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0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5733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0篇.docx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0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0篇.docx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0篇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0篇

(一)

一、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因素。

首先,农村学校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偏重于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

其次,学校文明礼仪教育随意性较大,仅仅停留在宣传和号召的层面上,造成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淡薄。

再次,学校教育方式过于宏观,不关注细节,学校没有把“守则”、“规范”与“礼仪”的内容扎扎实实地渗透到学校的各科教学、各项工作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

最后,农村学校的教师资源缺乏,其中的许多教师都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和培训,质量不高,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和教育,对其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更是力不从心。

(二)社会因素。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文明礼仪受到严厉的冲击和挑战。

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与文明礼仪相悖的思想和行为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

现在农村学校周围出现了很多的游戏厅、台球室、网吧等,这些场所会对那些沉溺于其中的小学生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目前流行的快餐文化、网络文化与符号,导致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行为失范,影响了学生的礼仪素养和人格素养的提高。

二、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明之以礼,开展礼仪认知教育

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

农村教育条件与环境相对落后,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较为薄弱。

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

因此对孩子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并且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

如在与人交往中要谈吐举止文明,和别人见面时要说声“你好”或“您好”;跟别人道别时说声“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得到别人关心、帮助、支持时要说“谢谢”;打扰了别人或有愧于人时要说声“对不起”“请原谅”等等。

这些要求非常明细、具体,有助于小学生的遵循,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执行情况的检测。

具体做法还有:

阅读一些礼仪故事,熟记一些礼仪格言,开展礼仪知识培训。

针对学生特点,编写校本教材《小学生礼仪常规》,让学生系统地知道,我们在礼仪习惯上具体应该做到哪些。

充分挖掘《品德与生活》中有关礼仪的内容,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有机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

同时利用班会、礼仪课,结合《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系统地讲解适合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的礼仪常识,如举止、谈吐、服饰、社交、家庭、公共、餐饮等礼仪,并设计情景让学生参与实践。

(二)动之以礼,践行礼仪实践活动

知的目的在于行,礼仪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它的实践性。

学校积极开展文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知礼明礼。

《礼记•冠义》中也有这么一句话:

“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也就是说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

因此,各种实践活动的选择注意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农村实际。

一是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舞蹈、合唱、健身、演讲等活动,通过各班的专题学习园地和红领巾广播宣传文明礼仪专题,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讲文明、讲礼仪的氛围。

二是结合班团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和国家重大节日,有计划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强化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训练。

三是将礼仪教育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也就是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到学“守则”“规范”日常教育活动之中。

四是组织学生参与礼仪教育专题活动,凸显礼仪教育的特色。

例如,举行“讲文明,树新风”知识竞赛活动,组织“文明礼仪伴我行”专题教育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机渗透。

(三)导之以礼,营造礼仪教育氛围

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继续。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取得一致,形成合力,才能获得整体效应。

系统生态观告诉我们,“人的心理与行为总是环境的函数”。

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与礼仪的形成无疑有着重大的影响。

首先,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在楼梯走廊上张贴关于文明礼仪的宣传标语、常用问候语、名人名言、礼仪故事等,精心布置文明礼仪提示图片、文明行为标志等等。

其次,家庭教育氛围更为重要。

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文明素质对其子女的品德行为发展有明显影响,同时家庭气氛和家长的期望程度也是影响儿童品德和良好礼仪行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学校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

比如,针对家长不同的文化层次及教育水平举办专题讲座,像“怎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等;定期召开家长会,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举办“家长咨询会”,为家长提供一些先进的教育方法;要求家长保持与孩子的沟通,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看电视、上网以及打游戏等。

最后,重视社会的大环境优化。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曾指出:

“只有健康的社会,才有健康的人。

”学校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社会风气与社会环境同样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社会教育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政府应整合资源,营造全社会“讲文明,重礼仪”的良好环境氛围。

(四)约之以礼,加强礼仪制度管理

礼仪教育要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相结合。

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而行为约束的可靠途径是管理制度。

美国知名学者亨廷顿认为,“制度就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

要依靠制度来约束人,而不是用人来约束人。

通过礼仪制度建设,在礼仪行为习惯的教育训练中,以制度作为保障,既给实施者以明确的评定、判断标准,又给受教育者以清晰的方向和认可感,如文明礼仪常规制度、检查考核制度、文明礼仪评比制度、奖励制度、家访制度等。

