疗效,但目前仍然缺乏明确临床研究依据。

因此,保健品或中药是无法取代药物治疗的。

巨型高脂蛋白血症也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显性遗传性疾病。

本型比较多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1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约60%以上的病例在40岁以前即有心绞痛等动脉粥样硬化表现。

2黄色瘤,可发生于眼睑部,表现为眼周围的一种黄色斑,称为眼睑黄色瘤。

也可发生于肌牌,例如在手肘、跟肌住处呈丘状隆起,称为肌腱黄色瘤。

此外,还可见皮下给节状黄色瘤,好发于皮肤易受压迫处,如膝、肘关节的神侧和臂部。

有时也见于手指和手掌的折皱处。

   3脂性角膜弓。

Ⅱa型和Ⅱb型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但其生化特点则有所不同。

Ⅱa型放置后血浆外观完全澄清,胆固醇含量增高,甘油三酯含量正常,胆固醇/甘油三酯比值>1.5;Ⅱb型放置后血浆外观多数澄清,但也有少数轻度混浊,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时增高,胆固醇/甘油三酯比值不定。

临床表现主要为:

肌胞黄色瘤、皮下结节状黄色瘤、皮疹样黄色瘤及眼睑黄色斑瘤;视网膜脂血症;进展迅速的动脉粥样硬化;可伴胰腺炎、血尿酸增高;多数具有异常的糖耐量。

  IV型高脂蛋白血症临床上非常多见,常于20岁以后发病,可为家族性,呈显性遗传。

其特点是内源性甘油三酯异常增高,可能是由于肝脏合成增加,抑或由于周围组织清除减弱。

生化特点为:

放置血浆外观澄清或混浊,但无乳糜微粒顶层;甘油三酯明显增高,而胆固醇多数正常或轻度增高,胆固醇/甘油三酯比值不定。

甘油三酯是血脂检查中的一个项目,该项目增高有可能是:

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胆道硬塞、急性胰腺炎、糖原积累病、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妊娠后期。

  小编推荐: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预防高血脂的发生更加重要……[详情请看>>>>高血脂症的合理膳食结构]

  常规的血脂检查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正常饮食吸收的脂肪(由脂肪酸甘油酯组成)在消化道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脂肪酸、甘油三酯,经肠道吸收后直接进入血液,故日常饮食极易左右血脂水平。

血脂长期处于高水平,通过一系列复杂作用沉积与血管壁下,引起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导致心绞痛发作,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同时营养过剩也是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的常见原因。

老年人少运动,器官功能老化,尤其应该注意。

如果甘油三酯高应该先控制饮食,少食用动物源性脂肪,平常煲汤去除表层油层,定期复查血脂,如已经有心脑血管疾病,应更加严格控制。

  其中胆固醇帮助诊断高血脂症、冠心病及继发性疾病。

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

确定一个人的血脂应维持在怎样的水平,不仅要对照医院的标准,还应结合本人的健康状况。

  血脂高,对年轻人而言,意味着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的可能;对中老年人来说,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于是,许多人忙于降血脂,成年人节食减重,年轻人追求瘦身。

当然,适当的降血脂、减重是十分必要的。

但如果以为血脂降得愈低愈好,以致于血脂水平已经低到影响生命的正常生理过程,使得一些女青年出现了厌食和闭经,那就大错特错了。

  血脂有其生理功能

  血脂,是指人体内的中性脂肪(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等),它们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物质。

例如甘油三酯,主要参与能量的产生和贮存,如果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或能量过低,好比汽车没有燃料无法行驶,人的健康、生命也将受到影响。

又如胆固醇,它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等激素的原料,人体缺少不得。

所有这些生理活性物质,在体内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发挥其生理功用。

超过生理范围,不论过高或过低,都对身体有害。

  那么,成人血脂的正常范围应该是多少呢?

