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5196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2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docx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docx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

专题入门 小说的高考命题点和读文关注点

                      ——由文体特点知高考考点

一、考纲要求下的大范围

1.考纲变化

(1)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列为“必考”内容。

(2)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能力层级要求中增加了“理解”这一B级的层级要求,相应增加两个新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修订意见”中提出“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的要求。

2.考纲解读

(1)选文坚持多样化方向,以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为主,国外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为辅。

(2)新增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出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可能性会增加,备考时要注意表达主旨的关键句、人物语言中带有暗示意义的语句、比喻象征性的语句等新的命题点。

(3)作为“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的“鉴赏评价能力”将可能出现在小说试题当中,如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之后,要求对其进行评价等。

(4)传统的题型更趋多样化,更具灵活性。

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故事情节的概括,情节作用的分析,设计情节的手法,叙述、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的特点,环境描写的手法,以人物、情节、标题等为切入点的思想意蕴探究等,仍然是小说命题的热点。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改为“必考”的背景之下,这些考点需要考生特别重视。

二、文体特点中的热考点

高考对任何一种文体的命题角度都是根据这种文体的文体特点来命制的,把握住了文体特点也就等于把握住了高考命题的角度和方向。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其要素,反映的社会现实是其表达的主题,文体特征非常鲜明。

简言之,小说的文体特征由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方面的特征决定了高考在小说阅读上的考点。

二者具体关系如下表:

文体特点

高考考点

①小说通过描写具有鲜明特点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这样的形象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①形象特点概括分析题,如:

[2016·全国甲卷T11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②形象分为主要形象和次要形象,二者互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②形象作用题,如:

[2016·全国丙卷T11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③小说塑造形象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细节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写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③形象刻画手法题,如:

(2015·浙江卷T1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

①情节概括题,如:

(2015·安徽卷T11)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②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②情节作用题,如:

(2016·江苏卷T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③情节安排讲究技巧,前后情节须做到有机的结合。

③情节手法题,如:

[2016·全国甲卷T11(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也可理解为形象作用题)

①小说中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和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时空不同,环境特点也会有所不同。

①环境特点概括分析题,如:

(2014·重庆卷T15第一问)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

②社会环境能揭示人物种种复杂的关系,交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自然环境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起重要作用。

②环境作用题,如:

(2013·山东卷T21)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③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手法十分丰富,它特别注重描写角度的选择和各种表达技巧(修辞、表达方式等)综合运用。

③环境描写手法题,如:

(2013·全国卷ⅡT11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对四脚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主题

①蕴藏于作品所有艺术形象中;

②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

③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

④蕴藏于关键的语句中;

⑤蕴藏于标题中。

①综合性选择题专项考查,如:

(2016·全国甲卷T11-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②探究题,如:

[2016·全国乙卷T11(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这一题从探究关键语句内涵的角度,体会蕴藏的主题)

小说的标题类题目是全国卷近年来考查的热点。

这类题目往往综合考查小说的关键点(形象、情节、环境、主题),如:

[2016·全国甲卷T11(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这个题目就综合考查了小说情节、主题等因素。

又如:

[2016·全国乙卷T11

(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这个题目则综合考查了人物、主题等因素。

                      ——由高考考查点知读文关注点

凡是特色的,就是高考关注的!

纵观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来命题的,这正是小说阅读的4大特色。

因此,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如何在读文中有意识、有技巧地关注这4大命题点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应当遵循以下“4步骤”。

[小说阅读“4步法”]

第一步:

切分层次,厘清情节

层次构思能决定一篇小说是否成功。

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阅读小说,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

理清小说情节的主要途径:

概括每一自然段段意,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合并为一个层次,然后切分全文层次,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梳理。

第二步:

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认识人物的方法:

(1)认清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情况;

(2)关注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如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因为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3)认识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还需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人物特点。

在阅读时也需要关注作品中的这些语句。

第三步:

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象的原因。

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努力发掘它深刻的思想意义。

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分析社会环境就是要深入思考促使人物性格形成和影响人物言行思想的诸因素(如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文化礼俗等)的重要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烘托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分析自然环境,就是要侧重分析时令、气候、地理等因素对人物性格和思想行为的烘托作用。

第四步:

多方联系,获取主旨

小说的主题是蕴藏于作品的形象、情节、环境描写中的。

所以考生在阅读小说、思考其主旨时要联系情节,联系人物形象,联系环境,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

综合考虑后,主旨弄明白了,小说也就读懂了。

(具体把握主旨技巧在“题型突破(五)”中复习)