利用制度的规范性、强制性和奖罚、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小学生礼仪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制订出详细、具体的礼仪常规,并落实到学校的规章制度中。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童蒙养正”文明礼仪教育已经被农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学校重视起来。

所以,在农村,只有坚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遵循学生身心特点,从点滴细节入手,持之以恒地不断训练,学生才会享受到良好礼仪习惯带给他们的幸福人生。

作者:

张翠松张后超单位:

安徽省庐江县十八桥小学

(二)

一、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

(一)礼仪课程普及程度高。

礼仪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每一个学生在大学阶段都必须拿到礼仪课程的学分才能合格毕业。

礼仪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评价和终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

礼仪教育课程的高度普及是保障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的基础。

(二)教学的内容多注重礼仪的形式部分。

礼仪课程教材缺乏创新性、时代性。

并且教材内容侧重于礼仪形式的部分,对礼仪的道德内涵部分少有提及。

《左传》上说,“礼者,理也”。

每一个仪式的后面都有一个礼的含义,我们学习礼仪,不单要让学生学习到有关言行举止的要求和规范,更要去理解这些礼仪形式背后的道德内涵。

(三)教学的方式陈旧。

目前,礼仪课的教学方式多为讲授式,这种教学方式适应于理论课的教学。

讲授法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或信息传输方式,并且单一以语言为媒介,不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不利于体验学习。

礼仪的教学应该更侧重于实践性。

二、关于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教材不但要介绍在人际交往中,社会约定俗成的有关于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的具体行为要求,还要相应增加一些礼仪学的知识。

让学生学习到礼仪的历史,教学要深入到礼仪的内涵,让学生对礼仪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懂得“礼由心生”,让学生通过礼仪的学习,知荣辱,讲文明。

大学是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礼仪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修养,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营造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教学方法上实施体验性教学。

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型很强的课程,单靠课堂讲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验式教学重视体验,强调反思。

在体验中,学生能把学习到的礼仪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通过反思来理解礼仪的本质。

所以,我们积极提倡运用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高职学院的校园礼仪文化建设。

礼仪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依托于环境而存在。

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

学校要创设良好的礼仪文化环境,开展各种校园礼仪主题活动,使全体师生处处接受礼仪文化的熏陶,了解礼仪文化,拓展对礼仪文化认知的广度与深度,增强对礼仪文化的认同感。

结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当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上好礼仪课程,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知书达理,待人以礼的礼仪之民。

有了礼仪之民,重振礼仪之邦就将指日可待。

作者:

周璞单位: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三)

一、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文明礼仪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按照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

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仪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由于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是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它也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因此,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自律的原则。

这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

首先是幼儿教师必须全面学习和应用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常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事事从我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给幼儿起到示范作用。

二是敬人的原则。

教育孩子从小尊重他人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是做人的起码知识,所谓敬人原则就是教育孩子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有礼貌地给别人打招呼,向别人问好,在学校主动正确地称呼老师、同学,在家里主动称呼长辈、哥姐弟妹,在社会正确称呼伙伴、叔叔阿姨等,从小不给别人喊绰号,学习在交往中养成敬人之心长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

三是宽容原则。

培养孩子从小在与人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知识,习惯用好文明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

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四是遵守的原则。

培养孩子在与人交往中,积极开展文明礼仪的实践活动,要求每一个孩子参与其中,学习规范的言行举止,养成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规则。

五是适度的原则。

培养孩子在与人交往中根据年龄特征,应用礼仪时要注意把握分寸,注重常识性礼节,如见面时对人微笑,点头致意、挥手致意、鞠躬敬礼等等。

六是真诚的原则。

培养孩子在与人交往中正确运用礼仪常识,做到诚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不要对别人说假话,不论在任何地方不撒谎。

七是从俗的原则。

培养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尊重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懂得人乡随俗的道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经常性开展趣味活动给孩子传授礼仪知识。