检测血脂,至少应包括四项: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血脂异常是指TC、TG、LDL-C超过正常上限或同时HDL-C低下。

这四项数值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很不一样。

严格地说,高脂血症主要是指TC增高或LDL-C增高,或者两者均增高。

医学家对TC和LDL-C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最多,结论也最肯定,即TC和LDL-C是四项血脂指标中最重要的两项,这两项数值愈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愈高,反之亦然;采取降脂措施使TC和LDL-C下降,可明显降低患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和脑卒中的风险。

至于成人血脂的正常范围,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规定不尽相同,即使我国各地医院,由于采用的仪器和试剂不同,提供的正常对照值也不统一,所以最终判断应根据各地各医院的标准。

下面提供的成人血脂的正常范围,仅供参考。

  控制血脂的“三把尺子”

  其实,确定一个人的血脂应维持在怎样的水平,不仅要对照医院的标准,还应结合本人的健康状况。

个人的健康状况又要根据两个方面:

一是有无冠心病或全身其他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二是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存在,它又分为可变因素和不可变因素(见下表)。

如果具有的危险因素愈多,发生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就愈大。

  结合上述两种情况和已患冠心病的人群,国内外专家拟定了在三种情况下血脂控制的尺度,我们把它们称作三把尺子。

  1.第一把尺子,用于既无冠心病和全身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又不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包括上述可变和不可变因素),其血脂值应控制在:

TC小于5.72毫摩/升,LDL-C小于3.64毫摩/升。

  2.第二把尺子,用于无冠心病史和动脉粥样硬化,但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其TC应控制在小于5.2毫摩/升,LDL-C应小于3.12毫摩/升。

  3.第三把尺子,用于已患冠心病者,其TC应当小于4.68毫摩/升,LDL-C应小于2.6毫摩/升。

  近年,美国医学界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将糖尿病列为与冠心病同等危险的疾病,称为等危症或等危病变。

因为糖尿病患者极易发生冠心病和全身动脉硬化,而且在引起糖尿病的死亡原因中,有70%~80%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脑卒中、下肢坏疽、肾功能衰竭等。

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指标应与冠心病患者等同,应当用第三把尺子。

  至于TG和HDL-C的控制标准,由于研究还不深入,国内暂时统一为:

TG小于1.7毫摩/升,HDL-C大于1.04毫摩/升。

 读了上述介绍,你应该明白自己的血脂应控制在怎样的水平。

北京同仁医院心脏中心申办,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动脉粥样硬化学组主管,我国知名心血管病学家胡大一教授认为,目前我国血脂异常的防治中存在不少误区,最常见的就是患者与社区医生提及血脂异常时,大多指的是甘油三酯异常,忽略了更为重要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经历一个世纪的历程,流行病学和前瞻干预临床试验均证明了胆固醇升高冠心病危险增高,胆固醇下降冠心病危险降低的明确相关性。

而且,降胆固醇有明确的措施和安全有效药物,降至什么水平也有指南性明确目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引人关注的研究领域,临床试验的证据尚有待积累>>>>高血脂症成因与危险性

此外,什么是胆固醇升高的标准,应把胆固醇降到什么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界线含混。

胡大一说,根据临床试验证据和指南,不同人群的情况不同。

如已患过心肌梗死或做过介入支架、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糖尿病和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存在的患者,应把低密度胆固醇降至100mg/dL以下,而其他危险性较低的人群的目标水平为130mg/dL或更高。

但现在我们医院的血化验单报告,只把总胆固醇高于230-240mg/dL标示为血胆固醇升高,一些医疗保险机构也仅对胆固醇达到如此水平的患者报销降脂药物的费用,结果使最需要降脂治疗的患者误认为自己无需降脂,或者用药受到医保限制。

有一种说法,降胆固醇虽然可以减少冠心病,但同时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病。

胡大一否定了这种解释。

他说,大量临床试验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不仅能显著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风险,也不会增加出血性脑卒中,反而可以减少缺血性脑卒中。

>>>>>专家称血脂千万要重视

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脂异常多表现为甘油三酯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的特征,那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不重要吗?