[“4步法”阅读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母 亲

陈玉兰

①母亲与父亲一次面也没有见过,就被姥爷五花大绑押进了父亲的家门。

当时年方二八的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女,已有了心上人,是同村的“放牛娃”,母亲宁死不同意这门亲事。

姥爷是专制的老古板,对于母亲的反抗,实行了“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方式逼母亲就范。

也许实属无奈,因父亲答应给姥爷五块大洋,姥爷急着给舅舅娶媳妇。

②父亲与母亲实在不般配,母亲高挑的个头,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如她的人品一样端正。

父亲与母亲一个属相,是整整大一轮那个属相,也就是说长12岁。

父亲年龄大些尚可,可身高偏偏与母亲不成比例,比母亲矮半头。

父亲与母亲走在一起,像一个小屁孩儿跟在大人身后屁颠屁颠地跑着。

③母亲整天挂嘴边只一句话:

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

母亲每当说这句话时,都会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咬牙切齿地发狠,好像要把父亲撕巴撕巴炖着吃了才解气。

这时,父亲并不焦恼,像一只做错事的小狗,蔫头耷脑龟缩身子,知趣地躲一边面壁反省去了。

④母亲这句话在说了两年多的时候,有了第一个孩子,而且是儿子。

父亲的欢喜自不必说,一拍屁股转了三圈,咦,我当爹了。

当把屁股拍疼了才想起给母亲沏碗红糖水喝。

父亲一下给母亲煮了五十个鸡蛋,一个一个给母亲剥了,白嫩光滑颤动着,掰一小块放到嘴边吹吹,送到躺在床上满身疲惫、满脸淌汗的母亲嘴边说:

张嘴,吃吧,补补身子。

⑤母亲倒高兴不起来,只皱着眉头唉声叹气。

因那年《小二黑结婚》演得正浓。

母亲的“放牛娃”在她被逼嫁时,一气之下跑出去当了八路军,当上排长的他风风光光回来找母亲。

⑥母亲流着泪端详着自己的儿子,还不到百天,躺在床上,踢蹬着小手小脚,瞅着母亲咧嘴笑得甜甜的。

排长摸摸他的下巴,他竟然“咯咯”地笑出声来。

母亲明白把儿子抱走会要了父亲的命。

把儿子留下,会要了儿子的命。

母亲抽泣着对排长说:

我不能用两条人命换我的幸福。

与排长依依惜别。

⑦那晚,母亲与父亲无缘无故大吵大闹,搅得地动天惊,寻死觅活地折腾。

父亲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只蹲在炕沿低头抽闷烟。

父亲听见母亲翻来覆去就那一句话:

我前世欠你的,老天惩罚我来还你的债,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

当然,母亲用手指着父亲鼻尖数落这个动作是少不了的。

⑧母亲嘴里唠叨着这句话,给父亲生了五个孩子,而且一茬儿是儿子。

困难时期,父亲拉煤车,即把煤厂的煤块给人送到家里。

家里五只虎嗷嗷待哺,靠父亲一个人养活,父亲早早累弯了腰。

母亲从来不吃干的只喝稀粥。

母亲每天给五只虎两顿饭,山药面、高粱面、荞麦面掺和着改着花样做着吃,逢年过节,才用玉米面改善生活,白面全部给了父亲吃。

⑨母亲养了五只下蛋的老母鸡,每天必定给父亲煮五个鸡蛋。

母亲一边给父亲剥鸡蛋皮,嘴里一边数落:

“吃饱了,身子骨才结实,才有劲拉车,一家子人靠你养活呢。

唉,我怎么跟了你,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

”每当这时,父亲就会咧嘴憨笑,仿佛母亲夸他一般。

⑩每年的麦收时节,母亲便趁着夜黑偷偷到城外的农村捡麦穗,回来用碾子碾成白面,给父亲烙白面饼。

烙饼卷鸡蛋,是父亲最爱吃的。

五个孩子馋得直流哈喇子,吵着向母亲要。

可母亲只能让他们享受用白面皮裹了山药面烙的两面饼,鸡蛋也是掺了许多葱花摊成的。

⑪今年春节,母亲感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竟晕倒了。

当母亲醒来,发觉自己躺在医院的床上,父亲坐在床边的陪床椅上,正紧张地攥住她的手难过得发抖。

⑫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父亲的脸像涂了油彩映得红润光鲜。

母亲这才发现父亲已是九十岁的高龄了,眼睛便湿润起来,轻声问父亲:

“你说如果有来生,咱俩还能做夫妻吗?