八是平等的原则。

培养孩子在与人交往中注重人人平等,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做到一视同仁,特别要培养孩子尊重女性同学,树立“女士优先”的待人意识。

二、作为丰富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文明礼仪教育是幼儿园观念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培养孩子的思想意识、生活信念、心理素质、审美情趣以及与之相关的一整套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等等,更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它从深层影响着孩子的理想、信仰、意志、情感及行为。

因此,它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幼儿园观念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

当前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比中小学教师更为严重,全国很多幼儿教师出现道德滑坡;行为失范,除了社会历史的大环境外,另外就是由于学校观念文化建设的薄弱,不注重师生的文化传统的传承,礼仪教育逐步淡忘,一味重视智育,一味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却淡化了孩子的情商培养。

外表光鲜了,灵魂空虚了;嘴巴会说了,话却难听了……实践证明,幼儿园必须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办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更新学前教育观念的重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学前教育新的内涵。

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为重要抓手:

一是注重师生的日常言行规范,主要是培养熏陶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言语文明、团结友爱等;二是培养孩子日常活动中的良好习惯,活动方式、兴趣态度;三是指课外文化体育活动,了解公共环境设施,爱护公共环境、对人礼貌,学会谦让等。

加强孩子行为文化才是幼儿园的“活文化”,是园文化的晴雨表,是所有文化的总折射。

如果真正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幼儿园行为文化融化到师生员工血液里了,那便是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最深刻的效果。

作者:

高江云单位:

重庆市云阳县杏家湾幼儿园

(四)

一“、礼仪”与“尊重”的统一

尊重与礼仪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用礼仪来表达尊重之意,在这方面我国的教育鼻祖孔子堪称楷模。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很多概念,其中“文”和“质”是孔子思想体系里两个重要的概念。

“文”,是指人的外在文饰,这里可以理解为礼仪;“质”是指人的内在思想品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真心尊重他人。

孔子认为“文”与“质”应该是统一的,“文”与“质”的统一,也就是礼仪这种外在形式与“尊重他人”的内容的统一。

在“文”和“质”中,孔子首先看重的是“质”。

孔子曾说: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意思是说:

“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

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

”也就是说,没有仁德之心作为内容,“礼”和“乐”这些形式也就失去了意义。

《论语》中曾记载,子夏问孔子“:

‘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

“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

”子夏又问:

“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

”孔子说:

“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

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时的内心情操。

“礼”后于什么情操?

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

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在孔子看来,如果“质”和“文”不能兼顾的话,与其讲究空洞的形式,不如来点真情实感。

孔子要求“文”和“质”要一致,形式和内容要和谐。

孔子主张“质”为先,但他轻视“文”吗?

答案是否定的。

他也不轻视“文”,因为“文”是“质”的表现。

孔子很重视“礼”的作用,他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求人们“克己复礼”,以实现“仁”。

这些广为人知的话语都充分表现了他对“文”的重视。

“质”和“文”的关系实际上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二者虽有一定的区别,但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所以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就是说,一个人具有朴实的道德本质,如果没有相应的礼仪形式来规范修饰,就会显得粗野;而过分讲究外在形式,缺乏真情实感,就会显得虚伪造作,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又注意外在表现形式的人才是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

“文质彬彬”是孔子对君子的要求。

借用到礼仪教学上,实际上孔子是在告诉我们,只有尊重还不行,还要通过一定的礼仪把自己的尊重表达出来;光有礼仪也不行,必须从内心表达自己的尊重。

二、礼仪的实质是真诚地敬重他人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但是,我们如何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尊重呢?

要表达自己的尊重只能借助一定的礼仪。

孔子曰:

“礼者,敬人也。

”孔子的意思很明确,“礼”就是尊重别人。

英国礼仪学家约翰•洛克也说:

“离开了真诚,一切礼仪都将是傲慢的、虚伪的。

”可见,在中外哲人的心中,真诚的尊重是礼仪的灵魂。

尊重二字,应该是礼仪之本,也是待人接物之道的根基。

如果不真心尊重别人,礼仪会变得虚伪,一不小心就会露出不尊重别人的马脚。

但是尊重不仅仅是礼仪,礼仪只是尊重的外在表现,把对方看成和我自己一样的平等个体才是尊重的内容。

尊重绝不是社交场合的礼貌,而是来自于人心深处对另一个生命深切的理解、关爱、体谅与敬重,这样的尊重绝不含有任何功利的色彩,也不受任何身份地位的影响。

尊重与礼仪是密切相关的,尊重是“里”礼仪是“表”。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表里一致,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尊重。

尊重别人,与人为善,是一种美好的品德。

凡事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同时注意必要的礼仪,不经意间,我们就收获他们的一份尊重与敬佩。

那么,在交往中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呢?