胡大一教授告诉记者,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其未来10年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大于20%,等同于已患过心肌梗死患者再次发作心肌梗死的风险。

临床试验的证据提示在这些病人,只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没有达标,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为首要干预目标。

其中,LDL-C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最为密切,它每升高1%,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2%;反过来,如使LDL-C降低1%,冠心病死亡的风险也减少2%。

有数万例患者参与的临床试验,以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降LDL-C最有效的药物——他汀类(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可使初发或复发的心肌梗死都减少1/3,同时减少脑卒中,降低总死亡率。

因此,降血脂首先应降LDL-C,并使之达标,首选药物当属他汀类药物。

已患有冠心病,如患过心肌梗死、心绞痛或已接受过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的患者,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冠心病的等同危险状况,包括糖尿病、已患有脑卒中或外周动脉血管疾病的患者的LDL-C应降到100毫克/分升(mg/dl)以下。

近年来,专家建议可考虑降至70毫克/分升以下。

在一些高危人群,他汀起始剂量也应大一些,如可选用辛伐他汀40毫克/日,阿托伐他汀20毫克/日,氟伐他汀80毫克/日。

对中低危人群起始剂量可为上述剂量的一半。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可引起血肝酶增高和横纹肌损害(可表现为肌痛和无力),但仅见于很少数患者。

他汀类药物是安全有效的降血胆固醇药物,不良作用多发生在开始用药的头2个月,如此期间无副作用,此后很少发生副作用。

使用他汀降脂达标后,应坚持长期服用,不应减量或停用。

小编提示:

1、高危人群指冠心病及其等危症,包括已患过心肌梗死、做过搭桥手术或介入治疗者,糖尿病,患有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大动脉疾病,有症状的颈动脉内膜斑块以及有多种高危险因素(高龄、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等)的患者。

2、极高危人群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和患糖尿病又有心肌梗死的患者。

3、低中危人群指仅有血脂异常者。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

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1.总胆固醇

  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2.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

胆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

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

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3.甘油三酯

  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2mmol/L(176mg/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什么是高血脂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㈠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学会看血脂化验单

  一般血脂化验单包括以下三项指标:

  1.总胆固醇(TC):

低于5.20mmol/L(200mg/dI)为正常,高于5.72mmol/L(200mg/dI)为异常;

  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3.12mmOI/L(120mg/dl)正常,高于3.64mmol/L(140mg/dl)异常: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1.04mmol/L(4Ctng/dl)正常,低于0.91mmol/l(3.5mg/dl)异常;甘油三酯(TG)低于7.70mmol/L(150mg/dl)正常,高于1.70mmol/L(150mg/dl)异常。

  调节血脂三大法宝:

调节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

  1.调节饮食结构的原则:

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增加维生素、纤维(水果、疏菜、面包和谷类食物)。

  2.老年人每日膳食结构:

一个鸡蛋、一个香蕉;一碗牛奶(不一定加糖.也可以是酸牛乳和奶粉);500克水果及青菜(可选多种品种);100克净肉,包括鱼、禽、畜等肉类(以可食部分计算):

50克豆制品(包括豆腐、腐竹、千张、豆糕以及各种豆类加工制品,例如豆泥,豆沙和煮烂的整豆):

500克左右的粮食(包括米、面、杂粮、根茎类和砂糖在内);每天饮用汤,每餐一碗。

  3.具有降血脂的食物:

大蒜(早晨空腹吃糖醋蒜1~2个)、生姜、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牛奶等。

  4.改善生活方式:

  减肥;肥胖就是脂肪过剩,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外在标志。

  戒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引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控制酒精:

酒对人体少饮有利,多饮有害。

酒的热量高,多喝加重肥胖。

  有氧运动。

目前,国内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诊断为高脂血症。

将总胆固醇在5.2~5.7毫摩尔/升者称为边缘性升高。

  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通常将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高胆固醇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2)高甘油三酯血症:

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3)混合型高脂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9.0毫摩尔/升。

高血脂是导致冠心病、高血压及中风的危险因素,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是否出现高血脂并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疗呢?