⑬父亲愣愣地反应了半天,才展开满脸的核桃纹,神秘笑笑:

不一定喽,如果下辈子我托生个有钱人,就去找你,让你好好地跟我享清福。

如果还是这么穷,我就帮你找一个有钱的人家。

我呢,就在你家附近,远远地看着你,只要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⑭母亲不解地问道:

“你在我家附近干什么?

⑮父亲认真地说:

“不干什么,就……就是想当那个排长。

⑯母亲一下子愣住了,眼前这个男人,明明知道自己心中只依恋着那位排长,却默默爱了自己一生,眼泪如泉涌般汩汩涌出,母亲说:

“咱俩来生还做夫妻,好吗?

⑰母亲第一次让父亲把她紧紧搂在怀里。

(有删改)

[高效读文]

第一步:

切分层次,厘清情节

全文共17个自然段:

(1)开端(第①段):

母亲被姥爷逼迫嫁给了父亲。

(2)发展(第②~⑩段):

写父亲的矮小、年老与母亲的美丽、出众不般配,母亲怨恨父亲→母亲为了孩子和父亲,放弃追求个人幸福的机会→选取典型的生活片段(把白面留给父亲吃、每天给父亲煮五个鸡蛋、捡麦穗给父亲烙白面饼),表现母亲的善良、勤劳和对父亲的爱。

(3)高潮(第⑪~⑯段):

叙写年迈的父母,提起当年的问题时的细节,凸显了人物形象,赞颂了父母之间的爱,揭示了主旨。

(4)结局(第⑰段):

父母间的理解和内心深沉伟大的爱。

第二步:

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这篇小说重点刻画了母亲和父亲两个人物,母亲是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父亲这一形象对母亲形象的塑造起到烘托作用。

(1)从第②段对比叙写母亲和父亲外貌,可以看出母亲的美丽、聪明、正直和父亲的年老的形象特点。

(2)第⑥段从母亲放弃跟随“排长”去追求个人幸福的机会,可以看出母亲识大体顾大局、善良、直率的性格特点。

(3)第③段和第⑦段写父亲在遇到母亲吵闹时,并不焦恼,而是默默忍受,表现了父亲的温和、质朴和对母亲真挚的爱。

(4)第⑧~⑩段从母亲看到父亲为养家而不辞辛苦地劳动,她特地把白面留给父亲吃,坚持每天给父亲煮五个鸡蛋,利用夜晚捡麦穗,碾成面粉,给父亲烙白面饼,可以看出母亲的明事理、关爱丈夫、勤劳的形象特点。

从父亲一个人养活一大家子人,早早累弯了腰,可以看出父亲的勤劳、有责任感。

(5)从到了八九十岁的父母,重新问起那个问题时二人的对话描写,表现了父母间的真挚的爱。

第三步:

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

(1)社会环境——从“那年《小二黑结婚》演得正浓”“困难时期,父亲拉煤车,即把煤厂的煤块给人送到家里。

家里五只虎嗷嗷待哺,靠父亲一个人养活”“逢年过节,才用玉米面改善生活”,这是人物生存的时代环境,反映出当时正处于解放时期,人民还处在寻求温饱的艰难困苦生活阶段,婚姻上虽然得到解放,能够追求自由幸福,但是老一辈还因循守旧,思想不开放,对子女婚姻讲究媒妁之言,甚至包办现象还很严重。

(2)自然环境——从“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父亲的脸像涂了油彩映得红润光鲜”中太阳“向天边垂落”暗示父亲年事已高,“暖暖地”“父亲的脸像涂了油彩映得红润光鲜”又营造了温馨的氛围,暗示了母亲此时的心理变化,也引出了下文父亲与母亲真情流露这一情节。

第四步:

多方联系,获取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母亲与父亲不离不弃、相互体谅和理解、艰苦生活的一生,展现了母亲日久生情的婚姻,也是亿万个善良的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通过父亲和母亲普通的家庭生活,概括了很多中国人的家庭、婚姻的生活真相和情感真相,触及了人性的深层内涵和爱情的真谛。

[精准答题]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

A.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女,因父亲的五块大洋,被姥爷五花大绑押进了父亲的家门,反映出母亲的软弱和姥爷的无情。

B.“母亲高挑的个头,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如她的人品一样端正”一句正面描写母亲的出众,为后文写母亲心中委屈进而反抗做了铺垫。