尊重他人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最重要的是要真诚地敬重他人。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亚圣孟子也曾说:

“尊敬之心,礼也。

”《礼记•曲礼》开头就强调“毋不敬”。

可以看出古人在礼仪方面很注重“敬”,这个“敬”字就是“诚”,因为古人云“敬者,诚也”。

所以,我们符合礼仪的语言、符合礼仪的行动都要发自内心,体现真诚的爱心和善良的道德情感。

礼仪作为一种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它的价值不在于给人多少实际利益,而在于情谊的深浅,这在我们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

我国有个俗语叫“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成语把礼仪的象征意义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果礼仪不能表达真实的内心情感,那么,这种礼仪只是一种无意义的形式。

在少数官场和各种社交场合中,偶尔有巴结逢迎的场面,那些巴结逢迎的人是尊重别人吗?

当然不是,因为他们不真诚。

尊重必须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尊重。

但是现实生活中,部分领导干部误认为“巴结”就是“尊重”,误以为给自己说好听的话是尊重自己的表现,这是非常错误的。

“尊重”和“巴结”有本质的区别,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是真心的、实事求是的,后者是违心的,是夸大其词弄虚作假的。

三、中小学礼仪教育要抓住尊重不放松

在学校礼仪教育中,我们不能只教学生一些表面的东西,而要引导学生明了礼仪后面包含的更深刻的东西,也就是说让他们透过现象看实质,看到礼仪所包含的“尊重别人”这一内容。

如果单单一地教具体的礼仪而不让他们看透礼仪的实质,在遇到变化了的情况时,他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行为。

由于现实生活中人和人之间有种种差别,而且人们往往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形式所表达的内容,真心尊重别人并不容易。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从省城大学来的礼仪教授将为同学们讲一节礼仪课,教授先告诉同学们到别人家拜访时应如何敲门,在接下来的课中,教授来了一次模拟礼仪表演。

他让一位同学扮作送水工,自己是主人。

“送水工”敲门,进门,然后把水搬进了屋里。

教授指出“送水工”三个礼仪方面的细节问题:

敲门声太重;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没有带一次性鞋套套住鞋子。

于是,“送水工”和教授又来了一次表演,一切按照教授指点的那样做,所有动作结束后,“送水工”仍然站着看着教授,教授说:

“这位同学,你可以下去了。

”学员说:

“如果有人给我送水,我常常不好意思让他们换鞋,宁可自己拖一下地板。

还有,送水工离开时的时候我都会说一声谢谢。

教授,我需要一声谢谢。

”教授呆住了,继而说了一声“谢谢”。

在故事里教授把礼仪当成了形式,他内心并没有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个体,所以在自己的礼仪课上做出了不符合礼仪要求的事情。

所以,在礼仪课上,要让学生树立起尊重每一个人的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把礼仪融入自己的生活,并且把自己符合礼仪的行为表现得非常自然,而不用刻意按礼仪行事。

这个故事反映出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它促使我们反思:

在我们要求别人学会尊重人时,自己是否做到了真正尊重他人?

我们是否把尊重别人仅仅看成是一种礼仪?