可以从下面5个方面加以判断。

  1、常出现头昏脑胀或与人讲话间隙容易睡着。

早晨起床后感觉头脑不清醒,早餐后可改善,午后极易犯困,但夜晚很清醒。

  2、睑黄疣是中老年妇女血脂增高的信号,主要表现在眼睑上出现淡黄色的小皮疹,刚开始时为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严重时布满整个眼睑。

  3、腿肚经常抽筋,并常感到刺痛,这是胆固醇积聚在腿部肌肉中的表现。

  4、短时间内在面部、手部出现较多黑斑(斑块较老年斑略大,颜色较深)。

记忆力及反应力明显减退。

  5、看东西一阵阵模糊,这是血液变粘稠,流速减慢,使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所致。

除了定期普查血压,卫生部还号召各医院的门诊,在初诊时都测量一次血压,这确实是一项很好的措施。

能做到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及时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实行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

我认为如果每个家庭能够自测血压,就能达到这个目的。

已经有高血压的病人,家庭自测血压就更有必要,而且还有在医院里测量血压所没有的优点。

  近年来,国际上的一些高血压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都提倡高血压病人在家自测血压,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实行。

那么,家庭自测血压有什么好处呢

  1.自测得的血压数值代表真正的血压水平

  因为在家中测量血压,一点也不紧张,心态平静,与自己平时的状态完全一样。

而在医院门诊测量血压,尤其是第一次门诊,医生比较生疏,病人的心态多少有点紧张,与平时在家里不一样。

所以,这时测得的血压会比较高,这就是“白大衣高血压”。

就是说,在门诊时由医生(穿白大衣)测量血压,达到高血压的水平,而以后自己在家测量,或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血压在正常范围。

因为穿白大衣的不一定是医生,所以现在又改称为“诊室高血压”。

  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一位国际着名的高血压专家来我院访问,同我谈起这么一件事。

有一位高血压病人,慕名去他处求诊,开车几小时才到他的诊所。

当时测量的血压很高,为200/120毫米汞柱。

病人对他说,“我平时血压没有这么高。

”这位专家告诉他,“你回去时,每隔半小时测量一次血压,一直测量到你到家为止。

到时把结果告诉我,我再指导你应该怎样用降压药。

”这位病人遵照医生的嘱咐,每半小时测量一次血压,结果血压逐步降低。

3~4小时后到家时,他的血压降至150~160/100毫米汞柱左右。

  2.可以了解平时血压波动情况

  血压经常在波动。

从理论上讲,心脏跳动一次,就会产生一次血压。

影响心跳的因素很多。

心跳不断在变化,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强,有时弱。

随着心跳的变化,血压也在不断变化。

到医院看病测量血压,病人多,一般都只能测量一次。

虽然现在大的医院有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但是一个记录仪24小时只能用于一位病人。

高血压病人这么多,不可能每人都测量,更不可能经常多次测量。

所以要了解病人平时的血压情况,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在家里测量血压。

  现在有的高血压病人已经在家中自己测量血压,我问他用什么血压计?

谁给你测量?

回答是用水银柱袖带血压计(就是现在医院里用的这一种),自己测量。

我觉得这样不好,结果会不准确。

用这种水银柱袖带血压计,必须由家庭中另外一个人给你测量,而且这个人如果不是医务人员,必须经过学习,掌握测量的方法,要听力正常,特别重要的是,操作一定要规范。

  自己给自己测量血压,最好用自动电子血压计。

这种血压计你只要按照说明书的规定操作就可以了,十分方便。

测量时最好连续测量3次,每次测量的间隔为2分钟。

第一次不要,第2次和第3次的血压值是比较可靠的。

把这些血压值和脉率,连同日期和时间以及当时的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情况记录下来,就诊时给医生看,是调整用药剂量的可靠依据。

  现在的电子血压计品种很多,生产厂家也不少。

我们主张只要是上臂式的(即袖带缚在上臂的)、全自动的(不需要用手捏橡皮球充气的),就可以了,功能不必太复杂。

最重要的一点是,确认该型号血压计已经通过国家有关机构检测批准,才是合格的。

目前,国际上像英国、德国、欧盟和美国等都有这类机构。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这样的机构。

当发现血脂化验单上的以上数值超出正常范围时,首先应该检查一下血的样本是不是在空腹状态下采取的。

  除科研外,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验项目主要包括: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6项。

各级医院因医疗条件不同,以上项目不一定都能检查。

  在看化验单时最常遇到的问题是看不懂上面写的一些简写英文代号。

在此,介绍一些化验单上多用的符号:

  TC:

代表血浆总胆固醇,也有用T-CHO代表血浆总胆固醇的。

  TG:

代表甘油三酯:

HDL-c代表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代表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ApoA1:

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A1。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