C.排长回来找母亲,母亲本可以一走了之,但为了丈夫,为了儿子,最终决定留下,隐忍度日,这显示出母亲的伟大。

D.小说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如“牛不喝水强按头”“五个孩子馋得直流哈喇子”等,与人物身份相符,也反映出当时的农村落后的面貌。

命题点:

鉴赏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考查点涵盖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主题等多个方面。

解析:

选B A项,“反映出母亲的软弱和姥爷的无情”错误,母亲并不软弱,她“宁死不同意这门亲事”,极力反抗过;“姥爷急着给舅舅娶媳妇”,这样做实属无奈,并非真的“无情”;C项,“隐忍度日”说法不准确;D项,小说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并不是想反映当时的农村落后的面貌。

2.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命题点:

概括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对应“高效读文”第二步中的“人物”。

解题提示:

答题时要找到小说中关于父亲的描写,把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是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侧面描写主要是用其他人物进行烘托或对比,有时还有环境的烘托,进而从中分析出答案。

答案的表述方式一般为“形象特点+具体的事例”,事例只要能证明形象特点就可以。

注意分条作答,各条之间不要相互包含。

答:

 

 

 

答案:

①温和、质朴:

母亲发脾气时父亲并不焦恼,自己当爹,高兴得拍屁股。

②勤劳、有责任感:

全家靠父亲一个人养活,他辛勤工作,早早累弯了腰。

③爱得无怨无悔:

默默爱了不爱自己的人一生。

3.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命题点:

分析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对应“高效读文”第三步中的“环境”。

解题提示:

题干要求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画线语句的内容,然后分析其和上下文的关系,及其在塑造人物形象和凸显文章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画线语句为环境(景物)描写,写太阳西落,联系后文中“母亲这才发现父亲已是九十岁的高龄了”可知,“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暗示父亲年纪已大,“暖暖地”“父亲的脸……红润光鲜”暗示母亲此时心理的变化。

后文中父亲与母亲的真情流露也由此引出。

答:

 

 

 

 

 

 

 

答案:

①“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暗示父亲年纪已大;②父亲的脸被阳光映得红润光鲜,像涂了油彩,暗示父亲在母亲眼中形象已经变化;③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父亲、母亲真情流露的情节。

4.小说三次写母亲说“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在不同的情节中,母亲每次说这句话的心情都不同。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命题点:

分析情节设计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对应“高效读文”第一步中的“情节”。

解题提示:

回答本题,首先要找到母亲三次说这句话在文章的哪一个故事情节中,然后根据上下文分析母亲每次说这句话时的不同表现,从而分析母亲的心理。

回答表达效果时,不仅要明确语言描写是为塑造人物、表达主旨等服务的,还要对比三次描写,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用意。

答:

 

 

 

 

 

 

 

答案:

分析:

①第一次,母亲说“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这句话时,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咬牙切齿地发狠,这时母亲对父亲是真的恨;②第二次,母亲说“我前世欠你的,老天惩罚我来还你的债,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说明母亲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体现的是一种无奈;③第三次,母亲说“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不再有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的动作,表明母亲已经开始接受父亲。

作用:

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深化文章的主旨。

题型突破

(一) 小说情节类3大题型(对应学生用书P181)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事件的曲折跌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常考查3种题型:

情节梳理型、情节手法型、情节作用型。

题型一 情节梳理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5·安徽高考)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1)题干中有“情节”“脉络”“过程”等字样;

(2)题干中有“概括”“梳理”等字样。

(2014·江苏高考)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

(2013·重庆高考)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

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明答题技巧——厘清思路,知答什么

一、情节梳理的3种思考方式

对小说情节梳理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的。

这要求考生既要注意小说的整体构思、贯串线索,又要注意各个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

因此梳理情节时必须要清楚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

(小说的叙述顺序见“题型二 情节手法”相关内容)

在弄清情节的叙述顺序的前提下,要注意灵活运用以下三种方式:

方式一:

根据结构来梳理

可以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

方式二:

根据场面来梳理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

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方式三:

根据线索来梳理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高考考查的小说,往往简单,线索也趋向于单线式结构。

比如:

根据事物线索来梳理,小说《项链》中的线索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项链”有关。

二、情节梳理的2个答题模板

模板一:

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做何事”更不能少。

“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模板二:

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答题模板

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

常用答题模板:

某人做了哪些事。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一] (2013·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①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

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

“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②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③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

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

“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④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

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

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

“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

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

”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

“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⑤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

“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

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

“谢谢。

⑥贝尔蒂呵斥道:

“收起你那一套吧。

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⑦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

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⑧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

⑨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⑩一会儿轮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