在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树立尊重别人的意识才能尊重别人。

如果没有让尊重别人的意识在心中扎根,只是注意外在的礼仪,那不是真正的尊重。

例如,上课前要向老师问好,这个礼仪表达的是对老师的尊重,如果学生没有尊重老师的意识,他就会心不在焉,这个礼仪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由于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古今中外的礼仪有很大差异,例如,沿海地区吃饭时,如果筷子不用,要插在碗里,而不能平放在碗上,因为筷子象征着帆,平放筷子象征帆倒了。

而在某些平原地区,筷子不用时不能插在碗里,因为只有祭祀时才把筷子插在碗里。

虽然如此,但各种礼仪的实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尊重别人。

所以,给学生讲礼仪时,我们一定要抓住尊重不放松。

四、礼仪教育不是培养“奴才”有人认为现代社会倡导“民主”“平等”“自由”,而礼仪教育是培养“奴才”,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个性,不能用礼仪来约束学生。

由于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心存疑惑:

礼仪教育是不是过时了呢?

笔者以为礼仪教育不是培养奴才,而是培养有内涵有修养的人;作为一种表示尊重的外在形式,礼仪教育永远不会过时。

一个人的人文修养不只是表现在口头上,更表现在符合礼仪的行动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说:

“礼仪是文明的表现。

今日讲究礼仪的学生,明日文明国家的栋梁。

”这是对礼仪教育的充分肯定。

曾经有桃园五中风雪天搞校庆典礼的新闻,新浪博客之后在其首页做了专题报道,批评的人不少,很多人认为那是培养奴才。

其实,这有点上纲上线。

笔者以为迎来送往是人之常情,它只是一种尊重的表达形式,与培养奴才还是培养主人毫无关系。

把学生参加校庆迎接贵宾说成培养奴才,这反映出某些人的礼仪意识严重缺乏。

对此“,作文打假第一人”刘加民先生有过很深刻的论述,刘先生说:

“礼仪,体现文明、秩序、热情等,这是文明社会最常见的行为。

如果学生参加学校的庆典,就是培养奴才,那么学生埋头做卷子,培养的是什么?

如果寒风刺骨会冻坏了孩子,那么,教室里四季如春会不会让学生降低免疫力呢?

你既然天天抱怨孩子缺少吃苦精神,为什么又剥夺他们尝试‘真实生活’的权力?

”包括重视礼仪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是被批判的对象,被鲁迅那一代人骂得狗血喷头,但随着“大国崛起”,我们发现我们自己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没必要把重视礼仪之类的东西当成封建糟粕。

由于把讲礼仪当成封建糟粕,我们的礼仪教育步履蹒跚,有的学校甚至不进行礼仪教育,这导致我们的学生礼仪意识很缺乏。

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的董继康老师曾说:

“今年参加省里的比赛,同车里有很多东部地区的学校代表,那么多优秀的孩子,多么俊俏帅气,节目拿了各种奖项。

领导高兴,指导老师高兴,孩子们高兴。

在回来的路上,有的学生脏话连篇,我的精神近乎崩溃,我说领导及评委老师看到这一幕会做何感想呢?

所以我相信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孩子都会演戏。

并且演技很高,高到无技巧。

”这都是学生没有学习礼仪,素养不高导致的。

对礼仪的重要性,我自己有亲身体会。

根据自己的经验,我觉得自己很多事情的失败就是不懂礼仪。

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了,我感觉在礼仪方面我还很欠缺。

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是礼仪方面的欠缺会使自己失去别人的好感,以致失去友谊甚至根本不能和别人形成友谊。

因为大家都喜欢彬彬有礼,能够体贴照顾自己的人。

在学生以后的求职中,礼仪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对学生以后发展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我们不敢过高估计,但为人处事的作用我觉得怎样高估都不会过分。

很多人没有高深的知识,但由于懂得礼仪,做事得体,能够体谅他人,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因而在事业上得心应手。

当然,我们教给学生的是正常人际交往礼仪,绝不是带有奴性的官场礼仪。

因为我们的社会不需要奴才,需要的是一身正气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的领导干部,需要的是人格独立坚持真理的学界伟人,需要的是取舍有度经营有道的商界奇才。

我们不但不教给学生几千年历史所形成的奴性官场礼仪,而且要引导学生远离奴性官场礼仪。

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远离奴性文化,做一个正直的人、坦荡的人、有自尊的人。

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要让学生知道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

要让学生懂得文明礼仪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文明礼仪教育不能一刀切,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规划教育内容,使各阶段教育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所以各个学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对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和开发文明礼仪教育资源,坚持和拓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认真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